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温度和pH对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营养盐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采用实验室静态模拟培养法,调控温度和初始p H,定时测定上覆水中营养盐及上覆水中溶解氧(DO)的含量,并计算各营养盐的表观释放速率、累积释放量以及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率。结果表明,温度对沉积物氮、磷的释放有极显著影响(P0.01),总氮和总磷最大表观释放速率变化范围分别是50~80 mg/(m2·d)和7~11 mg/(m2·d);5℃的总氮、总磷最大表观释放速率低于20℃和15℃,而最大累积释放量却高于20℃和15℃,但时间延迟12 h。p H对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极显著(P0.01),总氮和总磷出现最大表观释放速率时酸碱条件顺序为p H 9.0p H 6.5p H 7.0p H 7.5p H8.5p H 8.22,铵态氮达到最大累积释放量时酸碱条件顺序为p H 6.5p H 9.0p H 8.5p H 7.5p H 7.0p H 8.22;p H对沉积物营养盐释放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总氮和铵态氮释放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0%~60%和30%~42%,总磷和活性磷释放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2%~54%和24%~41%;在不同温度、p H条件下,总氮和铵态氮累积释放量之间以及总磷和活性磷累积释放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
以澜沧江的光唇裂腹鱼为研究对象,在高低温季节对不同养殖密度的光唇裂腹鱼的养殖水体进行水质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5—10月,4个鱼池的月平均温度范围是15~22℃,溶氧(Do)范围是5~8 mg/L,p H值范围是7.8~8.8,化学需氧量(COD)范围是6~14 mg/L,总氮(TN)含量范围是0.2~0.9 mg/L,总磷(TP)含量范围是0.2~1.6 mg/L,氨氮(NH3-N)含量范围是0.005~0.030 mg/L。研究表明,温度、Do、p H值、TN、NH3-N含量都处在安全范围内,TP超过了有效磷临界值,COD和TN的含量较高,需要加以调控。此研究着重从水质理化因子与光唇裂腹鱼养殖的相关性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为光唇裂腹鱼养殖水环境调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首先,采用单因素方法对碳源、氮源、发酵接种量、初始p 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进行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优化发酵条件是甘草浸出液10%,发酵温度40℃,p H 5.0,接种量10%,装液量75 m L/250 m L,发酵时间为6.5 d,180 r/min。在最优条件下,甘草次酸的量达到7.67 mg/m L。  相似文献   

4.
对太湖流域多个县(市)浮萍分布情况进行调查,观测各地浮萍种类及其生长水体的水质状况,探讨水体p H值,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含量及其与浮萍分布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浮萍适宜生长在静止的水体中,流动的河流中较为少见。太湖流域采集到3属5种浮萍,分别为Spirodela polyrrhiza、Lemna minor、Lemna turionifera、Lemna aequinoctialis、Landoltia punctata。其中,紫萍属(Spirodela genera)和青萍属(Lemna genera)分别占到49%和37%,为该地区主要的浮萍种类。少根紫萍适宜在中性的环境中生长,而紫萍适宜生长在偏碱性的水体中;相对而言,青萍生长的p H范围更广,在p H值6.34~8.78均有分布。太湖流域浮萍生长水环境中氮、磷含量范围较广,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28~19.67、0.01~5.18、0.10~24.62、0.03~2.45 mg/L。尚未发现自然环境中浮萍的分布与水体氮、磷含量间的必然联系。调查还发现,太湖流域浮萍淀粉含量在10.95%~23.27%之间,均值为15.95%。在太湖流域水生植物修复过程中,可优先考虑利用当地优势浮萍品种及不同品种浮萍的共生复合系统,构建浮萍塘生态系统,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5.
以网箱内优势植物青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6.13~18.72 mg/L和0.40~1.57 mg/L的3种富营养化水体中,经12 d净化,TN、TP浓度分别降至2.94~7.00 mg/L和0.17~0.47 mg/L;青萍对N、P的吸收量分别为62.24~171.13 mg和16.35~51.62 mg;青萍对水体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65.74%、54.17%、51.27%,青萍对水体P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88.32%、83.06%、78.79%。青萍对水体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种植青萍可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微生物在除磷效果及磷的去向方面进行研究,采用蓝白斑筛选法筛选出除磷菌株JS35,测试了菌株接种量、振荡搅拌速度、p H值、温度等因素对该菌株生长特性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菌株JS35对总磷(TP)、正磷酸盐的最佳去除条件和效果;同时通过分析除磷菌细胞内外的磷含量以及产磷化氢量,探讨了除磷菌的除磷机理。结果表明,最佳总磷去除条件为TP浓度2.0 mg/L、p H 5.0、15℃,除磷率为80.43%;正磷酸盐最佳去除条件为TP浓度2.0 mg/L、p H 9.0、30℃,去除率为79.61%。胞内磷含量占生物除磷总量的72.1%,胞外磷含量占生物除磷总量的5.5%,磷化氢气体含量占生物除磷总量的6.8%。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桑椹为原料,利用现代液态生物发酵工艺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可获得桑椹酒。本研究对影响桑椹酒主发酵的初始糖度、p H值、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发酵桑椹汁糖度24%、酒液初始p H值3.4~3.8、酵母接种量6‰~8‰、发酵温度25~28℃的条件下发酵9 d即可完成主发酵过程,残留总糖含量为3.8 g/L,小于葡萄酒中4 g/L总糖含量的国家标准,且酒香悦人,口感纯正。  相似文献   

8.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缢蛏,以多肽含量为指标,在酶解p H值、料液比、温度、酶添加量、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缢蛏蛋白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利用碱性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水解,多肽含量高。碱性蛋白酶酶解缢蛏制备多肽最优工艺参数为:p H值9.5、酶添加量1.5%、料液比为1∶3.0、温度45℃、时间2.5 h,在此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每克鲜缢蛏可提取多肽(81.3±0.4)mg。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泼河水库富营养化水平以及氮、磷污染与水库富营养化的关系,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调查了河南省泼河水库的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含量。泼河水库的总氮最高含量为1.21mg/L,总磷最高含量为0.120mg/L,叶绿素a最高含量为0.033mg/L。总氮和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489mg/L和0.059mg/L,叶绿素a为0.01mg/L,为蓝藻型富营养化水体。9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高达2.75×108个/L,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1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降低到2.32×106个/L。调查结果说明,水库已经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普鲁兰多糖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前期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en实验确定时间、转速、初始p H为影响出芽短梗霉发酵产普鲁兰多糖的三个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最终确定优化条件为温度25℃,时间5.5 d,转速240 r/min,初始p H 6.6,装液量30 m L,接种量2%。优化后的普鲁兰多糖产量达到26.31 mg/m L,与预测值26.68 mg/m L接近,比初始产量16.13 mg/m L提高了63.1%。  相似文献   

11.
总磷、总氮联合消化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过硫酸钾-硼酸-氢氧化钠作为消化剂,对海水、淡水中总磷、总氮联合消化测定的操作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消化剂浓度为K2S2O87.5 g/L、H3BO34.5 g/L、NaOH 2.1 g/L时,10mL水样加10 mL消化剂,在(125±1)℃蒸汽压力锅中恒温消化30 m in,可同时将水样中的总磷、总氮分别转化为活性磷酸盐和硝酸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并采用校正吸光度ΔA=A220 nm-2A275 nm对其进行定量;用钼-锑-抗作显色剂,在波长700~720 nm下对总磷进行比色定量。该方法适用于海水和淡水中总磷、总氮的定量测定。工作曲线直线范围,淡水、海水中总磷均为0~4.0mg/L,检出限为0.017 mg/L;淡水总氮为0~4.0 mg/L,海水总氮为0~8.0 mg/L,检出限为0.029mg/L;总氮的测定回收率为95.4%~114.0%,总磷为93.7%~108.0%。  相似文献   

12.
采用Ca O2/H+/Fe2+类Fenton体系对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其对印染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初始COD浓度为2 200 mg/L的印染废水,其优化后的条件为Ca O2含量24 g/L、Fe SO4含量2 g/L、p H 3、转速150 r/min、温度25℃、反应时间40 min,此时效果最佳,COD的去除率达到81.82%,脱色率达到98.82%。与单纯的Ca O2氧化法相比,处理效果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3.
絮凝是一种高效、低廉的生猪养殖场沼液处理技术,其处理效果受环境温度影响显著。为深入研究环境温度对猪场沼液的絮凝效果及处理工艺参数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优化了低温(2~9℃)、中温(11~17℃)和高温(29~36℃)3种环境温度条件下的絮凝工艺参数,并探寻最佳絮凝效果及最优工艺参数值。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升高,絮凝剂投加量及搅拌速度的最优取值越小,p H的最优取值越大;中温条件下的最佳絮凝效果优于低温和高温。3种环境温度条件下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pH值和搅拌速度的最优值分别为,低温(7.24 g/L、96.91 mg/L、6.41、381.84 r/min),中温(5.12 g/L、77.61 mg/L、7.22、322.29 r/min),高温(2.93 g/L、21.99 mg/L、8.38、287.62 r/min),与原工艺相比,絮凝剂成本分别可降低6.57元/t、14.33元/t和20.88元/t。验证发现最优工艺对应的总磷、总氮和浊度去除率分别可达82.58%、86.81%和51.86%以上,研究结果可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为猪场...  相似文献   

14.
以淮南矿区潘北煤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地下水淹没初期温度、pH值对土壤中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不同pH值条件下土壤中总氮、总磷释放规律相似,即上覆水总氮、总磷浓度及释放强度在释放初期均迅速增大,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最后保持在某一稳定水平。温度对土壤中总氮的释放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总氮释放能力加强,30℃下总氮释放量明显高于20、10℃,20、10℃时总氮释放量相差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总磷释放量有所增加,但各温度下土壤总磷释放量相差不大,说明温度对土壤总磷释放影响不大。pH值对土壤总氮的释放影响较大,碱性条件下释放到上覆水中的总氮浓度最大,其次是酸性条件,中性条件最不利于总氮释放。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在中国北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海水高位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水质特征,采用高位池养殖的常规方法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高位池的平均水温为23.45℃、p H为8.16、盐度为23.1,叶绿素含量在养殖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硅藻、裸藻和绿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9.58%、20.83%和18.75%,甲藻、蓝藻和隐藻只占少数;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111×106cells/L,生物量平均为22.39 mg/L,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6,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13;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27.04ind./L,生物量平均为0.629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8,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2;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6cells/L,生物量平均为22.39 mg/L,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6,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13;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27.04ind./L,生物量平均为0.629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8,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2;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总氮、总磷、NO_2(3-)-P、总氮、总磷、NO_2--N、NO_3--N、NO_3--N,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N,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p H、总氮、NO_2(3-)-P、p H、总氮、NO_2--N和NH_4--N和NH_4+-N。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后期水质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生物群落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H-1菌株降解有机磷系阻燃剂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到TCEP的最佳生物降解条件:温度为30℃、p H为7.0、培养时间为7 d、TCEP初始浓度为20 mg/L,此条件下TCEP的降解率达到最大,为86.00%。其中,温度对TCEP降解的影响最大,其次是TCEP的初始浓度及p H,培养时间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以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解淀粉芽胞杆菌Z17-2为供试生防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最优培养基成分为:麦芽糖20 g/L,豆饼粉10g/L,NaCl 1 g/L,CaCl2 1g/L,MgSO4·7H2O1 g/L;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初始pH 6.0,温度35℃,摇床转速220 r/min.在最优培养条件下,Z17-2培养30 h后达到稳定期,发酵液OD值达到1.591,较未优化前提高120%,抑菌活性提高43.8%.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传统丙酮丁醇发酵成本,以葛渣为原料进行丙酮丁醇发酵。通过研究葛渣经酸水解后残渣的有无、发酵温度、p H值调节剂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活性炭的添加量等对发酵的影响,以期提高丁醇的生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上述试验条件进行优化,丁醇及总溶剂产量均有较大提高,且最优的发酵温度、p H值调节剂含量及活性炭添加量分别为37℃、4. 0 g/L和3%,在最优条件下丁醇、总溶剂产量分别为7. 50、12. 98 g/L。当将上述试验结果在5 L发酵罐进行放大培养时,丁醇产量、丁醇生产强度、总溶剂的生产强度分别达到7. 30、0. 08、0. 13 g/(L·h)。  相似文献   

19.
豌豆淀粉生产废液中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H4)2SO4摩尔浓度、pH值、温度对豌豆淀粉生产废液中蛋白质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H4)2SO4摩尔浓度15mmol/L,pH值4.0,沉淀温度30℃。该条件下豌豆蛋白质的提取量最高,蛋白质沉淀量为91.12m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灰霉病拮抗菌K1的发酵条件。【方法】以OD600值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酵母膏、p H、接种量为其最显著的3个因素。经过BoxBehnken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优发酵条件。【结果】最优发酵培养基为:淀粉1%,酵母膏1.8%,硫酸钾1.5%。最优发酵条件:p H6.8,接种量为2.8%,温度25℃,转速130 r/min,装液量100 m L/250 m L。【结论】K1发酵16 h后的OD600值可达到1.490,远高于优化前0.864,明显提高了K1的生长速率。优化后发酵液抑菌直径为49mm,高于优化前的43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