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远县国营林场根据生态学原理,对阔叶次生林进行改造,把天然更新和人工改造更新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改造可很快的形成多树种的混交林,林木材积生长提高115%~219%,土壤物理性比杉木纯林好,土壤贮水量比杉木纯林提高57%~92%,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次生林改造是次生林经营的重要措施,是加速培育森林资源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安远县国营林场根据生态学原理,对阔叶次生林进行改造,把天然更新和人工改造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改造可很快的形成多树种的混交林,林木材积生长提高115%~219%,土壤物理性比杉木纯林好,土壤贮水量比杉木纯林提高57%~92%,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次生林改造是次生林经营的重要措施,是加速培育森林资源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冯泽生  周文利 《农技服务》2009,26(6):129-129,147
从更新茶树,复壮树势;改造土壤,提高肥力;改造茶园面貌,改善生态环境;改造后茶园的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低产茶园的综合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南亚热带低效马尾松林下套种改造(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和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白然更新(马尾松自然更新Ⅲ)3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马尾松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试验林间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差异不显著,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影响不显著.土壤容重介于1.36~1.39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Ⅰ,而田间持水量大小为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改造模式Ⅰ.3种试验林间凋落物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其蓄积量介于13.74~18.56t/hm2之间.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凋落物拦蓄地表径流功能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仅为其0~2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26%、3.02%和3.28%.研究结果为低效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可持续经营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改造中低产田土和改善农业基本条件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也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心所在,通过在四川省62个改造中低产田效益定位监测点连续9年的测定,对改造产和改造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变化和增产效益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下湿田经改造后,土壤构型有明显变化。耕层土壤温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升高、土壤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公顷增产达1995kg;冬水田经改造后,土壤结构2-3年可呈块状或棱柱状,土壤含水量趋于合理,土壤温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均明显上升,亚铁离子等有毒物质明显下降,且有利于种植模式的优化,公顷增产粮食3315kg。  相似文献   

6.
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福建省武平县天然阔叶林砍伐后火烧山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的研究表明: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比原始林,土壤容积质量增加;总孔隙度下降;而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自然含水量变化比较复杂,有的增加,有的下降.而人工更新比自然更新其土壤物理性质变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针对玉溪市部分葡萄园中存在的品种及栽培模式老化、土壤可耕性退化、树势衰退、病虫危害重、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等状况,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培肥土壤、设施栽培、树形改造、品种更新复壮、间作套种、观光园开发等改造更新技术措施,以期为葡萄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主要包括更新茶树、改良土壤、合理密植及茶园管理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省茶陵县设置了低质低效马尾松次生林改造试验基地,面积为1hm^2,根据多项改造技术及改造措施因素的对比筛选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优改造经营技术模式,通过5a的定位观测研究,试验林在分结构,林分生产力,林分涵养水源,固持土壤等方面均比对照林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造成效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台湾相思与一代,二代木麻黄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表明:用台湾相思进行木麻黄防护林二代更新使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持水能力增强;用台湾相思更新木麻黄防护林使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这与台湾相思林分土壤中水解性总酸度,交换性总酸度和交换性铝含量降低有关;台湾相思在维持和提高土壤中碳,氮含量方面明显优于木麻黄,但在维持土壤中速效,速效钾和缓效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台湾相思更新木麻黄防护林使土壤阳离交换总量明显降低,回归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其土壤中交换性钙和水解性总酸度的降低造成的;与木麻黄连栽相比,台湾相思使土壤中酚类物质含量降低的作用理炙明显;与木麻黄连栽使土壤各种酶的活性降低不同,台湾相思使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而使其它各种酶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宁夏中低产田改造区土壤长期动态监测分析,探讨了中低产田在改造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及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沿海沙质海岸木麻黄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木麻黄造林、更新以及低效林改造技术等方面内容,沿海防护林的营造需因地制宜,从树种选择、密度控制、结构调控、土壤管理等综合措施入手,才能提高林分的集约水平,形成良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依据低质林改造更新抚育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采用内部集散物流分析、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低质林改造更新抚育系统养分元素流动数学模型;应用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有效性验证后,运用模型对研究区内低质林更新阶段(2008—2015年)的营养元素积累与循环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营养元素流动模型得到的土壤养分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水解N为0.87、有效P为0.77、速效K为0.88,显示了较高的模型精度。2008—2015年,更新系统通过降雨过程从系统外吸收的N、P、K,分别为320、28、120 kg/hm~(2);同时随径流流出系统的N、P、K,分别为224.0、19.6、84.0 kg/hm~(2)。林分从土壤中吸收的N、P、K,分别为26.45、4.29、11.11 kg/hm~(2);通过淋溶作用,归还到土壤中的N、P、K,分别为0.36、0.13、0.56 kg/hm~(2)。另外,幼龄林抚育措施及逐年累积的凋落物,回流至土壤中的N、P、K,分别为4.17、0.63、1.31 kg/hm~(2);土壤中累积的营养元素N、P、K,分别达到289.08、14.27、124.75 kg/hm~(2);比改造当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表明低质林改造对于林地内的养分循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六、低产园改造 低产园改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对结果差、品种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枣园,采用高接换种、改优品种,提高枣果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根系的更新复壮,提高结果产量。三是对衰老和产量下降的老龄枣树,采用回缩、短截等修剪方法,对树体全面更新,恢复树势。不同类型的低产枣园,采取相应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稻田套播紫云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英是有机肥中最好的肥源.具有更新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固氮和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等作用;其茎叶鲜嫩多汁,粗蛋白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是猪、牛的好饲料。在现蕾期其干物质中含粗蛋白28.12%、粗脂肪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菜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有机肥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并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和更新。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等肥力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培肥效果好。施用有机肥也能防止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7.
新湖农场部分条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贫瘠,盐碱化程度高,土壤蓄水能力弱,棉花苗期出苗差,死苗率高,根系发育不良。为改造低产田,提高棉花单产,2006年特在这类棉田喷施欧甘叶面肥。  相似文献   

18.
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代杉木人工林皆伐后,采用不同更新方式形成的14年生人工更新杉木林和14年生天然更新杉阔混交林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有影响。天然更新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比人工更新林地低1.73%和1.69%,毛管孔隙度分别高31.75%和30.99%;天然更新林地土壤各水分含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天然更新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比人工更新林地高0.16和0.14,有机质分别高24.15%和30.66%,全N含量分别高21.99%和21.63%,全P含量分别高44.94%和65.28%。与人工更新相比,天然更新更有利于林地土壤肥力的恢复和维持。  相似文献   

19.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森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森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重点对凋落物对土壤肥力、幼苗更新生长、杂草生长和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凋落物可以增加有机质、N、P、K的含量及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酶的种类,提高土壤酶的活力及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作为覆盖物的凋落物及其浸提液可以抑制杂草种子的萌发,促进幼苗的更新生长;凋落物还可以作为蚯蚓生物反应器的原料,生产出多功能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