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然而重、特大自然灾害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破坏极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2017年,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崩塌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农作物受灾面积18478.1千公顷,其中绝收1826.7千公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区)1995~1999年旱灾、水灾、风雹、霜冻面积与自然灾害总面积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洪涝和风雹。  相似文献   

3.
东辽县自2000-2003年遭受持续干旱以来,造成水田大面积缺水,水稻减产,部分水田被迫陆续改种了旱田。到2003年水改旱面积达到5000ha,占灾前全县水田面积8333ha的60%。水改旱地块,由于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整地质量差,播种晚,苗情普遍不好。到了夏季雨量集中时,出现内涝,造成大面积减产、绝收。特别是2005年,遭受低温、多雨、寡照等自然灾害,全县涝洼地绝收面积1666ha,玉米平均4500kg/ha面积达3333ha,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广西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利用广西1981~2012年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等4种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广西近32a来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广西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2年4种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率变化均不明显,但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干旱受灾率呈递增趋势,1988-1992年受灾率居高不下,均在20%以上,90年代中后期较小且变化平缓,21世纪以后广西又处于较旱阶段;洪涝、风雹、低温冷害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受灾率均相对较小,尤其是低温冷害少有发生;90年代中后期及以后,洪涝受灾率呈明显周期性波动减小,风雹受灾率呈明显周期性波动增大,低温冷害也呈周期性的暴发。4种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程度为: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早稻单产、晚稻单产、玉米单产是干旱>洪涝>风雹>低温灾害;对单季稻而言,洪涝>干旱>风雹>低温灾害,说明干旱和洪涝是影响广西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5.
浅析扬州市小麦生产中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灾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子,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1990-2016年期间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高温等主要气象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阐述了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表现和发生特点,并结合扬州市小麦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2000~2013年南京市食物生产用地数量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从社会经济和政策制度角度探索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南京市食物生产用地总量及各类食物生产用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耕地流失面积约占2013年末总量的25%,且变化的时空差异显著,果园和茶园总量平稳上升而养殖水域面积略有下降;(2)各类食物生产用地的增减对相应的食物生产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2000~2013年耕地面积的缩减造成2013年粮食减产约637.92×103t,果园、茶园及养殖水域总量的增减分别导致水果、茶叶增产及水产品减产;(3)因子分析表明社会经济驱动力可归结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培 《河南农业》2018,(34):64-64
一、基本情况 漯河市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市,农作物种类多,涉及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和棉花、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由于漯河市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自然条件特殊,农业自然灾害种类较多.一是风雹、冻害、雨涝、干旱等天气灾害发生几率高、危害重.2003年秋季全市严重内涝,2004年暴雨导致澧河舞阳段河堤决口引发洪灾,2009年春季全市遭遇特大干旱,2016年冬季冻害、夏季雨涝、秋季高温干旱及风灾等多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  相似文献   

8.
泸州是我国最重要的北缘龙眼种植区,泸州龙眼以晚熟闻名于世,但其产量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波动大。对泸州1976~2013年多年气象资料和受灾害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对气象因子与龙眼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发生频率最高,高温灾害发生频率最低,低温冻害和风雹灾发生频率较低,但成灾率最高,龙眼产量损失最大。气象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低温冻害风雹灾害连阴雨害高温日灼洪涝灾害倒春寒害高温冲梢干旱灾害。因此,在龙眼生产上要重点预防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主要农业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订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72~2012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同期粮食平均单产及四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单产数据为样本,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受涝灾影响较严重,受灾比相对较高,而干旱受灾比相对较低;20世纪70、90年代及2000年以后黑龙江省干旱受灾比相对较高,处于较干旱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低温冷害和风雹灾害相对集中的时期,80年代受灾比减弱,但后期出现反弹趋势.1972~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受灾程度和粮食总产呈波动性变化,受灾严重年份粮食总产基本呈下降趋势,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干旱是影响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及水稻单产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次之;对于玉米和大豆,洪涝的影响略大于干旱;小麦受干旱和低温影响较大,而风雹和洪涝次之.[结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根据黑龙江省西旱东涝的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减灾技术,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0.
对20002013年南京市食物生产用地数量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从社会经济和政策制度角度探索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南京市食物生产用地总量及各类食物生产用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耕地流失面积约占2013年末总量的25%,且变化的时空差异显著,果园和茶园总量平稳上升而养殖水域面积略有下降;(2)各类食物生产用地的增减对相应的食物生产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20002013年南京市食物生产用地数量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从社会经济和政策制度角度探索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南京市食物生产用地总量及各类食物生产用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耕地流失面积约占2013年末总量的25%,且变化的时空差异显著,果园和茶园总量平稳上升而养殖水域面积略有下降;(2)各类食物生产用地的增减对相应的食物生产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20002013年耕地面积的缩减造成2013年粮食减产约637.92×103t,果园、茶园及养殖水域总量的增减分别导致水果、茶叶增产及水产品减产;(3)因子分析表明社会经济驱动力可归结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1.
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江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5%以上。水稻机械化生产对发展江西现代农业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环节中的耕作、种植和收获现状,分析了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气象灾害的灾情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农业技术发展、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9年农业气象灾害数据,本文对近20年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引起的农业受灾面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虽然旱灾引起的农业受灾面积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但其目前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作为第二大农业气象灾害的水灾,其农业受灾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存在起伏波动变化。风雹灾和冷冻灾引起的受灾面积仅占农业受灾总面积的10%左右,且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未来农业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加强政策导向,不断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制定全面有效的灾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旱涝灾害对陕西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旱涝灾害发生的特征及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陕西省1971—2010年期间的旱涝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旱涝灾害的发生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年以来,旱涝灾害发生在时间上呈单峰变化,1991—2000年期间,旱涝灾害发生最重,年平均灾害强度为25.7%;因旱涝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量也呈单峰变化规律,1991—2000年期间,旱涝灾害对陕西的粮食生产影响最重(年平均粮食减产量达157.7万t),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陕西因旱涝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粮食减产量达104.1万t)。20世纪90年代,旱涝灾害的发生强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进入21世纪后旱涝灾害对陕西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求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为湖南省耕地和粮食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收集了湖南省1989~2008年人口、耕地和粮食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分析了全省耕地、粮食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省20年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整体减少,粮食总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占补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品种改良和种粮技术的提高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结论]要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必须加强耕地质和量上的保护,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以保障耕地生产力,通过惠粮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通过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大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5.
1978年至2012年山东省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出明显的“三阶段”波动特征。借助主成分分析与岭回归的方法,对不同阶段影响山东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近阶段山东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农业生产条件的持续改善,主要包括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及支农支出的有效保障。但同时也存在化肥使用量增速过快、复种指数偏低等制约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粮食持续增产的可能性。加强水利建设、保证复种指数、提高补贴力度等可以作为进一步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54年来贵州灾害资料的分析表明,旱灾、水灾、风雹灾、病虫害、低温冷冻害是影响贵州农业及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中水旱对贵州的粮食生产危害最大。分析了贵州54年来各种农业灾害的发生及影响,以期为贵州农业灾害防、避、减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贵州农业及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7.
韩国强 《农业展望》2014,(12):47-49
陕西省农业大市渭南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总体呈现耕地面积、粮播面积持续减少,粮食单产、总产不断增长的态势。粮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品种更新、水利条件改善、投入增加、配套技术应用和市场拉动。同时也存在潜在的粮食安全风险。提出从水利投入、规模生产、农技推广、培训农民、种粮补贴及农户储粮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实现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食物波动是食物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往研究粮食波动的较多,但研究食物波动的较少,为了解决各类食物的可加性问题,现将各类食物产量均转化成热量。同时,为了更好地研究江西食物总量、食物种类及各地级市食物总量的波动问题,选择了食物波动指数、变异系数为研究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波动分类。经研究初步认为,江西各类食物生产的稳定性大致为:粮食>油料>肉类>糖料>蛋类>水果>牛奶,这说明目前江西的三大主要食物(粮食、油料、肉类)生产稳定、安全性好。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江西11个地级市食物总量波动(1991~2003年)分为6类,从Ⅰ类至Ⅵ类稳定性依次下降,宜春为Ⅰ类地区,吉安、新余、景德镇、赣州为Ⅱ类地区,南昌、上饶为Ⅲ类地区,鹰潭、抚州为Ⅳ类地区,九江为Ⅴ类地区,萍乡为Ⅵ类地区。  相似文献   

19.
近六十年来,宁夏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了500kg,位居西北第一.回顾宁夏粮食生产发展的成就,取得的经验总结为: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特别是近年来玉米播种面积有所增加;②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③政策保障,科技创新和投入增加,有力保障了西北地区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