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食糖消费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中国食糖消费总量和人均食糖消费总体呈增长态势,期间略有波动;二是食糖消费结构以工业消费为主、家庭直接消费为辅,其中工业消费约占食糖总消费水平的64%;三是含糖食品工业的持续增长成为食糖消费的重要支撑,2012年前7个月含糖食品工业增长的同时增速略有放缓,成为未来食糖消费的关注重点;四是2012年食糖价格低于2011年同期,但食糖销售呈现销售旺季不旺的局面.针对上述特点,从宏观经济发展状况、食糖替代品快速发展、进口糖与走私糖进入国内市场3方面分析食糖消费状况的原因,并对下半年食糖消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未来10年中国食糖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国外进口低价糖的市场竞争,中国食糖产业发展陷入困境。本文对2014年中国食糖市场形势进行了回顾,并对食糖市场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现在相比,未来10年中国食糖产量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在消费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国内食糖自给率也将会下降到66%左右的水平,食糖进口规模保持在600万t左右,食糖市场形势大为好转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徐雪 《农业展望》2006,2(11):7-13
分别分析了中国食糖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指出中国食糖在国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在国际食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分析了影响中国食糖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即食糖生产成本、糖料种植成本、税赋、品质规格和政府农业补贴。指出,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世界食糖将参与中国国内食糖市场的争夺,而中国由于食糖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却难以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总结分析了加入WTO后中国食糖业的变化,提出了提高中国食糖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7,3(6):41-44
从中国糖业生产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糖料生产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糖业生产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中国食糖消费应以国内生产为主,制糖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糖料生产是食糖生产的第一车间”,提高单产、提高含糖率是我国糖料生产大力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糖产业国际竞争力及产业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食糖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对食糖进口大幅增长的背景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食糖产业国际竞争力低下,产业基础薄弱,根本原因在于糖料生产落后、国内支持和保护程度低、制糖成本高,难以抵御国际低价糖的大量进入,产业安全问题已经凸显.同时,对2020年国内食糖的产需缺口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发展和稳定中国食糖产业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中国食糖生产继续周期性波动,呈现出先增后减的特点;食糖消费保持稳定刚性增长,产需缺口不断扩大;人均食糖消费稳定增长,突破11 kg/年,但仍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含糖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消费持续增长,成为中国食糖消费的主要推动力。在回顾"十二五"中国食糖消费的基础上,从中国人口数量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替代品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了中国"十三五"时期的食糖消费形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内涉糖行业运行状况、食糖供需信息和国内市场调控政策等方面,剖析了2013年中国食糖消费市场的总体形势与当前的特点,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一是食糖消费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个别行业增幅有所下降;二是国内外食糖价差持续存在,进口糖利润动机推动食糖进口,挤占了部分国产糖消费市场,导致国内食糖库存高企;三是累计销糖量同比上升,但受市场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当月销糖增量出现差异性特征.另外,走私糖和淀粉糖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产糖消费市场.综合糖价走势、消费需求和产业政策等来看,估计2014年食糖消费形势应持平或略好于2013年.  相似文献   

8.
刘志雄 《农业展望》2012,8(6):43-45
中国是一个食糖生产和消费大国,而澳大利亚是一个食糖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两国就自由贸易区建立展开了多轮谈判,这当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产品,食糖就是其中之一。重点对两国食糖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食糖产业整体竞争力远不如澳大利亚,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食糖消费状况分析与未来五年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雪  徐欣 《农业展望》2010,6(2):28-32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糖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均呈持续扩大态势,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在世界食糖消费中占据日益重要位置。但中国人均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目前中国食糖消费呈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工业消费发展迅速,约占食糖总消费量的65%~70%;二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三是呈现一定替代性特征,蔗糖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淀粉糖等影响。展望2010-2015年的食糖消费状况,结果表明,受人口增长、人均食糖消费增加及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未来5年内中国食糖消费量仍会保持4%~5%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中国食糖消费量约为1430万t,2015年食糖消费量将达到1800万t,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食糖消费国。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国内食糖消费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产需缺口有所收窄。基于人口数量、人均消费量的情景模拟和4种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中国食糖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并与OECD-FAO预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认为,2016年国内食糖消费总量有望突破1 500万t,到2020年将达到1 700万t左右。以消费量作为目标,通过多种途径保障生产,才是"十三五"时期稳定食糖市场供需平衡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9,5(5):18-21
通过对2009年一季度国内外食糖生产、销售和出口情况的分析,指出,国内食糖产销同比下降,3月国内糖价继续上涨,中国食糖出口下降;全球食糖当季缺口进一步扩大,国际糖价基本稳定,3月国内外价差继续缩小,全球可出口量预计略增。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国内外食糖供给水平、国内涉糖行业运行状况和国内市场调控政策等方面情况,剖析了2014年中国食糖消费市场的总体形势与特点,得出4个主要结论:一是全球经济形势有复苏迹象,但仍有风险因素存在;二是食糖消费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个别行业增幅有所下降,食品制造业利润有所企稳;三是国内外食糖价差持续存在,利润动机推动连续3年大量食糖进口,挤占了部分国产糖消费市场,库存高企;四是糖价持续3年下滑,价格低位刺激食糖消费,然而产业链主体出现制糖企业全行业亏损和糖农不赚钱现象。综合宏观局势、供需形势以及产业政策,预计2014年后期食糖消费形势会好于前几个月,稳中回升。  相似文献   

13.
未来5~10年我国食糖产需形势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雪 《农业展望》2008,4(1):17-19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十年食糖消费总量变化的回顾,分析得出未来5~10年我国食糖消费增长趋势和规模:通过对我国糖料播种面积和糖料单产变化的分析,预测我国食糖产量的增长潜力,由此预测未来5~10年内我国食糖的产需形势,并提出食糖产业稳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6,2(1):25-26
2004/05榨季全国累计产糖917.4万t,比上榨季减少,减幅为8.47%;全国累计销售食糖888.1万t,比上榨季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食糖消费量1050万t,同比下降4.5%,“高糖价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得到印证;2004/05榨季中国出口食糖32.5万t,比上榨季增长4.4倍;进口食糖130.6万t,同比增长9.7%;国内糖价受食糖减产、当季产不足需、国际糖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呈上升趋势。2005/06榨季,全国食糖可望实现恢复性增产,预计产量980万t左右.比上榨季增长6.8%;预计2005/06榨季食糖总需求量为1080万t,当季仍产不足需,缺口部分可动用库存、进口食糖等来补充;预计全球食糖产量将达1.49699亿t的历史最高水平,国际食糖市场的供应是充裕的;因国内糖价下降和国际糖价持续上升,国内国际食糖价差将拉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塘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看,中国食糖产不足需,必须依靠国际市场解决国内食糖供求问题。而未来具备食糖出口潜力的国家只有巴西、澳大利亚和泰国。为此,中国应从战略的角度研究中国的糖业进口问题,及早制定中国的食糖进口策略。  相似文献   

16.
50年来食糖消费量发展状况表明,中国食糖消费呈稳定增长态势。国际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表明,食糖消费稳定增长态势仍会持续。基于消费总量分析法和6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预测了2015--2030年中国食糖消费量的发展前景:2015年中国食糖消费量在1600万t左右,2020年达到1800万t,2030年达到2200万~2450万t。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食糖供需缺口的变动,即2020年后食糖供需缺口日益增加,产业风险日益加大。为此,只有依靠技术实现节能增效、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单产并增强自然风险的防御能力,才是食糖产业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老龄化背景下的食糖消费增长规律,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采用居民含糖食品消费加总的策略分析老龄化对居民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同时检验影响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老龄化会显著抑制居民的食糖消费,老龄化程度加深1%,人均食糖消费量减少0.62%;2)收入变量只是老龄化抑制居民食糖消费量的部分原因,老年群体食糖消费的减少量难以被收入效应的增加量抵消。同时,老龄化能够改善居民对健康食物的消费偏好,从而抑制居民食糖消费量增长;3)虽然老龄化对东部和中西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居民食糖消费量影响程度各异,但是老龄化会抑制居民食糖消费这一结论在不同区域具有一致性。本研究结论有助于公共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老年群体营养干预政策,也可以为含糖食品行业的“减糖”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2011年我国食糖产量1045万吨,而全年食糖需求量在1358万吨。国内全年供需缺口在300万吨以上。2012年我国食糖生产迈入增产周期,国内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缓解。随着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实,我国未来食糖消费量可能有所上升,对甘蔗的需求量仍然较大。2012年华南地区的天气情况良好,促  相似文献   

19.
甜菜制糖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中国食糖生产、消费、进口以及食糖价格形成机制,指出我国食糖价格受供求关系、能源及格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周期性波动,未来十年中国食糖的生产和消费将呈缓慢增加总趋势,并且食糖消费增长会快于食糖生产的增长。通过分析甜菜主产区土地资源禀赋,甜菜生产具有的比较优势,以及甜菜制糖产业存在研究投入不足、研发能力不强、甜菜种植规模小、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了国家应在政策上对甜菜制糖产业予以扶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甜菜研究水平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拓展产业链、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建议,挖掘甜菜制糖业产业发展潜力,促进甜菜制糖业产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11,7(5):49-53,58
文章阐述了中国食糖进口贸易政策及所发挥的作用,在分析中国食糖生产形势的前提下,明确指出自2000年起中国已稳定成为食糖净进口国家,2011年进口食糖将成为中国弥补食糖缺口的主要手段之一,初步判断2011年中国食糖进口量有突破配额的可能。在分析全球食糖供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管好、用好配额的建议,以保证中国食糖进口利益的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