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长白落叶松为对象,采用代谢组测序技术分析干旱条件下长白落叶松的代谢物质的变化。利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后在0、24、48、96 h取样,获得0 h与24 h、0 h与48 h、0 h与96 h、24 h与48 h、24 h与96 h、48 h与96 h共6组代谢产物对比数据。不同时间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68、67、64、74、11、15种,其中上调的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46、26、15、3、4、13,下调的差异代谢物数量为22、41、49、71、7、2,获得KEGG注释的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7、5、5、10、1、2。24 h对比于0 h出现上调代谢物质最多,分别注释到糖类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亚麻酸代谢等通路中,其它对比组结果中能获得KEGG注释的差异代谢物几乎都为发生下调的代谢物质,注释到的通路有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角质、小檗碱和蜡质的生物合成,萜类、酮体、磷酸肌醇和甘油磷脂代谢等,而部分被注释到糖类代谢,亚麻酸代谢,a-亚麻酸代谢等通路的代谢物质前24 h上调,之后下调。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猴樟适应碱胁迫的代谢机制,培育耐碱品种,扩大推广面积,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对碱胁迫的猴樟根系差异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分析猴樟适应碱胁迫的代谢机制。结果表明:碱胁迫时,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生物碱类、聚酮类、有机酸类、核酸、苯丙素类、脂类、抗生素和萜类;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差异丰度得分结果显示,当碱胁迫处理6 h时,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中大部分显著下调或趋于下调,只有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显著上调,托烷、哌啶和吡啶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通路、嘧啶代谢通路、磷酸转移酶系统通路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趋于上调;当碱胁迫处理48 h时,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中只有半乳糖代谢通路和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趋于上调,其他通路均显著下调或趋于下调。因此,猴樟通过提高氨基酸、糖类、有机酸和生物碱的质量分数适应初期碱胁迫,通过抗氧化活性抵抗后期碱胁迫。  相似文献   

3.
【目的】细胞生长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假眼小绿叶蝉侵染茶叶后差异基因参与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解析抗虫分子机理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对有无受假眼小绿叶蝉侵害的都匀毛尖茶树鸟王种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同源比对算法构建0 h与12 h、0 h与24 h的差异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0 h与12h的差异基因共有212个互作,0 h与24 h的差异基因共有3 551个互作,合并网络后得到3 605个互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属性分析,发现网络中蛋白质的度符合幂律分布。通过网络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功能预测,并且对网络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主要参与植物病原体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DNA碱基切除修复、核酸切除修复、错配修复,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等生物过程,并且侵染24 h比侵染12 h需要启动更多的互作来抵御假眼小绿叶蝉的侵染。【结论】茶叶主要通过三个差异基因启动相应的互作来抵抗假眼小绿叶蝉的侵害,继续被侵害时将启动更多的互作,并通过产生相关次级代谢产物来抵御虫害。研究结果为探究鸟王种受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前后茶树抵御假眼小绿叶蝉侵染的代谢机理提供参考,为都匀毛尖病虫害防治、后续良种选育和引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遮光性套袋对桃果实转录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明遮光性套袋在桃果实上的转录组差异,丰富桃转录组数据信息。【方法】选取遮光性套袋与对照的桃果实样品,利用Illumina Hi Seq TM 2500进行高通量测序,构建桃果实转录组文库,并用测序评估、基因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测序获得16.62 Gb clean data测序数据,且碱基百分比(Q30)大于91%,遮光性套袋和对照2个桃果实样品分别获得65 300 730个reads和66 603 686个reads,分别有85.73%和84.60%的reads与桃参考基因组匹配。以无袋处理为参考,对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遮光性套袋处理共获得1 96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下调基因708个,上调基因1 255个;在Nr数据库中对差异基因进一步进行注释,注释到1 957个基因,其中,下调基因有705个,上调基因有1 252个;COG功能注释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共获得853个功能注释,涉及23个功能类别;在GO功能注释分析中,注释到1 609个基因,可以分为53个功能分类,这些分类主要涉及到分子结合、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生物调节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KEGG分析发现共有421个基因被注释到94个代谢通路中,其中,光合作用相关通路、类黄酮生物合成、核糖体生物合成等通路显著富集。光合作用通路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在果实着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核糖体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在果实成熟着色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同时也进行了两组样品的果实品质检测,结果表明,遮光性套袋对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总糖产生显著性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总糖显著降低,而对于果实总酸的影响不大,在果实大小上几乎没有影响。【结论】在遮光性套袋处理状态下,获得一定数量的桃果实差异表达基因,光合作用通路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基因在果实着色中发挥重要作用,遮光性套袋对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总糖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RNA-Seq技术,对黄连根茎与须根进行转录组分析,经过trinity软件组装得到130 592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700 bp,其中68 976条Unigenes在NR、GO、KEGG、eggNOG、Swiss-Prot和Pfam数据库获得基因注释信息,仅占全部Unigenes的52.82%。39 572个Unigene被注释到GO数据库的生物学进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的52个小类中;参与KEGG的5大类代谢通路,34个代谢路径,共搜索到24 999个SSR位点,单核苷酸、两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黄连根部SSR的主要重复基序。黄连根茎与须根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3 496个,在黄连须根中上调的差异基因有8 375个,下调的有5 121个。两者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跟次生代谢相关进程的前5项为次生代谢进程、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过程、生物碱代谢过程、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过程和异喹啉生物碱代谢过程。在细胞组分分类中,膜结构、细胞壁和外封装结构为差异基因富集的前三;在分子功能分类中,跟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条目占差异基因富集显著的前四。在KEGG数据库中,共有3 749个差异基因定位到125个代谢途径中,其中,24个差异基因注释到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在关联的8条KEGG通路中,筛选得到11个关键酶基因;同时,有39个差异基因注释到络氨酸代谢途径中,在关联的21条KEGG通路中,筛选得到10种关键酶基因。黄连根部转录组数据的获得为研究黄连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合成及黄连根茎与须根代谢差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盐碱胁迫对玉米中木质素、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为揭示玉米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培育抗盐碱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玉米苗期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并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叶绿素和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9 722个基因,其中差异表达基因12 432个。KEGG注释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碳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生化分析表明,盐碱胁迫下玉米叶绿素含量和总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30.45%和31.26%,其中H和S型木质素单体含量降低,而G型木质素单体含量升高。对基因表达水平和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叶绿素合成酶基因的下调和叶绿素b还原酶基因的上调导致了叶绿素含量的降低,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161个差异表达基因导致木质素和木质素单体含量的变化。【结论】盐碱胁迫抑制玉米木质素的生成,且主要抑制H和S型木质素单体的生成;盐碱胁迫通过调控叶绿素合成酶基因的下调和叶绿素b还原酶基因的上调,致使叶绿素的生成量减少。本研究为采用基因工程进行分子育种提高玉米耐盐碱性和调控玉米木质素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核桃内果皮发育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和木质化发育规律,以不同发育期的‘赞美’核桃内果皮为材料进行了代谢物测定,同时结合转录组信息,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核桃内果皮中代谢物质的变化及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核桃内果皮中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7 837个代谢物,对其进行筛选后,共得到2 633个差异代谢物,包括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脂质、酚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糖苷、有机酸、木脂素、黄酮类等,被注释到35个代谢通路中,其中玉米素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核黄素代谢、硫胺素代谢、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及色氨酸生物合成通路最显著;硫代葡萄糖苷生物合成、嘌呤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和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通路富集到最多差异代谢物。花后45 d时,大部分的差异代谢物的含量较花后20 d时降低。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二者具有22个相同的代谢通路,包括玉米素生物合成通路等;激素代谢相关通路和苯丙烷生物合成相关通路中差异代谢物变化与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情况一致。核桃内果皮代谢物分析为揭示内果皮发育规律,提高其利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印楝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印楝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研究表明:印楝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2—3龄若虫有较好的拒食作用,处理后24h的拒食中浓度为44.17μg/mL;选择性试验中,浓度为40μg/mL时,对成虫的拒食效果为57.89%;对假眼小绿叶蝉若虫具有较强的内吸毒杀作用,处理接虫后48h的致死中浓度为14.11μg/mL,而且在5、10和20μg/mL3个处理的试虫中,羽化后的成虫出现翅畸形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核桃内种皮苦涩味形成机理,为相关研究和苦涩味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极具苦涩味内种皮和无苦涩味内种皮的核桃无性系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从其内种皮提取物质,通过自建数据库MVDB和代谢信息公共数据库对2种核桃无性系内种皮苦涩味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样本重复相关性评估和聚类等分析,再通过KEGG数据库注释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途径,从中筛选出差异显著代谢物以及苦涩味标志物。【结果】从2种核桃内种皮中共检测到12大类26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47种显著上调,116种显著下调,包括61种酚酸类、55种黄酮、43种脂质、20种其他类、19种鞣质、16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3种核苷酸及其衍生物、12种有机酸、11种生物碱、8种萜类、3种木脂素和香豆素及2种醌类,共注释到66条代谢途径,富集代谢物多且显著的前6条通路分别是类黄酮代谢、甘油酯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抗坏血酸和aldarate代谢、苯丙烷类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自行构建了柚皮素代谢途径,并筛选出4个(柚皮素、圣草酚、圣草酚7-O-葡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显著上调的代谢物,可将其作为核桃内种皮苦涩味形成的标志物。【结论】发现了2种无性系核桃内种皮代谢物差异以及苦涩味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基因表达的水平,初步分析草珊瑚叶和根之间次生代谢差异的分子机制,为二者之间临床疗效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分析提供信息。【方法】以福建省福州市的草珊瑚作为样品,采用Illumina HiSeq TM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草珊瑚叶和根的转录组,然后经过滤和Trinity组装,得到的unigenes再通过blast与Nr、Nt、Pfam、KOG、Swiss-Prot、Kegg和GO进行比对注释,并对叶和根的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尤其是对KEGG代谢通路富集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结果共获得0.4亿多个clean reads,经Trinity组装后共得到508 271个unigenes,其平均长度为740 bp,最大长度为17.3 kb。基于blast分析,共有148 561个unigenes在七大功能注释数据库中得到成功注释,占总基因数的58.80%。在分析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时,发现草珊瑚叶和根的共同基因有93 127个,叶和根的差异基因分别为36 327个和52 268个;同时还发现在29 732种不同表达的unigenes中,有12 511个上调基因和17 221个下调基因;代谢相关KEGG具有显著差异的通路有淀粉和蔗糖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吞噬体、谷胱甘肽代谢、光合作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倍半萜类和三萜类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氮素代谢、昼夜节律-植物、光合作用-天线蛋白、芪类、二芳基庚酸和姜酚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柠檬烯和蒎烯降解、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二萜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脂肪酸延伸等。其中与药效密切相关的次生代谢通路苯丙烷类、倍半萜类和三萜类、二萜类、类黄酮类生物合成等途径分别有193个、82个、40个、35个差异表达基因,而上调倍半萜合酶、ent-kaur-16-烯合酶、黄酮醇合酶/黄烷酮3-羟化酶等基因和下调8-羟基香叶醇脱氢酶、vinorine合酶、角鲨烯合酶等关键酶基因差异显著。【结论】草珊瑚叶和根中苯丙烷类、倍半萜类和三萜类、二萜类、类黄酮次生代谢途径的相关基因差异最为显著,其中差异显著的关键酶基因可为分析其叶和根之间次生代谢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ǒ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较强.进一步分析该6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叶蝉种群数量的关系,发现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各品种茶梢中的没食子儿茶精(gallo catechin,GC)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的含量呈负相关.这说明GC和咖啡碱是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松阳县茶叶最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较重,现有主要防治农药吡虫啉在许多茶园防效下降,为筛选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2009年特安排了5种新农药7个处理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24%虫螨腈悬浮剂不同剂量处理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虫螨腈悬浮剂1 800~2 100倍对茶假眼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可兼治茶橙樱螨、茶毛虫等茶树害虫,且药效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与吡虫啉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溴氰菊酯与吡虫啉单剂及混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毒力。[结果]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吡虫啉及5个不同配比(体积比)混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其中以25.0%(溴氰菊酯)+50.0%(吡虫啉)比例混配为最佳配比,共毒系数为203.47。[结论]该试验可为现有防治药剂利用、延缓害虫抗药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杜仲内生拮抗细菌DZSY21可在玉米中稳定定殖并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试验从基因水平上对内生拮抗细菌DZSY21诱导玉米产生抗病性的分子机制进行预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内生拮抗细菌DZSY21处理玉米后不同生长时间段叶片的总m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以Fold change≥2且FDR<0.01为标准,挑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果显示:以处理0 h作为对照,处理12 h时有2 4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278个,下调基因1 135个;处理24 h时有73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38个,下调基因199个。在此基础上,根据DEGs功能注释分类,在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与抗病相关的基因,最终获得267个抗病基因。处理12 h筛选得到218个基因,主要涉及脂质转移蛋白、MATE转运蛋白及LysM受体蛋白激酶等26个抗病途径;处理24 h获得71个基因,主要涉及异黄酮还原酶、纤维素合成酶、苯丙氨酸解氨酶、L-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GLK转录因子及ACC氧化酶等30个抗病途径,其中不同处理时间段内重复基因23个。上述结果表明,将杜仲内生拮抗细菌DZSY21引入玉米,可调节玉米叶片中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寻找抗病基因及其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了解马铃薯的抗旱机制,本研究选择Solexa高通量测序中log2(fold change)≥11倍的22个差异基因,包括6个转录因子、4个脯氨酸代谢、4个抗氧化防御系统、4个类黄酮生物合成和4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采用qRT-PCR检测20%PEG6000处理0、1、6、12h后马铃薯叶片中22个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被检测的22个基因的结果与Solexa高通量测序的结果一致,并且在不同干旱处理时间下各基因表达各不相同,表现出5种表达模式:上调-上调-上调、下调-下调-下调、上调-下调-上调、上调-下调-下调、上调-上调-下调.马铃薯对不同时间点的干旱可能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1h和6h干旱可能是减少不必要的能量和物质消耗,12h干旱胁迫下才调动大量抗逆相关物质,抵抗干旱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与吡虫啉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溴氰菊酯与吡虫啉单剂及混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毒力。[结果]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吡虫啉及5个不同配比(体积比)混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其中以25.0%(溴氰菊酯)+50.0%(吡虫啉)比例混配为最佳配比,共毒系数为203.47。[结论]该试验可为现有防治药剂利用、延缓害虫抗药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牦牛有腔卵泡发育过程中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mRNA转录组变化,对牦牛小(2~3 mm)、中(4~5 mm)、大有腔卵泡(6~8 mm)中的COCs进行Illumina平台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1)牦牛小、中、大3个阶段的卵泡COCs中共有17 342个基因表达;2)小卵泡与中卵泡COCs之间有879个DEGs,其中,上调435个,下调444个;DEGs注释到106条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BP)类别46条,细胞组成(CC)类别25条,分子功能(MF)类别35条,涉及254条KEGG通路。中卵泡与大卵泡COCs之间有1 560个DEGs,其中,上调590个,下调970个;3)DEGs注释到114条GO条目,其中BP 55条、CC 26条和MF 33条,涉及276条KEGG通路,DEGs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粘附分子、钙离子信号通路和cAMP信号通路等重要通路。综上,牦牛卵泡在不同发育阶段的DEGs、GO条目和KEGG pathway存在明显差异,为揭示牦牛卵泡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改善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虫螨腈等几种新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常发且猖獗为危的重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为害,进行了几种新农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4%虫螨腈SC、15%茚虫威EC、50%丁醚脲SC等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很好的防效,且具有较好的持效性.药后7d,3种药剂防效均在75%以上,其中15%茚虫威EC防效最好,达87.8%;药后14 d,3种药剂的防效均在48%以上,其中15%茚虫威EC防效最好,达58.2%.建议用24%虫螨腈SC、15%茚虫威EC、50%丁醚脲SC替代其他常规杀虫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螺虫乙酯处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0 h卵24 h后,造成卵壳破裂从而抑制卵孵化出若虫。本研究旨在探究螺虫乙酯处理西花蓟马0 h卵24 h后引起卵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寻找螺虫乙酯抑制西花蓟马0 h卵孵化的关键蛋白,揭示螺虫乙酯抑制西花蓟马卵孵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西花蓟马0 h卵为研究对象,使用浓度为14.42 mg·L-1的螺虫乙酯处理24 h后,采用无标记定量(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螺虫乙酯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利用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平行反应监测(PRM)技术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螺虫乙酯处理后共有204个蛋白差异表达,其中124个蛋白表达量上调,80个蛋白表达量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上调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物质合成和代谢通路,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对外界刺激的防御反应通路。此外,利用PRM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处理西花蓟马0 h卵24 h后,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1-1、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1-2、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脂酰辅酶A还原酶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西花蓟马卵的类内表皮结构糖蛋白SgAbd-2、类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O-乙酰基转移酶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且类内表皮结构糖蛋白SgAbd-2表达量下调最为明显。PRM技术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的结果一致。【结论】上述蛋白可能在西花蓟马卵孵化过程中发挥多种功能,其中类内表皮结构糖蛋白SgAbd-2与昆虫表皮分化等生命活动相关,推测螺虫乙酯抑制了类内表皮结构糖蛋白SgAbd-2的表达,从而造成西花蓟马0 h卵出现卵壳破裂的现象,类内表皮结构糖蛋白SgAbd-2可能在西花蓟马0 h卵孵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