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明腐植酸与磷肥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性和淋失量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分别设计了不施肥(CK)、基施腐植酸钾追施/不追施磷肥(HA-P、HA)、基施磷肥追施/不追施腐植酸钾(P-HA、P)和磷肥腐植酸钾共同基施(P+HA)共6个处理,来探讨将腐植酸水溶性肥料中的主要原料腐植酸钾与磷肥按照不同施用方式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磷素剖面迁移能力和淋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溉条件下,HA-P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磷素的淋出,分别比P-HA、P和P+HA 3个处理的磷素淋出总量高244.08%、78.51%和35.34%,而P-HA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素的淋出量;P+HA和P-HA处理土壤剖面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P处理结果相似,而HA-P处理剖面各层土壤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差异较小;HA处理会使土壤磷素淋出略有增加。研究表明,腐植酸钾与磷肥等量输入时,以腐植酸钾为基肥、磷溶液进行追肥的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的促进作用最大,有较高的淋失风险,而基施磷肥、追施腐植酸钾则可以显著控制土壤剖面磷素移动,降低土壤磷素的淋出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有机肥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磷肥用量(0、50、100、150 kg·hm-2,以P2O5计)基础上,设置未施有机肥对照处理和添加有机肥处理(有机肥4500 kg·hm-2),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比例、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 表明:棉田土壤有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添加有机肥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施磷水平为150 kg·hm-2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整体较高.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添加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且在施磷量100 kg·hm-2时最高,为5642 kg·hm-2.磷肥利用率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达到最优,为37.24%;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盈余量为16.82 kg·hm-2.综上,在磷肥减施条件下有机肥添加可通过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调节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来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3.
在盆栽模拟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研究了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对不同磷源进行了肥效验证.结果表明,液体磷肥追施可以保持土壤中较高的Ca2-P和Ca8-P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磷肥向Al-P和Ca10-P的固定(P=0.05),从而提高了土壤磷素的有效性.液肥追施处理的加工番茄生物量、吸磷量分别比固体肥料的高17.4;和64.4;,液肥追施处理的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指标比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处理分别提高29.1;、22.2;和8.3;(P=0.05).通过液肥追施可减少磷的固定,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的生物量、磷素营养和加工番茄品质.因此,在石灰性土壤条件下酸性液体磷肥随水施用比固体传统的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磷肥品种.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施(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在山东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通过连续33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土壤有效磷变化、磷库的演变及两者比值(PAC)的变化关系。试验设8个处理:不施肥(CK)、氮(N)、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氮磷钾(NPK)、减量氮磷钾(N_(15)PK)和增量氮磷钾(N_(25)PK),同时设置8种不同施肥模式下增施有机肥处理。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全磷、有效磷及PAC值,增施有机肥处理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施用磷肥处理高于不施磷肥处理;随着年限增加,不施磷肥和只施化学磷肥由于作物吸收、养分流失及形态转化等原因导致土壤磷库有所减小,而增施有机肥处理保持稳定;对于PAC值变化,不施有机肥处理随年限增加而降低,增施有机肥处理随年限增加而增加,PAC值总体较低,与土壤性质有关。综合来看,化学磷肥配施有机肥更能有效地提高土壤磷含量,保证磷素的供应,这为潮土区施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磷肥不同用量定位施用6 a后对土壤速效磷积累及棉株磷素吸收、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设置8个磷肥用量梯度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位6 a后,测定不同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棉株叶片、茎秆与籽棉磷素积累,棉花产量性状。【结果】定位6 a后,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形成了从3.1~65.4 mg/kg的由低到高的梯度,磷肥用量90.0 kg/hm2可保持土壤速效磷含量基本平衡。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叶片中磷素含量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磷肥用量超过90.0 kg/hm2后,叶片中磷素含量增加不再明显,秸秆中磷素含量不施磷肥对照显著低于施磷处理,但不同施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籽棉中磷素含量随施磷量增加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叶片、秸秆、籽棉P2O5田间携出量均随磷肥用量增加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籽棉P2O5田间携出量在51.8~61.7 kg/hm2变动。籽棉产量不同磷肥用量较不施磷肥对照提高4.9%~8.2%,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不同磷肥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冀中南棉区,棉花磷肥用量范围控制在60.0~90.0 kg/hm2土壤磷素平衡与棉花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轮作田磷肥施用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年定位研究表明,在关中灌区土的小麦,玉米轮作制中,将磷肥施于小麦,每kgP2O5平均增产14.9kg,后作玉米平均增产7.3kg,磷肥利用率25.6%,比等量磷肥施于玉米的增产效益高。施磷肥后,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多,耕层下土壤因得不到磷素补充,有效磷含量减少较多,年生产粮食10.5~12.0t/hm^2,年需要施磷肥(P2O5)105~120kg/hm^2,可维持土壤磷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设施菜田粪肥施用过量导致的土壤磷素累积和环境风险问题,本研究以设施菜田中的磷素管理措施为研究对象,基于寿光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稻壳不还田施用磷肥(S0P52)、稻壳还田配施磷肥(S20P52)、稻壳不还田且不施用磷肥(S0P0)和稻壳还田不施用磷肥(S20P0)4个处理,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technique,DGT)和生物有效磷分组方法对土壤磷素进行表征,探究外加碳源的同时控制磷肥投入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土壤磷素盈余、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并结合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量等探究影响磷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素盈余为47.3~153.0 kg/hm2,且各处理间差异明显。具体表现如下:无论施磷或不施磷条件下,与不增碳处理比较,增碳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49和1.66倍,并改变了微生物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在施用磷肥基础上,增碳处理土壤TP、Olsen-P和DGT-P含量分别提升了2.15、1.66和2.79倍;在不施磷肥基础上,增碳处理对土壤MBC、MBP和DGT-P含量分别增加了1.46,4.99和2.75倍,并能够保证在维持磷素供应的同时降低CaCl2-P水平,降低环境风险。因此,稻壳还田不施用磷肥措施能够保证番茄产量和生物有效磷水平,可作为集约化设施菜田土壤源头磷素管控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9.
丁超  史向远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088-109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菜园土壤(高磷、中磷和低磷土壤)与4种不同水平磷肥配施对生菜产量及土壤中不同浸提形态磷素的吸收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园土磷素含量对生菜产量的影响依次为高磷土>中磷土>低磷土,且以高、中磷土配施中水平磷肥以及低磷土配施高水平磷肥可使生菜显著增产;不同磷素含量菜园土对磷素的吸收转化率的影响依次为中磷土>低磷土>高磷土,且以高磷土不施磷或施低水平磷、中磷土不施磷或施中水平磷、低磷土施高水平磷可使磷素吸收转化率显著提高;不同浸提形态磷素的吸收转化率以中磷土NaHCO3和H2O、低磷土H2O和NaOH、高磷土NaHCO3和NaOH表现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的合适用量,在2013—2016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磷对玉米产量、磷素利用率及土壤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除秸秆还田初期(2013年)外,其余年份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且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与秸秆还田磷全量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其中2016年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增加8.08%;总体上,2013—2016年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提高了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及磷素利用率,其中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在秸秆还田初期降低了对磷的吸收量,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其不再影响植株对磷素的吸收,磷素利用率为28.32%,提高了5.73个百分点;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13.49%,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了6.76%,但对土壤全磷含量影响不大。对于上述所有指标,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与秸秆还田磷全量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因此,玉米生产上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能够降低磷肥用量,提高磷素利用率和产量,即使磷肥减量20%也不影响上述指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 硝酸磷肥是含有氮磷两种养分的复合肥科,氮素既有铵态氮又有硝态氮;磷素既有水溶性磷又有构溶性磷。从氮素考虑不适合南方水田应用,在北方旱地上施用效果较好,但从磷素分析,构溶性磷多达一半,更适合南方酸性土壤施用,因此给该肥料的推广应用带来了麻烦。从1986年秋,我们在河北省主要土壤上进行了冬小麦施用硝酸磷肥的效果。施用量和施用方法等试验,从而基本上明确了硝酸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上的肥效、合理用量及科学施用方法。1、硝酸磷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西洋参磷素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西洋参磷素营养规律,利用^32P示踪技术与农化方法,西洋参移栽时在根部施入^32P标记磷肥:展叶期、果期叶面供磷,研究了西洋参对不同施肥方法、不同供磷时期对磷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西洋参对底施和叶面供磷的吸收利用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底施磷肥是西洋参中磷素的主要来源,并主要分部于根部,约1/3分布于地上部;不同生育期叶面供磷,磷素向代谢活性部位分配,展叶期叶面供磷有利于向根部转移;供试期间皮,底施磷肥与展叶期和果期叶面供磷的单株^32P利用率分别为11.90%、37.49%和27.64%。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土壤磷素对磷盈亏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杨军  高伟  任顺荣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3):4738-4747
【目的】土壤磷素状况是评价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全磷对土壤磷素盈亏(平衡)的响应,为潮土区施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了天津潮土33年(1979-2012)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磷素盈亏与Olsen磷、全磷的变化特征。【结果】长期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钾配施(NK)及秸秆与氮肥配施(NS)处理,土壤中磷素常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处理(PK,NP,NPK)和有机肥与氮肥配施(NM),土壤中磷素均有盈余,PK处理盈余最多,但随试验年限延长(约20年后),NP,NPK和NM处理土壤中磷素盈余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效磷增加量随磷盈亏而变化,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肥,均可使土壤中的磷素盈余,土壤中每盈余100 kg·hm-2磷,PK、NP、NPK、NM处理土壤中的Olsen磷分别增加3.59、1.19、1.75和2.40 mg·kg-1。长期不同施肥,土壤磷平衡与土壤全磷增量间呈正相关,但不同处理下差异较大。单施氮肥(N)和秸秆还田(NS)处理,可认为累积磷平衡对土壤全磷增量无影响。施用无机磷肥或有机肥,土壤中每盈余100 kg P·hm-2,PK、NP、NPK、NM处理土壤中全磷分别增加0.06、0.07、0.07和0.10 g·kg-1。【结论】土壤磷素盈亏状况与肥料配施类型密切相关,长期施用化学磷肥或有机肥,土壤有效磷、全磷增加量与土壤磷素盈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提升土壤全磷的速率大于施用化肥。  相似文献   

14.
两种磷肥对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磷肥不同用量对棉花全生育期磷素有效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显著的增加棉田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以及磷素活化系数,同时也能增加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两种磷肥比较显示,过磷酸钙对棉田土壤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干物质积累和吸磷量的贡献与磷酸二铵相差不大,只有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贡献显著优于磷酸二铵,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棉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分别是施用磷酸二铵肥料的7.95,4.35,2.81和2.95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磷背景土壤磷素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磷背景土壤磷素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物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414"试验磷因素处理,调查烟草农艺性状,在打顶期测定各部位样品中磷素含量,计算不同磷含量土壤磷吸收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磷背景土壤磷素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影响不同;中、低磷土壤背景条件下,施用氮、钾可以促进烟株对土壤中磷的吸收;而在高磷土壤背景条件下,氮、钾对烟株吸收磷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低磷和高磷地块,增加磷素用量可以增加烟田的整体和叶片生物量;低磷地块增加磷素用量可增强植株对磷素的吸收;而在中磷和高磷地块,增加磷素用量反而会降低植株对磷素的吸收效果;低磷、高磷地块单位施磷量对烟叶生物量贡献较大,且随施磷量的增加贡献越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有机酸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棉田磷素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不同磷肥P2O5用量处理(0、50、100和1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对照(CK)和有机酸添加(OA)处理,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量和吸磷量、籽棉产量、计算棉田磷肥利用率及磷平衡。【结果】 (1)随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趋势;在对照处理,土壤速效磷(花铃期和吐絮期)在MAP100处理达到最大值,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土壤速效磷在MAP50处理最高。(2)植株累积吸磷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趋势;在对照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在MAP100处理达到最高,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时,在MAP50处理即达到最高;有机酸添加也提高了磷素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3)在对照处理,籽棉产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趋势,在MAP150处理产量最高(5 220 kg/hm2);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籽棉产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MAP100处理最高(5 194 kg/hm2)。(4)在不添加有机酸时,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MAP100处理磷肥利用率最高(32.97%);而在添加有机酸时,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趋势,在MAP50处理最高(32.92%)。【结论】 有机酸添加可在较低化学磷肥P2O5用量时(推荐用量:45 kg 有机酸+ 100 kg/hm2),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吸磷量,促进磷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提高籽棉产量和棉田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沿海地区高产大麦磷肥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沿海地区土壤富磷的情况下,磷肥不同用量和不同使用时期对啤酒大麦港啤1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显著提高产量,但施磷过多,产量不再增加,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下降;磷肥一次性基施比分两次施用效果好;基施五氧化二磷120—180kg/hm^2可以增加产量,改善群体质量,提高大麦对磷肥的利用率,增加施磷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小麦并不是“非喜磷作物”。在同样条件下,小麦对磷肥的反应,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比起所谓喜磷的豆科作物毫不逊色。对小麦施用磷肥可以增根、增叶、增穗、增粒、增重,提高籽杆比值,促进早熟,显著提高产量。土壤有效磷是决定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在保证一定水分和适量氮肥的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小麦产量呈高度正相关,和施磷增产率、施磷增产值呈高度负相关。根据 Olsen 法测定的有效磷数据及田间试验结果,对亩产600斤小麦确定的因土施磷指标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ppm 以下,属极缺磷田块,每亩需施10斤左右 P_2O_5;在20—40之间,属较缺磷田块,每亩需施5斤左右 P_2O_5;在40以上,属磷素丰富田块,暂可不施磷肥。氮肥对磷肥肥效的影响从属于土壤有效磷这个主要矛盾。在极缺磷的田块上,不施氮肥,磷肥效果依然显著;配合氮肥,效果更为突出,氮、磷肥料的养分配合比例以1:1(N:P_2O_5)较适。在较缺磷的田块,只有配合施用氮肥,才能充分发挥磷肥作用,氮、磷肥料的养分配合以2:1为宜。在磷素丰富的田块,不管是否施用氮肥,也不管亩施氮素4.5斤、9.0斤、13.5斤、18斤,均对磷肥效果无明显影响。一般说来,施用有机肥料能降低磷肥的增产效果。降低的幅度和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用的有机肥料数量、腐熟程度,以及施用有机肥料的时期有关。播麦偏晚施磷增产,对播期偏晚的回茬麦施用磷肥能增加干物质,增多分蘖和穗、粒数,增产效果特别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施用了有机肥料,施磷肥仍属必要。这是回茬麦赶正茬麦的一项有效措施。施肥方法能显著地影响磷肥效果。试验确定:磷肥深施比浅施好,早施比晚施好,施粉状比施粒状好,用量较高时,撒施比条施好。水分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也影响着磷肥效果,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能使磷肥增产效果提高。磷肥在第二料作物上有一定后效,其后效相当于当料施入效果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在第三料作物上效果不明显。由于磷肥施入土壤后会被土壤固定,数量较多的磷肥,对某个作物一次施入,而让其它作物利用其后效,不如对几种作物分开施用效果好。石灰性土壤上的磷肥效果,曾有不同的看法。近年来,随着作物产量提高,氮肥用量增加,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有了新的变化,磷肥的效果越来越突出。过去被看作是磷素丰富、施用磷肥无效的土壤和田块,现在施用磷肥有显著增产;过去提出把磷肥用在“喜磷作物”上的建议,也逐渐为实践所摒弃。广大群众成功地施用磷肥的实践,生产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急待解决的施用磷肥的问题,给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找出合理施用磷肥的科学指标,为农业生产大上快上服务,近几年,我们在陕西关中武功、扶风两县的五个科研基点上(这五个科研基点是武功县的夏家沟大队、寨东大队、曹新庄大队,胡家底大队以及扶风县的陵角大队),以小麦、玉米、油菜、莞豆为主要作物,研究了影响磷肥肥效的一些重要因子。本文就小麦方面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用磷肥水稻土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动态变化与差异,揭示其变化特征与土壤磷素供应的关系。 【方法】 以长期试验小区为平台,设置对照(CK)、氮钾肥(N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4个不同施肥处理,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完熟期分别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 与不施磷肥处理(CK、NK)相比,施磷肥处理(NP、NPK)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达88%—118%和337%—903%。不同施肥处理对微生物量磷具有显著影响,除分蘖期外,施磷肥处理(NP、NPK)微生物量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CK、NK),提高了103%—250%;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以NK处理灌浆期最高,比CK高38%;同时,该处理微生物量磷的周转率最大,每个生育期内可循环1.31次。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显著正相关。 【结论】 微生物量磷随不同施肥处理和水稻生育时期变化规律明显,与土壤磷有效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双季稻田14年试验结果,连续不施磷肥的,稻谷产量不断下降,与连续施磷相比平均减产23.4%,土壤含磷下降;当施磷量低于收获物带走磷量时,稻谷产量略有下降;施磷量为收获物带走磷量1.5倍时,产量较好且稳定,但施肥效益下降;施磷量为收获物带走磷量2.5倍以上的,稻谷产量下降2%左右。施磷的后效可持续4-5年,并仍未表现衰减。磷的后效以在早稻上较为明显。磷素积累使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