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育市场是九十年代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现阶段农村转向市场经济的重点是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发育农村要素市场最重要的是建立土地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推进三大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发育土地市场的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流动机制;发育金融市场主要应打破农村金融业的垄断,在市场竞争中建立新的农村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完善短期金融市场的基础上,促进长期金融市场的发育;发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1.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平台,优化资本组合,整合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职能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初步形成,但发育缓慢、不正式的农村土地流转较多、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区域差异显著现状.提出政府应积极采取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制度建设、建立稳定的农村杜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创造良好的土地流转运作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1.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平台,优化资本组合,整合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现代农业,把不是的土地从农户手中集中连片,按效率原则重新配最土地,  相似文献   

5.
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深化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西部地区部分省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抽样调查分析和综合研究认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城乡就业矛盾日显突出,导致输入地政府对外来民工从地域和行业上设置障碍;2.外出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3.劳动力流动成本高,手续繁杂;4.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5.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一定盲目性;6.大量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导致了农业生产本身劳动力的弱质化。要促进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有序流动,需采取以下对策措施:加强领导,把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加快劳动用工信息网的建设,搭建劳动供需信息平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降低农民外出务工成本,依法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以西部开发为契机,通过发展当地农村经济来消化剩余劳动力;加大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土地流特制度改革的力度,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前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在保证农民对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的基础上,如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劳动力不断变化和农业生产要素不断重新组合的要求,笔者通过对邹城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进行的调查,认为关键是做好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文章,稳定土地承包权,搞活土地经营权,建立灵活多样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墓本情况 邹城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反租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其实质是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否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大局。我们在深入调研后认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近乎为零的农业部门流大量地流向了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致使农村劳动力外流并未达到理论预期目标,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持续下降、农业生产女性化和留守儿童教育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效应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进行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能极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有发达的商品市场,而且要有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也不例外。因此,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村土地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土地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农地生产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孙安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18-15920,15947
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小额信贷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开发农村金融市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贴近客户需求,创新小额信贷运作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应选择计划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应建立和培育包括土地所有权市场、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和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在内的完整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必须有相应的配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建构出了城乡关系理论,为思索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提供了启发和参考。在新时期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为促进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在部门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应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促进农用地尤其是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保障土地供应;建立城乡统一的资本市场,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扩大资金来源;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确保劳动力资源充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焦点问题辨析入手,认为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土地市场制度难以适应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需要,以及政府管理错位和流转管理制度缺失是流转问题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同时存在,政府失灵起主导作用;二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基点是引入市场机制;逻辑主线是在政府合理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导作用,关键是政府职能成功转变。最后从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两个方面构建改革分析框架,并提出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制度,放松管制和管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但在实际设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目标和商业目标二者的冲突,加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渐渐偏离了其初始定位。该文在研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历程和市场定位现状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为例,从客户主体、地区分布、经营规模、金融产品与业务主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只有找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己的市场定位,植根于农村,心系农户,才能打破我国农村市场金融资金供不应求的困境,从而找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已成为当前完善和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市、县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研,就土地流转中涉及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农村土地的直接社会保障功能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土地流转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和市场服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市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及其对土地资源配置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缺陷对构建农村土地市场的影响,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从土地征用、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宅基地流转、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4个方面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农村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金融体制存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差、稳定性差、功能定位模糊和功能弱化等问题,文中在重点分析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制绩效现状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的“市场化取向”和“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实行农村金融机构多样化”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深化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秩序、发展新型金融主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制度困境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虽然中央为农村改革发展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尚处于新旧体制过渡时期,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困境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发展企业化的批发市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民营农场制度、创新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制度,将为破解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制度困境提供有益出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利用存在多种问题,土地利用规划随意性大、农村土地产权不清、耕种地块分散、农地质量下降、休闲农业缺乏规范等问题共同制约环境友好乡村建设与发展。加强土地规划、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行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模式、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培育新常态下的乡村休闲产业等举措将有利于推动环境友好乡村建设及发展。研究表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推进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是环境友好乡村建设的必要推动因素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