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话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关于语境,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做过大量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分析了语境对语义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对语言的教学有所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州消费者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有认知,但认知水平普遍很低;对绿色农产品认知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年龄和教育背景;对绿色农产品认知水平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教育背景、性别、婚姻状况、购买场所,其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教育背景.  相似文献   

3.
王生银 《湖北农业科学》2016,(24):6608-6612
知识型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实现个体知识集体化的主要方式,是农业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回顾人际信任与知识共享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知识共享意愿作为中介变量,着重探讨农业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能否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都会对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其中认知信任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人际信任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基于乡村旅游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秸秆还田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为态度变量中农户对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知、农户秸秆还田的意愿和了解程度对秸秆还田采纳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主观规范中农户与周边村民和亲戚之间的交流频率、将绿色农产品卖给游客的意愿、政府宣传力度和合作社的影响对农户秸秆还田采纳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知觉行为控制中家庭从事旅游业人数和文化程度对农户秸秆还田采纳行为影响极显著.因此,在村组织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通过小组会议等形式提高农户认知水平,建立农田保护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多样化、农村产业形式多样化,推动农业环境友好型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组织认同为出发点,对高校图书馆馆员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进行研究,分析组织认同各因素对馆员创新行为的影响程度。通过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与专家访谈相结合,提出图书馆组织认同以及馆员创新行为量表。将组织认同分为组织认知,组织归属,领导认知,同事关系四个维度;将馆员创新行为分为创新想法产生,创新想法推动,创新行为实施三个维度;继而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选取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馆员为调研对象,通过SPSS和AMO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组织归属和同事关系与馆员创新行为之间有显著路径系数,其中同事关系对馆员创新行为影响最大;领导认知、组织认知与组织归属、同事关系之间有显著路径系数。  相似文献   

6.
从语用模糊和会话含义的经典例证中可以看出,两者经常并存。为了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都属于间接语言现象,都依赖语境,却在本质、实现手段、与语义的关系等方面明显不同。通过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特殊关系,语用模糊往往产生会话含义,而且依赖特定语境产生特殊会话含义;而含义的理解与否、交际能否成功,要看交际双方对共处的语境和对彼此的认知环境的把握程度。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和制约该系统工程的因素不仅包括教材、场地器材、环境,而且还涉及到体育教师情感教学的构建与运用。情感是一种无声语言,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产生的态度体验,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并对认知过程产生重大影响,情感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情感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地进行精神交流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发展,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从理论视角阐述情感教学的内涵、意义,分析情感教学的影响因素,并对如何提升体育教师的情感教学提出构建思路,目的在于提升体育教师积极的情感教学艺术,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运动能力,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四省藏区(四川、云南、甘肃、青海)454户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阐释了风险认知影响农户农业保险需求的机理,然后采用二元Probit回归、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检验实证分析了风险认知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1)风险认知因素在1%显著水平下对农业保险需求产生正向影响;(2)风险认知的正向影响在较好汉语水平和纯农户...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15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转基因水稻种植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年龄、性别对其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和对政府的信任对其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现实群际威胁及不同评估方式对个体执行功能的影响,实验1测量群际威胁的认知评估方式,发现相对于威胁认知组和控制组,挑战认知显著降低了执行功能,威胁认知对执行功能没有显著影响;实验2操作群际威胁认知评估方式,发现挑战认知组相对于威胁认知组同样显著降低了执行功能.研究认为将现实威胁认知为挑战会降低认知功能,认知为威胁则对执行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模因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然后阐述了心理语境在语言模因中的作用;之后,透过模因论中语言模因复合体这一全新的视角来推测语言意义,尤其是相同语言形式背后不同会话含义的认知过程,并初步建立了“语用意义认知三阶段”这一假说;最后,提出了从实验角度提供实证对语用认知理论和模式进行检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在一起,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生转移到对话语的理解上。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是按一定的推理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阅读虽不是直接的交际活动,但它是一种间接地交际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的一种书面的交际活动。将关联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言理据及其研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以及语言理据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认知心理教育学、二语习得、还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都表明,有意义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外语学习效果。语言理据的产生(理据过程)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是目标语言形式和源头之间产生意义联系的过程。了解理据,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理据的来源有语言系统、人的认知(主观世界)以及客观世界,除了语言本身,还要考虑文化、社会、认知(狭义)、生理、交际(语用)等因素。理据可以分为语内理据和语外理据,本文讨论4种语内理据和6种语外理据。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境在听力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听力理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文化背景、语言、认知、心理、语用推理等各个方面。本文从认知语境角度出发,即图式理论与语境理论的结合,寻求其与听力理解教学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认知语境,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从而使听力理解得以升华,达到更深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从民族/群体中心主义的定义、现象入手详细分析了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面影响仗化冲突、偏见、交际距离,并着重提出了克服这些负面影响、提高交际能力的对策增加文化接触、进行文化对比和探源、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文化传授及采用反映目的语文化特征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One of the most astonishing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is its capacity to convey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in context. Many theories provide informal accounts of communicative inference, yet there have been few successes in making precis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s about pragmatic reasoning. We examined judgments about simple 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 games, modeling behavior in these games by assuming that speakers attempt to be informative and that listeners use Bayesian inference to recover speakers' intended referents. Our model provides a close, parameter-free fit to human judgments, suggesting that the use of information-theoretic tools to predict pragmatic reasoning may lead to more effective formal models of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7.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本文着重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不同,它的交际行为和交际手段主要有: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前两类可以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类可称为“非语言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对非语言行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体验认知思潮的影响下,ZWAAN(2004)提出了的浸入式经历者框架,认为理解者是所描述的情境的一位沉浸其中的经历者,理解就是对这一情境的身临其境的经历.浸入式经历者框架将语言加工划分为激活、解读和整合3个成份,与现实情境的事物、事件和事件系列对应,力图从体验的角度揭示语言理解的过程,为语言理解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9.
Members of the Pirah? tribe use a "one-two-many" system of counting. I ask whether speakers of this innumerate language can appreciate larger numerosities without the benefit of words to encode them. This addresses the classic Whorfian question about whether language can determine thought. Results of numerical tasks with varying cognitive demands show that numerical cognition is clearly affected by the lack of a counting system in the language. Performance with quantities greater than three was remarkably poor, but showed a constan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hich is suggestive of an analog estim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