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侧柏挥发物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顶空采集吸附对侧柏在一年四季释放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同时结合Licor-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测定其主要生理生态指标,目的是了解侧柏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一年四季侧柏共释放挥发物成分202种,包括烷烃、烯烃、炔烃、醇、酮、醛、酸、脂、芳香烃及醚10类化合物,其中烷烃和烯烃质量分数较高,烯烃中的萜烯类化合物出现频率和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因此萜烯类化合物是侧柏的主要有机挥发物;侧柏总挥发物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在春季和冬季日变化呈"两峰两谷"形,夏季和秋季日变化呈"三峰三谷"形。总体上表现为白天从9:00—13:00和夜间从20:00—次日3:00常出现高峰,白天5:00—9:00和17:00—21:00常出现低谷。经相关分析得到,总挥发物质量分数释放与采样时温度、湿度、光照、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处理下桉树释放的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时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桉树植株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诱导后,桉树挥发物的种类与健康植株相比较有显著的增加,且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虫害与机械损伤处理诱导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但与喷施茉莉酸甲酯处理的相比较,有10种挥发物是相同的,且相对含量基本相近。不同诱导处理后,大部分萜烯类化合物在诱导后1-3 d大量释放,5-7 d后释放量逐渐减少。由此可见,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释放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的时序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油松挥发物的主要成分、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构建生态保健型城市森林和人们合理选择游憩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7月上、中、下旬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连续3d在08:30,10:00,11:30,13:00,14:30,16:00和17:30,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采集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油松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鉴定,分析其日变化动态;同时利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记录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分析油松总挥发物(TVOC)含量与上述光合生理指标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油松挥发物成分包括8类6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萜烯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挥发物成分。(2)夏季油松总挥发物含量日变化曲线呈"两峰三谷"型:13:00和16:00出现高峰,08:30、14:30和17:30出现低谷;一天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萜烯类成分含量下午高于上午,对人体有害的芳香烃化合物主要出现在08:30-10:00和13:00-14:30,但含量较低。(3)温度高、湿度低且光照强时油松释放的挥发物总量较大,反之挥发物总量较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与总挥发物含量的日变化一致性较强;总挥发物含量变化与温度、光照和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与气孔导度相关性显著,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关性极显著。【结论】夏季一天不同时段中,由于气象因子改变引起油松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释放的总挥发物量不同,具体成分及相对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各时段主要成分皆为萜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以盆栽紫罗勒Ocimum basilicum‘Purple Ruffles’为试验材料,经3个不同温度(20,30,40℃)处理后,使用动态顶空法采集香气,然后采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ATD-GC/MS)对萜烯类香气成分和释放量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紫罗勒香气中的萜烯类化合物数量随温度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并且相对含量也表现出明显变化,说明温度能显著影响紫罗勒萜烯化合物的释放,但各个萜烯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不同。在检测到的萜烯化合物中桉叶油醇含量最高,3个温度下的平均含量达到了81%,远远高于其他成分,可初步判断桉叶油醇为紫罗勒挥发物中萜烯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植株经过不同伤害处理后,所诱导的挥发物组成存在明显的不同,机械损伤后葡萄植株释放的挥发物主要是醇、醛和酯类物质,二点叶螨取食后释放出的挥发物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6.
4种罗勒叶片挥发物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罗勒叶片自然释放出的挥发物成分及释放量,确定其主要成分。【方法】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罗勒(O.basilicum)、紫罗勒(O.basilicum‘Purple Ruffles’)和绿罗勒(O.basilicum‘Green’)4种罗勒释放的挥发物,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对挥发物成分和释放量进行分析。【结果】4种罗勒共释放出49种成分,分别属于萜烯类、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酯类、苯形烃及其衍生物,不同种罗勒挥发物成分的种类和释放量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丁香罗勒、罗勒、紫罗勒和绿罗勒的叶片挥发物中分别检测出30、28、31和25种物质。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量在4种罗勒中均为最高,分别占总释放量的41.7%(丁香罗勒)、40.4%(罗勒)、46.6%(紫罗勒)和34.4%(绿罗勒)。【结论】桉叶油醇在4种罗勒中均表现出最高的释放量,可初步判断其是罗勒植物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迷迭香叶片和花瓣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和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迷迭香叶片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花瓣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采集,分析叶片和花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迷迭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共鉴定出43种,包括萜烯类、醇类、酮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16种,醇类化合物9种,为迷迭香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6月份达到最高,为82.40%;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迷迭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的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6月份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最多,为30种;9月份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最少,仅为22种。在6月份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在14:00达到高峰,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迷迭香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少于叶片,叶片和花瓣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为萜烯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占叶片、花瓣挥发物的65.32%和94.84%;且均以(1R)-(+)-α-蒎烯为主。迷迭香叶片和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8.
樟树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日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植物挥发物的日动态变化,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花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对5个时间点(7:30,10:00,12:30,15:00,17:30)樟树花挥发物进行收集鉴定。结果表明:樟树花释放挥发物中共检测出5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15:00时樟树花挥发物释放量及种类最多(40种,8 049.5峰面积单位),主要有芳樟醇(相对含量37.0%),环氧芳樟醇(12.7%),(Z)-罗勒烯(7.2%)和紫苏烯(6.2%);樟树花挥发物释放量及种类显著增加与受到强光和高温胁迫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SUMMA采样罐收集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鉴定银中杨(Populus alba×berolinensis)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银中杨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 表明:银中杨释放的挥发物以烷烃、烯烃类物质为主.春、秋两季以1-戊炔为主,夏季以2-氯-1-丙烯为...  相似文献   

10.
番木瓜果实香气的热脱附-气相色/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的番木瓜果皮及果肉挥发物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番木瓜果皮与果肉香气中舍有酯、醛、萜烯及烷烃等类化合物,果皮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乙酸正丁酯(38.81%),果肉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82.89%).果皮挥发物中的酯类、萜烯和烷烃相对含量分别高于其在果肉挥发物中的含量.果内挥发物中的醛类含量高于其在果皮挥发物中的含量,果肉挥发物中还检测到果皮挥发物中没有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1.
结合辽宁省矿山植被破坏现状,对火炬树生态特性进行分析,指出以火炬树为造林先锋树种是一种可行的矿山植被恢复途径。文章同时对火炬树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予以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采用BP340 0精密电子天平 ,于 2 0 0 2年夏季研究了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 ,4种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日蒸腾耗水速率及实际耗水量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正常水分条件下 ,各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出现在 10 :0 0— 14 :0 0之间 ,阔叶树种的蒸腾耗水速率远远大于针叶树种 ,是针叶树种的 5~ 7倍 ,苗木的耗水速率排序为 :黄栌 >火炬树 >侧柏 >油松 ;1年生的黄栌和火炬树与 5年生侧柏的日耗水量相差不大 ,是油松的 1倍 .当苗木受到干旱胁迫后 ,苗木的日最大耗水速率会提前 ,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同 ,耗水速率排序为 :火炬树 >黄栌 >油松 >侧柏 .在中等干旱胁迫下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分别下降了 5 4 0 %、6 8 6 %、87 2 %和 90 2 % ;侧柏和黄栌之间 ,油松和火炬树之间的日耗水量基本相同 ,但侧柏和黄栌只有油松和火炬树的一半 ;干旱胁迫继续加重后 ,油松、火炬树、侧柏、黄栌的日平均耗水速率只有水分正常条件下的 15 7%、12 1%、4 3%和 9 2 % ,日耗水总量下降到 5 %~10 % ,4个树种间相差不大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3种常绿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抑制空气微生物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方法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杨梅Myrica rubra、青梅Vatica mangachapoi、茶Camellia sinensis单株以及空旷地VOCs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自然沉降法研究了VOCs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空气负离子数。  结果  杨梅VOCs主要成分有α-草烯、香芹醇、罗勒烯、柠檬烯、壬醛等,萜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78.5%;青梅VOCs主要成分有乙酸叶醇酯、丁酸辛酯、顺式-3-己烯醇、松香芹酮、壬醛、癸醛、辛醛,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54.1%;茶VOCs主要成分有乙酸叶醇酯、丁酸辛酯、水杨酸甲酯、壬醛、癸醛、柠檬烯等,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0.8%。空旷地主要成分为苯类物质,占总量的74.2%;杨梅园内苯类占总量的54.8%,萜烯类占总量的35.6%;青梅园内苯类占总量的35.4%,萜烯类占总量的52.2%;茶园内苯类占总量的50.1%,萜烯类占总量的36.5%。杨梅园、青梅园、茶园、空旷地空气负离子日平均数分别为2 559.2、2 660.0、1 878.4、1 078.8个·cm?3。杨梅园、青梅园和茶园细菌日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5.5%、48.7%和39.3%;真菌日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9.0%、35.8%和34.6%;放线菌日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2.3%、42.2%和39.7%。  结论  植物VOCs对空气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促进空气负离子形成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图5表2参38  相似文献   

14.
以火炬树(Rhus typhina L.)和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为试验材料,采用火炬树3种不同部位(叶、根、果穗)的水浸提液处理波斯菊种子,设置0.200、0.150、0.100、0.050、0.025、0.017 g·mL~(-1)6个质量浓度,并用清水对照,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研究火炬树叶、根和果穗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对波斯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而探讨火炬树对波斯菊的化感抑制机理。结果表明:火炬树各部位水浸提液均在质量浓度为0.200 g·mL~(-1)时影响最大,其中叶水浸液对种子发芽率抑制作用最明显,发芽率为47%,而根和果穗水浸提液处理下发芽率分别为54%和72%,根水浸提液对波斯菊发芽指数化感作用最强,化感效应指数(RI)值为-0.483;火炬树各部位水浸液随质量浓度升高对POD、SOD活性的影响有双重质量浓度效应,即低质量浓度(0.017~0.025 g·mL~(-1))有一定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0.050~0.200 g·mL~(-1))抑制作用显著(P0.05),当叶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25 g·mL~(-1)时,对SOD活性达到最大促进作用,RI值为0.048,0.200 g·mL~(-1)对POD活性达到最大抑制作用,RI值为-0.827;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水浸液质量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MDA质量摩尔浓度随水浸液质量浓度升高逐渐增加;当叶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200 g·mL~(-1)时,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最低,RI值为-0.585,MDA的质量摩尔浓度达到最大,RI值为0.475,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从化感综合效应看出,火炬树各部位水浸提液对波斯菊化感作用敏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叶、根、果穗。  相似文献   

15.
采用BP34000精密天平等仪器对喷施不同浓度“施丰乐”溶液(对照喷施清水)的当年生盐肤木和火炬树的实际蒸腾耗水状况进行研究,用压力室法分阶段测定了苗木的叶水势.结果表明:盐肤木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在干旱条件下,“施丰乐”的喷施处理能维持苗木叶水势,减少苗木的蒸腾耗水,延缓苗木干旱.盐肤木用40mg/L的“施丰乐”喷施对减少苗木潜在耗水量作用较大,火炬树则是20mg/L的处理浓度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揭示了兰州市气挟微生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在1年当中,气挟微生物的3次数量高峰分别出现于2月、5月和8月;在1昼夜内,2次数量高峰分别出现于上午8时及下午22时;在距地面8m和20m高度观察到2次高峰。  相似文献   

17.
采用CTAB法对基物培养获得的香蒲拟发网菌(Stemonitopsis typhina(Wiggers))进行总DNA提取,并用引物对其12S rDNA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序列长度为376 bp,探讨了香蒲拟发网菌的分子系统学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依据挥发性污染物浓度变化划分土壤气相抽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气相抽提(SVE)是去除包气带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经济快捷的原位土壤修复方法.VOCs饱和蒸汽压高,能在负压气流下被定向地带到地面收集处理.为了便于划分SVE过程,试验采用两种土壤污染方案: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间接污染土壤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土壤中形成非水相液体(NAPLs),方法是使用气相污染源长时间污染土壤.通过多次对土壤进行间接污染和通风净化,证明VOCs主要来源于NAPLs.试验表明,依据VOCs的浓度变化,SVE过程能被划分为两个阶段:(1)高效去除阶段,即污染土壤中含NAPLs阶段,液态的VOCs进入土壤间隙形成NAPLs或溶解在土壤水中,或被土壤和有机质吸附.SVE过程中VOCs气相浓度降低,停止抽提后浓度能够恢复;(2)低效率的拖尾阶段,即土壤中无NAPLs存在,通风能够快速地降低污染物浓度,并且VOCs浓度降低后不能恢复.试验同时显示出在不同的土质中VOCs浓度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BP3400精密天平等仪器对喷施不同浓度(10、20、40 mg/L)“施丰乐”溶液(对照喷施清水)的当年生盐肤木和火炬树的实际蒸腾耗水状况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处理苗木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及干旱胁迫过程中的日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和轻度干旱胁迫时期,各处理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日变化规律呈明显的“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进入中度和严重干旱胁迫时期,各处理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十分平缓.“施丰乐”对两种苗木的作用效果不一致,对盐肤木,40 mg/L处理的作用较大,对火炬树则是20 mg/L处理的作用较为明显. 通过研究不同处理苗木在不同水势梯度下的耗水特性和蒸腾耗水量,得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施丰乐”的喷施对减少苗木耗水,延缓苗木干旱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水量缺乏情况下进行林木培育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新的有效途 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