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农科人才培养现状、农科人才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分析研究,认为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社会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应协同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我国农科人才培养工作。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给予高等农业教育政策支持;高等农业院校应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建立长效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2.
如何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农业生产发展实际,培养大批面向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的生产、管理和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经济发达地区涉农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农科人才需求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企业对农科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为农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在全国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综合改革、高等农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之一。新农科时代为高等农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了广东省高等农业教育相关的高校发展概况,评述了其历史和现状、规模和结构、特色和优势及发展动因,分析了新农科时代高等农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重构、汇聚和跨越三个维度提出了广东省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省域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目前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的梳理和思考,发现在学校定位、生源稳定、农科特色等方面存在弊端和危机,可能会降低我国农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针对这些问题,从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如完善国家农业教育网络,扶持农业特色专业招生,开拓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等,以期为我国农业教育发展、农村人口素质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赋予高等农业教育新使命,发展"新农科"正当其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高等农业院校综合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农业高校在服务社会与国际合作交流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等。当前建设"新农科"主要路径包括深化高等农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办学主体资源共享与集成创新、推进多维度全方位实质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农科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农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它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自1978年农科研究生恢复招生和1981年我国正式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农科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不仅招生数量有较大增长,且在专业布局、培养质量及条件等方面有较大发展,现已形成了学科专业基本齐全的农科研究生学位授予体系和培养基地,成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加速推进,随着崭新的未来农业发展阶段到来,高等农业教育必然受到深刻而重大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在立德树人、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打造精品课程资源、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开放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优质师资培育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构建了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正在大力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与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对高等农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求高等农业教育作出主动积极的反应,从加快专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推进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入,"新农科"建设提上日程,指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通过分析新农科为地方高等农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对水产养殖专业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课程从教师自我提升、人才培养、面向产业调整课程教学架构和融合协同育人战略4个维度探讨"新农科"背景下该门课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农科教育是高等农业教育融入产业技术革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谋划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农业院校应立足新产业新业态、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面向新农科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之路:构建"院+校"农科教协同育人新模式,打造"新农科"人才培养特区,探索农科生"订单式"培养新模式,提升农林教育专业现代化水平,打造多类型、多样化、共建共享的教学科研示范基地,组建"三支"新农科师资团队。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高等农林教育迫切需要强化以新农科建设为主线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农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在新农科人才培养中应融入对"农匠"精神的培养,"农匠"精神具有技艺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培养"农匠"精神可以采取专业素质教育升级与通识教育融通,产业、科研与专业教育融通,多维度的教育资源与素质教育融通的机制,通过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整合多重教育行动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培养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有效途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事关我国农业发展。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农业科学的特点以及农科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需要等多方面阐述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紧迫性。同时,结合时代发展,提出实现农科硕士生培养目标从学术型到应用型的重心转换,大力发展农科专业学位教育以及减少农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等农科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现行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环境条件、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科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学研究对高等农业教育质量的积极影响与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征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209-212
农业科学研究是高等农业教学的重要支撑,对高等农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农业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农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农业科学研究成为促进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农业科学研究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农业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学科建设,促进高水平农科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是提升我国高等农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北京农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准确定位,主动适应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都市农业学科体系,突出特色农科专业,科学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农科教育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拓宽实习途径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和做法,以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农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过硬的高等农业科技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人才质量内涵的时代性对高等农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宏观上分析了影响高等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于思想观念2误区没有冲破,教育体制障碍没有打破,教育产业水平没有突破。提出了推进高等农业创新,提高人才培养提高质量的对策;(1)对策新型的高等农业教育思想观;(2)加大改革力度。(3)发展与产业界的伙伴关系,实施开放办学。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21世纪高等农科人才培养中社会学教育的必要性;根据21世纪农村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协调发展对农科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出了高等农科人才培养中社会学教育的目的和目标以及为实现目的和目标应开设的社会学课程类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结构的深刻变化,农业生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农业生产发展实际,培养大批面向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的生产、管理和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于2009年2月立项,组织8所院校开展“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  相似文献   

20.
简要回顾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分析当前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在政策机制、学科专业结构、生源质量数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协同创新发展、"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更好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