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彩色茶     
《农业考古》2020,(2):F0003-F0003
彩色茶树是指新梢叶色呈黄、白、橙、红、紫、黑等绿色以外色泽的一类茶树种质资源。彩色化是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进步,茶树种质由清一色的绿色家族跃变为色彩缤纷的彩色家族,使茶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有趣茶的应用空间也更加开阔。彩色茶始于宁波市茶产业科技团队发现自然变异种黄金芽,经二十年来致力于珍稀特异茶树的种质开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通过自主开发的创新技术,创制出大量全新叶色、变异类型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2.
广西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产业在广西历史悠久,为提高茶产业效益、提高茶树品种质量,增加广大农民收入,文章对广西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良种选育、茶树育种方法以及茶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广西茶树育种发展趋势及提出了广西茶树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宜宾市作为四川省的茶叶主产地之一,茶树种质资源丰富。本文阐述了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的现状,对茶树品种的选育工作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茶树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茶树良种繁育的展望,以期为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98个茶树品种(品系)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并对茶树叶绿体超微结构与茶树光合速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茶树叶绿体的大小,基粒片层结构,排列等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多数茶树叶绿体的基粒片层数为40~60,茶树叶绿体基粒片层数与茶叶光合速率呈显著相关.茶树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可为选育高产优质的茶树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价值,介绍了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广西野生茶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议,以期为开展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内主要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生物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建立植物种质资源圃是保护和研究植物最普遍的做法。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茶树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工作,并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茶树分圃。省(自治区)、市级相关单位也开始实施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并建立了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圃。本文对国内主要茶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冻害对茶树的影响及其预防和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概述了茶树冻害产生的原因及受冻症状,提出了预防茶树冻害的措施以及茶树受冻后的补救措施等,以期为茶树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茶树树冠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是否优质高产取决于茶园的管理技术,而茶树树冠的管理是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茶树树冠管理包括茶树修剪和茶树采摘2个方面,介绍了茶树修剪和采摘技术。  相似文献   

9.
茶树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茶树冻害的类型和冻害症状及程度,分析了茶树冻害的发生原因,提出了茶树冻害防御措施和灾后补救措施,以期为茶树冻害的防御及补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贵州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地域特征明显的特点,全面阐述了贵州茶树资源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实现贵州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营建金观音茶叶生态茶园,选择自然立地条件,无环境污染的基地栽培,周围应有森林树木,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促进茶树生长。茶园内种植180株/hm2珍贵树木,让鸟类栖息,以虫治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茶叶生长,提高茶叶品质。茶园内的树木在光合作用下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氧气),使金观音茶叶生长成为无公害茶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有机茶园的开辟对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要求以及有机茶园开垦种植时有机肥的肥源问题 ,并从茶园规划、选种、定植、苗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种植有机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茶混交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48-3649,3659
李茶间作茶园内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林分结构上,表现为李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方向上的成层性、水平方向上的交错和镶嵌性,较纯茶园复杂完善;在时间结构上,表现为李茶生长在时间上具有部分重叠和互补协调性;在茶树的生理特性上,间作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与纯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差别不大,而茶树的呼吸速率、蒸腾强度均较纯茶园低。因此,间作茶园较纯茶园对环境资源利用充分,且茶叶产量和品质具备了优于纯茶园的生理学基础。可见,李茶间作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齐世峰 《农业考古》2021,(2):246-249
茶在英国经济和社会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茶在英国催生了独特的茶文化,不仅影响了英国人的生产生活,还对世界很多国家地区的茶文化产生了影响。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英国茶园的重要类型或案例,如茶花园、果园茶室、本土茶种植园等,从中折射出英国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94-2095
取各茶树品种的中开面2-3片鲜叶,参照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初制技术加工出茶样,并对不同品种茶样进行感观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早年从福建引进的毛蟹、梅占和武夷菜茶等群体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最优;近年引进的龙井长叶、浙农113等无性系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与毛蟹、梅占等品种相近;茅麓群体种、宜兴群体种等当地群体种和福鼎大毫茶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7.
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品质、保障安全卫生和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近年来,生态茶园建设的标准、技术及其模式已在不断地发展。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分析了生态茶园的内涵、原则、标准和技术等,探讨了适宜贵州发展的"茶+果林"生态茶园、"茶—草本作物"生态茶园、"猪—沼—茶"生态茶园、"茶+家禽畜"生态茶园、"农业观光"生态茶园等几种生态茶园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南糯山古树红茶香气组分及其含量。[方法]以南糯山古茶树芽叶为原料,按红茶工艺流程,制成工夫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南糯山古树红茶挥发性组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根据谱库标准质谱图进行比对定性,并采用内标法对香气组分进行定量。[结果]南糯山古树红茶精油总量为0.015 780%,香气组分由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吡咯类、碳氢化合物7类49种化合物组成,其中,醇类(14种)化合物含量最高,占精油总量的59.94%,其次为酸类(5种)、醛类(8种)化合物,分别占精油总量的15.44%、13.30%。植醇、L-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正十六酸、反-2-己烯醛、反式香叶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顺,顺,顺-8,11,14-二十碳酸、苯乙醇、苯甲醇是南糯山古树红茶香气的主要组分,占精油总量的88.09%。[结论]该研究为茶树种质资源古树茶的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自然环境优越,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历史上出现多个知名的茶叶品种,目前,当地的古茶种质资源已被严重破坏,保护较差。但古茶树散落的种子、根茎、枝条等生成的后代茶树在其原产地还有少量分布,及时保护利用,可为产业建设提供较好物质基础。对黔东南州主要古茶种质资源凯里香炉山云雾茶、黄平回龙茶、镇远天印茶、岑巩思州绿茶和从江滚郎茶的保护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茶树上红紫色芽叶部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其部分生化特性,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有76.0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82.61%的植株嫩梢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花青素,安化群体品种茶树上的红紫色芽叶较纯绿色芽叶衾中较多的茶多酚、儿茶素和黄酮类化事物,保健性强的L-EGCG含量亦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