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10一2012年度国家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组小麦区域试验资料和2012一201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对‘镇麦1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1号'的平均穗数为505.13万/hm~2,平均穗粒数为39.31粒,平均穗粒重为1.56 g,平均千粒重为39.78 g,平均产量为6 392.89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重。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y=0.5312),其次是穗数(直接通径系数Py=0.4711),穗粒重的作用最小(直接通径系数Py=0.0944)。‘镇麦1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保证足够的穗数和穗粒重稳定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明确和发挥杂交水稻‘中浙优8号’的增产增效潜力。[方法]利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浙优8号’的产量结构,探讨了各产量构成因子间的内在联系和对产量贡献的大小。[结果]‘中浙优8号’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大小排序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粒重、每穗总粒数。[结论]研究提出‘中浙优8号’高产高效栽培应在确保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磷二铵施用量对薏苡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磷二铵施用量为300kg/hm~2时,薏苡的株高为76.1cm,分蘖数为5.7个/株,有效穗数为12.3个/株,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分别为6.497g、51.16g,生物产量为20721.59kg/hm~2,籽粒产量为2165.85kg/hm~2。而当磷二铵施用量增加到450kg/hm~2时,薏苡的株高为69.6cm,分蘖数为3.5个/株,有效穗数为2.2个/株,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分别为0.91g、31.06g,生物产量只有9884.68kg/hm~2,籽粒产量为303.30kg/hm~2。  相似文献   

4.
<正>1目标产量基本苗40~42万株/667m~2,收获穗数42~45万株/667m~2;穗粒数32~38粒;千粒重44~45粒,产量600 kg/667m~2以上。2品种选择新春6号、新春9号、新春11号、新春14号。3土壤准备9月下旬进行茬灌,灌水量60 m~3/667m~2,要求灌溉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市700kg/667m2小麦高产创建所用的品种类型作材料,分析了不同穗型品种小麦在700kg/667m2超高产栽培中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互间的影响表现,指出在700kg/667m2高产栽培中条件下,不同穗型品种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穗粒重来实现的。大穗型品种超过35万穗/667m2因穗粒数剧烈下降而穗粒重表现明显下限趋势,中穗型品种超过45万穗/667m2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明显下降,穗粒重也表现出大幅度降低。但在各品种适宜的群体穗数范围内,中穗型品种穗粒重最稳定。在700kg/667m2小麦高产创建中,中穗型品种小麦为首选品种,其次是多穗型品种,在栽培中确保合理群体穗数,主攻穗粒重。  相似文献   

6.
袁毅  范友胜  黄辉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63-64,68
通过对15块不同类型天协1号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在各经济性状中穗总粒数对产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再次是结实率。高产田块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变异分析得出,天协1号单产在600kg/667m^2以上主要性状95%的置信区间为:株高113.68-118.80 cm,穗长21.86-22.52 cm,密度1.92-2.06万/667m^2,有效穗19.24-20.36万/667m^2,穗总粒数168.84-181.59粒,结实率80.00%-84.16%,千粒重26.49-27.02g,预估单产633.48-658.40kg/667m^2。  相似文献   

7.
以矮秆糯小麦F1代为材料,探讨株高及各节间长度、株高构成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与穗下节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千粒重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呈正相关,与单株粒重达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倒2、倒3、倒4节间长与千粒重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IL与每穗粒数、单株粒重均呈正相关;I1、I2分别与每穗粒数和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呈正相关;I1、I2、IL与小麦高产关系密切,可作为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8.
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啤用大麦的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及α-淀粉酶含量分别进行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性状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主穗粒重及主穗粒数;对千粒重、α-淀粉酶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部分酿造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为主穗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分蘖数、基本苗数及有效穗数(指667 m2有效穗数,下同),其中基本苗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决定系数h2B<50%;主穗粒重、主穗粒数这2个性状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同时对千粒重和α-淀粉酶的直接作用效应较大,所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特别注意该性状的锁定及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了十四个冬小麦品种晚播(10月22日播种),对穗粒数、干粒重、穗粒重、收获指数、单株籽粒产量等五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四个性状中均与单株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粒重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最强。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远大于其它三个性状。  相似文献   

10.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部分,详细的说就是通过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品种特性这些方面,来组建玉米高产的特性结构,从而达到高产高校的目的。1.密度与产量玉米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构成的。一般情况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调节作用是穗粒数>每667m~2穗数>千粒重。但针对不同条件,三因素的作用亦有变化:在低产变中产(3000~6000kg/公顷)条件下,亩穗数是关键因素,应通过增穗而增产;而在中产变高产条件下(6000~10500kg/公顷),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亩产700kg超高产麦田连续多年多点跟踪调查分析研究,得出了在青岛市气象和生产条件下,实现亩产700kg超高产栽培的土壤肥力指标为有机质1.4%以上,碱解氮90mg/kg以上,速效磷35mg/kg以上,速效钾100mg/kg以上;施肥指标为有机肥3000kg/667m2,纯N 20kg/667m2,P2O510kg/667m2,K2O 10kg/667m2左右。产量构成因素指标为穗数54.2万/667m2,穗粒数35.7粒,千粒重43g;群体动态指标为基本苗13.8×104/667m2,冬前总茎数75.1×104/667m2,春季最大分蘖107.5×104/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选用20个山西早熟大豆品种,对13个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性状遗传力较高,荚粒数变异较大,遗传型相关一般接近或稍高于表型相关,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二粒荚数、主茎节数、生育期、一粒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百粒重和单株粒数对产量起决定作用。选育早熟高产品种要以百粒重和单株粒数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不同品种单产400~600 kg/667 m2麦田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成产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北疆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南疆依次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粒重.北疆实现单产550 kg/667 m2左右高产水平的增产途径,是增穗增粒稳定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技术是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群体苗足穗齐;南疆实现单产600 kg/667 m2左右超高产水平的增产途径,是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稳定提高千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技术是改善群体质量,降低群体对个体的制约,避免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14.
盛祝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32-32,41
于2011年在凤台县进行了高产、优质中粳稻新品种展示试验,以期推动凤台县粳稻生产迈向新台阶。结果表明,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适中、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较高的泗稻11号、盐稻10号、扬粳9538等品种,在凤台县可示范推广;宁粳4号、皖稻90的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较多、产量也较高,可继续示范种植;泗稻11号、盐稻10号、扬粳9538等品种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适中、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产量较高,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我们在豫东南地区以泛玉5号、泛玉6号进行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经专家实地考察,专家组采用5点取样法进行测产,由公式[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0.85]计算测产结果:泛玉5号,有效穗数4812.27穗/667m2,,穗粒数556.88粒,千粒重360g,产量820.04kg/667m2;泛玉6号,有效穗数5835.90穗/667m2,穗粒数503.96粒,千粒重340 g,产量849.96kg/667m2.  相似文献   

16.
对杂交粳稻7个性状与单株粒重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并对上述4个性状与单株粒重进行了通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按每亩小麦产量的高低划分为高产麦田、中产麦田及低产麦田,分别调查它们的产量构成三因素,以及单株分蘖成穗数、每穗总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每小穗的粒数、粒位等与穗粒重的关系。并论述了增加每穗粒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旨在明确施氮量和插秧苗数对水稻新品种辽粳212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15.5 kg/667m~2的条件下,最高分蘖数、穗长、每穗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和SPAD值减小,成穗率、有效穗数、结实率显著增加,产量和地上部干物质重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提高。随着插秧苗数的增加,最高分蘖数、有效穗数、地上部干物质重增大,成穗率、每穗粒数、穗长、着粒密度、结实率、千粒重下降,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变化不显著。最高分蘖数、穗长、着粒密度、千粒重、氮肥偏生产力和产量在氮肥处理和插秧苗数处理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就产量而言,施氮量17 kg/667m~2条件下,插3~4苗较好,在15.5 kg/667m~2的条件下,应插5~6苗。  相似文献   

19.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塑盘旱育抛栽高产栽培,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穗数,其次是穗总粒数、结实率,抛植密度不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生产中要以每667m^2有效穗为中心来合理安排抛植密度,对分蘖进行早促早控,建立适宜的高产群体,中后期注意保花肥和促花肥的施用,以增加穗总粒数、提高结实率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产量模拟分析得出,抛植密度2.58—2.8127/667m^2条件下,浙辐203塑盘旱育抛栽单产575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有效穗28、69±0.7627/667m^2,穗总粒数114.78±2.43粒,结实率79.76%±2.00%。  相似文献   

20.
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在分蘖成穗率和穗粒结构上的差异以及栽培密度、施肥方法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穗数和平均单穗粒重的关系,品种间差异明显,大穗型品种的单穗粒重有随单株穗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多穗型品种以带2个分蘖穗的植株单穗粒重最大;降低栽培密度可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每穗粒数印单穗粒重心显著提高,但成穗率是否增加因品种而异;孕穗肥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和单穗粒重。文中还就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栽培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