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拍卖是国际茶叶市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产茶国,至今却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茶叶拍卖中心。福建是中国的产茶大省,在茶叶资源禀赋、消费市场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具备了实行拍卖交易的条件。本文结合福建茶叶生产的特点,探讨了在茶叶批发市场推行拍卖制,以期推进福建茶叶产业化进程,从而发展壮大海峡西岸经济区茶叶经济。  相似文献   

2.
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构建海峡经济区中应先行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经济区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海峡东岸经济区的连接(主要是福建与台湾的连接),构成海峡经济区的核心区。海峡东岸经济区需要向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空间,海峡西岸经济区具备与海峡东岸经济区连接的充分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构建海峡经济区中应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3.
报刊博览     
《新农村》1996,(6)
我国未来十五年将形成七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未来15年内,我国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济内在联系和地理自然特点,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形成七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这七个经济区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随着新的技术革命高潮的到来,国内相继展开了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提出了建没一系列各具特色经济区的战略设想。如:上海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北重工业经济区、华东“鲁尔”经济区、重庆西南经济区等等。纵观这些不同的经济区划。均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大工业为支柱,大范围为依托,这些经济区的提出  相似文献   

5.
张恩广  张明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50-18952
构建了综合评价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对成渝经济区16个地级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城市经济联系模型计算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模拟城市发展趋势和方向,综合评价成渝经济区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并运用ARCGIS对矩阵数列进行可视化处理,明确城市经济发展的实体空间方向。结果表明,成都和重庆是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这2个城市的联系强度最高;以成都为核心,以德阳、绵阳为方向的经济联系趋向性最强,其次是眉山、乐山、资阳;以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关联趋向性不明显。成渝经济区经济联系的地理空间指向性明显,城市经济联系的趋向性很大程度上受交通和区位影响。  相似文献   

6.
甘晓辉  刘翔  舒晓波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91-8794,8822
基于ArcGIS软件平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根据该区经济发展现状特征,主要选取人均GDP指标值划分等级来分析其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并从经济集聚、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等角度分析本区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仍集中在南昌、九江、景德镇和新余等几个中心城市,且经济集中程度亦较高,但辐射和带动低水平城市发展不够,将进一步拉大地区经济差异。最后提出了优化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黎昌珍  叶大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20-15022,15061
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内源性与外源性动力,指出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手段,是政府生产的根本性公共物品。公共政策有效供给所形成的农村地区发展能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等,对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北部湾经济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条件,结果表明:北部湾经济区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政府提供科学、合理与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8.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夯实区域经济底部基础的关键.研究根植五大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以四川省183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四川省五大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五大经济区高质量整体水平呈梯度发展特征,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2)县域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状态,其中开放、创新维度不平衡性最为明显,成都平原经济区内部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度分化,主导着全省区域差异走向;(3)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成都平原经济区中部构成高质均衡区域,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构成低质均衡区域,成都平原经济区向丘陵、山地过渡地带形成异质性发展地带.据此,提出从政策环境和制度导向转变、多中心多层次核心区构建、特色要素依托等方面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间属环渤海经济区,大北京经济圈内的京津冀中心带。独特的区位优势,宽松的环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人际资源己成为河间经济腾飞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生活方式、生产结构、生态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旺生 《古今农业》2006,2(2):51-67
本文通过对生活方式、生产结构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进程。文章指出群居的生活方式、多子继承制度、食尽一山则移一山移民的模式、单一的种植业生产结构等,对古代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其结果是供养了较多的人口,进而形成了环境依赖型经济,江南地区由于优越的环境,经济发达。文章最后解释了许多由于生活方式、生产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原因所形成了经济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韦凯 《古今农业》2020,(1):45-54,100
都柳江流域和清水江流域同为黔东南地区重要的木材产地,在清至民国时期皆出现了人工营林的大规模发展,留下了大量林业契约文书。目前学界多关注清水江流域的林业问题,但对与之毗邻的都柳江流域关注较少,未能全面反映黔东南地区林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是故探究都柳江流人工营林的发展和原因,揭示留存在当地的林业契约文书价值,可为黔东南林业发展的解读和今天贵州省的山地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印刷业和文具制造业是宋代淮河流域的重要手工业部门,也是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中的一个亮点。本文从区域经济史、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宋代淮河流域印刷业和文具制造业的发展轨迹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清水江流域位处我国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蓊蘙,属典型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分布带。有明以降,随着清水江流域林木贸易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常绿阔叶林逐渐被人工林取代,这一变化,除了经济、政治等原因外,还与该流域各族居民发挥自己的本土知识直接关联,他们丰厚的育苗、护林技术,人工林与匹配树种的选择诸多经验,很值得当今学界发掘、利用。因此认真梳理清水江流域各类林业文献,揭示其间的生态技术和技能,对于我国当前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戎圩地处浔江下游,毗邻广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是西江流域著名的商品集散地,位列清代广西四大圩镇之首。其商业从明中期兴起,在清前期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乾嘉年间的进一步发展,到道光年间处于鼎盛时期,虽在咸丰年间一度衰落,但同光年间有所恢复。戎圩不仅商务繁盛,且与两广的城镇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广西西江流域农副产品出口广东以及广东日用百货、食盐和海产品进口广西的中转站和集散中心,在两广经济交往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55-6755,6806
介绍了清代松花江流域的自然概况,分析了清中期该流域经济的开发过程及特点,论述了清中期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有关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判断生态安全状况的标准,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认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反是。根据岷江上游5县的相关数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计算了岷江上游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并未超出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经济、社会发展是可持续的;化石能源地、建成地和耕地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生态足迹分量出现了赤字,其中耕地赤字相对最大,处于超载状态;从国家尺度看,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但在全球尺度上,其处于可持续状态;岷江上游资源利用比较粗放,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其经济发展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长江流域梅雨过程强降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33-17235,17239
利用2003年6月21~29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这一时间段内各层的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以及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与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并对这些物理量对此次降水过程的不同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梅雨异常偏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在2003年梅雨期间,在对流层中低层,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一很强的低空西南风急流,低空急流造成的低层辐合上升气流中将有对流发展,导致水汽大量凝结产生暴雨,凝结潜热的释放又使低层气压降低,南高北低的气压梯度更大,偏南气流加速更快,导致低空急流的维持,也使得暴雨长时间维持;在500 hPa气压面图上,中高纬地区呈现出典型的双阻型环流形势,即乌拉尔山地区和鄂霍茨克附近均被强大的阻塞高压所控制,2个阻高之间是一宽广的西风槽;200 hPa,南压高压作为大气对流层高层最重要的系统在这段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且高压中心基本与暖中心对应;南压高压的位置使得对流层高层的整个长江流域特别是中游和下游地区有明显的辐散气流。对水汽输送和水汽的辐合辐散的状况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是该时期全球范围内水汽汇的一个高值中心,且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辐合区与降水大值区基本一致;夏季印度风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是向江淮流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
赵黎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552-13553,13555
介绍了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探讨了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张喆  戚亦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832-3833,3836
在分析两汉时期淮泗流域气候特征与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对该地的生产力水平与农作物种类、产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Natural grassland in the West of Northeastern China is located in 40° 0′ - 43° 5′ N latitude and 117° 0′ -127° 5′ Elongitude. It lies in the Lisp River Valley, the Songhua River Valley and Nen River Valley. About 130 years ago, this region had rich natural grassland resources, was numerically 26.67 millions in hectare of grasslands.Since the last stage of Qing Dynasty, the grassland has been destroyed seriously in 3 times. Up to now, this region only preserved about 2 millions in hectare of the grasslands. In addition, 3.33 millions in hectare of the grasslands have changed from primary grassland to desertification, salinizatio-nalkalinization and degeneration grasslands in the form of patches of bare soil (their simple form of a name is "3 kinds of degeneration grasslands"). This paper indicaed that in any period both grasslands destruction and its restoration were relevant to economic changes and economic systems,particularly to market economy in that time. The following agricultural economic-technological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duction bases of concentrated feed crops and coarse herbage cr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