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德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道德失范现象直接根源于利益分配中的制度性不公:一是直接的行为奖惩制度缺失;二是相关利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道德是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本质是利益的公正分配.因此,构建"德得恶失"的利益激励制度,完善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是改善道德失范现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张翠 《现代农业》2013,(10):73-74
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事关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民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3.
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道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保障 ,是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 ,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根本 ,道德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道德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要积极探索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并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4.
利益是道德建设的基础,脱离利益来讨论道德和道德建设是抽象的和不符合实际的。道德建设应重视利益在其中的作用,建立赏善罚恶的利益引导机制,进行以人的利益为轴心的道德教育,让人体悟到德行既是善的、美好的,同时也是符合自身利益的。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错综复杂,已经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形成“瓶颈”性制约。但其无论如何复杂,怎么变换,都离不开农民利益这个核心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农民利益的重要意义,树立综合全面的、整体协调的、区别对待的、脚踏实地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公正的、有制度保障的农民利益观,才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从而推动“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6.
义和利的关系,也就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利益要求和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是人们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王符在继承儒家重义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就义利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并对社会各个阶层都给予了不同的义利标准,提出了重义,去私利,利他人,义以为上的义利思想。  相似文献   

7.
关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行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提高服务育人意识,做好高校党建思政工作,越来越成为高校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错综复杂,已经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形成“瓶颈”性制约。但其无论如何复杂,怎么变换,都离不开农民利益这个核心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农民利益的重要意义,树立综合全面的、整体协调的、区别对待的、脚踏实地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公正的、有制度保障的农民利益观,才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从而推动“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0.
农民利益保护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实代表农民利益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探索实现、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发挥政策优势扶农、助农 ;通过制度创新强农、富农 ;依靠法律护农、保农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与解决相对贫困的根本之策。森林公园建设与运营管理涉及地方政府、央地关系、社区居民、产业企业、当代后代等多主体、多层次、跨世代的跨界利益问题。文章基于产业精准扶贫视角,以辽宁省枫林谷森林公园为例,综合运用案例剖析与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索出森林公园跨界利益实现机制的有益做法:衔接政策边界,塑造协同共推机制;优化区划边界,开拓辐射带动机制;打通产业边界,催生融合衍生机制;善用群体界别,健全利益分享机制;弥合世代界限,构建永续发展机制。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园跨界利益提出探索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当中问题凸显,归根结底,农民生态意识的薄弱责任重大.建设生态农业,生态意识是根本,生态道德与伦理意识亟待替代传统观念.同时,其艰巨性也需引起人们的正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解决是关系我同社会长治久安、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其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我国的社会转型,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在于我国第二、三产业的繁荣、扩大需求和新型农民工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农业现代化也逐渐普及,快速发展。如今,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道路,而农业机械化更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只有梳理好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系,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具体措施,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稳步、快速向前发展,农民切身的经济利益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5.
一、理念更新是前提 1、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目的也是要实现农民利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必须在工作目标的制订、过程的实施、结果的评估中自觉地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农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点而贯穿始终,要通过农机化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农民多办实事,为群众送上一份党的关怀,向农民展示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王正平先生“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支持性资源”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道德与经济是一种对抗关系。利益原则是经济行为的准则和前提,利益驱动是经济行为的动因和动力;相反,道德是以或多或少的利益牺牲和无偿奉献为基础的。在经济行为那里,一个人的付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所得;而在道德行为那里,一个人付出了什么之后,相反却觉得自己获得了什么,因为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超越性意义。论证了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的二律背反、经济意识与道德意识之间的对抗与冲突。  相似文献   

17.
论农业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根本的还是在于有一批创新型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人才的场所,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型的农业人才,是高校的根本培养目标,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到目前来说,是最有效的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市场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一切以利益为导向,利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有自己的价值精神,公正、公平、自由等,由于逐利的本性,常常是行为以违背本身的价值悖论的,所以它处处以“性恶论”为前提,制定游戏规则。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是一相当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我们必须确立其基本原则———根本性质属于社会主义 ,具有中国特色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确立这一基本原则时 ,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就社会主义道德法规的基本框架来说 ,我们认为 ,应包括 :集体主义、“五爱”规范、各个具体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要求及社会主义道德的最高发展目标———共产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有新的与之相适应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竞争道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竞争活动中谋求各自的利益,但必须服从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即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公正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竞争道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