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价格波动关系到广大豆农的福利。基于中国1983-2012年大豆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并根据大豆的供给与需求价格弹性等参数,采用麦诺特福利效应模型考察大豆价格波动对农户福利变动的影响,研究了大豆价格波动导致农户福利变动的机理。结果表明,大豆价格波动导致农户整体福利恶化,大豆生产价格平均每变动10%,豆农的短期生产福利将变动1.32%,长期生产福利变动1.42%;大豆销售价格平均每变动10%,短期消费福利变动13.13%,长期消费福利将变动12.55%。大豆生产价格波动导致的农户福利变化在农户福利变动中起重要作用。大豆价格变动引起农户收入与消费支出变化的相对值决定农户总福利效应。最后提出了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保障生产者利益、构建信息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地理标志地区农户收入水平,保障农户的切身利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地理标志地区洛川县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气象灾害下地理标志地区农户收入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年龄、防灾措施、农药支出、销售价格、地理标志认知、品牌价格认知以及市场消费群体均正向显著影响农户收入;气象灾害特殊时期,农户适当增加农药支出有利于挽救农产品产量,改善其收入情况。最后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引导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健全农产品价格机制、重视农户安全生产以及加强防灾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保障农户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市场消费规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本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人口、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1阶滞后以上的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5%的置信度下对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没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财政支农支出、1阶滞后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5%的置信度下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为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消费福利,必须要减少农村人口数量,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强化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力度。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家庭消费预期和家庭消费习惯等方面。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设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级单位1999—2013年的数据,证实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畸形波动不利于拓展城乡居民的消费市场。同时,城镇居民消费滞后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城乡人口负担比例与城镇居民消费正相关;而城乡居民人均医疗支出和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则与城镇居民消费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2005年之前中国农产品关税减让和2005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与传导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低于中国农产品关税减让的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表明相对于贸易开放,金融开放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相对较小;关税和汇率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影响远大于对农产品消费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表明农业生产者收入受损程度高于消费者的获益程度。鉴于关税和汇率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冲击,相应的政策干预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收储与补贴等手段提升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国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相应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应更多地向农业生产者倾斜,以弥补其福利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转移会显著提高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水平,但对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支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劳动力就地转移方式和异地转移方式的比较发现,就地转移会使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水平得以提高,但异地转移却对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两种转移方式对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2000—2015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消费等统计数据,以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村社会保障消费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的消费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呈现较快的增长,地区差异明显,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挤入效应,且东部地区的挤入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储蓄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社会保障收入、上一年人均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显著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不同,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1—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运用Stata软件,对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该成为新消费刺激的热点;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观念的改善和城镇居民消费示范效应的显现,农村的消费更加多元化,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未来建立农村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对于刺激新消费热点,以及进一步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大蒜价格的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借助Minot效应模型来进一步分析大蒜价格波动对主产区的福利效应。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主产区短期总福利与长期总福利具有相同的变化方向,大蒜价格变动对短期、长期消费福利都产生负向影响,对短期、长期生产福利都产生正向影响;短期内,主产区总福利变动主要由CR和PR值决定,长期内,主产区总福利还取决于大蒜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长期总福利优于短期总福利,但优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从农户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应用Logit模型分析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测算和比较分析农地流转农户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农户非农收入比重、村庄经济环境、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等是农户转出农地的重要诱因,农地价值、农机价值和农业补贴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转入土地。用PSM控制样本农户禀赋差异后,分析结果表明农地转出对农户人均收入、人均非食品消费、户主健康有改善作用;农地转入对农户人均收入有改善作用,对农户人均非食品消费和户主健康的影响不显著。用PSM-DID进一步控制经济社会条件变化趋势差异后,分析结果表明农地转出对农户人均收入、人均非食品消费仍有改善作用,但对户主健康有负向影响;农地转入对农户人均收入仍有改善作用,对农户人均非食品消费和户主健康的影响仍不显著。建议在关注农地流转户增收问题的同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进城务工农户和留村农地流转农户的健康、消费支出等福利。  相似文献   

11.
按照借款目的及渠道将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进行细分,基于农村微观调研数据分析不同类型信贷约束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投资对农户收入具有促进作用,受到正规生产性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较高消费支出水平家庭的非基本消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主要用于购建房支出的正规消费性借款的满足减少了家庭消费资金对生产投资资金的挤占,增加了家庭生产投资的支出,正规消费性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正规消费性信贷约束对中等消费水平家庭的非基本消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优化的协整模型,以广州市2005-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对广州市各个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广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时间系列是一阶单整系列,存在着很强的协整关系,并且两者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双向因果关系;还有误差修正项都符合反向修正作用,反映出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之间有较强的反向相互调节作用,并且保持长时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影响,基于1999年1月-2017年2月的相关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动态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产品消费价格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农产品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大,其次是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小;从长期来看,199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和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总体呈波动增加态势,而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呈先增后降的态势;不同汇率制度改革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发生起伏波动,这对玉米生产者如何产生影响成为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基于福利经济学补偿原则,利用2001—2015我国玉米主产省面板数据,运用路径分析法与系统GMM方法,对纳入农民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环境的玉米供给和需求模型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测算玉米价格波动对主产区农民生产、消费及总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价格变动与农民生产福利呈同方向变动,与农民消费福利呈反方向变动,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主产省农民福利回落明显。农民的玉米生产福利和消费福利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而各产区差异性比较优势会对农民种植积极性产生不同影响。此外,除农业政策等因素外,种植结构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反映的科技进步对玉米产量的作用并不突出。据此,提出继续加强对粮食价格的宏观调控、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主产区生产配套设施与社会保障服务建设;引导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加工合理布局、研发和推广高新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都俊杰  何先平  乔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64-9465,9481
基于2002 ~2010年湖北省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时序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影响湖北省消费需求的主成分,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与湖北省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回归,得到主成分回归方程,并对其展开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人均储蓄余额对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指标每上升1%,人均消费支出将分别增加1.33%、1.30%和0.73%;而就业率、城乡收入差距、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产总值、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对人均消费支出具有反向抑制作用,其值每上升1%,人均消费支出将下降0.29%、0.28%、0.29%、0.22%、0.13%.  相似文献   

16.
四、农产品贸易价格的形成及变化状况 农产品贸易价格问题同市场问题一样,也是贸易双方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农产品的出口价格,理论上决定于生产和运销成本,但实际上受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时有起伏。一般是当主要的生产国减产,或市场需求增长时,价格呈上涨趋势;反之则会疲软或下降。国际价格通常按美元(或英镑、法郎等可兑换货币)计算,美元同其它可兑换货币的汇价变化,也对价格的高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8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87~2013年统计数据,选取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变量,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新疆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利率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有非显著抑制作用;目前抑制新疆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持续增收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为提高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村消费新热点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羊肉价格变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选取牛肉价格、猪肉价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羊肉产量和羊的单位生产成本为解释变量,分析其影响羊肉价格变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牛肉价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羊的单位生产成本对羊肉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羊肉产量对羊肉的价格有显著的负影响。并据此提出了推动规模养殖,降低饲养成本;加大羊养殖的补助范围及力度,提高羊肉供给量;构建羊产业信息数据库,做好羊肉价格预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中薯5号为材料,对地膜覆盖栽培春马铃薯的最适播种期和收获期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对马铃薯的产量、效益均有显著影响,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效益越好;收获期是影响效益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不同收获时间销售价格不同,越早收获价格越高,在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时影响程度要大于产量,生产上要综合马铃薯播种时间和当地市场行情来确定最佳收获时间。浙江省地膜覆盖栽培春马铃薯播种期宜安排在12月下旬前后,收获期宜安排在4月下旬,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