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林木抗虫性是林木育种和营林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是指由树木遗传特性所决定的,以林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因子为基础,对昆虫行为和生物化学产生影响的一种防御体系.根据林木对害虫的作用特点,将林木的抗虫性分为3类拒虫性、抗生性、耐虫性.林木抗虫机制主要包括林木对害虫的抗性防卫、林木抗虫的化学机制及遗传机制等.众多研究表明,林木的拒虫性、抗生性、耐虫性均与林木所含的抗虫化学物质密切相关.林木抗虫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两大类,共同影响昆虫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繁殖.目前对林木抗虫性的分级和评价还缺乏系统性,但人工接虫技术是林木抗虫性鉴定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河北省生产上利用的常规新品种(品系)与抗虫品种组配杂交组合,分析了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亲本之间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低酚棉品种抗虫性较差。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性受常规亲本的抗虫性影响较小,同一抗虫亲本不同组合之间的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受常规亲本遗传背景的影响,常规品种在不治虫条件下产量因素的下降幅度与其抗虫性无明显关系。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株结铃数与常规亲本的结铃数无明显关系。单铃重及衣分受常规亲本单铃重及衣分的影响,但增减趋势不完全一致;然而产量构成因素受抗虫亲本影响较大。表现出随抗虫亲本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株结铃数与单铃重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单株结铃数大幅度的增加将造成单铃重的下降,衣分受两者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野生种抗豆象绿豆种质资源TC1966对多个豆象小种均具有很好的抗虫性。通过对抗虫亲本TC1966、感虫亲本绿1号及以中绿1号为轮回亲本经多代回交后获得的3个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抗虫鉴定.结果轮回亲本中绿1号的种子被害率〉90%.表现高感(HS);抗性亲本TC1966及三个高代材料种子被害率〈10%,表现高抗(HR).说明抗虫亲本TC1966中的抗虫基因呈显性遗传,且能够在后代材料中稳定遗传和表达。本文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该5份试验材料进行了多态性指纹图谱分析.结果从83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在抗、感虫材料间表现多态性的引物组合100对。将部分多态性AFLP特异扩增条带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回收,然后将二次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同源性序列比较的手段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抗豆象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及其转化研究乃至抗豆象基因的克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综述植物次生性物质的抗虫类型,抗虫机理及影响植物抗虫性的因素,并简述了植物次生性物质在植物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一、水稻抗虫性的遗传 水稻抗虫性的表现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水稻的抗虫基因型和害虫的致害基因型(Gallun等,1980)。水稻抗虫性可以用三种基因行为描述:(1)主基因或寡基因抗性,具有这种类型的抗虫基因时,用抗虫与感虫亲本杂交,在F_2或以后世代表现出明显的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工纯林种植面积较大,虫害严重威胁着森林培育,抗虫性研究尤为重要。通过资料查阅及分析,从林木抗虫性定义、鉴定方法,抗虫的物理、化学机制,抗虫诱导的类型和信号传递、转基因抗虫等方面,系统全面阐述了林木抗虫性研究进展,对国内外林木抗虫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林木抗虫性是多种防御机制的积累及协同效应,是化学与物理防御方式相结合,外界因素如机械损伤及虫害也会引发诱导防御,这些作用相结合共同应对昆虫的侵害。  相似文献   

7.
抗虫转基因玉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抗虫转基因玉米产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等;鉴定方法主要有抗生素鉴定法和直接接虫鉴定法。随着抗虫转基因玉米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其所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包括花粉漂(飘)移,对非目标害虫、土壤生态系统和蝶类昆虫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王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74-6477
对大豆抗豆螟品种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及遗传进行了研究。大豆种质资源豆荚螟抗性鉴定筛选表明,中间抗虫比例一般在30%~40%,高抗、高感材料所占比例在5%~10%,抗虫与感虫比例在10%~20%。个别年份高抗材料所占比率较大,占25%左右;豆荚螟发生为点片发生,且年度间发生程度极不一致。无论抗虫×抗虫组合,还是抗虫×感虫组合,后代中高抗株出现几率多,约占20%~30%。抗虫性分离有“倾向”母本的现象;且抗虫基因有显性作用,另外,抗虫机理有拒虫性、抗生性现象;植株体内有某些生化物质,豆荚螟对其有所选择,一般红褐(黄褐)荚易被豆荚螟蛀食,由于豆荚螟危害期荚的颜色并不表现,因而推测,危害差异可能源自内部生化物或控制荚颜色的基因与某种生化物物质含量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2年棉铃虫大爆发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从1996年开始,我所开始进行抗虫棉杂交选育工作,经南繁北育,目前已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虫棉品系2个(4786、4830)。2001年我们对这两个抗虫棉品系的抗虫性及产量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试材田间试验参试品系4个,4786和4830是常规抗虫棉;2401和2409是抗虫杂交棉F2代材料;室内棉铃虫抗生性试验和罩笼接虫试验参试抗虫品系7个,即:4786、4830、4429、4501、4807、4853和4877。辽棉15号为非抗虫对照品种(CK);美国抗虫棉33B和中棉所30(早熟)为抗虫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大豆对食叶性害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6年,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鉴定了39份材料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年份之间的抗虫性有着显著的差异;品种与年份之间互作显著。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机制以抗生性为主,抗虫品种表现为着卵量较少、幼虫取食量减少、体重变小、死亡率增加、历期延长和蛹重减少等。在网室人工接虫条件下,大豆对斜纹夜蛾抗性的遗传,表现出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抗性表现为显性。在不同生长时期,抗性遗传表现有所差异,主基因方差和多基因方差、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不同,但都存在着一对主基因。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一般在50%~70%之间,多基因的遗传率相对较低,只有10%~30%,抗虫性的遗传变异以主基因变异为主,多基因变异为辅。  相似文献   

11.
以寒地稻田优势害虫水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为研究对象,选取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嗅觉选择等方法进行抗虫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水稻品种中抗虫品种为绥粳4号,感虫品种为垦鉴5号、稻花香2号,中感品种为05345,中抗品种为丰园2号、空育131。种植抗虫水稻品种,可以实现对水稻负泥虫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中国抗虫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虫机理,对不同种类害虫的抗性表现以及对棉铃虫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抗性情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豆抗食心虫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经多年鉴定出的抗源材料配制杂交组合。根据抗虫亲本及感虫对照品种的抗虫性,制定出本试验的抗虫分级标准,根据此标准对杂交组合的F2代进行分组,并进行遗传类型的适合性测验。结果表明,几个杂交F2均代表现为9∶6∶1的分离特征,适合二对独立显性等位基因积加效应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害虫的化学防治与作物抗虫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作物-昆虫-杀虫药剂三者之间的有机关系讨论了害虫的化学防治与作物抗虫性的相互关系。植物体内的某些次生性物质常是抗虫性利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这些次生性特可以诱导昆虫体内的解毒酶系,而该酶系又能降解化学防治施用的杀虫药剂,从而加强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的抗虫性背景的陆地棉抗虫品种及常规棉品种(品系)作为亲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试验设计.配制杂交组合.将亲本材料和F1代杂交种子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为:所有的抗虫杂交组合均表现为高抗或抗.单价、双价转基因亲本及其杂交组合表现为高抗.非转基因棉及形态抗虫棉亲本及其后代抗虫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具有丰富的沙棘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棘植株可抵御不良环境,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生态树种。沙棘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作为食品原料广泛应用,还具有抗氧化等功效,因此也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等。但由于在种植区域内极少发现抗虫植株,沙棘害虫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筛选或培育抗虫性强的优良沙棘品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近年来沙棘抗虫性机制及分子育种工程等内容进行了解析与梳理,并提出以下发展建议:①开展长期野外追踪调查,进而筛选沙棘抗虫植株;②利用抗虫性状寻找抗虫关键基因,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验证,为进一步培育沙棘抗虫品种提供基因资源;③利用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关键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解析沙棘植株的抗虫分子机制;④利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多种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抗虫关键基因在调控植株抗虫方面开展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⑤坚持与其他学科交叉分析,将林木遗传育种与其他各学科相结合,从分子、细胞、生态、表型方面综合论述评定,整体上从各个学科相互交融中综合分析林木的遗传机制。旨在为沙棘抗虫基因工程的分子育种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对进一步培育抗虫性质优良的林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水稻品种在不同时期对褐飞虱的抗性变化及其抗性机制,对15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虫鉴定。并通过测定水稻抗生性及趋避性,对这15份水稻材料进行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5份水稻材料有13份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性没有或呈现微弱变化,其余2份材料T12、OB667在苗期抗性鉴定为感虫,在成株期表现为中抗。在抗生性试验下,其抗生性大小与抗虫能力基本保持一致;而在趋避性试验中,水稻的趋避性强弱并未与其抗虫性强弱表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诞生,1987年首次报道有抗虫性的转基因植物问世[1,2].在我国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代表的转基因抗虫农作物研究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下着重对当前所使用的各种抗虫基因进行归纳概述,对转化方法加以简单评价,就昆虫抗性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烟草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虫基因工程为烟草害虫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文中对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以及昆虫毒素基因的抗虫机理、抗虫特点及其在烟草抗虫基因工程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抗虫基因工程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邢抗系列抗虫玉米品种(系)的特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含抗螟基因的冀库 6号为基础材料 ,在人工接虫的环境下进行定向选择 ,筛选出以K36为代表的抗虫自交系 ,并培育出系列抗虫玉米杂交种。其中邢抗 2号和邢抗 6号抗虫玉米杂交种 ,不仅抗玉米螟、蚜虫等害虫 ,还具备高产稳产、抗倒抗旱、品质优良、持绿性好等特点 ,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