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对2018年12月底贵州省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横槽、高原槽和南支槽,700hPa西南急流以及 850hPa东北风为此次雨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地面上强大的蒙古冷高压使贵州地面长时间维持低温状态。强盛的西南急流使贵阳探空站逆温层顶温度在此次过程中一直维持在0℃以上,但逆温层之下的冷空气强度很强,同时逆温层高度抬高,两者共同作用为降雪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2月29日宿迁市一次小雨转大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小雨转大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属后倾槽结构,西路冷空气从低层锲入形成冷垫,850 hPa对应的西北急流(冷空气)和700~600 hPa西南急流(暖湿空气)交汇,造成了这次雨雪天气;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以及锋面的抬升作用,使上升运动得以维持;南海水汽沿700~600 hPa西南急流向北输送,受北方冷空气阻挡,使得水汽在雨雪区辐合上升;地面至850 hPa有冷平流,使得低层迅速降温,700 hPa以上有暖平流,造成逆温层结,为雨转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温度环境;另外,利用雷达径向速度和风廓线图可清晰反演低层风场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冷、暖平流对雨转雪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21年郑州首场暴雪伴高架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700hPa急流和地面倒槽为此次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2)700hPa豫北地区有东西向暖切变线,切变线南部强盛的西南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条件。(2)西南倒槽发展旺盛,有利于引导高压前部的冷空气持续南下并长时间维持;850hPa冷舌和地面南下的冷空气为暴雪和高架雷暴提供了深厚的冷垫,低空暖湿急流沿低层冷垫爬升,产生不稳定层结和强上升运动,从而在大气高层产生雷暴。  相似文献   

4.
胡皓  梅笑冬  许新田  张潇予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9-14882,14968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NCEP 1°×1°6 h再分析数据,对2009年11月9~11日陕西近20年最大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讨论天气尺度及中尺度系统在促进暴雪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由高空西风槽、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及地面倒槽、地形共同影响所致。700 hPa切变线使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急流在陕西交汇,且700、850 hPa分别有西南急流和偏东急流带来充沛水汽;地面有东北冷空气侵入,既对暖空气起抬升作用,同时配合陕西地形作用加强了地面中尺度辐合带的形成,为暴雪产生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机制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及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8月24日在盘锦地区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为高空槽与华北气旋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暴雨天气,西南急流和台风北侧的东南气流为盘锦地区输送了大量暖湿气流,为本次降水提供充足水汽条件。500 hPa高空槽与台风西北部之前强位势梯度使得低空急流稳定维持,槽前正涡度平流的辐散作用使得低层减压。地面低压发展,低空急流中的切变涡度扰动是低空低涡形成的重要机制。卫星红外云图显示在急流轴附近有MCS生成并沿着槽前西南气流向东北方向移动,起到"列车效应"作用。低空和超低空急流在辽宁中部建立并加强,使得盘锦出现暴雨到大暴雨。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锦州地区一次雨转暴雪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降水相态转换的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500 hPa高空槽、850 hPa低涡及地面倒槽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南和东南急流在辽宁省上空形成较强的水汽辐合,强降雪落区位于急流汇合处,雨雪转换过程中,地面气温和近地层的温度与降水相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2008年初低温雨雪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丽  刘火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22-17125
2008年1月中旬~2月初,湖北荆州市经历了一次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降雪天气过程,通过对这次的低温雨雪过程的天气特征、物理量场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期望为今后的预报中对降雪预报提供一定参考。分析表明,旺盛的西南急流,强的垂直风切变,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配置,提供了降雪区的上升运动与水汽的辐合;强冷空气维持,逆温层结构决定了降水的性质,而中高纬度稳定的阻塞形势和中低纬度平直环流和南支多波动,使雨雪天气持续。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13日~2月5日,娄底市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冰冻雨雪灾害。在此通过天气形势及各物理量分析,研究发生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欧亚大陆长时间维持两槽一脊形势,有利中高纬度冷空气南下,中纬度地区长时间维持浅槽天气形势,槽前强盛的西南气流为娄底市冰雪天气提供充沛的水汽来源,对流层中低层冷暖气流形成的辐合带是影响娄底市冰雪天气稳定的天气系统;湖南中南部对流层中低层长时间存在次级环流、深厚的逆温层、逆温层中低层的水汽辐合,这些对娄底市长时间维持冰雪天气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天福  刘鹏  袁辉  康安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73-9876
[目的]探讨2008年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事件的成因。[方法]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冻雨、冰冻、道路结冰、地表0℃线范围的变化情况,对2008年1月13日~2月15日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简称凝冻)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此次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事件的成因,并对其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是在大气环流异常的背景下,各种尺度天气系统在贵州上空交汇造成了持续性降水发生的。北半球东亚倒Ω流型使大气环流长时间稳定,使北支锋区偏南,极地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影响江南、华南,南支西风波动活跃,静止锋锋区强度大,并长时间维持;低空850 hPa切变线在广西与贵州、湖南交界处维持摆动,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向我国南方输送,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导致贵州出现长时间的降水;逆温层深厚,长时间的降水普遍以小雨为主,容易形成过冷水滴,雨淞范围从贵州、湖南南扩至广西北部,冻雨、冰冻天气造成长时间的道路封冻和电线结冰,灾情严重;地表温度0℃线长时间覆盖全省高寒山区,地面结冰难以融化,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长时间影响贵州。[结论]该研究为该类灾害天气的防灾减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年3月16—18日出现在山西省北部的1次局部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500hPa高空槽、低涡切变线、700hPa低空西南急流和地面倒槽共同作用的天气系统下; 700hPa西南急流为此次暴雪天气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并带来了必要的动力条件;地面气压场上日本高压后部的偏东干冷空气在山西形成了冷垫,有利于暖而湿的偏南气流沿冷垫爬升,大范围的增强了上升运动;通过分析发现,正涡度区和正涡度平流中心相配合对强降雪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永生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89-291,294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江西吉安也是这次低温雨雪冻雨影响的重灾区。为了探索此次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成因,利用2008年1月1日至2月10日各层(地面、850hPa、700hPa、500hPa、300hPa等)天气图资料、有关气象要素场和吉安市边界层内局地气象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这次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的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与高空南支环流长波调整有关,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跃对高空南支环流长波调整起到关键作用;中、低层水汽丰富,为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提供了重要水汽条件;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强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是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形成的主因。吉安边界层内局地气象条件: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速小并且维持时间长.是吉安冻雨形成并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17年2月20—21日宁夏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资料和ECMWF_THIN、T639及宁夏WRF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17年2月20—21日宁夏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低空低涡切变线、地面回流及河套锢囚锋等的共同存在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流型配置;200 hPa西风急流、500 hPa西南急流、700 hPa偏南急流和850 hPa偏东气流为此次暴雪天气提供了较强的水汽输送和补充;雷达回波呈现层状云结构,径向速度图上较好地反应出降雪区流场的辐合、冷暖平流分布,VWP清楚地展示了强降雪风场的垂直结构及高低空急流的演变过程;对各家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在对中低层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及降水量预报能力方面,欧洲细网格预报与此次实况最为吻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以及雷达探测资料等对2016年4月底发生于南平市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中西部区域始终为上干下湿结构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结构,在地面有高低压结构与温度锋区存在。至4月26日20:00,850hPa切变逐渐向闽西与粤北移动,急流持续东移南压且不断减弱。在500hPa形势场存在短波槽不断朝东移动到粤中北部区域,上干下湿结构消失,和850hPa切变构成前倾结构。地面锋区不断朝东移入海,闽、赣、粤三省相交区域的暖低压始终维持,这些为此次冰雹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低空西南急流、上干下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与地面温度锋区等为此次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这次飑线主要以冰雹、大风为主,短时强降雨为辅。飑线产生以前激发出两个十分显著的超级单体,有中气旋存在,其西南区域的西南风雨环境场的西南风配合处的风力最为强劲。0度层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不足5km,-20度层位置分布着50dBz的发射因子,这些均促进了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上游前倾槽形成回波,500hPa引导气流与切变线的缓缓移动,配合稳定的西南急流共同促使福建构成列车效应,这对于冰雹天气的形成和维持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9日至20日光泽县发生的持续大暴雨过程中环流特点、物理量场、站要素、卫星云图等,初步探讨了此次持续性大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中高纬为两脊一槽环流型、高空小槽不断东移、副热带高压及低空西南急流稳定维持,大量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闽北上空,与北方频繁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与此同时,中低层低涡切变活动频繁,地面静止锋稳定维持于28°N附近,为此次持续大暴雨天气过程提供有利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15.
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52-19654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对长江中下游2008年1月19日降水增幅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方面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冷暖空气交汇是降水增幅的基本条件;地面倒槽、850~700 hPa暖切变和850~500 hPa低槽是降水增幅的影响系统;西南、东南低空急流是降水增幅的重要动力机制;西南低空急流为降水增幅输送了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欧洲天气预报中心的数值预报和T106预报产品及FY-2卫星云图,对2008年1月12日~2月3日上饶地区出现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的横槽,不断有冷空气从西路南下,与来自孟加拉湾的强盛的西南气流长时间在本省交汇,是造成持续性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原因,同时高空的逆温层以及高低空地面一定的低温有利于出现大范围降雪。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充市2021年6月25—26日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地面自动站、高空实况以及模式格点等资料进行暴雨成因分析,并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因副热带高压缓慢西进、500 hPa低值系统维持在盆地、低层有辐合系统配合而产生的以稳定性降水为主的降水过程。850 hPa盆地中部到东北部西南低涡、700 hPa低空急流、切变线的维持为此次暴雨天气提供了较好的动力和水汽条件。在本次区域暴雨形成中热力作用不明显,但是由于具备其他条件,仍要考虑本地暴雨的预报。欧洲中心细网格风场预报对此次南充市东部的暴雨预报具有指示意义,西南区域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南省常德市2013年5月25~27日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反演的TBB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以及中尺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高空低槽、西南低涡、高低空急流是导致本次强降水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200hPa西风急流有利于高层质量辐散的增强,500hPa深厚低槽槽前辐合明显,低层也有强烈的辐合,这种上下耦合模式非常有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和发展,为此次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西南低涡在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将中低层西南急流向北输送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卷入,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TBB资料对本次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及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华凯  崔淼  周成 《现代农业科技》2014,(5):264-265,26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3.2数值模式产品剖面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4月19—20日发生在德州市的春季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槽东移时与北方冷空气结合而形成的回流降雪,暴雪产生在500~700 hPa槽前西南气流的前部、850 hPa东南风与东北风的辐合区域;中上层的西南风急流和低层的东南风气流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暖湿空气,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此外降水相态与850 hpa的温度场(-4℃线)对应较好,同时925 hPa气温低于0℃、地面温度低于2℃或者0℃层高度明显低于925 hPa也可以作为雨雪相态转换的判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面天气图资料、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对湖北省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并对数值预报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渗透扩散的冷空气、850hPa及以下冷垫、700hPa西南急流、500hPa西风带低槽是湖北省出现暴雪天气的必备条件;湖北省出现降雪,地面温度在冷空气降温作用下最好降至4℃以下,而850hPa温度最好降至-4℃或0℃以下;暴雪天气预报的难度在于700hPa和850hPa西南急流对于温度层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