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是桑蚕丝绸文化的发源地,距今5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植桑养蚕缫丝织绸,并以先进的植桑养蚕、高超的缫丝织绸技术闻名于世,被称为"东方丝国"。桑蚕丝绸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对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互利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1 国内外蚕桑业发展动态 世界蚕丝业起源于5 500年前的中国.中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祥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黄河中下游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四川盆地的三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都是中国蚕丝业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3.
正将蚕茧抽出蚕丝的技艺概称缫丝。《说文解字》释义"缫"为"绎茧出丝",传统缫丝技艺把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合并成一股制成生丝。这一技术是将桑、蚕这一农业原始资料转化为丝绸手工业生产原料的关键环节。含茧得丝——缫丝起源的美丽传说据《史记》记载,嫘祖为轩辕黄帝的正妃,她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织绢之术,结束了人类以兽皮和植物为衣的历史,被后人称为人文先祖。嫘祖"教民养蚕"与仓颉"初造书契"(规律造字)、"服牛"(驯牛耕地)、"作衣裳"(麻葛制衣)等一样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种桑养蚕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蚕丝业是我国具有创汇优势,能占领和垄断国际市场的传统产业.加入WTO后,我国进一步扩大了丝绸出口量,丝绸行业成为众多行业中受益最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这点已成定论,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就称我国为"塞里斯",意即"丝国"。在古代,中国是唯一种桑,养蚕,生产(丝绸)的国家。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化学纤维经历了仿真丝、超真丝的过程,其物理性能已经超过了真丝,因此,现在蚕丝纤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就蚕桑产业的生态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蚕桑产业的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6.
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业,在中华民族史上是历史悠久、对国际市场影响最大的民族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种桑养蚕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蚕丝业是我国具有创汇优势,能占领和垄断国际市场的传统产业。加入WTO后,我国进一步扩大了丝绸出口量,丝绸行业成为众多行业中受益最大的行业。因此,我国的种桑养蚕业、蚕种制造业、缫丝绢纺业、织绸印染业等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桑蚕生产提供了厂阔的发展空间。蚕丝作为“纤维皇后”,素有“人的第二肌肤”美称,其舒适性和保健功能是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因此。丝绸服装及蚕丝被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正一、基本情况鲁山县是我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柞坡资源丰富,养蚕历史悠久,是河南省重点柞蚕生产基地县,植柞、养蚕、缫丝、织绸是鲁山县山区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门路。全县有柞坡资源6.67万hm~2,春季柞蚕放养量稳定在4000?kg左右,利用柞坡资源近2.67万hm~2。2008年,柞蚕被鲁山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六大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之一。柞蚕产业作为鲁山  相似文献   

9.
刘志一 《农业考古》2002,24(1):68-100
关于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问题,国际学术界一直存在“印度说”与“中国说”之争。自从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7000年前古栽培稻之后,“印度说”的呼声才渐渐下降。到中国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距今9000年前左右的古栽培稻、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距今12000年前的古栽培稻,“中国说”才真正确立起来,“印度说”开始消沉了。……  相似文献   

10.
金远 《农业考古》1992,(3):245-248,26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养蚕缫丝的国家,已有近五千年的蚕丝生产史。在历史上很长的时期内,缫丝都是由鲜茧直接进行的,人们必须在茧出蛾以前短短的几天里,夜以继日地将茧缫完。这种缫丝生产是间断地进行的,它极大地限制蚕丝生产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丝织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多,蚕丝生产的不断扩大,贮茧技术便应运而生了。现代生产的茧的贮存,可分为鲜茧干燥(即烘茧)和贮藏两大内容,茧的长期贮存便是由这两项工作共同  相似文献   

11.
以养蚕与缫丝课程模块为例,对其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特点、考核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提高相关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蚕丝生产大国,养蚕缫丝织绸的历史悠久,随着现代纺织科技的发展,对生丝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作为缫丝原料的蚕茧,其品质对生丝品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绵茧就是影响生丝品位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绵茧是指茧层浮松缩皱,手触绵软无弹性的蚕茧,分为重绵茧和轻绵茧2种.重绵茧用肉眼可以识别,选茧时容易选除,但轻绵茧却不易识别,常混进上茧进入缫丝生产,如果比例过大,会产生掉绪,解舒下降,生丝成品类节较多等后果,严重影响生丝生产及生丝品位的提高.因此,要从养蚕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提高蚕茧质量,从而减少绵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嫘祖,亦作雷祖、累祖,传说为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居轩辕之丘而名)正妃。据《史记·五帝本纪》《后汉书·礼仪志》《路史后纪》《轩辕本纪》等书记载,嫘祖为西陵氏之女,是黄帝正妃。传说嫘祖在5000年以前,出生于西阴之地(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她是古代最早养蚕缫丝的发明创造者。反映夏代物候情况的《夏小正》中可以看到"三月摄桑,妾子始蚕",即当时于阳历四月采伐桑叶开始养蚕,表明那时北方的养蚕比现在要早45 d,  相似文献   

14.
户主汪瑞明。住址湘乡市潭市镇小车村。邮码:411400。最初订阅《湖南农业》时间2006年。2007年生产规模和效益2006年,成立富农蚕桑发展有限公司,启动蚕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种桑养蚕、蚕茧加工和缫丝产品的生产。公司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在潭市镇小车村建立了办公、养蚕和烤茧车间1500多平方米,建成示范桑园67公顷,植桑100多万株,育苗150万株。2007年基地65户农户实行了秋季首批养蚕,养蚕种250张,养蚕产量达到10625公斤,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2009年9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正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四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的内容包括种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一系列环节的生产工艺,包括绫绢、缂丝、纱罗和织锦在内的丝绸产品,还有由此衍生的各类相关民俗活动。蚕桑丝织技艺与民俗活动至今依旧保存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与四川成都等地,并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6.
淳安县是浙江省重点蚕茧产区之一,栽桑养蚕与缫丝织绸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种桑养蚕成为该县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自2009年起,该县蚕桑产业呈现持续下滑态势。为进一步稳定和提升淳安县蚕桑产业,文章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熟蚕上蔟是养蚕生产中最紧张繁忙的工作,传统的手工拣熟蚕上蔟的方法,费工、费力、工效低,是当前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蚕步伐的加快,熟蚕上蔟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日益突出,生产上迫切需要省力化的上蔟技术。熟蚕省力、自动上蔟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大幅度提高上蔟功效、显著提高茧丝质量和农民养蚕及缫丝企业经济效益等特点,解决了历来养蚕上蔟难的问题,深受蚕农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柞蚕是一种吐丝昆虫,因喜食柞树叶得名,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柞蚕及其蚕蛹营养丰富,也倍受人们青睐。那么保证养蚕增产,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就要购买优质种子、制好优质种卵和正确暖卵,搞好柞蚕放养中关键的的几项技术处理,才能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林文 《新农村》2004,(5):11-11
杭州市目前大棚养蚕多在春秋两季,春季养蚕和中晚秋养蚕的比重大,各占35%左右。春季养蚕时间一般4月底5月初至5月下旬;秋季养蚕,一般早中秋蚕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晚中秋蚕在9月上旬至9月底,以全年养蚕两季(有的地方夏、早秋蚕因比重小,茧质差,已少养或不养)计算,约需要60  相似文献   

20.
种桑养蚕、缫丝绸是景宁畲民的传统产业。如何利用现有桑树资源制作桑叶茶,对进一步挖掘、提升蚕桑生产效益、增加畲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介绍桑叶保健茶的功能及其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