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善盟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8~2017年阿拉善盟气象灾害统计数据,分析阿拉善盟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阿拉善盟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大风、沙尘暴、高温和干旱等,气象灾害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大风和沙尘暴发生日数主要集中在春季,夏季次之。大风、沙尘暴近50年发生日数呈下降趋势,高温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来说,阿拉善盟气象灾害主要集中在北部,其中拐子湖地区发生三类气象灾害日数最多,巴彦浩特地区最少。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水稻盛夏低温冷害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近年来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盛夏低温冷害变化特征,以1971~2006年7月下旬至8月底的湖北省历史气象资料,利用ArcGIS技术和M-K突变分析方法,对灾害的状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此灾害有明显的增强趋势,鄂西北地区强度增强趋势最明显;发生范围由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扩张;2000~2006年间是湖北省盛夏低温冷害最强的时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2002年发生了2次突变.这种变化增加了湖北水稻生产的风险,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商丘旱作农区云水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俊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29-7430,7434
从商丘的自然、地理、经济状况出发,研究了该市干旱缺水的气候环境及多年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干旱是商丘最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最严重;该市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较大,且各季降水分布不均,夏季降水最多,冬季降水最少;7月份降水最多,11月份降水最少;东部降水日数多于西部。该市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年平均气温上升0.7℃,冬季增温现象最明显。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雨战略工程,是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包颖  高井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45-12347
基于1960~2009年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寒潮蓝色和黄色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将其分类,分别统计分析了其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葫芦岛地区寒潮发生的月份从当年的9月一直到次年5月均有可能发生,出现寒潮最多的月份是10和11月,最少的月份是5月,这主要与气候的季节性转换有关;寒潮发生次数最多时段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达到寒潮蓝色预警标准的次数呈减少趋势,达到寒潮黄色预警标准的寒潮发生次数与气温的变化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出现寒潮次数最多的地方是建昌县,最少的地方是绥中县,主要受下垫面、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5.
陈静 《农业与技术》2013,(12):189-191
利用线性系数法和气候趋势法,显著性检验等气候方法,通过对三门峡地区1981-2010年降水和雷暴的分析,结果表明:三门峡降水量年内、年际、年代际分布不均匀,降水和雷暴均呈减少的趋势。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总降水量的63.6%,7月是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占年总降水量的20.3%;其次是秋季,占年总降水量的23.3%;春季为17.6%,冬季最少。80年代降水最多,90年代最少。三门峡降水不均匀系数CL在0.24~10.34之间。暴雨出现最多频率为6.67%~13.3%。雷暴出现频繁的月份是6~8月,占最多日数的62.2%,雷暴最多月份出现在7月。  相似文献   

6.
利用东陵区1951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降水量资料,对东陵区近65年季节性干旱演变特征和2014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2015年夏秋连旱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灾害较为频繁,以夏旱和秋旱为主,为2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3年一遇。其中,秋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次之,春旱发生频次最少。春夏连旱发生过1次,夏秋连旱发生过5次,未发生过春夏秋连旱。从干旱的等级来看,中旱最多,轻旱次之,重旱以上等级最少。在年代变化上,8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的次数最多,70年代发生的季节性干旱次数最少。厄尔尼诺现象对东陵区季节性干旱的影响较大,在厄尔尼诺年东陵区发生季节性干旱的概率是51.4%;近65年发生的28次中旱等级以上的干旱灾害中,有26次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占总数的92.9%。其中,2014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015年东陵区连续2年出现夏秋连旱现象,为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夏季出现1524 d无有效降水,致使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秋季降水偏少,无法缓解旱情,导致干旱发展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气候变化对鄂西烟草气象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基于已建立的干旱、低温冷害、连阴雨、暴雨、高温热害的危险性指标体系,利用鄂西18个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开展近60年来烟草高影响气象灾害的危险性指数分析,并进行前30 a和后30 a的对比。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后30 a鄂西烟草种植区干旱、连阴雨和暴雨危险性总体有所减轻;而鄂西南干旱危险性加重,水分条件逐渐成为影响当地烟叶生产的主要因子之一。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的危险性分别呈现出部分减轻和普遍加重的趋势。分区域来看,枣阳、南漳等地持续受干旱影响,低温冷害集中在高海拔地区,高温热害则分布于河谷地带。五峰、兴山是冰雹、大风的相对高发中心,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危害。鄂西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影响烟叶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气候变化有所差异。从综合气象灾害危险性分布来看,除巴东北部、建始北部局地外,后30 a恩施大部分地区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等级仍在“中等”及以上,以鹤峰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明代晋陕峡谷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明代晋陕峡谷区共发生干旱灾害143次,平均每1.93 a发生1次,其中轻度干旱灾害、中度干旱灾害、重度干旱灾害、特大干旱灾害发生分别占干旱灾害总数的13.99%、41.26%、16.78%、27.97%,各级干旱灾害频次发生的周期分别为5 a、18 a、28 a、52 a左右。在时间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波动性增加趋势,大致可分为干旱灾害少发期-平稳增加期-缓慢增加3个阶段,且主要发生在夏季。在空间上,研究区内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干旱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人口、经济以及社会秩序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明代晋陕峡谷区干旱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明代晋陕峡谷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明代晋陕峡谷区共发生干旱灾害143次,平均每1.93 a发生1次,其中轻度干旱灾害、中度干旱灾害、重度干旱灾害、特大干旱灾害发生分别占干旱灾害总数的13.99%、41.26%、16.78%、27.97%,各级干旱灾害频次发生的周期分别为5 a、18 a、28 a、52 a左右。在时间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波动性增加趋势,大致可分为干旱灾害少发期-平稳增加期-缓慢增加3个阶段,且主要发生在夏季。在空间上,研究区内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干旱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人口、经济以及社会秩序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20世纪气温上升较明显,且降雨分布不均,易受干旱灾害影响。为了解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耕地干旱多年变化特征、发生频率、发展趋势及引起干旱变化的气象因素,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结合趋势分析方法,探究黑龙江省2000-2021年来干旱变化和发展趋势特征,并探讨引起省内干旱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三江平原、张广才岭、松嫩平原4个区的TVDI值较高,较易发生干旱,2013和2019年属于湿润年,其中松嫩平原多年处于干旱状态;按月份分析,5月和9月易处于干旱状态,特别是松嫩平原区,7月常处于湿润状态,表明省内春秋易发生干旱,夏季较湿润;从干旱发生频率分析,大兴安岭、三江平原、张广才岭和松嫩平原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70.00%、80.91%、85.45%和92.73%,强度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研究时间段内仅有松嫩平原有10%概率的重旱发生,该地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最大;黑龙江省22年来干旱趋势呈基本稳定偏减少,其中东部有干旱趋势轻度增加像元;月干旱趋势中,6月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面积占比达61.08%,5月、7月、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