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磷素状况、籽棉产量和磷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为新疆棉田减磷增效和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磷肥用量处理(不施磷肥对照,50,75,150和300 kg P_2O_5·hm~(-2)),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1)棉田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超过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土壤速效磷不再增加。(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最高;植株生殖器官(蕾、铃、絮、籽、壳)磷素吸收比例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生殖器官累积磷素吸收比例最高。(3)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在50~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籽棉产量最高,为5912~6288 kg·hm~(-2)。(4)磷肥利用率在施磷肥75 kg P_2O_5·hm~(-2)达到最优,为22%;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75 kg P_2O_5·hm~(-2),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磷素盈余为5.59 kg P_2O_5·hm~(-2)。【结论】磷肥用量可通过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50~150 kg P_2O_5·hm~(-2)。  相似文献   

2.
在两种不同供磷水平的强酸性菜园土壤上开展大田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莴笋产量、品质和磷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磷P_2O_5270 kg/hm~2的范围内,低磷和中磷强酸性土壤莴笋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明显增加(p0.01,下同),增幅达8.2%~28.1%,但超过施磷P_2O_5135 kg/hm~2两种土壤莴笋产量增幅减小且边际产量大幅度降低.施磷P_2O_5显著提高(p0.05,下同)两种土壤莴笋叶、茎氨基酸和莴笋叶维生素C质量分数.莴笋糖组分在两土壤上的影响以葡萄糖百分比变幅最大(3.0%~121%和13.0%~115.0%),而还原糖和果糖百分比随施磷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莴笋硝酸盐质量分数在施用磷肥后显著降低(叶片降幅为7.3%~17.7%和23.4%~39.9%,茎降幅达9.2%~35.3%和8.7%~41.0%).两土壤莴笋磷肥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的影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且以P3处理磷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莴笋产量、品质及磷素养分效率,以P3处理(135 kg P_2O_5/hm~2)效应最佳,可作为该地莴笋生产中磷肥的合理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条件下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旨在为新疆棉田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磷肥用量处理(0、50、100、150 kg/hm~2 P_2O_5)基础上,设置对照和生物炭(4 500 kg/hm~2)添加处理,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量和吸磷量、籽棉产量,计算棉田磷肥利用率及磷盈余。结果表明:(1) 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平稳,或略有降低的趋势;添加生物炭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的处理;(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平稳,或略有降低的趋势;在蕾期,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植株累积吸磷量;(3)在不添加生物炭处理,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增加趋势,而在添加生物炭处理,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00 kg/hm~2 P_2O_5时最高,为5 336.55 kg/hm~2;(4)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100 kg/hm~2 P_2O_5处理最高;在较低磷肥用量时(100 kg/hm~2 P_2O_5),添加生物炭提高了磷肥利用率;(5)磷素盈余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在100 kg/hm~2 P_2O_5处理基本达到平衡,盈余量为-5.31~-9.09 kg/hm~2 P_2O_5。综上,生物炭添加可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促进苗期植株磷吸收,在较低化学磷肥用量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5年磷养分平衡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彭阳县中部河谷残塬区种植地膜玉米磷肥最佳施用量,黑垆土基施纯N268.1 kg/hm~2、P_2O_5 117.0 kg/hm~2、K_2O 75 kg/hm~2,平均产量最高为9 513.0 kg/hm~2,模拟寻优得出地膜玉米产量与有效施磷量回归方程,最高产量施磷量157.5 kg/hm~2,经济产量施磷量136.5 kg/hm2,磷肥当季利用率最高为11.6%,土壤磷素养分校正系数0.66,过量施磷肥磷素在土壤中能够积累,当磷平衡量为60.0 kg/hm~2,玉米收获后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与试验前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汉中盆地不同磷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肥料利用率、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两种磷肥施用方式(B:全作底肥;T:全作追肥、分蘖期50%、孕穗期50%)和4个磷肥施用梯度(P0:0 kg·hm~(-2),P1:45 kg·hm~(-2),P2:90 kg·hm~(-2),P3:135 kg·hm~(-2),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磷肥肥料效应以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施磷量在0~45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TP1处理(45 kg·hm~(-2) P_2O_5全部追施),实际产量增幅最大,为19.0%,该处理磷肥贡献率、磷肥农学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吸收利用率四个指标也表现为最高;施用45 kg·hm~(-2) P_2O_5,水稻收获后土壤含磷量略有下降,但土壤磷素平衡值表现为盈余,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收获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土壤磷素平衡值随之增加,导致环境污染风险增加。综合考虑水稻产量、磷肥肥料效应及土壤磷素平衡等方面的因素,在土壤背景值20 mg·kg~(-1)时,磷肥施用量减少至常规施肥量的50%,并全部追施,为该区域最适宜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胡麻品种对磷肥梯度的响应,完善胡麻平衡施肥技术,以胡麻品种轮选2号和定亚22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旱地梯田研究了不同磷肥水平(P_2O_5为0、45、90、135 kg/hm~2)对胡麻不同品种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以及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蕾期,轮选2号施P_2O_5 135 kg/hm~2时茎、叶和蕾的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而定亚22号施P_2O_5 45kg/hm~2时蕾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但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较低。在盛花期,轮选2号的中磷处理(施P_2O_5 90 kg/hm~2)、定亚22号的高磷处理(施P_2O_5 135 kg/hm~2)和低磷处理(施P_2O_5 45 kg/hm~2)均具有显著提高胡麻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的优势。成熟期,轮选2号施P_2O_5 90 kg/hm~2时有利于茎干物质量的积累,施磷水平对胡麻成熟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影响不显著,高磷处理(施P_2O_5 135 kg/hm~2)抑制了胡麻蒴果干物质的积累。高磷处理和中磷处理对轮选2号和定亚22号的茎干物质转运量均具有促进作用,不施磷处理不利于茎干物质转运。定亚22号施P_2O_5 45 kg/hm~2时,茎秆磷含量在盛花期增加,而在成熟期降低,从而增加了茎秆的磷素转运量,显著提高了磷肥利用率,使胡麻籽粒产量提高。综合考虑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磷肥农学利用率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适宜当地种植的胡麻品种为定亚22号,施磷(P_2O_5)量以4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玉米磷肥的适宜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在一定氮、钾条件下,不同水平的磷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增产率、磷肥农学效率以及配方施肥磷产投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纯N 300kg/hm~2、P_2O_5 60kg/hm~2、K_2O54kg/hm~2,玉米的产量、增产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分别为8982kg/hm~2、65.35%和4636元/hm~2,与农民习惯施相比,分别提高4.39%、11.92%和19.83%;过量施用磷肥不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相对低的磷肥用量反而能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6,(6):61-66
通过2年(2014~2015)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磷素利用效率、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收支平衡的影响。试验施磷量(P2O5)从低到高设P0(不施磷)、P1(40 kg/hm~2)、P2(80 kg/hm~2)、P3(120 kg/hm~2)和P4(160 kg/hm~2)5个处理。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磷可增加水稻产量,且在施磷量40~12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磷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水稻产量下降。施磷可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量。磷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别由31.8%、15.9 kg/kg和241.0 kg/kg下降至19.2%、9.5 kg/kg和65.8 kg/kg。磷收获指数表现为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后降,以施磷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68.9%。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磷可增加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并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连续种植2季水稻后,P0、P1和P2处理的土壤磷素平衡值均表现为亏缺,亏缺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P3和P4处理的土壤磷素表现为盈余,并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磷肥用量(x,kg/hm~2)与土壤磷素表观盈亏量(y,kg/hm~2)进行拟合,得出与土壤磷素盈亏持平的水稻施磷量为98.2 kg/hm~2。综合考虑施磷水稻产量、养分积累、磷肥利用效率、土壤有效磷变化和表观平衡等方面的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磷肥用量应控制在98.2~120 kg/hm~2范围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磷水平下甘薯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磷素用量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效应。以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1个不施肥对照(P1),6个施磷量水平:不施磷对照(P_2O_5)0 kg/hm~2(P2)、施磷(P_2O_5)37.5 kg/hm~2(P3)、施磷(P_2O_5)75 kg/hm~2(P4)、施磷(P_2O_5)112.5 kg/hm~2(P5)、施磷(P_2O_5)150 kg/hm~2(P6)、施磷(P_2O_5)300 kg/hm~2(P7),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甘薯地上茎叶和地下块根干物积累量和养分含量,分析各生育期磷素用量对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的影响效应,明确不同施磷水平下甘薯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1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干物质积累量,生育前期(60 d)和后期(120 d)是磷肥影响甘薯干物质积累增加的关键时期,过量施磷不利于提高块根干物质含量;处理P5(112.5 kg/hm~2)在生长后期保持了较高的干物质日增长量和阶段累积率是其获得最终高产的关键条件。2不同施磷量对甘薯茎叶和块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适量施磷可以促进甘薯茎叶对氮、磷素吸收和块根对钾素的吸收利用;过量施磷不利于提高甘薯块根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当施磷量为112.5 kg/hm~2,甘薯表现出较高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从而获得了较高经济产量,而当施磷量超过112.5 kg/hm~2时,甘薯块根钾素累积吸收量反而下降。3施磷水平对磷素的利用效率影响很大,磷肥用量为112.5 kg/hm~2时,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合理适量施磷可以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合理吸收与分配利用,过量施磷不是提高甘薯磷素吸收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因此,磷素用量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干物质积累量,可以促进甘薯茎叶对氮、磷素吸收和块根对钾素的吸收利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112.5 kg/hm~2甘薯实现高产高效的最优磷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典型双季稻田施磷流失风险及阈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年(2011—2013年)的双季稻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了不同施磷量对双季稻产量、土壤磷素积累、磷素流失风险的影响,并确定了土壤收支平衡的施磷阈值。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年不同施磷量处理水稻早、晚季产量为5474~5552 kg·hm~(-2)和7096~7521 kg·hm~(-2),过量施用磷肥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增产效果,反而有减产的风险。施用磷肥后,土壤Olsen-P含量显著提高。田面水TP平均浓度与土壤中Olse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磷后田面水磷素动态能用指数模型(Y=C_0·e~(k/t),k0)拟合,即随着磷肥施用量增加,田面水磷素流失风险增加。结合水稻产量效应、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和磷素环境风险,推荐研究区域早、晚稻施磷阈值分别为(48.53±7.07)kg P_2O_5·hm~(-2)和(56.87±7.90)kg P_2O_5·hm~(-2)。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红壤磷肥高效利用,实现磷肥减施增效,通过连续3 a田间定位试验,在低磷红壤和4个施磷(P2O5)水平(0、60、90、120 kg·hm-2,分别记为P0、P60、P90、P120)下,研究施磷量对玉米产量、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磷肥农学阈值对不同施磷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低磷红壤上,施用磷肥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提高了玉米产量可持续指数,且玉米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在P120处理下产量最高,平均比P0处理显著增加210.48%,但与P90处理差异不显著。玉米当季磷肥偏生产力、磷肥表观利用率均呈现随磷肥施用量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其中以P60处理效果最佳。施磷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其中以P120处理有效磷含量最高,平均比P0处理显著增加313.44%。土壤磷平衡时的磷肥施用量为19.89~23.00 kg·hm-2。低磷红壤玉米磷肥农学阈值为97.04 kg·hm-2。研究表明,在西南低磷酸性红壤中,合理施用磷肥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当季磷肥农学利用率,在本试验磷的基础养分条件下,按P90处理施磷,可实现玉米减肥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华南酸性红壤区甜玉米减磷增效措施,分别在福建诏安和琅岐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磷处理(对照,0 kg/hm2;农户常规,化学磷肥135 kg/hm2+有机肥 6 000 kg/hm2,撒施;恒量监控,化学磷肥35 kg/hm2,穴施;有机替代,化学磷肥17.5 kg/hm2+有机肥434 kg/hm2,穴施)对甜玉米产量、磷素累积量、磷肥利用效率和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的甜玉米产量、生物量和磷素累积量与农户常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与农户常规处理相比,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均可以提高甜玉米的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回收利用率。3)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的平均产投比分别较农户常规处理提高39.8%和36.5%,平均每kg产量的碳排放量较农户常规分别下降14.9%和13.2%。因此,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可以满足甜玉米稳产需求,同时可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增加收益和减少碳排放,是减磷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南疆施肥效果以及土壤肥力与肥料利用效率之间的相关性,2021年,在南疆地区开展35个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玉米16个、棉花19个),设置缺素处理(NP、PK、NK)和全肥处理(NPK),分别对玉米、棉花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养分积累规律、土壤肥力和施肥对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等开展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玉米和棉花的NPK处理平均产量分别为14 020.3 kg/hm2和6 582.7 kg/hm2,二者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N 13.0 kg/kg、P2O5 13.3 kg/kg、K2O 10.7 kg/kg和N 6.1 kg/kg、P2O5 7.6 kg/kg、K2O 7.5 kg/kg,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2.4%、21.2%、54.1%和41.7%、18.9%、58.2%,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30.6%、14.7%、6.5%和41.5%、21.1%、13.4%。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和棉花对氮、磷素的吸收,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要N 2.44 kg、P2O5 0.91 kg、K2O 2.87 kg,每形成100 kg棉花籽棉需要N 5.37 kg、P2O5 1.67 kg、K2O 4.36 kg。玉米磷肥利用率与磷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棉花磷钾肥利用率与磷钾肥施用量也均呈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又呈显著正相关,南疆地区玉米可能存在一定的过量施用磷肥问题。玉米、棉花的钾肥利用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棉花产量、玉米的氮磷肥利用率均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土壤盐碱化是影响棉花产量及玉米氮、磷肥利用率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有机肥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磷肥用量(0、50、100、150 kg·hm-2,以P2O5计)基础上,设置未施有机肥对照处理和添加有机肥处理(有机肥4500 kg·hm-2),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比例、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 表明:棉田土壤有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添加有机肥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施磷水平为150 kg·hm-2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整体较高.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添加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且在施磷量100 kg·hm-2时最高,为5642 kg·hm-2.磷肥利用率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达到最优,为37.24%;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盈余量为16.82 kg·hm-2.综上,在磷肥减施条件下有机肥添加可通过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调节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来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与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贮墒旱作节水栽培模式相配套的氮肥高效施用技术,基于贮墒旱作栽培(冬小麦和夏玉米灌底墒水或出苗水,生育期内不灌水),在全年施氮量360 kg/hm2下开展了前后茬作物施氮量配比不同的大田试验.试验设置4种施氮处理,分别为冬小麦120 kg/hm2+夏玉米240 kg/hm2(W0N1);冬小麦1...  相似文献   

16.
肥料运筹和覆膜对小麦营养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优质小麦贵农18号为材料,设计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分析了肥料对覆膜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对覆膜小麦植株氮、磷、钾素和籽粒产量、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等施肥条件下,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覆膜小麦植株氮、磷、钾素含量都随之增加,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相同施肥用量前提下,前氮后移喷施能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高达10.4%,植株氮、磷、钾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P2O5 135 kg·hm-2、K2O 135 kg·hm-2,氮肥施肥量为N 270 kg·hm-2,且于前期一次性施肥是实现覆膜小麦超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小麦-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科学施肥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法推荐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产量、经济效益、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效率及周年磷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施肥显著增加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新郑市航空港区和鹤壁轮作周年分别增产24.75%-65.26%和8.18%-35.53%,施氮分别增产31.14%和24.40%、施磷增产11.62%和9.42%、施钾增产11.52%和8.64%,施氮、磷和钾肥平均增收9 369、4 095和3 923元/hm2。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较习惯施肥,植株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87%、12.72%和4.79%,分别增产6.63%和4.63%,增收18.27%和20.48%,产投比为4.01,与ASI推荐施肥效果相当。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周年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0.99、10.67和10.69 kg·kg-1,氮、磷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5.82%、22.30%和45.33%。冬小麦、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推荐磷钾肥量可实现周年磷钾素分别盈余49.6和71.5 kg·hm-2。【结论】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优化了氮磷钾肥配比,促进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较习惯施肥具有增产增收效果,肥料利用效率较高,实现了周年磷钾素养分盈余,方便快捷,可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华南四省区木薯施用氮磷钾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析华南四省区木薯施用氮磷钾肥效果,指导木薯合理施肥,总结分析2005—2015年华南四省区44组木薯肥料试验数据,计算推荐施肥条件下,氮(N)、磷(P_2O_5)、钾(K_2O)肥的增产量、增产率、肥料产量贡献率、偏生产力。得出木薯施用氮肥的增产量、增产率、产量贡献率、偏生产力均值分别为8.5t/hm~2、39.4%、24.4%、203.5kg/kg,97.7%的试验有增产效果;磷肥的对应指标均值分别为5.5t/hm~2、20.8%、13.6%、639.2kg/kg,93.2%的试验有增产效果;钾肥的对应指标均值分别为5.5t/hm~2、21.9%、16.8%、209.1kg/kg,95.5%的试验有增产效果;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YIE表现为YIENYIEKYIEP,偏生产力PFP为PFPPPFPKPFPN。在现有推荐施肥技术水平下,氮、磷、钾肥的平均推荐配比为W(N)∶W(P_2O)_5∶W(K_2O)=2.9∶1∶3,最高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57.4、90.0、271.4kg/hm~2。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各地区需遵循"大配方,小调整"的施肥原则,并构建木薯推荐施肥网络体系,以促进木薯高产高效施肥。  相似文献   

19.
东北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途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减肥增效是提高我国玉米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需求。论文重点以东北玉米为研究对象,从玉米养分需求规律、养分高效品种的节肥潜力、化肥高效施用的4R技术、化肥的有机替代技术等方面论述减肥增效的技术途径。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产量的平均N、P_2O_5、K_2O的需求量范围分别为1.56—1.89、0.60—0.88和1.27—2.30 kg;吐丝后对氮磷的需求量分别占全生育期需求量的20%—30%和20%—40%,对籽粒氮磷的贡献率分别为20%—30%和30%—38%。在目前东北土壤生产力状况下,实现玉米12 000 kg·hm~(-2)的产量水平平均氮肥投入量约为180 kg·hm~(~(-2))。应用不同类型新型肥料的节约氮肥潜力为9—25 kg·hm~(-2),应用磷酸二铵和硫酸铵+过磷酸钙做启动肥可以促进苗期生长。应用高地隙追肥机可以有效延长追肥的适宜期,有利于使"养分供应匹配养分需求"。滴灌施肥技术适宜在风砂质地土壤及干旱频繁发生地区推广,实现增产19%—128%,产量可达12 000—13 000 kg·hm~(-2)。地下滴灌施肥技术增产效果相同,应该大力推广。利用主动冠层传感器Greenseeker,可以在春玉米V5-V8期很好地估测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植株吸氮量,并应用于变量、精准的氮肥推荐。因地制宜地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以节省肥料投入,提升土壤质量。其中秸秆覆盖条耕技术(Strip-till)可以协调传统耕作与免耕的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应该从农民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将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栽培耕作技术模式,建立农民可应用、或在不久的将来可应用的技术规程,实现大面积应用,达到区域性减肥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季土壤矿质态氮淋失特征及产量变化,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分别用N0、N90、N180、N270、N360表示),采用地下淋溶原位监测的方法,测定了玉米生育期间的土壤氮素淋失动态、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 表明:硝态氮(NO-3-N)是春玉米季旱地土壤矿质态氮淋失的主要形态,占总淋失量的90%~91%;施用基肥和苗期追肥后1~3周出现氮素淋失高峰,是防控氮素淋失的关键时期;随施氮量增加,矿质态氮淋失量呈指数上升趋势,表现为N360(70.46 kg·hm-2)>N270(39.65 kg·hm-2)>N180(26.33 kg·hm-2)>N90(18.55 kg·hm-2)>N0(6.54 kg·hm-2),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氮肥表观淋失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在N180处理下,淋失率最低,为10.99%,较N270、N360处理分别降低1.27、6.76个百分点;玉米籽粒产量先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施氮超过180 kg·hm-2后进入平台期,N180处理下氮肥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较其他处理增加14.50~27.7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该研究区域春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既能稳产也能保肥,同时土壤的氮素淋失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