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18世纪的欧洲,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伦理学的研究开始回归到人本身,以理性为指导,从人性出发探索道德的本质。沙夫茨伯里受各种思想的影响,站在自然神论者的立场上,对宗教激情进行了批判,在基督教神学的框架下形成了道德情感主义的思想,认为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动机,社会性根植于人类的天然本性,因此社会情感是人类的自然情感,并且提出了道德感的理论,调和指向公众利益的自然情感和指向个人利益的自利情感,由此构成内在的比例、协调与平衡。沙夫茨伯里是英国道德情感主义的开创者,实现了近代西方伦理学的情感转向,对其思想进行探析,有利于梳理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交换中的道德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姓》2003,(2)
自然,任何秩序首先都是一种道德秩序。市场经济也离不开伦理的支撑。韦伯说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精神演进的内核。有种观点总认为交易是价值中立的,就是要反对道德的泛化。这是固然不错,政治与经济的道德主义倾向是我们一贯的传统,就是一贯的苦头。反过来,另外的朋友却认定道德沦丧是物欲发展的代价,是市场经济孽生的恶疾。总之是将两者对立起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看不见两者的关联。什么是所谓“产权”、所谓“自由”和“交易”?事到如今,这些自然不是形上的“天赋人权”可以解释。从哈耶克的演进思维看,现代社会每一项所谓“权利”,背后哪一个不是一大堆鲜血、眼泪、苦难甚至战争。不然看我们如何通过鸦片战争去认识“治外法权”和属人管辖的国际公法原则。踏入文明之前,是  相似文献   

3.
海皮 《百姓》2005,(9):37
在吴承恩看来,人生的根本在于如何处理和对待欲望:如能控制、消灭欲望,成为某种道德规范的化身,就可以成为神仙;如果放纵行为,完全不按照道德规范行事,那么将堕落为妖怪;如果保留欲望,但能有所节制,那么也许不能达到道德至善,但只要不违反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成为人.仙、人、妖的划分,是吴承恩对人们进行道德评价的一种方式,三者分别代表<西游记>中人们在道德上的不同层次和境界.<西游记>就是一部解说人生道德的书.  相似文献   

4.
道德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力量。个人道德的本质就是要求个人必须履行其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企业道德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活动以及规范的原则。企业的道德按照其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道德与个人员工的职业道德。企业道德不仅是构成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社会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道德的多元化是西方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而道德的泛化则是我国儒家道德一元化的表现,中西伦理文化这一两极对立的特征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二者各自由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外部文化环境这些两相悬殊的不同条件而造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必须拒斥道德的泛化而采取道德的多元化立场。  相似文献   

6.
论守法道德     
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守法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和道德要求。表现为遵守法律的行为,而从内在的角度看,守法更重要的表现为一种守法的精神。在现代法治社会,守法道德既 表现为对法定义务的恪守,又同时是对自己合法权利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把在《道德情操论》中反复强调的核心概念合宜作为凡人的道德标准。博得公正旁观者的同情,就是合宜;达到合宜效果的行为可被认为是道德行为。合宜性标准可以是及其崇高的,如仁慈;合宜性标准也可以是源自天性的自爱,如谨慎。按合宜性的观点,凡人在社会生活中坚持起码的道德标准是为维持社会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诚 《甘肃农业》2006,2(3):162-163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化.具有泛道德主义的倾向,一切的评判:标准基于道德。本文旨在揭示泛道德主义法律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其与之相对应的对策分析。从而走向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侵犯知识产权是一种违法应受制裁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应受谴责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者病态心理状态下的一种病态行为。其原因有:侵权客体的特殊性、淡化了侵权者的羞耻感、负罪感;虚伪的“荣誉感”和扭曲“幸福感”,成为侵权者道德天平上的砝码;侵权者的道德情感错位等。道德矫治的方式有:通过道德反省、道德培养等方式,由自审的道德法庭──“良心”来矫治,通过道德范例,道德传播等方式,由公审的道德法庭──“舆论”来矫治。  相似文献   

10.
道德情感在道德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但是 ,如何正确估价道德情感的作用 ,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却表现出不同的思想主张 ,主要有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立 ,在现代则有法律至上主义的思路。我们分析这些主张和思路 ,对于正确理解道德情感的作用 ,充分估计道德主体的能力保证及其局限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自我完善 ,公民的道德水准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不仅需要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 ,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我们知道 ,道德本身不讲功利 ,甚至超越功利 ,但是它又离不开功利。道德 ,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它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力量 ,而这种社会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往往表现为巨大的经济价值。一、良好的道德环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是道德的基础 ,经济环境是道德建设的条件 ,而道德对于经济发展也有着…  相似文献   

12.
宗教与道德,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不同形式,他们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总体上说宗教不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但宗教道德的某些内容与社会主义道德并不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发挥有益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中国的社会道德正发生着剧烈的膻变,某些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失范状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道德将走向何方?前是怎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道德的这种滑坡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只在教育、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中寻找原因和对策,却很少把道德和赏罚联系起来,甚至把赏罚完全排除在道德生活之外,显然这在理论上是不完善的,且在实践中也影响道德作用的发挥。为此,道德生活中建构赏罚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一、道德赏罚机制的依据道德赏罚亦即赏善罚恶。它是社会以利益作为对主体行为善恶责任或其道德品质高低的一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14.
成人利用意图信息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通过两个实验对大学生法律判断和道德判断中意图信息的利用情况进行考察,从而探讨运用两种不同规则进行判断时的认知差异和特点.研究发现:当行为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道德判断受意图因素影响,而法律判断不受意图因素影响;当行为不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法律判断和道德判断都受意图因素的影响,道德判断对负性意图的合法性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与道德在中国和西方的古代文明,曾以初浅的方式合而为一。自分立以后,科学一方而促进了道德建设,使道德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又使道德建设走入误区,将人类推入灾难的深渊。拯救当今道德危机的举措是弘扬人文主义,发展科学技术,并寻求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道德建设也应该突出道德实践的地位。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应该是道德情感、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体。其中,道德情感是基础,是一种感性认识;道德思想是与道德相关的理性认识;道德实践是体现。同样,道德评价也应该基于对于道德实践的评价,不应该只纠结于对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思想的揣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何建设网络诚信与道德体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儒家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当代网络面临的诚信与道德挑战,通过借鉴儒家传统道德的进步思想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建设网络诚信与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8.
道德认知力也叫道德判断力,包括道德分析、判断、选择力,属于道德认识的范畴。道德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德认知力的提高。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其实,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的运行有了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的规律性,集体主义道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情况,应该体现时代特征。具体来说一要抵制个人本位思想对道德的影响,二要及时推动集体本位观的发展。个人本位的基础是私有制经济,它与个人主义道德有内在联系,与市场经济无必然关系。搞市场经济虽然要求调整所有制关系,且经济行为趋向个性化,但仍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为前提,道德上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经济利益个人化。集体本位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应集中体现个人意志中最本质的内容,使新的道德规范成为人们最高的价值追求,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个性普遍化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谈教师道德     
谈教师道德尹淑芝,王秋灿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加强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的教育。因此认真讨论一下师德问题就尤显得重要。那么师德是什么呢?“师德”的核心就是“爱生”,爱自己所教的学生。为此,教师就要具备如下几种精神。一、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应有甘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