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报道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研究结果。自1997至2000年试验研究期间,利用眼斑拟石首鱼亲鱼28尾,共获受精卵3005万粒,孵出仔鱼2808万尾,平均孵化率93.44%,利用室内水泥池、室外海水池塘、低盐度水域池塘培育出体长2~5cm的鱼种1124.93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40.06%,最高达71.45%。并介绍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胚胎发育、个体生长、繁殖特性以及幼鱼对低盐度海水、淡水的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2.
眼斑拟石首鱼养殖全程的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饲养试验设计,以确定眼斑拟石首鱼全程饲养过程各阶段的适宜蛋白含量.试验鱼放养在1.5m×1.5 m×2.5 m的浮式海水网箱中,用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2.4%(1组)、38.3%(2组)、43.7%(3组)、49.0%(4组)、51.3%(5组)、53.5%(6组)的6种配合饲料,以鲜杂鱼作为对照组饲料(7组),连续饲喂幼鱼、小鱼、成鱼等不同阶段的眼斑拟石首鱼,每阶段试验时间为2个月,进行全程为期6个月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或过高均使眼斑拟石首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大,过低的蛋白含量还降低鱼体肥满度.综合生物学评价显示幼鱼、小鱼、成鱼3阶段养殖效果最好的试验组分别是4、3、2组.通过抛物线回归推算幼鱼、小鱼、成鱼阶段饲料最适蛋白含量分别是48.7%、44.0%、39.8%.鲜活饲料组的各项试验指标均不如试验最优组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3.
美国红鱼生产性繁育及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红鱼(Sciaemopsocellatus)亦称眼斑拟石首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湾。1991年7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进仔鱼40余尾,经培育于1995年9月繁殖试验成功。由于美国红鱼肉味鲜美,含脂量高,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  相似文献   

4.
美国红鱼(Sciaemopsocellatus)亦称眼斑拟石首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湾。1991年7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进仔鱼40余尾,经培育于1995年9月繁殖试验成功。由于美国红鱼肉味鲜美,含脂量高,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  相似文献   

5.
成鱼塘套养加州鲈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每亩套养全长5.2cm的加州鲈鱼种40尾,年底养成商品鱼的成活率为86.8%,平均每亩生产成鱼12.5Kg。平均规格361g/尾,最大个体500g/尾。仅加州鲈一项每亩平均获利489.33元。  相似文献   

6.
<正> 红鳍笛鲷俗称“美国红鱼”,是一种海水经济鱼类,原产于墨西哥中部。由于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畅销,是福建沿海目前海水网箱养殖业引进的优良新品种。经平潭县多年试养结果显示了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经济效益佳等优点。现根据该县近年来养殖经验结合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红鳍笛鲷学名叫眼斑石首鱼,属鲈形  相似文献   

7.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唇[鱼骨]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经一次性注射LRH—A、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2005-2006年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  相似文献   

8.
利用3口池塘开展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适宜放养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8.1 g/尾的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5.0万、13.5万、12.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鲢、鳙鱼种分别为300、750尾/hm2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池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3 627、3 759、3 665 kg;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139、153、166 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91%、92%;平均产量分别为18 135、18 795、18 330 kg/hm2;3口试验池塘盈利分别为19 892、23 774、22 225元,合计盈利65 891元,平均盈利109 815元/hm2。  相似文献   

9.
利用3口池塘开展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适宜放养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8.1 g/尾的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5.0万、13.5万、12.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鲢、鳙鱼种分别为300、750尾/hm2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池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3 627、3 759、3 665 kg;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139、153、166 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91%、92%;平均产量分别为18 135、18 795、18 330 kg/hm2;3口试验池塘盈利分别为19 892、23 774、22 225元,合计盈利65 891元,平均盈利109 815元/hm2。  相似文献   

10.
花尾胡椒鲷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导了1999年5月13日至7月5日进行的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培育获得平均全长24.3mm、平均体重0.29g的幼鱼鱼苗3.0万尾,育苗成活率达49.2%。试验期间室内育苗池水温与盐度的自然变化范围分别为24.0 ̄30.5℃,29.6 ̄30.5。仔、稚、幼鱼培育的饵料系列基本搭配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海水枝角类-鱼肉糜。试验发现: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的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稚鱼后期,38 ̄44日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三种沙丘类型的自然植被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对民勤沙井子地区植被调查数据,研究了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3种沙丘类型的自然植被特征.结果表明: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总盖度、灌木盖度下降,草本盖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是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受沙丘类型的影响最大,而一年生草本和半灌木可存活于不同沙丘类型.白刺的生态优势度(重要值)由小到大依次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植物多样性与白刺的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不同沙丘类型白刺地上生物量变化明显,半固定沙丘白刺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12.
寄生虫引起的草鱼鳃病的组织病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草鱼的隐鞭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及中华鱼蚤病六种寄生虫性鳃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寄生虫性鳃病均可引起鳃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粘液分泌亢进,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又因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危害鱼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病理变化又有很大差别,对鱼危害较大的均为变质性炎,如隐鞭虫病;对鱼危害较小的则属增生性炎,如中华鱼蚤病.  相似文献   

13.
葡萄盆栽技术,包括择土选种、露地扦插、田间管理、装盆及整形、肥水管理等内容,对葡萄盆栽爱好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Biomass yields and concentrations of crude protein(CP), ether extract(EE), 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 acid detergent fiber(ADF), and crude fiber(CF) were analyzed for five cultivars of summer-sown maize(Zea mays L.) stover grown in field trials at three rates of N fertilization, and sampled immediately after grain harvest.The result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yields and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according to stalk height and hence harvest portion among the cultivars.N application greatly increased biomass yield and CP, especially in upper stalk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EE.Concentrations of NDF and ADF decreased as N rate increa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tovers from all local popular maize cultivars are suitable as animal fodder and that moderate N application improves feed quality of stover.  相似文献   

15.
室内测定了丙草胺分别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醚磺隆和吡嘧磺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抑制50%株高的使用浓度(IC50)和抑制10%株高的使用浓度(IC50),并用共害系数(CHC)对混用组合安全性的联合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混配处理的CHC10均小于12.0,表现出强烈的解毒效应;不同混用处理的CHC50值差异很大,丙草胺与甲磺隆混用的CHC50均小于25.0,解毒效应显著.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混配的CHC50为26.1—167.8,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的CHC50为52.2—115.5,丙草胺与醚磺隆混用的CHC50为80.0—110.2.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0~8周龄肉仔鸡胴体与羽毛蛋白、脂肪的生长曲线及0~3、4~6和7~8周龄3个阶段每日摄入不同水平的能量及蛋白对其体蛋白、体脂肪沉积的影响,旨在确定胴体与羽毛蛋白、脂肪动态的沉积规律及日粮能量沉积为体蛋白及体脂肪的效率。试验1,包括3个饲养试验分别选取体重相近的0、21和42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324只,按性别及日粮随机分为18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肉仔鸡每日限量饲喂,饲喂水平分别为正常采食量的90%、70%和50%,每日定量供给肉仔鸡高、中、低3个水平的高蛋白质基础日粮及由饲喂水平决定的定量淀粉,进而使肉仔鸡每日采食能蛋质量比(代谢能/粗蛋白)不同的9种日粮;试验2,选取体重相近的0日龄AA肉仔鸡144只,按性别不同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8只鸡。试验初和试验末分别进行屠宰,以测定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脂肪和干物质含量。结果显示:1)Gompertz方程能很好的拟合不同性别肉仔鸡蛋白和脂肪的生长,不同性别间蛋白和脂肪极限重量、羽毛蛋白和脂肪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5),而胴体蛋白和脂肪的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2)在0~3、4~6和7~8周...  相似文献   

17.
ICP-OES法同时测定果蔬中铅、砷、镉、铬、铜、锡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样品经混酸消化后,控制一定的酸度,定容后应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果蔬中铅、砷、镉、铬、铜、锡六种有害重金属进行测定,研究了分析测定条件,方法简单快速。测定结果表明,五种元素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1.0%~107%之间。其RSD均小于3.5%。按该方法进行处理及测定铅、砷、镉、铬、铜、锡,在选择的测定条件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06 mg/kg、0.0003 mg/kg、0.00003 mg/kg、0.00005 mg/kg、0.00003 mg/kg、0.0006 mg/kg。  相似文献   

18.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9倍)的交互抗性不明显;同时该品系对虫酰肼的抗性也由阿维菌素筛选前的185.5倍下降到筛选后的28.0倍,也没有交互抗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认为,使用虫酰肼防治小菜蛾出现抗性后,可以使用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进行替代防治;利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产生抗性后,可以用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和虫酰肼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多杀菌素和茚虫威。  相似文献   

19.
Four strains of the Q biotype and one of the B biotype of the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collected from China were characterised for resistance to four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and pymetrozine. Q biotype strains showed moderate to strong resistance to imidacloprid, thiamethoxam and acetamiprid, but little or no cross-resistance to dinotefuron. Resistance to neonicotinoids was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pymetrozine, despite the latter having a distinct (though unresolved) mode of action. The single B biotype strain proved largely susceptible to all the insecticides investigated. Resistance in the Q biotype strains was associated with over-expression of a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gene, CYP6CM1, whose substrate specificity presumably accounts for the observed cross-resistance profiles.  相似文献   

20.
玉米区域试验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品质性状等进行全面鉴定和综合评价的中间环节,是新育成品种能否通过审定推广的重要过程,是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重要纽带,是新品种是否能在本地区推广应用的科学依据,做好玉米区域试验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