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根据 P.R.Earle,G.G.Curtis 和 G.E.Habbard(1946)报导,美国当地杂交种玉米的胚所占的比值为10.1—14.2%;(1955)认为马齿种玉米的胚(13.91) 要此硬粒种的胚(8.61%)为大。(1947)研究过五个黑麦品种的种子后,得出如下的比值;果皮占5.10%,种皮2.32%,糊纷层占11.18%,胚乳占77.69%胚占3.71%。(1954)报导,小麦的果皮和种皮占7.51—10.19%,糊粉层占  相似文献   

2.
女贞的胚胎学及其在木犀科中的系统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女贞的传粉和受精、胚乳和胚胎的发育、果皮和种皮的发育等胚胎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木犀科六属的胚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虫媒传粉,珠孔受精,花粉管通过一助细胞进入胚囊;初生胚乳核先于合子分裂,核型胚乳发育;胚胎发育属茄型,种子具丰富的油质胚乳和匙形稍弯的双子叶的胚;果皮分3层:外果皮细胞厚壁,中果皮细胞薄壁,内果皮细胞厚壁且木栓化;种皮也分3层.胚胎学特征显示女贞属与茉莉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木犀科分成3亚科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胚乳消减和油分积累规律。[方法]以高油玉米115为对照,研究2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胚、胚乳、种皮及相应油分的积累规律。[结果]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干重在发育的第27 d达最大,第37 d消减基本结束;胚的重量一直增加,种子成熟时和胚乳的重量相当;整粒干重第32 d达最大。3个玉米品种授粉后的种皮干重一直增加,第32 d基本稳定,整粒油分37 d前一直增加,之后趋于稳定。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胚乳的油分在17~27 d增加较慢,27~37 d增加迅速,37 d到成熟期下降,比高油115的高很多;胚的油分在17~27 d增加,27 d到成熟期略下降。高油玉米115胚和胚乳的重量一直增加,胚乳的油分一直很低,胚的油分在17~27 d增加。[结论]该研究为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籽粒胚乳消减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果皮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玉米杂交种富农1号、郑单958、辽单565成熟鲜果穗(籽粒水分25%~30%)为试验材料,在0℃、-5℃、-10℃、-20℃的低温下处理8 h,研究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果皮外表特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0℃不会引起玉米籽粒果皮特征的明显变化,当籽粒含水量为20%以上,在-10℃就会使种子胚部果皮分离起泡;在-20℃的低温下,胚由正常的乳白色变成了暗灰色并失去活力;硬粒型品种富农1号种子胚乳发生龟裂,在扫描电镜下果皮纹路混乱,表面粗糙,蜡质层和角质层破坏.  相似文献   

5.
玉米制糁与提胚浙江农业大学孙义章玉米的籽粒用途很广,其籽粒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化:学组成很适合各部分经分离。然后再分别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占玉米籽粒6%左右的种皮,主要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占籽粒80%~85%的胚乳其淀粉含量在80%以上;占籽粒7.2%~...  相似文献   

6.
微胚乳玉米8个主要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微胚乳玉米)在胚乳很少的状态下,其含油率等主要性状的特性表现。【方法】利用10大类型24个玉米材料,通过测定籽粒重和含油率,胚和去胚籽粒(即籽粒除了胚以外的其它部分)的重量和含油率及蛋白质含量等性状,并分析胚重/籽粒重比值及对以上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分析3大类微胚乳玉米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性状差异。【结果】在籽粒含油率、去胚籽粒含油率、胚重与籽粒重之比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均大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值;在籽粒重和去胚籽粒重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均小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值;在蛋白质含量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排在10大类中第1、3、5位。以上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微胚乳玉米与非微胚乳玉米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果还显示,微胚乳玉米的油分不仅存在于胚,而且在去胚籽粒中也含有6.21%~12.92%的油分。【结论】3大类微胚乳玉米以上的6个性状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微胚乳玉米籽粒胚乳少、胚大、含油率高、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育种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的籽粒结构对玉米储藏的影响玉米的胚约占整个籽粒体积的1/3左右,占全粒重的10~12%,组织疏松,玉米在储藏过程中的许多变化,如吸湿性、生霉、发酸、变苦以及呼吸量大小等关键变化都取决于胚部。玉米的吸收和散发水分主要是通过胚部进行的,干燥的玉米其胚部含水量小于整个籽粒或胚乳,玉米胚部含有整个籽粒中77~89%的脂肪,所以胚部的酸度始终高于胚乳,由于玉米胚部还含有较多的糖分、蛋白质和脂肪,有利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黄爆裂玉米品种和美国2147型爆裂机,对爆裂玉米的爆裂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爆裂玉米爆裂的机理是:果皮起加压器作用,透明胚受热膨胀;当籽粒内压达到一定值时,冲破种皮发生爆裂现象。爆裂玉米的质量包括爆裂率、膨胀倍数、爆花形状,柔软度和香味等。因此,爆裂玉米的果皮和籽粒破损,使膨胀倍数减小,果皮  相似文献   

9.
影响树莓种子萌发关键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树莓种子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不同树莓种子具相似的解剖结构,即种子由胚、胚乳层、种皮及内果皮构成。分别剥离种子内果皮、种皮、胚乳后,采用培养皿培养的方法研究树莓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暴露一部分胚的种子在2周内萌发率均可达到100%,内果皮、种皮及胚乳层均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研究所采用的树莓试材种子均不存在胚性休眠。  相似文献   

10.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是用于测定植物组织中元素分布的最新技术.采用LA-ICP-Ms技术对小麦成熟籽粒中锌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熟小麦籽粒锌浓度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从浓度分布看,种皮、糊粉层和胚中的锌分别为192、432和292 mg·kg-1,而胚乳中的锌只有14 mg·kg-1;从积累量分布看,种皮、糊粉层、胚和胚乳中的锌积累量分别占籽粒总积累量的24%、47%、11%和18%,说明小麦籽粒经加工后锌含量锐减(下降约80%).分别采用LA-ICP-MS和酸消解溶液雾化进样ICP-MS法测定了自制校正标准样和小麦整粒种子的锌浓度,结果两种方法的测定值很接近且重复间变异较小,证实了LA-ICP-MS这一空间分布定量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种植密度对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30 000株/公顷(低密度)和90 000株/公顷(高密度)两种种植密度下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规律。【结果】随着籽粒的发育,内珠被中的细胞质首先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解体,形成珠被绒毡层;珠被绒毡层退化消失的同时,子房壁细胞也离散解体,最终使子房壁和内珠被愈合在一起,形成种皮。胚乳内淀粉粒的积累是由内向外进行的,胚乳第二层细胞内淀粉粒的发育要早于胚乳最外层细胞。授粉后10~15 d是胚乳淀粉粒发育的质变关键时期(由无到有);而授粉后20~25 d是淀粉粒发育的量变关键时期(由少到多)。高密度处理的种皮细胞总层数约占低密度处理的1/2,但其各层细胞中的内容物相对较多,种皮形态建成的速度较慢。授粉后10~20 d,高密度处理的胚乳淀粉粒明显比低密度处理大且多;而授粉后25 d表现相反。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剖面面积多数集中在0~0.8μm2之间,约占52.90%,大于3.6μm 2的仅占0.72%,有90.58%的淀粉粒的剖面面积小于2.0μm2。【结论】通过改变玉米种植密度,可以调节其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黄蜡果种子结构及贮藏物质的组织化学定位,利用细胞学和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了黄蜡果种子的解剖结构,并分析了胚、胚乳后含物的类型。结果表明:黄蜡果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构成,属于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有发达的胚乳,胚乳细胞的细胞质非常浓厚;成熟胚有两片发育良好且饱满的子叶,子叶比其他双子叶植物种子(如蓖麻)发达;种子含有内外两层种皮,外种皮致密,有一定的光泽度,种皮上覆盖有一定的角质或蜡质;内种皮细胞排列致密与胚乳紧密地相连,且不容易剥离;淀粉主要分布于胚乳和胚根中,蛋白质分布在胚乳、子叶、胚根和胚芽处,油体主要分布在在靠近胚体的胚乳部分(呈U字形),胚和胚乳的其他部分也有分布,但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选育脱水速率快的玉米新品种,以黑龙江省10个熟期相近而脱水速率差异较大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杂交组合,对玉米的百粒重、穗粗等12个农艺性状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穗行数、粒宽和胚重/胚乳重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向相关;百粒重、穗长、胚占籽粒体积比和果皮厚度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负向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穗行数、粒宽和胚重/胚乳重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百粒重、穗长、胚占籽粒体积比和果皮厚度与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为获取脱水速率快的玉米,应主要选育果穗短粗、籽粒宽度较大、果皮薄和百粒重小的基因型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对糯玉米香白糯和普通玉米阳单82籽粒发育及乳熟期籽粒碳水化合物和果皮厚度变化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阳单82相比,香白糯籽粒发育灌浆前期较快、后期较慢,有效灌浆时间较短,籽粒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灌浆前期均较高,后期较低;香白糯籽粒果皮较薄,阳单82果皮较厚,灌浆前期两品种籽粒均为胚面果皮比胚背面果皮厚,灌浆后期香白糯籽粒胚面果皮与胚背面果皮差异不明显,而阳单82籽粒灌浆后期则表现为胚背面果皮较胚面厚。  相似文献   

15.
1 玉米种子的贮藏特性 1.1 种胚大,呼吸旺盛,容易发热.玉米在禾谷类作物种子中属大胚种子,种胚的体积几乎占整个籽粒的1/3左右,重量占全粒的10%~12%,从它的营养成份来看,其中脂肪占全粒的77%~89%,蛋白质占30%以上,并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糖.由于胚中含有较多的亲水基,比胚乳更容易吸湿.在种子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胚的水分含量比胚乳高;干燥种子的胚,水分低于胚乳.玉米种子的呼吸量比其它谷类种子大得多,在贮藏期间稳定性差,容易引起种子堆发热,导致发热霉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微胚乳玉米花粉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性状及含油率,为利用微胚乳玉米花粉直感效应改良普通玉米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个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和6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为父本,与3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授粉杂交,以普通玉米品种自交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组合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百粒重、胚重比、含油率和胚含油率等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以微胚乳玉米自交系的花粉和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的花粉分别与普通玉米授粉,总体上均可提高其当代籽粒的百粒重,尤其对提高桂单0810×71-72、桂单0810×45-48、桂单166×71-72、桂单166×49-52、桂单166×65-66、桂单901×61-62和桂单901×49-52组合百粒重的效果更佳;各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百粒重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中除桂单0810×63-64组合外,其余组合较其对应的CK提高1.37%~20.27%;8个微胚乳玉米材料花粉授粉均可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提高桂单0810、桂单166和桂单901当代籽粒的胚重比;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含油率较其对应CK提高18.5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白刺花硬实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休眠方法,为改进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白刺花种子种皮的吸水性、种胚活力及种胚萌发特性试验,分析其种皮和种胚对休眠的影响;测定其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利用酸腐、碱腐、激素、沸水和机械处理等方法进行破眠,筛选适宜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白刺花种子剥除种皮后2 d即可充分吸胀,而完整种子吸水5 d后才达到饱和;白刺花种胚活力为73.5%,具有相对高的发芽潜力;剥离种皮的种胚发芽率最高,为72.99%,显著高于完整种子和仅具胚的种子(P<005);白刺花胚乳和胚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其中50.0%胚乳浸提液可使小白菜种子萌发率降至75.85%;划破种皮破眠法可使白刺花种子发芽率达72.42%,其次是98%浓硫酸+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发芽率为57.42%).[结论]白刺花种皮的透水和透气性、胚乳及胚中所含的抑制物是影响白刺花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机械划破种皮、用98%浓硫酸(酸腐)+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激素浸泡)软化种皮能有效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提高其萌发率,可在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三叶木通的推广应用与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西安市鄠邑区三叶木通种植园4个三叶木通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及果实中果肉、籽粒、果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肉富含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脂肪、总酸还原糖和必需氨基酸;籽粒中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5.40%~48.07%和74.27%~76.47%。果皮中富含果胶、多酚、黄酮等活性物质。果肉、籽粒及果皮均可利用。深紫色品种最优,其果形最大、单果最重(250.80g/个),果面光滑圆润,肉质细腻透亮,甘甜鲜美,果肉占比最高,为23.49%;果皮占比最低,为61.52%;籽粒最多,为240粒/个;果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00.86mg/100g;籽粒中粗脂肪含量最高,为48.07%。可对深紫色品种通过特殊育种技术,筛选无籽(少籽)的三叶木通品种,或选育籽多、油脂含量高的加工品种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孙江  刘新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92-8495
[目的]研究水飞蓟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来自3个栽培地点的水飞蓟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种子大小和干粒重的测定,并制作种子半薄切片,研究不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种子(实际为瘦果)由外皮(果皮和种皮)和胚2部分组成。外皮分5层,外侧4层为果皮,内侧1层为种皮。种胚发育完善,没有胚乳,子叶主要储藏物质为脂肪;25℃为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少部分种子具有休眠现象。[结论]该研究积累了水飞蓟种子(果实)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水飞蓟的栽培生产、分类、生药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芍药属组间杂交种皮开裂种子的内部状态和胚培养成苗表现,为揭示种皮开裂种子的成苗潜力、提高组间远缘杂交育种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24个芍药属组间杂交组合种皮开裂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解剖后观察并统计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通过离体培养观察胚的萌发和生长规律,分析不同组合种皮开裂种子发育和成苗差异。【结果】芍药属24个组间杂交组合中均出现了种皮开裂的杂交种子,平均种皮开裂率高达61.08%;1 767粒种皮开裂种子中,有11.09%的胚乳已腐烂;胚乳未腐烂种子中,约90%以上种子的胚乳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病变,24.18%的种子内部未观察到可见胚。对解剖得到的1 185个组间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发现,有24.73%的胚不萌发,63.47%的胚生长异常,仅有4.47%的胚能正常生长,得到完整植株。胚培养得到的完整植株具备良好的活力,移栽成活率达到86.79%。24个杂交组合种皮开裂种子通过离体胚培养共得到46株移栽成活的组间杂种苗,平均成苗率为2.60%,接近正常组间杂交种子的播种成苗率(2.75%)。【结论】种皮开裂现象在芍药属组间杂交种子中普遍存在,是组间远缘杂交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用离体胚培养技术能有效克服这类障碍,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