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离和鉴别引起七叶树溃疡病的病原菌,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形态观察及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ITS-rDNA)分析,对引起七叶树溃疡病的水渍型溃疡病病原菌NW397和干腐型溃疡病病原菌NW3362种真菌进行鉴别与比较。【结果】引起七叶树溃疡病的病原为2种不同的真菌,并表现出不同的危害特征。水渍型溃疡病菌NW397 ITS-rDNA序列与多主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Sacc.)等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干腐型溃疡病菌NW336ITS-rDNA序列与乌饭树拟茎点菌(Phomopsisvaccinii)等的同源性高达95%以上。【结论】七叶树水渍型溃疡病菌定名为多主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Sacc.),干腐型溃疡病菌定名为梨干枯拟茎点菌(Phompsis fukushii Tanaka et Mill)。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出向日葵茎溃疡病菌(Phomopsis helianthi M.Muntanola - Cvetkovic)的特异性引物,建立该病菌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向日葵茎溃疡病菌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酶切分析和测序,用DNAMAN软件设计出检测该病菌的特异性引物PHDF1和PHDF2,优化PCR反应体系.[结果]PCR反应体系为:25 mM MgCl2 2.4 μL,10 mM dNTP 0.3 μL,10 uM引物各1.5 μL,模板7 ng,最佳退火温度61.6C,建立了该病菌PCR检测方法.[结论]应用该方法检测供试的13个菌株,该对引物可以准确的将向日葵茎溃疡病菌与其他拟茎点霉属的真菌区分开来,该病菌的PCR扩增片段为326 bp.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来自广东和江西两省柑橘溃疡病菌菌株之间的分子水平差异.【方法】使用ERIC引物,通过REP-PCR技术,对来自我国广东和江西省12个市(县)12个柑橘品种的71个柑橘溃疡病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根据DNA指纹特征,并用NTSYS软件聚类分析.【结果和结论】71个菌株在相似值为0.64时,可以分为A、B两簇,其中来自江西赣州6个市县的所有溃疡病菌株全部聚在A簇,而来自广东有50%的菌株聚在B簇.取相似值为0.88时,A、B簇又各自分为6个遗传组.广东和江西两省柑橘溃疡病菌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柑橘品种之间的溃疡病细菌多样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柑橘溃疡病菌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柑橘溃疡病菌独有的保守基因设计并合成了引物对,建立柑橘溃疡病菌PCR检测技术.PCR检测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产地的病菌菌株均可扩增出靶标带,而水稻白叶枯病菌不能扩增出靶标带;2×10~2×105 个·ml-1的溃疡病病菌悬浮液也均可扩增出靶标带,说明该PCR技术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研究结果也表明,来源于福建、四川和安徽的柑橘溃疡病菌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5.
从核酸杂交技术、DNA指纹图谱分析、PCR检测方法等方面对柑橘溃疡病菌检测方法及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技术进行综述,并对柑橘溃疡病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实验从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2个方面对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应用于染病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10μM引物浓度、58℃退火温度为最适条件;优化后的方法能检测出猕猴桃溃疡病染病枝条,特异性较高,稳定性较好。优化后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猕猴桃栽培中溃疡病菌的快速准确检验。  相似文献   

7.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发病的主导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我国东北地区、杨树上普遍存在的冰核活性(INA)细菌,能在温度-4℃以下产生冰核活性,主要种类为:成团泛氏菌[Pantoea agglomeransGavinietal=Erwinia herbicola]、菠萝泛氏菌[Pantoea ananas(Serrano)Mergaert et al=E.ananas]、大黄欧文氏菌[Erwinia rhapontici(Millard)Burkholder]、噬夏孢欧文氏菌[Erwinia uredovara(Pon.et al)Dye]和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ue Van Hall]。它们主要分布于感病寄主的冻枝、冻死芽、枝干肿包、溃疡瘤、病枝、真菌溃疡病斑等部位,春秋两季为活动期和侵染期,出现频率最高,占细菌分离数的50%以上,泛氏菌占优势,在病部内外均有分布,内部较多,杨树冰核活性细菌在春秋季节霜冻条件下能造成杨树冻达,并引起肿茎型细菌溃疡病,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研究还证明,杨树冰核活性细菌能增强真菌溃疡病菌的侵染,促进真菌溃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是桦木科桦木属分布最南的树种之一,其在云南德宏州的人工林种植面积超过8万hm2,大面积人工林也造成西南桦溃疡(干腐)病日益严重。本研究在西南桦人工林集中分布的德宏州盈江县选择西南桦溃疡(干腐)病不同发病程度的3块样地,利用湿筛沉淀法、菌根侵染率检测法及病害调查法对3块样地根际及根围的AMF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西南桦溃疡(干腐)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进行调查,并用特征指数及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AMF孢子密度和菌根侵染率分别高于40.08个/g和77.5%时,西南桦(溃疡)干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2%和3;AMF孢子密度和菌根侵染率低于1.05个/g和13%时,西南桦溃疡(干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00%和8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孢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西南桦溃疡(干腐)病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即:西南桦溃疡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和侵染率密切相关,AMF种类越多,菌根孢子密度越大,菌根侵染率越高,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就越小。可见,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能增强西南桦溃疡(干腐)病的抗病性,并能显著降低西南桦幼树溃疡(干腐)病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因此,建议在西南桦育苗时在营养袋中接种AMF来提高西南桦对溃疡(干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快速检测已用于基层植物检验检疫中的疑似样品检测诊断。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是重要的检疫性病害,根据柑橘溃疡病菌基因组中一段保守序列设计LAMP引物,建立了柑橘溃疡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该LAMP检测方法只对柑橘溃疡病菌DNA和柑橘溃疡病病斑总DNA进行扩增,而对非靶标菌DNA和非靶标病斑总DNA不发生扩增,特异性与PCR一致。该LAMP检测方法最低可检出100 pg的纯柑橘溃疡病菌DNA和最低每微升4个细菌,灵敏度均比PCR高了1 250倍。LAMP检测法能很好地区分症状极易混淆的柑橘溃疡病和疮痂病。该试验建立的柑橘溃疡病菌LAMP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和特异等优点,可在条件相对简陋的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稀释法对从赣南柑橘园采集的土样进行微生物分离,获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共52株,其中真菌3株、细菌27株、放线菌22株。进一步通过皿内实验筛选到1株对柑橘炭疽病菌和溃疡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且效果稳定的放线菌株ML27,对其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和抑菌机理初探。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72.15%,对溃疡病菌的抑菌圈为2.05 cm;其抑菌机理主要是对真菌的细胞壁产生影响,对细菌的菌体具有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探究了不同土壤条件下景观复杂性和林分因素对杨树腐烂病的影响机制,为合理配置景观格局从而有效控制杨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杨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调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和玛纳斯县两种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下杨树腐烂病的发病情况。通过建立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s),以年份为随机效应,在景观尺度上分析景观复杂性和林分因素对杨树腐烂病的发生影响。结果黑杨和新疆杨腐烂病的发生与林分密度和害虫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黑杨腐烂病与第一活枝高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杨树的腐烂病的发生与非杨树寄主的比例,以及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腐烂病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相关性,同一景观结构中,克拉玛依的病害发病率高于玛纳斯,而且同一土壤条件下,简单景观中腐烂病的发病率高于复杂景观。结论本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样地管理和在景观尺度上增强树木抗性来降低杨树腐烂病的发病率,从而为森林有害生物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造林规划中要考虑周边的景观结构特征对有害生物的潜在影响。同时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长期有效地监管景观特征对杨树腐烂病的影响,可以达到改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杨树腐烂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s causing poplar stem rot in Hohhot of Inner Mongolia.Tissue iso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solate fungi from poplar trees in Hohhot.The pathogenicities were verified based on Koch’s rule,morphological,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were then used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ic fungi.Eight fungi were isolated,and 3 isolates named YSFL1,YSFL3 and YSFL4-2 were found to cause the typical canker symptoms.According to the colony characteristics and sporogenetic morphology,ITS and β-tubulin sequences,they were identified as 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s (YSFL1) and Cytospora chrysosperma (YSFL3,YSFL4-2).This study proved that the pathogens of poplar canker in Hohhot area belonged to C.pullmanensis and C.chrysosperma.This result enriched the diversity of poplar canker pathogens in China,and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oplar pathogens in Inner Mongolia.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分泌物中果胶酶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腐烂病是危害中国北方果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菌为苹果壳囊孢(Cytospora sp.),这种病害使果树树皮腐烂。很多真菌都可以产生果胶酶从而使植物腐坏,因此文章对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原菌的果胶酶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可以产生活性极强的果胶酶.为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研究-Ⅰ树龄及形态特征与抗病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多年定点定株定期对18个杨树杂交种及无性系溃疡病发病情况连续调查,研究了杨树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不同抗性类型的树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变化规律不尽相同。抗病类型和感病类型的树种随树龄增长,其抗性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但抗性树种同一杂交种或无性系各单株间的病害发生是完全随机的;而感病树种各单株间的病害发生却是必然的;中抗类型的树种随树龄增大抗病性亦增大,且同一树种各单株病害的发生有着部分的随机性。各树种的形态特性与抗病性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西玛杨,鲁易莎杨,Ⅰ-69杨及与美洲黑杨杂交的无性系52号,65号,06号,66号,57号,80号树种以其速生又有相对强的抗病性而被选用于造林的推荐树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PCR-DGGE),研究了施入不同碳氮有机物料56d后,有机生产系统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常规生产系统土壤和有机生产系统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有机生产系统土壤加秸秆处理(OS)的微生物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由DGGE图谱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得知,有机生产系统土壤(O)以及加入苜蓿处理后(OA)的真菌多样性指数大于常规生产系统土壤,但是加入苜蓿后两者之间多样性指数的差距有缩小趋势,有机生产系统土壤加秸秆处理(OS)多样性指数最高。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常规和有机背景土壤分为2大族群。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进化树表明,35个条带的近缘种大部分为非培养真菌,主要优势菌群归属为Pyronemataceae、Pleosporaceae和Ascobolaceae。致病真菌Pleosporaceae的F9和F24条带仅存在于常规土壤,经过添加苜蓿改善后(CA),这些致病菌群条带减弱。具有分解纤维素功能的Ascobolaceae真菌为有机土壤的特征性条带。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很多木本植物溃疡病和枯梢病的重要病原菌。已有报道认为: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但对于葡萄座腔菌科其他真菌与山核桃干腐病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分离得到了山核桃干腐病相关病原菌,通过比较其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特征,将分离得到的供试菌株分为3组。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3组菌株分别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其中B.dothidea为优势菌株,分离频率为71.42%,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分离频率分别为14.28%。经致病性测定,上述分离菌株均能引起健康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枝条发病,但致病性存在差异。在山核桃上发现的B.obtusa和B.fabicercianum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几种树皮腐烂病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引起树皮腐烂病的病原菌往往不产孢,利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很难对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ITS序列分析对引起几种腐烂病菌进行分子鉴定。本试验对采自河北省5个不同县市的苹果树、杨树、柳树、槐树和杏树等5种树木上的腐烂病菌进行了分离和致病性测定。通过测定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的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从5种寄主植物上共鉴定出Valsa mali var. mali、Valsa sordida、Botry-osphaeri dothidea和Botryosphaeria rhodina等4种树皮腐烂病菌,结果表明,通过ITS序列分析,可对树皮腐烂病菌进行准确鉴定,并对系统发育树上代表不同病原菌种类的每个分支上序列的名称、寄主范围以及地理来源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贵州从江含笑产地的群落特征,为其保护和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从江县光辉乡加牙村从江含笑天然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结构特征,并计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江县光辉乡加牙村从江含笑天然群落植物共有16科22属23种,其中热带分布类型的属有13属,占总属数的61.9%;高位芽植物20种,占86.9%。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从江含笑的重要值为79.18,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一般,物种相对较少;群落以从江含笑和水青冈为建群种,群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从观赏海棠干腐病病斑处分离纯化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对从病原菌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结合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确定病原菌种名,得到观赏海棠干腐病相关病原菌ZWY0501、ZWY0502(登录号:MG554650、MG554651),分离频率分别为55.36%、42.86%。2株孢子均无色,香蕉形或椭圆形,(3.13~5.51)μm×(1.19~1.89)μm。ITS系统发育树中,2株约590bp菌株与已登录的苹果腐烂病病株(Valsamali,登录号为:KP337612)同源性最高,最大相似率达到99%。形态学及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ZWY0501、ZWY0502均为苹果黑皮腐壳菌(Valsamali),其为观赏海棠树皮腐烂病病原。研究结果为该病害的控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克拉玛依果树腐烂病生物防治的效率,为相关果树高效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从克拉玛依林杨的苹果树和李子树腐烂病发病植株及周边采集病灶和土壤样品,分析病原菌及其拮抗菌的筛选及微生物分子鉴定及拮抗效果。【结果】苹果树和李子树腐烂病病原菌均黑腐皮壳菌属(Valsa),其中李子树病原菌涉及该属的两个种:Valsa mali 和Valsa leucostoma ,而苹果树病原菌仅为Valsa mali。同时获得各类真菌拮抗菌15株,涉及4个属9个种,筛选到具有高效拮抗细菌2株,其最大抑菌圈菌落比分别达到2-11和2-79。【结论】菌株芽孢杆菌B4和B6对果树腐烂病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研究报道了李子树腐烂病病原菌,为相关果树的高效生物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