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与探索——基于宁波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象在我国农村大量存在。基于宁波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的调研,分析宁波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存在问题,剖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因素,探讨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结果表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多样化,推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采用多种形式建设农村住房、实行宅基地管理信息化等做法对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户多宅"、违法违规用地建房和非法流转交易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客观需求,法律对宅基地流转的限制造成了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监管缺位以及与宅基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据此,提出了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完善宅基地相关立法、建立健全宅基地交易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而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又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以农村宅基地流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状,具体说明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困境,包括:政策漏洞、机制不健全、管理失当等;同时,从价值冲突、合法性与公平性三个视角对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根据在济南、淄博、烟台部分农村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山东省农村宅基地使用流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宅基地使用和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农村宅基地季节性闲置、地下交易市场混乱无序、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对此,从明确农村宅基地产权关系、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平台集中流转等方面提出了山东省农村宅基地使用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笔者以农村宅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探讨。文章阐述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一些建议,以期宅基地流转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市场不断放活、放宽,与之相应的,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农村地区,它关于农村居民安身立命的土地问题相关法律制度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其中最重要之一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地优化发展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在法律上来说也就是农村居民作为使用权人转让其对于宅基地使用的权利。本文将从农村宅基地的性质与法律特征,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学说,农村宅基地流转的问题,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建议这几方面来探讨一下农村宅基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规范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对新疆呼图壁县宅基地流转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少数农户愿意以宅基地买卖的形式来改变生活,但多数农户更偏向于租赁方式。村内非法交易、非法占地盛行,并普遍存在土地闲置浪费现象。研究认为目前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存在农户缺乏对宅基地流转的了解,且现行政策难以支持农村宅基地多形式流转等问题。提出应通过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健全农村住宅房屋登记制度等措施共同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隐形交易、土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农民融资困难、土地所有者利益受损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与时俱进地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以云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状况为视角对现行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存在问题及危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市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宅基地利用中的问题及现有流转形式的适法性.为进一步促进、完善河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提出逐步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建立农村宅基地收储机制,明确产权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明确宅基地流转的范围和条件,做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相关配套服务的多项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是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宅基地的流转过程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梳理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宅基地流转所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了相关对策,为进一步的全面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样本区"的调研,发现农村宅基地"隐性"交易十分活跃;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与利益、融资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目前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流转的随意性;呼吁唤醒农村宅基地庞大的"沉睡资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并试图为农村宅基地的规范、有序流转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以来,我国乡村进入迅速发展并逐步转型阶段,为明确重庆市乡村发展阶段、划分乡村转型发展类型、刻画乡村转型空间格局,通过建立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和转型类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断裂法、系统聚类法等方法,将重庆市乡村聚类为6个乡村转型综合类型区.结果显示,2004-2015年重庆市总体乡村发展差异明显,两极化较严重,但统筹城乡等措施已初见成效,乡村自身发展动力得到明显增长;类型区呈现出一定空间分异规律:乡村发展水平由都市区至"两翼"地区逐步降低,都市区外围区县发展迅速;转型类型由距都市区向外呈圈层结构,由近及远表现为"以城带乡-城乡协调-以城带乡转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分析其发展特征和转型路径,提出乡村发展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过程 ,农村合作基金会存在的大量问题 ,标致着诱致式变迁的扭曲 ,而农村信用合作社代表的政府强制性变迁目前有很多困难 ,政府应把两种变迁方式有效结合起来 .承认农村合作基金会和民间金融组织的金融性质 ,并对它们进行规范管理 ,尽快恢复农村信用社真正的合作性质  相似文献   

13.
龚丽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619-3620,3630
在农村土地流转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多重性均衡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寻求经济效率、公共利益和农村市场社会的多重均衡,在于遵循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中农民群体、政府与市场参与方利益的动态均衡,各种要素投入土地流转过程中获得动态化的价值回报;在于土地资源的动态价值评估、土地流转的产权界定以及土地流转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职业教育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时期,农村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新型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任.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招生困难、专业设置缺乏特色、师资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轨期间的一大突出矛盾。作者在阐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农村就业服务体系现状,最后,就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商文斌  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67-11870
在论述了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关系基础上,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为顺利推进这一改革,在实践中一要把握好农业“规模经济”的度,二要实现土地的资本化,三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的功能论述较多,尚未有人系统的论述农村新闻传播功能,以致影响了农村新闻资源 开发的力度和广度。文章从组织和社会两个层面系统的论述了农村新闻传播的功能。组织层面的功能 包括信息传播功能、解释疏导功能、指导功能、扶贫功能;在社会层面农村新闻传播具有农村舆论的调 控器、农民观念的“更新”器、农村政治发展的推动器、农村经济的促进器、农村文化的转型器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在对俄罗斯、中东欧等转型经济国家的农地制度改革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农地制度的三次重大改革,并得出农民家庭经营是当前农地制度的最优的经营形式,农地流转应依靠市场机制并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正在迅速进入中国农村,其作为一种发生在农村的新技术现象有着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蕴。具体而言,上网正成为农村文化新景观,并改变着农村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分布结构,加剧了农民文化活动由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迁移的趋势;网络世界的多元文化被传播到农村后在重构着农村文化;互联网作为持续性的技术社会力量及其产生的文化影响正推动农村场域的社会关系结构、观念结构和行动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的转型,不单单依靠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只有当自上而下的推动与农村自下而上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成功.农村转型的自下而上发展需求,与乡土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乡土文化发展过程中“人”“时间”和“空间”雏度直接影响着农村转型的进程,而温州通过“赋权+享利”的治理形式,“资本+期权”的动作机制,“社区+自治”的生活方式,“自愿+自主”的出入模式等,促进自上而下的城镇化推动与农村自下而上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无疑为农村社会转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