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共同文化内容的教育,也是对文化共同体的塑造.社会思潮的发展使得多元化时代到来,多元化在技术方面表现为超链接的特征,多元化和超链接对通识教育产生的是消解作用.克服个体多元化和超链接对通识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凸显通识教育对文化共同体的塑造与建构作用,需要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开展对话激发思想火花和重视将传统与现代教育方式结合起来等方式推进通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纳入其中。现代高职教育,不仅要以人为出发点,而且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通识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立足于全面发展、坚持独立、真理、正义与自由精神培养的和谐教育。它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为了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引入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通识教育要将培养人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要求纳入专业培养目标;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关的人和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的人与科学素养;加强校园化建设,注重环境陶冶;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人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内化。  相似文献   

4.
正水产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多行业融合,呈现出巨大变化,即将由传统的捕捞、养殖、加工以及海洋生物增养殖与资源高质化等单一发展需求模式转变为综合现代信息技术、养殖技术、管理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需求模式,对水产人才的需求也必将发生根本改变。由需求单一产品营销人员转向到同时具有产品销售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通识教育是针对专业教育而言的,专业教育主要强调对专业认识和专业业务能力的培养,而通识教育强调人的均衡、全面、和谐发展,"通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存在缺乏人文素养,缺乏成熟心智,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通识教育的开展,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为此,应以通识教育目的调整专业课程计划,以通识教育理念引导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以通识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德育教育,以利其更好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也是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教育领域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 ,更为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正受到冲击并在不断的发生变革。未来教育是以教学资源数字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观念人本化为特征的现代教育 ,而E learning正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产物 ,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1] 。E 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 ,实…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读者借阅规律的研究,把握大学生阅读需求和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需要,合理配置馆藏文献比例和形式,并不断拓展服务形式,营造良好的通识教育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基于道、形、器的意义与关系,明晰"经典文献"中的"通识性"之道为我们继承传扬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提出系统组织经典文献之"道"的建议。即要体悟、感知经典文献的"至真精神",需要培育对"经典文献"阅读的"崇敬"之意。读者"经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及自我身心的投入,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科学推理能力与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人文融合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重视科学、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方法。通识教育的一个重大追求,是使学生在融会贯通中汲取智慧,获得心智训练和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干部培训改革工程倡导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全媒体时代的概念以及其背景下形成的"浅阅读"现状,从精神追求、国民需求、国家号召、民族希望四个方面论述了推广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推广经典阅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层次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必须进一步厘清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课程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生存意义的阐述,使其精神生命得到发展;课程教育的方式应从疏离走向整合,在教育和生活的整合中去促进大学生的发展,而课程教育的模式则应从知性教育走向体悟教育与实践性教育,体验与感悟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反思性实践是有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完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将生命科学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模块的核心组成。该文初步讨论了在中医药类大学开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为这类课程在学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平  熊少波  江浩 《农技服务》2012,29(1):118-119
节庆体育寄属于传统节庆文化之下,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升华和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的集中展示,承载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喜庆、和谐、民族精神等理念,蕴含着巨大的素质教育价值,是沟通农村素质教育和农民文化生活实践的一座桥梁,节庆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和谐农村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人群对养老模式选择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结构的变迁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失去支持系统,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探讨了不同人群对养老模式选择,并建立三元选择模型分析不同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和家庭子女数较多的人偏向于家庭养老,男性、收入较高的人较倾向于独立养老,而受教育程度较高年轻一代和低收入的人群对集体社区养老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未来的养老趋势为经济上对后代依赖的减弱,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的依赖仍很强。  相似文献   

15.
追溯往昔,河北联合大学已有百年历史,其底蕴深厚,蕴含丰厚的素质教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人格、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充分挖掘校史资源的价值,发挥其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和精神的熏陶,也是大学素质教育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景观甚多。而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众多积累下来的人文景观更是让人向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豫秦晋黄河金三角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秀美自然风光的优势,具有极大地旅游开发价值。而坐落于此地区的中原第一高峰,老鸭岔,更是具备重要的开发潜力。以老鸭岔为例,介绍其概况并提出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为本景区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79-11680
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到了实施的阶段,建设一个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物质文明建设重要,精神文明建设也一样重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引导广大农民在致富路上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提升老年农民精神养老水平是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对皖北二村及村中养老院中老人的深度访谈发现,老年农民精神支持多元但不足、精神文化活动较为单一、精神养老政策主观满意度高、精神需求分层化,同时老人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无用感。此外,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人精神养老状况没有显著差异,而养老机构是独居、患病、失能老人的有益保障。因此,在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要提升老年农民精神养老水平,需要增强老年农民精神支持力度、丰富老年农民精神文化活动、帮助老年农民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引导农村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成为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关注“生活幸福指数”既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本研究采用问卷走访的方式,以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区、无锡市江阴县、常州武进区、无锡宜兴市、苏州吴中区、苏州吴江区6区县的150名退捕渔民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地退捕渔民生活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以及生活幸福指数量表分析影响退捕渔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健康的身体状况、稳定的生活模式、不断增加的家庭支出、良好的居住环境、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是使渔民对生活感到满意的主要因素,不健康的身体状况、不稳定的生活模式、拥有一定积蓄后缺乏长远金钱规划意识和合理掌控消费支出的能力、两个以上独立生活子女数量是导致渔民对生活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政府可通过适当放宽安置房条件、新增就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培训、新建公共活动设施等措施提升退捕渔民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0.
日本竹文化现象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日竹文化关系、日本竹文化现状以及日本竹文化现象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考察和梳理,进而从竹之语源的角度揭示出日本竹文化的内涵特征。日本竹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竹文化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化。与中国竹文化相比,日本竹文化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日本竹文化既体现了日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又展示了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竹子不仅在物质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