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促进中国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那就需要对农村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讨,我国专业人员对中国农村从改革开放开始的那年开始到2004年的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存在一种长期的平衡关系,农村的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的经济增长,但是农业经济增长却不能保证农村的金融发展,我们需要提出发展农村金融,大大促进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帕加诺模型,以河南省为例,分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但是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发展和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而农村金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在影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农业经济向前发展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4.
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的进步,让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内经济专业的学者对改革开始以来的农村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做出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相互平衡关系,农村的金融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农业经济的增长不一定就能够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所以,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才能推动两者的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与农业金融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金融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希望能够对两者有更深层次的关系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背景下,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大省,要想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就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增长,而农村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农村金融的支持。在分析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基于198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南省农村资本投入、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三个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具有协整关系。基于此提出促进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在农村金融领域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随后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接着从我国农村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分析了其发展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探讨了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具体措施,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完善和优化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基于1996-2012年新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特别是对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很大影响。其中,农业贷款规模的影响尤为突出,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影响次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规模的影响较小,其并未有效形成对农业的直接支持;农业保险规模的影响也较小,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还较弱;乡镇企业贷款规模的影响最小,说明乡镇企业贷款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农村金融发展影响着农业经济增长。笔者就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的改革3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较多,但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贷款余额、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以及支农财政支出四个指标,拟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贵州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VAR模型,运用河南省1990—2015年农业金融存贷款余额与农业经济增长数据,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较小;河南省金融效率指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农村金融相关率指标更大,且影响时间更长。鉴于此,应加强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创新金融机构支农模式,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开发适宜农村金融产品,提高支农精准度。  相似文献   

11.
岳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6-5638
运用河南省农业GDP和农村金融相关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利用AK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密切相关。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仍比农村经济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农村金融发展不足是制约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运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997~2008年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农村金融规模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依据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际数据,构造和使用金融相关率、金融支农程度等指标,依次使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朗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明确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农村商业性金融要多种类型并存与竞争,农村合作性金融要构建纵向合作金融体系,农村政策性金融应拓宽业务与经营范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金融演进的内在关系及更长的历史视角,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角度有别于以往从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特征角度,而是以安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为背景,用实证的方法证明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根据GRANGE检验结果得出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没有随着农村经济增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21,(14)
就我国的"三农问题"而言,要发展农业经济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农业发展资金,要使农业经济的效益得到提高就必须有农业金融政策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增加了融资渠道,对保障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希望能对农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相互关系,该文针对农村金融的规模和结构以及效率对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以分析,并且根据农村金融现状问题论述了利用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在繁荣农村资本市场中起到关键的资源配置作用,在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体制下,农村金融发展能否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非正规金融发展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研究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和政策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当前的政策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正规金融发展反而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创造非正规金融的合法生产空间,规范农村正规金融的投资导向,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6,(11):199-200
在新的发展时期,辩证地看待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关系,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了如何构建农村金融发展体系,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云南省1990~2006年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云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农村金融发展在短期内(滞后期1年)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滞后期3年)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滞后期2年和4年则不存在因果关系,说明云南农村金融存在金融与经济增长失衡、金融抑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笔者从构建云南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推进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