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苗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秧苗具有素质好、成秧率高、机插漏秧率低、返青快的特点。萝北县于2010年引进该项技术,推广面积逐年递增,现已成为核心栽培技术。此技术较常规对照增加了有效穗数,增产效应明显,平均增幅13.5%。一、大棚钵体毯式旱育苗1.选择品种选用优质、高产、适熟、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适宜萝北县种植的品种有龙粳29、龙粳31、龙粳40等品种。2.大棚苗床规格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旱田地块建设高台育秧大棚。采用开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旱育秧苗在成长中,容易出现长势弱、芽率低等问题。为了解决水稻秧苗的这类问题,广泛采用了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苗的方法,这种方式培育出的水稻秧苗形状是上毯下钵,其特征是返青快、机插漏秧率较低、成秧率高、整体素质较好等等。在黑龙江省广泛推广使用这种技术,有显著的增产效应。1.水稻品种和秧田选择在选择种植的水稻品种时,要依据当地的茬口类型,例如具有适中生育期、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是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钵体育苗机械摆栽技术主要特点是大棚旱育、钵体育苗、培育壮秧、机械摆栽、适时收获。其具体技术如下:1、钵体育苗1.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适熟、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第三积温带可选择龙粳20、龙粳25、龙粳27、龙粳14、空育131、绥粳3号等品种。1.2、建育秧棚:大棚棚型高,覆盖容积大,昼夜温差小,保温性能好,防冻能力好,管理方便,容易培育壮秧,所以应采用大棚育秧。规格一般宽6-6.5米,拱高1.8-2米,以人能在棚内站立作业为宜,长度根据本田面积确定。1.3、整地作床:提倡秋整地、秋备土、秋做床、秋打孔、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钵体毯式育苗技术具有壮苗率高、秧根发达、移栽不伤根、不漂苗、分蘖早、成穗率高等优点,利于秧苗的田间生长;钵体毯式育苗技术与机械插秧技术合理配套,可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机械化程度,从而实现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目的。1试验示范方法本田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个点200亩。示范区采用434孔钵体毯式塑料秧盘,育中苗,应用F4手扶式插秧机进行摆栽插秧。对照区采用常规育苗和常规插秧机  相似文献   

5.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已不适应水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水稻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现有的传统平盘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低播量成毯性差、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制约机插水稻增产潜力.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苗机插存在的问题,通过钵体毯状秧苗,利用普通插秧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机插,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机插秧的产量和效率,缩短秧苗返青期,以中早39为材料进行了早稻不同机械育插秧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毯秧机插和钵毯秧机插的产量较高、较稳定,且易操作,可实现流水线播种,技术较成熟,应努力完善技术,稳步推广;普通毯秧机插的产量分别比普通毯秧机抛、钵毯秧机抛、钵秧机插和钵秧机抛高5.2、8.0、130.3和118.0 kg/667m2;钵秧机抛和钵秧机插技术暂不成熟,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7.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摆栽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钵体育苗 1.1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适熟、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有龙粳14、空育131、龙粳20、垦鉴稻6号、绥粳3号等品种。 1.2建育秧棚 由于大棚棚型高,覆盖容积大,昼夜温差小,保温性能好,防冻能力好,管理方便,容易培育壮秧,所以我们应采用大棚育秧。规格一般宽6—6.5米,拱高1.8—2米,以人能在棚内站立作业为宜,长度根据本田面积确定。  相似文献   

8.
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苗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机插育秧盘为对照,开展了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所培育的水稻机插钵形毯状秧苗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机插漏秧率低,在大田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较常规对照增加了有效穗数,增产效应明显,两季全年平均增幅7.1%。  相似文献   

9.
超级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及产量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CK)培育秧苗,考察种子出苗、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分布、机插效果、产量并比较差异。【结果】水稻钵形毯状秧盘与平盘育秧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钵形毯状秧苗根系独立成钵状,56.03%的根系在底层钵碗内,上部根系比例43.97%,且白根多,根数比对照略少,但根长度、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有所增加,而对照秧苗的下部根系比例37.86%,上部根系比例高达62.14%;从机插效果看,中早39和中嘉早17钵形毯状秧苗的机插断根率比平盘毯状秧苗分别降低了25.06%和14.24%,相同播种量下,2年重复试验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漏秧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89%和1.67%,中嘉早17下降了2.22%和1.66%,另外翻秧、漂秧、伤秧比例较对照也有所减少;钵形毯状秧苗机插14 d后的秧苗叶重、茎鞘重、根重、地上部总重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表明有利于促进秧苗早发生长;产量比较,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对照增产6.35%—7.66%,中嘉早17增产8.99%—10.87%,其中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增加实现增产,中早39和中嘉早17的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14%—6.01%和4.76%—6.98%。【结论】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通过培育形成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秧苗,按钵取秧机插,有利于提高机插质量,减少机插漏秧率及伤根,促进秧苗早发,提高有效穗数,实现机插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0.
以盛泰优9712为试验材料,采取普通毯秧、钵秧、钵毯秧3种育秧方式及机插、机抛2种不同栽插方式,设普通毯秧机插(A1)、普通毯秧机抛(A2)、钵毯秧机插(A3)、钵毯秧机抛(A4)、钵秧机插(A5)、钵秧机抛(A6)6个处理,以习惯软盘抛秧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育、插秧组配方式对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毯秧机插与钵毯秧机插秧苗素质表现较强生长优势,生育期适中,分蘖能力强,产量高,育、插秧操作简易,可实现流水线模式作业,适宜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规粳稻品种镇稻18和杂交粳稻品种春优284、甬优4550为供试材料,设置钵苗机插、毯状秧机插及传统塑盘旱育抛栽3种不同栽植模式,试图探索沿江地区双季晚稻北缘地区适宜的栽插方式及配套技术问题。结果表明,钵苗摆栽模式配合大龄壮秧培育技术可以提前2~3 d安全齐穗,提前3~6 d成熟;受机械性能限制钵苗机插基本苗数少于毯状秧机插和抛栽模式,但进入大田生长期后,单位面积茎蘖数差异逐渐缩小,钵苗机插模式表现出较好的群体弹性和成穗的稳定性;钵苗机栽在颖花数和结实率方面表现优异,实测产量较毯状秧机栽高5.2%。总之,钵苗机插模式应用于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是适应于本地区双季晚稻生产的机械化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连粳7号、甬优2640、南粳9108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材料,通过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及旱育人工栽插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钵苗机插均较毯苗机插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产;钵苗机插秧龄长于毯苗机插,秧苗素质较好,栽插时无植伤,无缓苗期;钵苗机插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毯苗机插,而单位面积的穗数低于毯苗机插;主攻大穗是钵苗机插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以常规粳稻品种镇稻18和杂交粳稻品种春优284、甬优4550为供试材料,设置钵苗机插、毯状秧机插及传统塑盘旱育抛栽3种不同栽植模式,试图探索沿江地区双季晚稻北缘地区适宜的栽插方式及配套技术问题。结果表明,钵苗摆栽模式配合大龄壮秧培育技术可以提前23 d安全齐穗,提前33 d安全齐穗,提前36 d成熟;受机械性能限制钵苗机插基本苗数少于毯状秧机插和抛栽模式,但进入大田生长期后,单位面积茎蘖数差异逐渐缩小,钵苗机插模式表现出较好的群体弹性和成穗的稳定性;钵苗机栽在颖花数和结实率方面表现优异,实测产量较毯状秧机栽高5.2%。总之,钵苗机插模式应用于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是适应于本地区双季晚稻生产的机械化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相较于毯状苗移栽,钵苗移栽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移栽装置作为水稻钵苗移栽机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决定整机工作性能.结合钵苗移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曲柄摇杆夹持式水稻钵苗移栽装置,为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研制提供设计依据.[方法]设计了取秧机构、横向移箱机构和纵向送秧机构,通过SoildWorks建立了相应的虚拟模型,利用ADAMS软件对取秧机构的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试制了移栽装置样机,以漏拔率和伤秧率为指标进行了取秧性能试验.[结果]在ADAMS中对移栽装置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出秧夹夹持点运动轨迹和位移曲线,且取秧机构在相应位置取放秧时,其左右秧夹夹持点之间距离分别为11.7 mm和0.5 mm.取秧性能试验,观测得到秧苗漏拔率(漏栽率)和伤秧率.随着取秧频率的增加略有增加,取秧频率为50次/min时取秧效果较好,移栽装置的伤秧率和漏拔率分别为2.14%和3.57%.[结论]曲柄摇杆夹持式水稻钵苗移栽装置各机构之间运动平稳,其取秧时伤秧率和漏拔率接近行业标准,基本满足移栽要求,后期将依照试验对机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进而获得较好的移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育苗方式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日本钵式盘、钵体毯式育苗盘和常规软盘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的作用,研究以空育131、垦稻10和垦稻12为材料,探讨了日本钵式盘、钵体毯式育苗盘和常规软盘的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式的秧苗素质以日本钵式盘最优、钵体毯式育苗盘次之、常规软盘最差,产量也呈现相同趋势。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是日本钵式盘和钵体毯式育苗盘增产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钵体毯式育苗是目前最优的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了钵苗机插水稻高产配套栽培中的技术要点。[方法]研究了钵苗机插穴盘每孔播种量对甬优2650成苗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育苗基质对武运粳27成苗孔率和栽插成苗孔率的影响,以及2种种植方式(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对水稻品种Ⅱ优118和武运粳27生育期、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钵苗摆栽每孔播种量必须保证单孔播种量在4粒以上。采用细土拌细沙、细土拌稻壳、细土拌基质的处理都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成苗孔率,而细土拌细沙、细土拌土壤粘结剂的处理提高栽插成苗孔率的效果较好。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水稻播期明显提早,总生育期明显延长,茎蘖成穗率明显提高。Ⅱ优118和武运粳27的实收产量钵苗机插比毯苗机插分别增产10.5%、12.1%。[结论]该试验为探索钵苗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途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温宿县水稻种植面积在8 666公顷左右,但机械插秧面积不足3 333公顷。人工插秧效率低、强度大、成本高、耗时长,但传统机械插秧技术秧苗伤根较严重、插秧不均匀、漏秧率高、返青较慢。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能有效解决常规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机插高产高效。钵形毯状秧苗机械插秧技术使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的机插  相似文献   

18.
水稻毯式钵体育秧技术经过多年推广应用,经大量实践生产证明,水稻毯式钵体育秧较一般机插和人工插秧增产15%以上.有效解决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需求,增产增效明显现将应用总结,近几年来,由于优化种植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水稻生产实现了持续跨越式发展.黑龙江垦区水稻生产自1999年实现"双千"(面积1000万亩以上,亩产1000斤以上),水稻种植面积占垦区耕地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垦区粮食总产量的1/2以上.  相似文献   

19.
1.选好秧田,施足基肥.秧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杂草少、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田块;秧田犁耙前亩施猪牛粪30-40担,以每厢6尺开厢后,厢面施入粪尿6-8担,再平整秧板. 2.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我们因地制宜的选用中早熟品种种植为主,原则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多抗稻瘟病、倒伏等)、耐冷性强.可以选择龙粳20,龙粳25,龙粳26、龙粳29等.种子纯度须保证98%,净度98%,发芽率8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5%,公顷留种70公斤.  相似文献   

20.
一、品种选择 选用喜肥水、耐密植,抗冷性强、高抗倒伏,抗稻瘟病、纹枯病,产量潜力高的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或选用适应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垦稻12号、绥粳4号、绥稻1号、龙粳31号等品种. 二、旱育壮苗 1.规范秧田:建50厘米高台苗床地,钢骨架大棚育秧,棚长80~100米、宽10~12.5米、高3.3米.采用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或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