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α-脱氧核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体外测定了鄂西北产鱼腥草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评价了其对绿色木霉、啤酒酵母菌、黑曲霉、木质层孔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鱼腥草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竹子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子内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 4-二甲氧基苯基)-乙酮(1)、吲哚-3-乙酸乙酯(2)、吲哚-3-乙酸(3)、吲哚-3-乙酮(4)、吲哚-3-乙酸甲酯(5)、latifolicinin C(6)、白僵菌素(7)、1, 3-diamino-1, 3-dimethylurea(8)和2, 3-丁二醇(9)。[结论]除化合物3、7、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竹子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峙培养试验从4株木霉菌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SH2303、HF3407,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LY1208、SG3407中筛选出了2株对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番茄灰霉菌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SH2303和HF3407,并对这2株菌进行生长特性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SH2303和HF3407平板培养生长迅速,产孢量大,遗传稳定性较强.将SH2303与其他3株菌分别进行复配,并选定接种量、接种比例、转速共4因素,做四因素三水平混合发酵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SH2303和HF3407混合发酵的产孢量较高,可达4.7×107个·mL-1,优于其他组合.同单一发酵液相比,混合发酵液处理对于防治黄瓜白粉病和枯萎病的防效显著增加,因此可选定SH2303和HF3407作为生物防治混合发酵复配菌株.  相似文献   

4.
从一株苦槛蓝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09中寻找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到6个化合物,用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N-2’-羟基-3'E-十八碳烯酰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E,8E-sphingadiene (1),(4E,8E)-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E)-3’-十七碳烯酰胺)-3-羟基-9-甲基-4,8-十九碳二烯(2),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3),胆甾-4-烯-3-醇(4),正癸酸甲酯(5),正十六碳酸甲酯(6).化合物1、2为首次从Trichoderma sp.中分离得到,生测结果表明,在0.5μmol/mL浓度下化合物1对小麦赤霉、香蕉炭疽和柑橘青霉有中度抗菌活性,化合物2对小麦赤霉、香蕉炭疽有中度抗菌活性,对柑橘青霉具有轻度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合成了4个N-邻苯二甲酰谷氨酰胺,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1H NMR和13C 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琼脂混药法研究了4个N-邻苯二甲酰谷氨酰胺对稗草和反枝苋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4个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当浓度为1 mg/ml时,化合物5-[(4-氯苯基)氨基]-2-(1,3-二羰基异二氢吲哚-2-基)-5-氧代戊酸(a)、2-(1,3-二羰基异二氢吲哚-2-基)-5-氧代-5-(对甲苯基氨基)戊酸(b)和4-[4-羧基-4-(1,3-二羰基异二氢吲哚-2-基)丁酰胺基]苯甲酸(d)对稗草与反枝苋的胚根可以达到100%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6.
陈传平  陈乃东  葛飞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61-7063,7071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抗氧化活性与其侧链乙酰化修饰的构效关系。[方法]用乙酸酐对染料木素进行乙酰化结构修饰,然后经制备薄层层析将不同产物分离,硅胶柱层析洗脱得到单一产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扫描得到紫外图谱,加入各种诊断剂根据波峰变化情况分析产物结构,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各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获得5-乙酰染料木素(化合物1)和5,7-二乙酰染料木素(化合物2)2个乙酰化产物。当浓度为0.001 43 mg/ml时,原料染料木素及化合物1、2对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率分别为55%、70%、65%。[结论]乙酰化可明显地提高染料木素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植物挥发物对木霉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采用气体扩散法研究了经12种植物挥发物处理后对哈茨木霉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挥发物对木霉的生长和产孢量均有抑制作用,但不同挥发物的抑制效果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化合物分是反-2-己烯醛,8μL处理时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抑制率分别为76.07%、81.30%。说明挥发物对木霉的菌丝生长和产孢量普遍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木霉菌T05-1对几种作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木霉菌T05-1种类,明确其生防机制和发酵条件,采用形态学鉴定、抑菌试验和液体发酵的方法,对分离自辽宁省锦州市蔬菜根际土壤的的木霉菌T05-1进行了鉴定、抑菌作用及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T05-1经形态学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对病原菌的生防机制分别属于重寄生、抗生等作用,碳源为葡萄糖时T05-1菌丝生长最快,碳源为蔗糖时产孢量最大,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时产孢量最大,氮源为硝酸铵菌丝生长最快,温度为25℃,pH值为6~7有利于木霉菌T05-1的生长及产孢。因此绿色木霉T05-1是一株生防作用较好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pH、接种量、瓶装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优化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条件;通过体外拮抗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结果】哈茨木霉菌株UN-2发酵产β-葡聚糖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麸和硫酸铵,金属离子Ca2+和Mg2+对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哈茨木霉UN-2菌株以10.0 g/L麦麸、0.5 g/L β-葡聚糖、4.0 g/L硫酸铵、1.5 mmol/L Ca2+、0.5 mmol/L Mg2+为培养基,在温度32℃、起始pH 6.5、接种量8 mL(106   相似文献   

10.
多孢木霉HZ-31菌株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效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HZ-31菌株为对象,研究该菌株最适碳源、氮源、固态发酵基质的筛选、固-液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HZ-31最适碳、氮源为小麦粉,最适氮源为(NH4)2SO4,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达6.17×108 mL~(-1),最适碳氮源培养基上产孢量达到4.45×109mL~(-1)。HZ-31最佳产孢的固态基质为麦秆糠,适宜的接种量是体积分数为40%。正交优化培养试验条件得出该菌最适培养基质含水量为37%,最适温度为23℃,发酵最适时间为8d。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汉中炒青绿茶的香气化合物,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C-O),对汉中炒青绿茶的香气化合物和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汉中炒青绿茶中总共鉴定出66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含量高的化合物有吲哚、2-乙酰基-2-噻唑啉、茉莉酮、香叶醇、葫芦巴内酯等;香气特征分析显示,汉中炒青的香气特征以焦糖香气为主,其次为花香气、豆香气和药香气;关键香气化合物有芳樟醇、葫芦巴内酯、吲哚、香草醛、α-紫罗酮和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等。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拮抗木霉ZBS6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地小麦田土中分离获得12株木霉,通过室内对峙试验,筛选出1株对小麦全蚀病菌拮抗作用较强的木霉菌株ZBS6,室内测定其抑菌率和寄生率分别达到82.5%和80%。并对该拮抗木霉进行了抑菌谱测定,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木霉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同时利用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相结合方法对木霉菌株ZBS6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ZBS6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其最适培养条件:以葡萄糖为碳源,基质酸碱度(pH)5.0,温度为25℃,光暗交替培养;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显著促进产孢量。结合形态学特征及rDNA ITS序列聚类分析结果,ZBS6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SS003菌株在真菌细胞壁诱导下产β-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为其生防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置不同培养温度(24、26、28、30、32、34℃)、培养时间(24、48、72、96、120、144、168 h)和初始接种量(3~9块菌块)分别进行单因素诱导SS003菌株产胞壁降解酶发酵条件优化试验;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利用Design-Expert 8.05b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对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对SS003菌株产酶培养条件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结果】SS003菌株在诱导培养下产β-葡聚糖酶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3.70 h、培养温度27.82℃、初始接种量5.19块菌块;几丁质酶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82.91 h、培养温度27.70℃、初始接种量5.03块菌块。【结论】响应面法可用于深绿木霉SS003菌株产胞壁降解酶优化条件的筛选,能有效提高深绿木霉SS003产β-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产酶量。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不同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和槲皮素对产脲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生长的影响,观察到芦丁和槲皮素对产脲酶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随着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也说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脲酶抑制剂.利用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银杏叶粉与尿素等制成复合肥,施于土壤中, 定期检测其含氮量, 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对其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银杏叶粉的尿素复合肥,其氮素的流失明显减缓.因此,通过添加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达到提高尿素肥料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150木霉生防菌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150木霉生防菌(Trichoderma harzianum)防治马铃薯黄萎病的剂量和施用方法,进行了菌肥播种、菌肥播种+苗后灌根2种试验。结果表明,150木霉生防菌能有效控治马铃薯黄萎病,同时能促进马铃薯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其中以300倍菌肥播种+苗后300倍孢子液进行灌根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最高防效达72.60%,最高挽回产量损失33.3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富集培养、滤纸崩解测试、刚果红纤维素平板鉴别、液体产酶发酵试验等步骤,筛选出2株稻草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曲霉(Jspergillus sp.),且二者存在互惠共生关系.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表明,其发酵稻草粉产纤维素酶的优化条件为:木霉与曲霉同浓度孢子悬液体积比3:2,混合孢子接种量5.5%,固形物(稻草粉、麸皮,质量比3:2)质量浓度40g/L,发酵温度28℃,发酵液初始pH值5.5,振荡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144h,此条件下滤纸酶(FPA)活力达28.3U/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具有高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3-吲哚乙腈为原料,经过1-位烷基化、2-位氧化和3-位烷基化反应,合成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类衍生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1 H NMR、13 C NMR)和低分辨质谱(LC-ESI-MS)分析,并分别测定合成衍生物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菌、茄子黄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经1 H NMR、13 C NMR和LC-ESI-MS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6个1,3-二取代-2-氧代-3-吲哚乙腈类衍生物(3a~3f)。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6个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结构与活性相关分析说明,此类化合物骨架中芳香苄基对抑菌活性的贡献优于脂肪烃基异戊烯基,且芳香苄基中氟原子对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1-位和3-位同为对氟苄基的化合物3f(1,3-二对氟苄基-2-氧代-3-吲哚乙腈),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有效中浓(EC50)分别为28.06和31.36μg/mL。【结论】本研究的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合成的化合物3e和3f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其他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耐盐碱抗烟草黑胫病木霉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天津、河北地区采集的48份盐碱土中分离筛选得到20株耐盐碱木霉菌株,在含8% NaCl,pH 8.0的PDA培养基中培养7 d,菌落直径达1.0~5.9 cm。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活性测定得到6株对Phytophthora nicotianae ACCC38065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28TJ19对Phytophthora nicotianae ACCC38065的拮抗效果最好,平板对峙和发酵液抑制率分别为52.8%、71.6%,其次为菌株28HB14(41.7%, 76.2%)、29HB16(41.7%, 67.3%)。利用形态学观察、ITS序列分析以及TEF序列分析对这6株菌株进行分类鉴定,4株菌株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另外2株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经盆栽试验发现,这6株菌对烟草黑胫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菌株29TJ04、29HB16的防效最好,达100%。  相似文献   

19.
真菌及混合菌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3类真菌(木霉、黑曲霉和青霉)及混合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重点研究接种后秸秆类腐殖质组成的变化情况,以期为秸秆的生物降解、转化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更新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1)接种可迅速减少代谢液和增加菌体-秸秆残留物的含碳量,随菌体繁殖,代谢液中含碳量持续降低,随后,降解作用促使小分子进入代谢液使其碳量增加,后期呼吸作用显著,代谢液碳量再度降低.此外,残留物可被黑曲霉和混合菌有效降解,木霉和青霉在培养初期的较强繁殖能力使残留物中碳量先增加,后又被降解.(2)培养初期,木霉、青霉和混合菌对残留物中有机碳组分的降解使小分子物质进入WSS(水溶性物质),随后菌体的繁殖迫使WSS再度降低,而黑曲霉则以利用WSS合成其自身组分为主.(3)起初,FLA(类富里酸)的形成速度大于HLA(类胡敏酸),而后FLA逐渐向HLA转化,木霉处理HLA在类腐植酸中所占比例最大.(4)培养过程中,FLA分子向简单化方向发展,而HLA分子先简单,而后渐变复杂.HLA单位碳芳香环的缩合程度随培养进行先逐渐降低而后增大,总趋势为增大,木霉处理HLA的复杂程度最高.(5)残留物HLu(类胡敏素)的碳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先增高后降低,最终均有“净损失”,损失最大的为木霉处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离获得一株纤维素分解菌——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eroviride),在对其发酵条件的研究中发现:以稻草粉与麸皮为发酵固体培养基的条件下,最适稻草与麸皮比例为3:2或2.5:2.5;最适氮源为氯化铵;最适产酶温度为27~30℃,产酶高峰为发酵4d,通气条件变化,产酶能力变化不明显。液体培养中该菌有较高产量的β-葡萄糖苷酶形成,产酶活性高于绿色木霉As3.3711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