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危害藜麦的害虫,为保证藜麦在国内的成功引进,采用定时定点的方法调查北京地区甜菜筒喙象的年生活史和生态特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地区甜菜筒喙象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开始产卵;第1代成虫5月下旬开始进行产卵,产卵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6月中旬,孵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羽化高峰期为7月下旬;第2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开始进行产卵。防治关键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该时期为第一代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产卵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松墨天牛(M onochamus a lternatus)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南岳低山马尾松(P inusm as-son iana)林内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蛹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孔,盛期为6月;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可采用多种防治方法有效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3.
葡萄虎蛾俗名葡萄粘虫,花花虫,葡萄虎子及鸢色虎蛾等。属鳞翅目、虎蛾科。是辽宁省朝阳县葡萄的主要害虫。它的生活史据在朝阳县调查、饲养,初步看出一年发生二代,以蛹态越冬。越冬蛹自5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成虫经过交尾产卵,到6月下旬开始孵化第一  相似文献   

4.
1962年辽宁省第二代粘虫发生的特点是:成虫量特大而幼虫量很小,为一輕发生年。初步分析。在中部等平原地区,其主要抑制因子是6月上旬的低温和6月中旬的高温干燥,推論前者影呐成虫产卵,后者影响幼虫孵化与成活。雨量影响作物生长和田間湿度。今后对大、小气候差度和成虫在不适宜环境条件下是否外迁等問題均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在本地区一年2代,以卵在2至3年生幼嫩柳条表皮层下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卵陆续孵化出若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陆续羽化为越冬代成虫。第一代卵多于7月上中旬产生在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的茎秆、叶鞘内.第一代若虫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左右,第一代成虫多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虫则陆续转移到附近的柳树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6.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7.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8.
浙江双栉蝠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双栉蝠蛾是福建省毛竹笋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初至翌年2月上旬幼虫开始钻蛀毛竹笋萌发的不定根或冬笋,3月中旬至4月初幼虫开始大量集中在春笋的周围并蛀人笋内为害,幼虫历期长,达273~298 d.老熟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到下旬,蛹期23~28 d.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雌成虫可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1 063粒,卵期25-30 d.  相似文献   

9.
正一、发生规律柑橘大实蝇是一种专性寄生害虫,只危害柑橘类作物。1年发生一代,在湖南,越冬蛹于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开始返园产卵,产卵危害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卵开始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孵化高峰期;早熟蜜橘品种虫果内幼虫于10月下旬开始化蛹  相似文献   

10.
咖啡豹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豹蠹是山核桃主要的枝干害虫之一。在宁国该虫1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的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期长达120—150d,10月中旬陆续越冬。幼虫共5龄,一生可转移危害3—4个枝干。  相似文献   

11.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农药的投入,节约防治用工,节省肥料,减少环境污染,生产出无公害(绿色)优质稻米,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控制红花尔基地区樟子松种实害虫为害,对红花尔基樟子松种实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明确了樟子松球果象甲为红花尔基地区主要种实害虫,占种实害虫危害率的72.0%;同时对樟子松球果象甲系统发育地位进行了分析,发现樟子松球果象甲rRNA28S基因与本属(Pissodes)象鼻虫同源性最高,其次为Curculio象鼻虫。另外,2016年在种实害虫发生情况监测的基础上,采取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140.4km^2松林进行航空飞机防治,平均防治成本为2.18万元/km^2,林间药效试验樟子松球果象甲校正死亡率为97.14%,防治区内樟子松球果象甲死亡率>52.00%;球果被害率减退25.32%,挽回种子损失55805.62kg,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类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中比较具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类芽孢杆菌各方面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对类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环境污染防治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利用单片微型计算机设计的全自动高层建筑消防警报系统,详细阐述了整个系统的功能,硬件结构,控制过程,并就关键的线路作了深入说明,给出了主要软件的程序流程框图。  相似文献   

15.
刘振宇 《农业与技术》2007,27(4):164-168
随着工业的发展,液位控制在各种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效益等对液位控制的精确要求,传统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在液位控制中都有应用。根据不同情况下对液位控制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控制方法,本文以双容水箱的液位控制模型为研究对象,将传统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进行比较,观察到传统PID控制措施简便,但超调量大,趋于稳定状态所需时间长;模糊控制超调量小,趋于稳定状态所需时间短,但设置模糊控制规则所需时间长,模糊控制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16.
CAN总线技术在现代汽车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汽车空调是现代汽车测控网络中非常重要的节点。主要介绍基于CAN总线技术的汽车空调测控系统的设计,给出了以NECuPD70F3375单片机为核心的汽车空调测控系统总体结构,详细介绍CAN总线物理接口电路、空调执行器驱动电路、电源及监控等电路及相应测控软件。  相似文献   

17.
对一阶倒立摆系统的平衡控制问题进行了控制策略研究.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分别采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策略设计了控制器,并用Matlab/Simulink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仿真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两种控制策略对系统平衡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也展示了它们的控制品质和特性.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钧  陈天毅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02-204,207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则是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关键。病虫害防治需建立一套综合的防治体系,即需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地结合起来。综合防治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培育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9.
将相关的远程控制技术分为3类:Shell(命令行)方式、Desktop(桌面)方式和Non-OS(无盘工作站)方式。在本系统开发过程中,借鉴了现今市面上多数远程控制系统的技术,同时对上述3种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使得本系统同时提供上述3种方式,由用户进行选择来实现远程控制。本文同时从远程控制的概念和各个模式的原理、安全等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其中的Desktop(桌面)远程控制方式的技术要点,同时,结合项目本身,从实例中分析其设计和实现经验。  相似文献   

2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组装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于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5个村寨的水稻上开展了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杂糯稻间栽防治稻瘟病、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及防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配套使用绿色控害技术,水稻绿色控害区大田期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86.27%,较农民自防区病虫害总体防效(68.30%)提高17.97%;稻纵卷叶螟等主要虫害发生高峰期推迟,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防治成本降低,水稻绿色控害区较农民自防区减少施药1.67次/hm2,减少农药量5 870.00g/hm2,减幅达83.86%,减少农药费215.50元/hm2,减少劳工800.00元/hm2,减少防治成本投入967.50元/hm2;增产效果明显,较完全不防治区和农民自防区分别挽回产量3 061.65kg/hm2和1 878.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76.07%和36.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