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芸香Ruta graveolens叶片和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及其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芸香叶片和花瓣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采集,分析叶片和花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及叶片在不同时期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 a中不同季节芸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共鉴定出29种,其中酯类化合物11种,酮类化合物7种,为芸香挥发物的主要成分。1 a中,芸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6月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最多,为18种;9月最少,仅为10种。主要成分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酮类化合物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6月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呈先增多后减少趋势,依次为12:00 > 10:00 > 14:00 > 16:00,18:00 > 8:00 > 20:00,在12:00达到高峰,以酯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芸香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少于叶片,主要成分为酮类化合物,以2-十一(烷)酮为主。芸香叶片和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因此,芸香是营造保健型植物景观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三种迷迭香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引种成功的三种迷迭香: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Rex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Rex")和Wood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Wood")的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迷迭香的植物学性状,如外形、花色等差异显著;迷迭香的精油含有率较高,为0.80 mL.(100g)-1.FW,Rex迷迭香和Wood迷迭香的精油含有率低,分别为0.46和0.40 mL.(100g)-1.FW;迷迭香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27.26%、1,8-桉叶素20.92%、马鞭烯酮11.75%、香叶醇5.92%、龙脑5.07%等,Rex迷迭香精油中1,8-桉叶素31.07%、樟脑21.66%和龙脑11.98%、α-蒎烯5.36%、莰烯5.34%是其主要成分,Wood迷迭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24.69%、1,8-桉叶素23.96%、醋酸龙脑酯6.76%、龙脑5.94%、α-蒎烯5.80%和莰烯5.28%等。目前引种的三种迷迭香中,迷迭香适合于提取精油;Rex迷迭香和Wood迷迭香不宜作为提油品种,适宜作为观赏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城市绿化常见树种枫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月动态及日动态变化,于2010年5—11月,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TCT-GC/MS),在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灵谷寺景区,对枫香日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分析,探讨释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枫香花期共释放出43种挥发性有机物,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其量占化合物总含量的9419%,主要是柠檬烯、β-蒎烯和α-蒎烯。烯类化合物月平均释放量占挥发性有机物总释放量的8704%,8月最高,其季节规律是夏季>秋季>春季。烯类化合物日变化是先升后降,其变化趋势与温度的日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SUMMA采样罐收集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鉴定银中杨(Populus alba×berolinensis)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银中杨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 表明:银中杨释放的挥发物以烷烃、烯烃类物质为主.春、秋两季以1-戊炔为主,夏季以2-氯-1-丙烯为...  相似文献   

5.
苹果和梨叶片矿质营养成份季节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河套地区苹果梨叶片营养成份测试表明:N、K含量随叶龄增大而降低,P平稳,Ca、Mg、Mn表现出由低到高再降低再低再升高波浪式变化,Cu、Fe、Zn、Na、含量时高时低,但波动不大。与标准值比较:N 过剩,P、Ca、Mg、Mn适量,K、Cu、Fe、B、Zn、显著不足,与河套苹果梨树体生长结果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研究了火炬树(Rhus tyhpina)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了火炬树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炬树枝叶在春、秋两季释放的挥发物主要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夏季,烷烃、烯烃类化合物所占比例稍高于萜烯类化合物,同时伴有少量酮类、醇类化合物的释放。夏季,火炬树能够有效地抑制空气中的细菌,且植物在清晨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7.
桂花枝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世峰  冯青  张汝民  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85-9488
[目的]分析桂花枝叶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法与TDS/GC/MS联用相结合分析技术,于2009年5~9月对桂花枝叶挥发性有机物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确定各个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64种化合物,分为7类,以酯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为主,占化合物总量的70.82%,并主要释放(Z)乙-酸-3己-烯-1醇-酯、二氢香茅醇、Z罗-勒烯、癸醛、壬醛等化学成分。[结论]为桂花在园林绿化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净化空气、改善身心健康的生态功能。通过研究夏秋季节油松叶片BVOCs的成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于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揭示油松叶片释放BVOCs组分与规律,探索其抑菌特性,为森林康养型植物的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进行油松叶片BVOCs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城市微生物采集点与油松样地空气微生物含量测定的对照试验计算油松叶片BVOCs的抑菌率。【结果】(1)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共测定出11类173种化合物,其中,夏季共测定出11类113种化合物,秋季共测定出11类103种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为烷烃与烯烃,夏季含量最高可达70%以上,秋季最高可达90%以上。夏季较秋季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组成成分更丰富且总量高但夏季油松叶片BVOCs释放峰值要滞后于秋季。(2)在环境因子中,油松BVOCs释放量与大气温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呈不显著负相关。(3)油松叶片BVOCs抑菌物质释放量呈现出“一峰一谷”的日变化趋势,夏、秋季抑菌物质释放峰值分别为14:00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光照、空气对迷迭香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成分鼠尾草酸和鼠尾草酚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同一批次迷迭香提取物分别采用避光包装、真空包装、避光真空包装及普通包装,室温放置1年,HPLC法测定2种成分在不同阶段的含量。[结果]1年内鼠尾草酸和鼠尾草酚2种成分含量在避光真空包装条件下变化最小,在普通包装条件下变化最大。[结论]光照和空气是影响迷迭香抗氧化活性成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采用避光真空包装能显著延长迷迭香抗氧剂的保质期,为生产包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明确芳香万寿菊(Tagetes lemmonii)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分,是对其芳香特性深度应用的理论基础。为了分析不同时段芳香万寿菊新鲜叶片及干燥叶片自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生长阶段的芳香万寿菊鉴定出10类共5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5月20日—25日、7月20—25日共同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11种,均以酮类、萜类、醇类化合物为主,酮类质量分数最大,醇类质量分数最小。酮类化合物以(Z)-2,6-二甲基-2,5,7-三烯-4-酮、(Z)-2,6-二甲基-5,7-二烯-4-酮、2,6-二甲基辛-7-烯-4-酮为主;萜类化合物以(+)-柠檬烯、(E)-Β-罗勒烯、桧烯为主;醇类化合物以桉叶油醇、芳樟醇为主。干燥叶片鉴定出12类共5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同存放时间的干叶共同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7种;存放3个月后,新增蒎烯、3-甲基-2-(3-甲基-2-丁烯基)呋喃、(E)-2,6-二甲基-5,7-二烯-4-酮、(Z)-2,6-二甲基-2,5,7-三烯-4-酮等化合物34种。因此芳香万寿菊不同时段叶片及自然干燥...  相似文献   

11.
迷迭香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迷迭香挥发油的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用平板稀释法测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迷迭香挥发油提取率为2.27%,从迷迭香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蒎烯和1,8-桉叶油素,分别占43.36%和32.10%;挥发油对多种菌株均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黑曲霉、黄曲霉和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80、80、10、20和10 m l/L。[结论]迷迭香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释放规律的影响,采用称量控水法对迷迭香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设置轻度、中度、重度干旱水平、复水和对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迷迭香VOCs释放总量减少,但种类增加;轻度、中度、重度处理VOCs总量分别是对照的99.6%,69.4%,43.2%。迷迭香VOCs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6.0%以上;各干旱处理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与对照比分别增加了14.4%,17.01%,23.7%,其中单萜类相对含量呈增加显著;干旱胁迫明显诱导C6绿叶性挥发物和醛类化合物的释放。复水处理萜烯类百分含量和单萜类百分含量比重度处理稍有下降,仍显著高于对照、轻度和中度处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CI-301PS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了4种不同水分条件下迷迭香的光合作用日进程特征。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进程曲线均呈“单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均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水分利用效率为“多峰”型。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中湿润状态与半湿半干状态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干旱状态。饱和状态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相关分析表明,迷迭香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与光强和温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禹州引种的迷迭香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其他产区的迷迭香进行比较,为国内迷迭香精油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依据。【方法】用GC-MS技术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参照NIST08质谱库,对禹州产迷迭香的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禹州产迷迭香精油中检测到40种物质,并鉴定了25种;含量较高的物质依次为:α-蒎烯(37.150%)、莰烯(18.053%)、桉树脑(12.284%)、樟脑(7.295%)、α-水芹烯(3.820%)、4-蒈烯(3.548%)、β-月桂烯(2.720%)、龙脑(2.273%)、乙酸龙脑酯 (1.632%)、α-松油醇(1.343%)和β-蒎烯(1.760%)等;其中,莰烯、α-水芹烯和β-月桂烯的含量高于国内其他产区,α-蒎烯和樟脑含量居国内前列。【结论】与国内其他产区相似,禹州产迷迭香也属于西班牙型;从中提取的精油符合行业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利用硅胶柱层析技术,研究了迷迭香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通过感官质量评价实验对梯度洗脱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适低浓度乙醇的体积分数为20%;最适高浓度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0%。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开发出了相应的精制分离产品MDHI、MDH2、MDH3,并结合调香技术,开发出了适用于现有叶组配方的烟用香精原料,结果表明:新产品在被赋予了特殊风格特征的药草香和甜香,丰富了烟香,有效改善了卷烟的口感和余味。  相似文献   

16.
17.
18.
黄兰开花过程中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兰(Michelia champaca L.)开花过程中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含量的变化。【方法】以黄兰不同开花阶段的花瓣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兰开花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从黄兰开花过程的6个阶段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香叶烯、β-榄香烯、芳樟醇、安息香酸甲酯、β-蒎烯、桉油精是构成黄兰花香气的主要成分。在黄兰不同开花阶段,不同挥发性有机物的相对含量存在不同变化趋势,β-榄香烯、安息香酸甲酯、衣兰烯等的相对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β-蒎烯、罗勒烯、桉油精等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石竹烯、α-荜澄茄烯、大牻牛儿烯B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结论】黄兰不同开花阶段,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其主要成分具有药用保健作用。因此,黄兰是营造保健型芳香植物景观的优良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迷迭香和甲酸对蜂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甲酸加水配成80%溶液,对蜂螨进行熏杀治疗,采用水提法提取迷迭香提取液,对蜂螨进行喷雾触杀治疗,不作药物治疗为对照,计算处理后24、48 h蜂螨死亡情况以及处理后7、14、21 d蜂螨寄生率变化情况。[结果]甲酸熏杀和迷迭香喷雾触杀后24、48 h的蜂螨死亡数均高于对照,甲酸与迷迭香和对照的差异极显著,迷迭香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迷迭香和甲酸处理后7、14、21 d的蜂螨寄生率均下降,而对照组上升,其中,迷迭香组5群蜜蜂蜂螨寄生率下降13.3%~3.4%,甲酸组下降26.7%~10.0%;用药21 d后,甲酸和迷迭香与对照的差异极显著。[结论]经过21 d治疗,迷迭香和甲酸均能使蜂螨寄生率明显下降,迷迭香可作为无公害植物源杀螨剂的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刘伟  翟崇治  余家燕  刘萍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130-132,134
为了提升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对CMS5000仪器在线测定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仪器的线性好、检测限低、精密度和精确度高;和实验室方法相比,其总体误差较小;采水管路对特定组分的测量有一定影响。因此该方法能适应水质自动监测的需要,但是对其采样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