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艳 《农技服务》2008,25(3):34-35
沙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主要成因是气候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沙漠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防风固沙和合理水资源利用是沙漠治理的2个关键问题,为此可开展工程治理、植物治理和汲水、输水及灌溉等一系列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疆和田地区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特殊性,运用市场代替法、直接市场法、土地价值法、支付意愿法对该地区沙漠化带来的各种损失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新疆和田地区每年总损失共计14.47亿元.该地区的沙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农牧业减产;生态环境及生存条件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给和田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最后,为治理该地区的沙漠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更好的治理该地区的沙漠化指明了方向,将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治理概况和问题黄河是世界闻名的多泥沙河流,西北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由于历史上自然和社会各因素的影响,西北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水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干旱缺水,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平均年泄入黄河沙16亿吨,下游河道淤积4亿吨,形成黄河中上游地区“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和黄河下游大堤“越加越险,越险越加”的两个恶性循环。直接妨碍着黄土高原的生产发展,严重威协着下游华北平原的安全。因此,黄土高原的  相似文献   

4.
吕亚丽 《农业与技术》2013,(12):175-175
目前辽西北的土地沙漠化严重,开展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已经是刻不容缓,省委和省政府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和治理,主要的方法有围栏封育、补播改良和鼠虫害防治等措施,此工程在治理沙漠化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二期治理工程即将到来之际,为全部完成建昌县尚存可治理的沙化、退化草原治理任务,结合建昌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是我国岩溶地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与北方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并称我国的三大生态危害。缺水少土是石漠化地区植物种群发展面临的首要胁迫因子;藤本植物作为近几年石漠化荒山治理的先锋物种选择,在石漠化治理中表现出的显著成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重点讨论了藤本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优势及物种选择和应用途径,以期为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思考--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出发,以张掖市为例,系统分析了河西地区沙漠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漠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而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的从区域地理环境、生态、经济角度提出了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过程。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耕种、过分放牧和狂砍滥伐森林,使得土地贫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从而加剧了沙漠化对人类的威胁。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土地有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8.12%,每年由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空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漠化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有沙漠化灾害土地19.974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58%,其中以中度沙漠化灾害土地和裸露沙砾地类沙漠化灾害土地为最多。沙漠化灾害使区内生态环境与生存条件恶化,破坏建设工程,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人民生活贫困,并构成严重的潜在压力。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为支撑,用现代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科学合理地开发非耕地资源可以使原本不适于耕作的土地产生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效增加农业土地资源和可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质量,是解决果菜等经济作物与粮争地,有效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证可耕地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喜荣  蔡艳蓉  赵晶  高照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76-15781
黄土高原地区的面积为64.27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km2,占总面积的70.9%,每年向下游输沙量约达12.8亿t,占黄河向下游输沙量的80%。其主要产沙区在六盘山以东地区,东部侵蚀度北强南弱,西部北弱南强;黄土高原存在几个高强度侵蚀中心,水蚀风蚀形成侵蚀强烈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生产能力降低;农田破坏严重,削弱土壤肥力;降水少而平均,干旱灾害不断加剧;林草地比例严重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总结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要通过加强宏观控制、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基本农田、逐步退耕造林种草、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香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97-398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空心村”现象,这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分析了“空心村’’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空心村”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空心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探索适合黄土高原区土地综合整治的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壤中流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黄土高原区壤中流综合调控技术机理,并以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九龙泉项目为例,介绍了壤中流综合调控技术工程实践情况,探讨了工程实践后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壤中流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可为土地工程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为黄土高原其他地区实施治沟造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A large port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as "marginal" with serious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problems. Consequently, two policies, Grain for Green and Western Development Action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These policies are designed to increase forest cover, expand farmlands, and enhanc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hile creating sustainabl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erennial grasses have gained attention as bioenergy feedstocks due to their high biomass yields, low inputs, and greater ecosystem services compared to annual crops. Moreover, perennial grasses limit nutrient runoff and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il losses while sequestering carbon. Additionally, perennial grasses can generate economic returns for local farmers through producing bioenergy feedstock or forage on marginal lands. Here, we suggest a United States model energy crop, switchgrass(Panicum virgatum L.) as a model crop to minimize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and to generate biomass for energy on the Loess Plateau.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碳效应,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以及国家地质调查总局制定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采样方法实地采样,分析治沟造地工程中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工程及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延安市南泥湾镇治沟造地工程施工导致的碳排放量为3.76 t·hm-2,表现为碳源效应。其中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的是土地平整工程,碳排放量为2 335.50 t,农田防护工程碳排放最小,不产生碳排放。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使碳储量增加95.34 t·hm-2,表现为碳汇效应。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使碳储量增加了1 119.72 t·hm-2,水田的碳储量增加量最多,为716.54 t·hm-2;园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减少导致碳储量减少了1 024.38 t·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碳储量减少量最多,为807.50 t·hm-2。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碳储量抵消了工程施工产生的碳排放,碳储量为91.58 t·hm-2。研究表明,治沟造地工程总体上表现为碳汇效应,有利于区域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陈延  沈振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08-5013
在分析宁夏中北部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退化演变的基础上,首先论述了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措施综合治理风沙区沙化土地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然后具体研究了纸浆废液开发及固沙绿化技术在防沙治沙中的应用,分析了基于"造纸废泥"利用的循环经济型治沙造林模式、风沙区优良树种的引种筛选及抗逆性评价、风沙区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旨在为风沙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宁夏沙产业发展及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现状,结合宁夏荒漠化和沙化治理状况,论述了宁夏沙产业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依靠科技和重大工程推进防沙治沙,重点介绍了中卫和盐池在沙产业上取得的成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宁夏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在沙区药用、饲料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原料林培育和加工利用、沙区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领域实现了突破,指出不科学的人为扰动是造成沙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加大生态移民和水利设施的完善是宁夏沙区生态恢复和沙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林(草)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退耕还林(草)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基础背景。成为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增长能否产生正效应的拐点。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的生态经济效应,认为该区实施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不协调,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给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了一系列隐患。针对如何实施好退耕还林(草)这项工程,提出了从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区情出发.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化的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姚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96-598,601
黄土高原是我国退耕还林(草)工程重点建设的区域之一,在工程实施中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稳固退耕成果的有效手段。该研究分析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面向国家生态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特点,提出了构建完善的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机制、推进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和投资状况评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和投资方面评析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 :(1)黄土高原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农业发展最主要的自然限制因素 ,其农业投资应立足于这一基本前提。 (2 )黄土高原的农业投资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求 ,农业无效投资有增无减 ,农业投资份额下降 ,制约了农业产值的增长。对此 ,必须提高农业投资增长率 ,发挥国家投资的主体职能。 (3)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更为直接的原因。对此 ,落实退耕还林种草 ,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建立与地面坡度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结构并辅之以与目标相符的投入 ,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covers Yulin, Yan'an, and Tongchuan cities mainly. The kind of physiognomy is complicated and various, including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of the sand and wind, the hilly-gully fragile region, the pimple mound region from North to South. Large-scale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that are severely affecting these ecosystem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we reported an investigation to the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ecosystem services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00. We used three LANDSAT TM and/or ETM data sets to estimate the changes in the size of five land-cover/land-use categories, and we also used previously published value coefficients to estimate the changes in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delivered by each land category. Finally, we ranked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ecosystem functions to the overall value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s, we have estimated that the annual value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s is 56.95 billon RMB yuan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in 2000. In the region, from 1978 to 2000,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fixing carbon was higher, the economic value of water conservation was the lowest, but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NPP, fixing carbon, and supplying oxygen accounted for above ninety percent of the total value, obviously the vegetation created the biggest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e can conclude that future land-use policy formulation should give precedence to the conservation of these ecosystems over uncontrolled reclamation, and that further land reclam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rigorous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