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花梗关节是卫矛科植物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在该科多个属中出现,特别是南蛇藤属植物的一个鉴别特征.本研究以卫矛科卫矛属及南蛇藤属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形态、解剖观察及石蜡切片等方法对花梗关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关节是花梗上细胞缢缩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是花与花序轴之间的连结点,其细胞特征和排列方式与叶柄的离层相似,花从关节处掉落,起到了疏花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花序结构的简化产生影响,达到植物在资源配置上的自我调节.可见,花梗关节是植物应对环境胁迫、促进有效繁殖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荞麦品种赤峰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水平对植株生长及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的百粒重和平均结实率随种植密度增大呈递增趋势。荞麦的落粒率随着种植密度增大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荞麦的落粒率与总粒重、有效株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荞麦的结实率与荞麦各农艺指标、落粒率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从降低落粒率角度看,荞麦的适宜密度在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影响无核白葡萄落粒的相关因子,为无核白葡萄落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易落粒的无核白葡萄与耐落粒的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测量无核白和红地球成熟期的果梗拉力与果梗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对成熟期无核白与红地球的离区、离层与果刷部位进行染色切片观察;测量离区、离层厚度及细胞截面积、离区及离层细胞纵横径;无核白经2,4-D、PCPA及环剥处理后,测量其脱断率与脱断力。【结果】 红地球果梗拉力(6.7±3.2)N,无核白果梗拉力(2.1±0.5)N,红地球葡萄果梗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比无核白高;无核白离区范围较大,红地球离区范围较窄,红地球果刷宽大,离层细胞排列紧密,无核白果刷细小,离层细胞排列疏松,两种葡萄在果蒂离区、离层细胞形态上差异不大,但在离层和离区细胞的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无核白与红地球的果梗维管束直接通过离区,在离区细胞中呈现放射状分布,红地球离区中的维管束细胞显著较无核白多而密,较无核白拥有较厚的维管束细胞群;无核白的脱落方式比例有所改变,果梗拉力也大大增加,其中,环剥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在红地球与无核白的综合比较分析中发现,果梗拉力大的葡萄具有果梗维管束发达,维管束与果肉连接紧密,离区范围小,果梗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制作非洲凤仙茎叶的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首次对非洲凤仙茎叶进行解剖结构观察,为非洲凤仙的分类及多倍体育种提供解剖学资料。结果表明,非洲凤仙茎的解剖结构与凤仙花属其他植物相似,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个部分组成,仅皮层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细胞层数、维管束数略有不同。茎的皮层薄壁细胞和髓部薄壁细胞中均有草酸钙结晶分布,为针晶束、针晶簇2种类型,且在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及数量等与凤仙花属其他植物有所不同。叶的解剖结构由表皮、叶肉、叶脉3个部分组成,具有耐阴植物叶的结构特征。叶肉细胞中分布有草酸钙针晶束,与茎中的草酸钙针晶束特征一致。茎中草酸钙结晶特征对凤仙花属植物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荞麦落粒性相关基因,分别选取甜荞、苦荞和金荞的不同品种不同组织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数据库比对、功能分析与功能注释获取与落粒性相关的Unigene。设计引物通过RACE方法扩增候选基因,测序后将候选基因全长序列提交到NCBI数据库中,通过blast寻找候选基因的命名,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测候选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得到6个候选基因,其中,根向光性蛋白基因、SOBIR1-like蛋白基因、NPR5-like蛋白基因主要在花器官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而SRG1-like蛋白基因、过氧化物酶基因和AGL蛋白基因主要在植物离区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调控作用。NPR5-like蛋白基因在落粒品种与不落粒品种间的表达量差异最大。结论:NPR5-like蛋白基因在荞麦落粒过程中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有离层和无离层品种的加工番茄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番红-固绿染色法对花梗进行解剖学研究,并对完全形成离层的时期(花完全开放时期)进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离层是在花芽分化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并伴随着花梗的生长而生长.在花完全开放时期,离层品种中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无离层品种,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酶活性呈负相关性.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离区发育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也对生产中防止落花落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普通荞麦或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2n=2x=16)],具有异型花、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在远缘杂交中,甜荞的非落粒性常会丧失。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由落粒野生种(F.homotropicum)组配的杂种来探讨荞麦落粒的遗传性。借助胚珠培养,获得了来自4个远缘杂交组合(F.esculentum×F.homotropicum)的杂种。8个F2群体,28个来自F2落粒植株的F3系用于遗传分析。落粒的F1说明落粒是显性的。F2群体的3∶1,9∶7,和27∶37的分离类型支持这里首次提出的遗传模式,落粒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造成不同分离类型的原因归结于F.esculentum的由异交引起的群体异质性。Fagopyrum homotropicum的基因型应是纯合显性才能确保群体的落粒性,而F.esculentum应在至少1个基因位点上固定为纯合隐性,才能保持群体的非落粒性。此研究解释了为什么1个没有落粒亲本的组合或非落粒的植株自交会产生落粒的后代。  相似文献   

8.
苹果属植物抗旱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叶片形态解剖结构、植物体的主动生理响应、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超微弱发光、光合作用、核酸代谢以及抗旱性相关的核酸序列的克隆分析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年来苹果属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研究,为抗旱栽培及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3种嵩草属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特征,采用石蜡切片法,分析叶片表皮、叶肉、叶脉等解剖结构的差异,并比较分析叶片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嵩属草植物叶表皮近、远轴面均由1层表皮细胞组成,线叶嵩草表皮细胞最大,其次为高山嵩草,大花嵩草最小。大花嵩草近轴面主脉凹陷处存在泡状细胞,高山嵩草和线叶嵩草近轴面无泡状细胞。3种嵩草叶表皮均具有较厚的角质层,近轴面角质层均厚于远轴面,线叶嵩草角质层最厚,其次是高山嵩草,大花嵩草最薄。叶肉没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但有发达的气腔。机械组织和维管束占叶片横切面面积的比例均较小,线叶嵩草最大,高山嵩草次之,大花嵩草最小。线叶嵩草维管束鞘总面积最大,高山嵩草次之,大花嵩草最小。3种嵩草属植物叶片不同部位解剖结构均存在差异,其中高山嵩草在叶片不同部位中存在极显著差异的结构最多,线叶嵩草次之,大花嵩草最少。可见,3种嵩草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分类学的重要依据;均具有典型的旱生植物特点,线叶嵩草和高山嵩草有较厚的角质层,而大花嵩草通过较小的表皮细胞和泡状细胞响应生境干旱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17个乡镇的荞麦属植物及其种质资源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分布于汶川县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荞麦属植物种类有5个种、3个亚种,其中花叶野荞为一新种。初步明确了汶川县荞麦属植物的种类、特征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1.
该文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及植纹鉴定技术,对长白山地区野豌豆属三种植物成熟叶片的解剖结构及表观结构植纹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野豌豆属植物演化关系,为其属下分类及演化趋势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广布野豌豆、大叶野豌豆、歪头菜叶片解剖结构对比结果表明:歪头菜叶片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外切向壁角质层加厚,木质部导管孔径较大,主脉纤维细胞发达并形成维管束鞘。植纹鉴定结果表明:虽然同属植物叶片表观结构植纹特征具有同源相似性,但供试的野豌豆属三种植物叶片表观纹理及垂周壁类型有明显差异,广布野豌豆无副卫细胞,大叶野豌豆、歪头菜植纹气孔副卫细胞平列不等型。数理统计后的植纹特征显示,歪头菜较大叶野豌豆更进化。供试的三种植物的演化关系为广布野豌豆<大叶野豌豆<歪头菜。  相似文献   

12.
该文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及植纹鉴定技术,对长白山地区野豌豆属三种植物成熟叶片的解剖结构及表观结构植纹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野豌豆属植物演化关系,为其属下分类及演化趋势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广布野豌豆、大叶野豌豆、歪头菜叶片解剖结构对比结果表明:歪头菜叶片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外切向壁角质层加厚,木质部导管孔径较大,主脉纤维细胞发达并形成维管束鞘。植纹鉴定结果表明:虽然同属植物叶片表观结构植纹特征具有同源相似性,但供试的野豌豆属三种植物叶片表观纹理及垂周壁类型有明显差异,广布野豌豆无副卫细胞,大叶野豌豆、歪头菜植纹气孔副卫细胞平列不等型。数理统计后的植纹特征显示,歪头菜较大叶野豌豆更进化。供试的三种植物的演化关系为广布野豌豆大叶野豌豆歪头菜。  相似文献   

13.
以普通荞麦3个花柱同长自交可育纯系为材料,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杂交方法,将甜自21-1分别与Lorena-3和甜自100进行正反交,配制4个杂交组合,获得其杂种后代和F2代群体,探讨普通荞麦尖果、落粒性、红色茎秆的遗传规律。研究发现:尖果性状在甜自21-1与Lorena-3和甜自100进行正反交4个组合的F2群体中均表现3∶1的遗传分离模式,表明尖果性状(尖-钝)受单基因遗传控制;落粒性和主茎颜色(红-绿)在甜自21-1和Lorena-3正反交的2个组合的F2群体中均遵循9∶7的分离模式,表明落粒性、主茎颜色(红-绿)为2对显性互补基因的遗传模式。尖果性状基因、落粒性基因和红色茎秆基因之间均表现为彼此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14.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植物MAPK级联途径中的重要信号分子。为了研究荞麦属MAPK基因序列变异以及种间进化关系,对荞麦属8个野生种共25份材料的MAPK基因进行特征引物PCR扩增、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荞麦属植物种间MAPK基因PCR扩增片段序列较为保守,8个野生种共25份材料中多态位点为125个,不变位点为680个。其中,12份野生苦荞MAPK基因片段序列多态位点S仅为32个,说明荞麦属植物种内MAPK基因序列高度保守。聚类分析发现野生甜荞与左贡野荞被聚为一类。野生苦荞、毛野荞、大野荞、金荞麦、细柄野荞和硬枝万年荞被聚为一大类;其中,细柄野荞和硬枝万年荞被聚在一起,其次与金荞麦聚在一起;毛野荞与大野荞被聚在一起。研究结果可为荞麦属植物MAPK基因功能以及种间遗传多样性与进化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薏苡(原变种)、念珠薏苡(变种)、薏米、水生薏苡、小珠薏苡等42份薏苡属植物为材料,设计与落粒性基因相关的36对STS引物进行PCR反应,从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引物,对薏苡属植物DNA多样性进行分析.根据DNA多态性特征讨论了薏苡属植物的遗传进化关系,并构建了42份薏苡属植物的STS指纹图谱和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6.
13种榕属植物的叶片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3种榕属(Ficus)植物的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和表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3种榕属植物中有11种为异面叶,2种为等面叶,叶肉都具有分泌细胞.在11种具有异面叶的植物中,上下表皮都有复表皮层,其中2种植物的上复表皮具4~5层细胞、3种具3~4层细胞、6种具2~3层细胞.气孔分布在下表皮并下陷,保卫细胞通常与下复表皮的第2层细胞处于同一平面,都具有明显的角质层.大叶榕(F.virens Ait.)和菩提榕(F.religiosa Linn.)2种植物为等面叶,其上下表皮由单层  相似文献   

17.
甘蔗属及近缘属8种植物叶片下表皮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云南省 8种甘蔗属及近缘属植物叶片下表皮的解剖结构 ,结果表明 ,肋区中刺细胞的有无、行数及形状 ,硅细胞及栓细胞的排列方式 ,表皮上附属物的类型 ,气孔的行数及副卫细胞的形状等在不同种之间是不同的 ,这些解剖特征可作为外部器官形态分类的补充 ,也可为甘蔗杂交育种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贵州湿地藓属Hyophila(丛藓科Pottiaceae) 植物分布及其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湿地藓属植物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外观形态、细胞形态以及解剖结构,并根据本属各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其进行分类.报道湿地藓属植物在贵州分布有6种,其中4种为贵州新记录植物湿地藓Hyophila javanica(Nees.&Blume.)Brid.、芽胞湿地藓H.propaguliferaBroth.、花叶湿地藓H.nymaniana(Fleisch.)Menzel.、匙叶湿地藓H.spathulata(Harv.)Jaeg..本文还对各种植物的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等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四川省甘洛县24个乡镇的荞麦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考察,搜集了分布于甘洛县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荞麦属植物种类5个种、2个变种.初步明确了甘洛县荞麦属植物的种类、生长特性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20.
日本种植荞麦追溯到8世纪。日本人民喜食荞麦,荞麦的年消费占到世界荞麦总产的十分之一。日本的荞麦种质资源较少。现有荞麦种质资源仅226份,但因日本国内庞大的荞麦消费市场,对于荞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近百名科学家从事有关荞麦的各类科研工作。尤其在荞麦品种选育、荞麦抗倒、抗落粒材料筛选以及抗过敏蛋白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尽管如此,受荞麦生产区域的局限,致使日本市场的荞麦需求长期依赖进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荞麦产业发展的系统性以及投入力度,其研究的方向,方法和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