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型冬油菜北移种植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育成强抗寒新品种/系在高海拔高纬度种植的生态适应性和甘蓝型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实现劣质低效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替代、农田生态改善和产业提升。【方法】以新育成的10个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为材料,选择甘蓝型冬油菜原种植区和典型北移生态区为试点,研究了甘蓝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在高纬度、高海拔冷凉区越冬,其生育期、产量、品质、株型等性状的变化。【结果】在原种植区(天水)甘蓝型冬油菜均能安全越冬,北移种植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明显降低。对照品种(甘杂1号)在北移区(白银、定西)种植不能正常越冬;10个强抗寒品种在白银试点均能安全越冬,其越冬率在81%—94%之间;在定西试点越冬率在51%—88%之间,其中6个强抗寒品系可在定西安全越冬(≥75%)。甘蓝型冬油菜北移后生育期延长52—70 d;北移至白银,强抗寒品系产量变幅在-11.05%—44.67%,产量最高达5 170.80 kg·hm-2,定西试点各参试品系产量均明显降低,产量最高为3 392.85 kg·hm-2。北移种植后参试品种株高、分枝部位降低,二次分枝增加,株型变差;全株角果数降低,角粒数、千粒重增加,角粒性状变优。北移后甘蓝型冬油菜含油量、硫苷含量降低,芥酸含量增加。参试品系/种中1个为双低优质强抗寒品系(16NS20H1),1个为低芥酸抗寒品种(甘杂1号)。相关性分析表明,越冬率、产量、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含油量、硫苷含量与海拔、纬度显著负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无霜期天数、最冷月温度显著正相关;而生育期、二次分枝变化相反。在北移区甘蓝型冬油菜抗倒伏性显著优于白菜型。【结论】育成的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系抗寒性比对照(甘杂1号)明显增强,可以在北纬36°12′、海拔2 248 m的地区安全越冬;可通过选择高产优质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提升北方强冬性区冬油菜产量水平和品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疆绿洲生态区冬油菜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冬油菜在新疆绿洲生态区的适应性,筛选出适应于大面积种植的优良抗寒冬油菜品种,挖掘新疆冬油菜发展潜力。【方法】采用多点试验,对冬油菜在新疆不同地区的越冬率、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明显高于甘蓝型冬油菜,不同试点越冬率差异显著。经过主成分分析,白菜型冬油菜陇油9号在参试试点的综合得分排名均为第1;甘蓝型冬油菜DWKL-4排名均为第2。【结论】参试品种中白菜型冬油菜陇油9号、甘蓝型冬油菜DWKL-4生态适应性较强。新疆绿洲区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的试点,冬油菜越冬率较高,主要农艺性状优良,生态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1 477~2 300 m、极端最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5.9~8.7℃、年平均降水量92.0~630 mm、无霜期150~172 d的地区,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75~295 d,含油率40.84%~44.15%,产量1 500.0~4 400.3 kg•ha-1。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1 000多公里,海拔由1 000 m提高到2 300 m左右,纬度由35°30′提高到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水市山区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水南部山区对10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的生育期、越冬率、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差异较大,产量差异也较大,10个参试品种的越冬率在48.3%~95.1%,产量在2 561.68~4 331.56 kg/hm2。天油2255生育期281 d,越冬率91.6%,产量为4 331.56 kg/km2,较对照增产9.85%;天油14号生育期279 d,越冬率92.4%,产量为4 153.59 kg/km2,较对照增产5.33%;16GUS-1生育期282 d,越冬率93.5%,产量为4 125.02 kg/km2,较对照增产4.61%。天油2255、天油14号和16GUS-1抗寒性强、经济性状优良、产量高,属中晚熟丰产性品种,可在天水干旱、半干旱山区及相同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6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天水市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天水市山旱地条件下对6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品系0510最高,为1 573.3 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50.31%;品种平甘1号居第2位,为1 426.7kg/hm2,较对照品种甘杂1号增产36.30%。且0510、平甘1号这2个品种(系)越冬性强,越冬率85%以上,抗逆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对甘蓝型冬油菜生理及光合特征的影响,为甘蓝型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TSG10、天油2266、天油2288和Vision 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低温处理(-4℃)后,测定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变化;并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弱抗寒品种Vision受害症状较重,叶片萎蔫,叶缘出现大小不同水渍状冻斑;强抗寒品种TSG10受害症状明显较轻.低温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各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但与Vision相比,强抗寒品种TSG10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比弱抗寒品种高29.6%~34.5%,抗氧化酶活性高37.6%~50.4%,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比弱抗寒品种低34.5%和37.5%.低温胁迫后,甘蓝型油菜叶片G_s、T_r、P_n均明显降低,表明低温胁迫下,气孔限制是引起甘蓝型冬油菜光合减弱的主要因素;低温处理后,强抗寒品种TSG10较好保持了叶绿体膜的完整性和基质片膜的连续性,其P_n下降幅度也最小,为69.5%,抗寒较弱的品种下降幅度在83.6%~93.0%之间.【结论】低温胁迫下,甘蓝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有较高过氧化物清除能力和较强渗透调节能力,叶绿体膜结构保持较为完整,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双低冬油菜天油1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蓝型双低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4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华双4号为母本、甘白油菜为父本杂交,后代经轮回选择育成的油菜新品种。在2014—2016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964.75 kg/hm~2,比对照品种甘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2 769.15 kg/hm~2)增产7.06%,田间生长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芥酸质量分数0.67%、硫苷质量分数29.20μmol/g,含油率为43.10%。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南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有效拓宽油菜遗传背景,探明新型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西藏芥菜型油菜品种与西藏甘蓝型油菜藏油5号进行种间有性杂交,研究获得的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1) 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102~125 d之间,平均119 d,生育期整体低于对照品种,呈现早熟的特点。(2)产量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千粒重大是参试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较对照品种较明显的特点,千粒重分布于2.74~5.42 g, 36个品系的千粒重大于对照品种,其中XZ6、XZ21、XZ42 3个品系的千粒重大于5 g;参试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单株粒重分布于12.21~55.29 g, 12个品系的单株粒重大于对照,其中XZ46、XZ47、XZ49 3个品系的单株粒重大于50 g,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3)品质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参试油菜品系含油量34.63%~51.50%,平均44.79%,其中有8个品系含油量超出了50%;油酸含量23.44%~69.52%,平均51.54%,13个品系超出对照,其中品系XZ11不仅表现含油量高,而且油酸含量也在65%以上,如果将其后代对油酸进行定向选育,有可能培育出油酸含量更高的品系。【结论】54个品系中发现了生育期短、千粒重大且产量性状优于甘蓝型亲本、含油量高于甘蓝型亲本、油酸含量高于65%、达到双低品质标准强于甘蓝型亲本。这些品系将为今后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9.
冬油菜新品系964-1-1是天水市农科所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1号作母本,加拿大甘蓝型春油菜品种p ivot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产量2 118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2.1%。该品系株高110.6 cm,千粒重2.57 g,角粒数24.6粒,生育期273 d,越冬率94.2%。适宜在陇东、陇南及定西等海拔2 0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种植的甘蓝型强抗寒冬油菜新品种(系),扩大甘蓝型冬油菜在该区域的种植范围,在2018~2019年度开展了强抗寒甘蓝型新品种(系)的适应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天油2288的单株角果数、产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参试品种,16NTS309、16 GSu-1的综合性状也较好,上述3个品种可在该区域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新疆早寒区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对10份不同类型和来源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农艺性状、含油率和产量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新疆旱寒区甘蓝型、白菜型冬油菜均能够越冬,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在280 d左右,含油率36.77;~41.53;,产量2 307.44~3 010.07kg/hm2.[结论]冬油菜北移进入新疆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新疆早寒区冬油菜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876-2-2-4是天水市农科所用甘蓝型弱冬性油菜品种汉中早丰3号作母本、白菜型冬油菜品系76-6-1-2作父本进行种间杂交,经多代单株、混合集团选择育成。该品系在1997-1999年天水市冬油菜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164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2%;抗旱、耐寒、综合性状优良,越冬率90%左右,生育期280d左右,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北方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抗寒性进行比较,并运用3种鉴定方法对其抗寒性进行明确划分,为北方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改良提供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及优良的抗寒种质。【方法】 以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通过观察记载冬前植株形态、统计田间越冬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测定冬前低温下生理指标和比较分析冬油菜春播后品种(系)间生长发育的差异、春化率的差异与抗寒性的关系,来比较分析品种间抗寒性的差异,接着运用LT50、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和春化差异比较的方法对参试材料的抗寒性强弱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划分。【结果】 参试材料在甘肃天水(34°60′N,海拔1 084—1 650 m)越冬率为92.1%—97.8%,北移至兰州(36°73′N、海拔1 517 m)和上川(36°03′N、海拔2 150 m),越冬率大幅度降低,兰州越冬率为36.0%—78.6%(地膜覆盖),上川越冬率仅为0—14.4%(地膜覆盖),甘肃农业大学新育成的16TS 309-4、16TS 306-3、16TS 309-10、15NS 45-4、2016 8(G)和2016TSG(10)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平均越冬率为10.2%—14.4%(上川)。上述品系越冬前植株生长习性趋于匍匐生长,心叶色和幼茎色呈黄绿色或紫色,叶片颜色深绿,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大于地上部,根冠比增加,介于0.23—0.95,且差异显著(P<0.05)。低温条件下,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soluble protein)、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和游离脯氨酸(proline)含量相对较高,且LT50较低,在-13.4—-5.7℃。冬油菜春播后,12个参试材料的田间春化率介于4.05%—87.65%,2016TS(G)10春化率最低,为4.05%,小区平均株高为10.77 cm,未现蕾阶段的植株薹高10.50 cm,现蕾阶段的植株薹高17.10 cm,均为品种(系)间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化率与平均株(薹)高、成熟期植株所占比例和LT50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0.96,与越冬率、综合评价(D)值、CAT、POD、SP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63。【结论】 在中国北方,冬油菜适时春播,可通过田间春化率的差异、植株生育时期的差异及平均株(薹)高的差异来评价冬油菜抗寒性的强弱。甘肃农业大学新育成的7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在北纬36°03′,海拔2 150 m的地区可以越冬,抗寒性显著优于天油14和天油2288(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及新油23(新疆农业科学院选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胡麻高代品系在不同试点的适应性、高产性及稳定性,筛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高代胡麻品系,为胡麻新品种鉴定及推广工作的完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兰州、景泰、榆中、清水、定西、张掖、白银、平凉、镇原9个试点种植甘肃省区域试验的12个胡麻高代品系,收获后测产,采用联合方差分析和Genstat GGE双标图模型对产量性状适应性、高产性和稳定性及试点鉴别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参试的12个胡麻品系产量在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产量性状适应性结果显示,对兰州和景泰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99012-3(G10);对榆中、清水、定西、平凉和镇原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10287(G4);对张掖、白银适应性最强的品系是988-1(G11)。试点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榆中、平凉、镇原之间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兰州、景泰、定西、张掖、白银之间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高产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参试胡麻品系中高产不稳产的品种有200617-8(G7)、09162(G8)、99012-3(G10)和0523-2-1-3(G12),低产稳产的品种有0354(G1)、1S×980369(G2)、9894-4(G3)、陇亚13号(G5,对照)、0818-6-13(G6)和1S×QS3(G9),不稳定且低产品种是988-1(G11),高产稳产品种有10287(G4)。试点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显示,景泰和兰州试点对12个胡麻高代品系最具鉴别力和代表性。【结论】GGE能够直观显示胡麻多点多年高代品系试验结果,客观评价品种的适应性、丰产和稳产性及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  相似文献   

15.
以17个甘蓝型冬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覆膜越冬处理和自然越冬处理的油菜生理特征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然越冬处理的各品种(系)油菜全部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品种(系)间冻害指数和越冬率差异显著,苗期SPAD值与冻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覆膜越冬处理可使油菜越冬期生长温度保持在7℃以上,比自然越冬处理提高5.1~11.6℃,油菜生育期缩短2~6 d。各品种(系)油菜越冬期覆膜增产效果显著,平均产量达3 647.71 kg/hm2,增产幅度为5.2%~112.1%,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尤其是分枝角果数实现增产。17个油菜品种(系)中,V2的抗寒性仅次于对照V17,产量也较高。此结果为黄淮区域甘蓝型冬油菜高产栽培和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在新疆春油菜区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新疆春油菜区的生态适应性,拓宽春油菜种质资源。【方法】利用稳定性参数、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分析参试品种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半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在该区自然资源、栽培条件下能够通过春化正常生长发育,且参试品种生育期均长于对照品种新油17号,收获期晚4~15 d,通过隶属函数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中油158、华油杂73、华油杂76、浙油50、中双11号综合排名位居前五,其他品种均优于对照品种新油17号,利用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品种在新疆各个试点产量进行分析,中双11号、华油杂76、沣油737 F1、沪油17号均高于对照。参试品种中中油158主要农艺性状优良,但最终由于发生倒伏,后期产量降低,折合单产仅有201.41 kg/667 m2,高稳系数法排名最后,而中双11号主要农艺性状相对中油158较弱,但在滴灌技术下,未发生根倒,折合单产高达225.13 kg/667 m2,高稳系数法排名第一;华油杂76折合单产高达252.71 kg/667 m2,高稳系数法排名第二。【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半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在新疆春油菜区,能够通过春化正常生长发育,完全成熟;成熟期许多品种发生根倒,产量降低,选择高抗倒伏品种在新疆春油菜区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拓宽新疆春油菜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育出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早熟、高产、品质优异的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本单位挑选5个品系和1个对照(浙油50)在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点(南京、宜兴、鄱阳、荆门、兴化、温州)进行多点试验。通过对6个参试材料的生育期、品质、产量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材料J1603的生育期最短,较对照生育期早熟15 d,符合早熟油菜品种的选育要求;材料J1609产量最高,667 m2为215 kg,较对照浙油50高22.24 kg,符合高产油菜选育品种的要求;材料J1602含油量和亚麻酸含量最高,均值分别为47.56%和9.42%,符合高品质甘蓝型冬油菜选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宁夏银北地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宁夏银北地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冬油菜在该地区完全可以越冬。参试的9个品种中,以陇油6号抗寒性强、越冬返青率高,陇油8号、陇油9号和天油2号产量高,综合性状好,这几个品种可以进行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陇东地区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陇东地区种植的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以当地主栽品种天油14号为对照,对供试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越冬率等进行试验测定,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系)在陇东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生育期均在290 d左右,株高为114.8~141.0 cm,单株有效角果总数为470.90~266.76个,千粒重为3.66~3.98 g。2019GL-GAU-30产量最高,达3 468.7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26.71%;越冬率也最高,达95.25%;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陇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8个甘蓝型冬油菜在陇东南干旱山区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多点试验,对8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陇东南干旱山区的越冬率、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抗寒性和产量差异较大,参试品种的越冬率为52.1%~98.6%,折合产量为1 205.1~4 174.2 kg/hm~2。其中天油2288越冬率为88.2%~96.1%,折合产量为1 687.5~4 120.5 kg/hm~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3 456.5 kg/hm~2。陕油2016越冬率为55.6%~96.7%,折合产量为1 205.1~4 174.2 kg/hm~2,在陇南市徽县试验点单产最高,为4 174.2kg/hm~2,平均折合产量为3 185.6 kg/hm~2。各品种经济性状差异也较明显。综合分析,天油2288、天油2255和15ML22抗寒性较强,属强冬性、中熟、丰产型油菜品种,可在甘肃中东部较高海拔干旱山区种植;陕油2016和陕油28经济性状优良,是弱冬性、早熟、丰产型油菜品种,可在陇南市及天水市低海拔的渭河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