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枸杞生长季(5-10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统计≥0℃积温、积温日数和高(低)温日数,采用线性趋势和M-K突变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季气温整体变暖趋势明显,且夜间增温速率高于白天增温速率,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37、0.33、0.54℃/10年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日较差以-0.21℃/10年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负异常次数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正异常次数均出现在21世纪00年代至01年代.枸杞生长季高温日数整体以气候倾向率1.1 d/10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低温日数以1.7 d/10年呈显著减少趋势.枸杞生长季≥0℃积温及积温日数的增加趋势明显,≥0℃积温和积温日数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6.6℃/10年和0.7 d/10年.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分别于1994、1995、2000年发生突变,最低气温没有发生突变.1991-2017年柴达木盆地枸杞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增加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31.5 kg/(hm2·10年)和12254.0 hm2/10年,气温日较差对枸杞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变化影响最大,其他气温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种植面积的次要因子为高温日数和≥0℃积温日数.  相似文献   

2.
辽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娟  徐婷  陈玉光  王鹏  付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30-13632
对辽阳市1960~2009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起日、止日、起止日间日数及≥10℃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辽阳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在升高;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起日在提前、止日在推后、起止日间日数在延长,≥10℃积温在增大;气候变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1980—2015年玉屏县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初终日、持续日数以及积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和持续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P<0.05),其变化率分别为50.26℃·d/10年和6.65 d/10年。1994年玉屏县的日均气温稳定≥10℃积温发生突变,1998年和2003年日均气温稳定≥10℃持续日数发生突变,持续日数的突变时间落后于积温的突变时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开始日期总体呈下降趋势,每10年提前3 d左右开始,结束日期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推后0.5 d左右结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精河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当地枸杞产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精河县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枸杞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1981—2020年,枸杞生长季气温为19.7~23.5℃,平均气温21.5℃,气候倾向率为0.4℃/10 a;≥10℃积温3 062~4 400℃·d,平均3 845.6℃·d,≥10℃积温气候倾向率为162.6 ℃·d/10a,≥10℃积温日数气候倾向率为4.6 d/10a;平均气温、≥10℃积温及其日数随年份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且均在2004年发生由低到高的显著突变。1981—2020年精河县初霜日推迟,气候倾向率为2.8 d/10a;终霜日提前,气候倾向率为-3.0 d/10a;无霜期延长。枸杞夏果成熟期间高温日数增加,生长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年代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波动较大。日照时数在1999年发生突变,呈显著增多趋势。枸杞生长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 d/10a和2 d/10a。【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精河枸杞生长季热量资源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枸杞产量,但枸杞萌芽展叶期遭遇霜冻风险增大,4月需加强霜冻灾害防范。夏果成熟期间高温日数增加,需关注高温对枸杞幼果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7月降水量增加,对枸杞产量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09-12409,12443
通过研究热量条件的变化,分析原阳1981—2012年热量奈件(月、四季及≥0℃、≥10℃的活动积温及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建立多年平均气温与积温和持续日数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原阳县作物生长季内平均气温较20世纪80年代上升0.5℃。≥0℃的初日、终日分别提前11d和推后8d,作物生长期延长19d;≥0℃的积温增加153.9℃·d;≥10℃的初日、终日以及持续日数与80年代相比无明显变化。年平均气温与≥0℃、≥10℃积温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3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及其积温、最暖月平均气温(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等5个指标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气温与热量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2年时间尺度上,黄土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线性拟合增长率达到0.28℃/10年,在空间变化上表现出北部区域变化大于南部区域,西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的特点。热量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增加,其中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变化最大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南界到陕西西安和山西临汾区域,而日平均气温稳定≥10℃积温变化最大的区域为山西原平为中心区域和青海、甘肃的大部分区域。最冷月气温与最暖月气温在时间序列变化上,变化趋势表现为基本一致,但是空间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最暖月的变化幅度小于最冷月的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西省汾阳市气象局198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和对应时段的冬小麦≥0℃积温及冬小麦生育期日数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0 a气候变暖对冬小麦≥0℃积温和生育期日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汾阳市30 a年平均气温总体表现为增暖,冬小麦≥0℃积温上升,而生育期日数表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3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及其积温、最暖月平均气温(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等5个指标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气温与热量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2年时间尺度上,黄土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线性拟合增长率达到0.28℃/10年,在空间变化上表现出北部区域变化大于南部区域,西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的特点。热量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增加,其中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变化最大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南界到陕西西安和山西临汾区域,而日平均气温稳定≥10℃积温变化最大的区域为山西原平为中心区域和青海、甘肃的大部分区域。最冷月气温与最暖月气温在时间序列变化上,变化趋势表现为基本一致,但是空间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最暖月的变化幅度小于最冷月的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背景下辽阳市≥1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辽阳市≥1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辽阳市气象局1956—2010年≥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资料,分析近55年辽阳市≥1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10℃初日呈弱提前趋势,≥10℃终日以1.75 d/10年的速率显著延后,≥10℃持续日数平均以2.57 d/10年的速率显著增多,≥10℃活动积温以58.4℃/10年的速率在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0.
赵冬艳  谷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40-14941
利用大连市近6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对稳定通过≥0℃、≥10℃的积温和积温日数及其变化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大连市农耕期各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大连市稳定通过≥0℃、≥10℃的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稳定通过0℃积温、积温日数比稳定通过10℃的上升趋势显著。除第1个30年稳定通过0℃积温呈非常缓慢的递减趋势外,其余各时间阶段通过0和10℃的积温呈递增趋势,且前期递增趋势较弱,后期增强,第3个30年最强。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日数各阶段均呈递增趋势,后期较前期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绿洲区为代表,利用境内8个气象站1961—2018年的逐日气温实测数据,主要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60年典型绿洲生态区≥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积温区域分布不均,差异较大;≥10℃积温呈现出初日提前、终日推迟为主的增加趋势;近60年≥10℃积温、终日和持续日数分别在2004、1974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10℃积温存在准26年强振荡周期,在1961—1970年、1971—1999年以及21世纪以来大致呈现了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过程;≥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短周期振荡在各时段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贵州省黔西南州热量的分布和变化,促进种植业合理布局及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5d滑动平均法研究贵州省黔西南州1981 2014年≥10℃积温和积温日数的分布规律与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4年黔西南州≥10℃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性变化达显著水平;≥10℃积温和积温日数从北至南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增幅较北部明显,二者的空间分布较一致.≥10℃积温和积温日数变化除贞丰县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望谟县≥10℃积温增加最明显,晴隆县≥10℃积温日数增加最明显.年平均气温升高1℃,则≥10℃积温将增加101.3~503.7℃·d,≥10℃积温日数将延长1.5~20.7 d.  相似文献   

13.
肖国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66-2468
利用四川西南地区1960至2007年7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积温的年际变化、空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四川西南地区≥0℃、≥5℃、≥10℃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在这48年里,1998~2007年是热量和持续日数增加幅度最大的时期,其中四川西南的东、西部地区≥0℃、≥5℃、≥10℃的平均年积温增加幅度最显著,中部的西昌平原地区次之,盐源地区增加最少;≥5℃的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最显著;在空间上,东、西部地区≥5℃、≥10℃的持续日数增加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乐都区气象局近60年地面气象观测实测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对稳定通过0℃、10℃二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进行统计计算,并根据统计结果对其初终日期、持续日数、活动积温从极值分布、年代际平均值变化情况、逐年变化趋势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经分析,随着历年年平均气温逐步升高,稳定通过二界限温度的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日数延长,活动积温升高的变化特征显著,二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在资料前期变率相对较小,后期变率增大。≥0℃各要素随年际(年代际)变化相对平稳,≥10℃各要素振荡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根河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年~2010年共计50年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根河市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均呈升高的趋势,其中稳定通过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85.73℃/10年,5℃倾向率平均为71.75℃/10年,10℃倾向率平均为55.72℃/10年。并且积温值、通过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积温初日整体趋势是提前,终日整体趋势是推迟,也就是说气温在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建昌县热量资源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永忠  李明春  黄英华  杜丙义  费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49-15750,15752
利用建昌近50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气候倾向率概念,分析热量资源特征变化。结果得出,近50年来,建昌县年平均气温升高1.5℃;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升高依次是1.7、0.9、1.0、2.5℃;11~4月是气温升高的主要时段。≥10℃积温增加207℃,无霜期延长5d。80年代是气温变化的"拐点",其前后年平均气温平均升高1.0℃,春季平均气温升高1.2℃,冬季升高1.6℃,夏季、秋季均升高0.8℃;≥10℃积温平均增加148℃;无霜期平均延长6d。  相似文献   

17.
董学贤  于杰  张孝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34-12635
[目的]分析黑龙江鸡西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有助于资源开发利用和灾害预测,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依照基准年和年度分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渐近线解析出热量增减幅度。[结果]鸡西地区58年年平均气温升高1.7℃,1982年是气温升高的“拐点”。稳定通过≥10℃的初日、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历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初日提前5d,终日延后6d,间隔日数延长11d,∑T≥10℃积温增加290oC。近30年升温趋势明显。[结论]气温升高,积温增加,热量资源增多,可改变植物种群的构成,提高作物生物产量;同时.也给病虫越冬提供了生存条件,界限北移。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18.
王春娟 《农学学报》2015,5(6):78-81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10℃界限温度的变化规律,用现代气候变化理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陕西关中西部近5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期、间隔日数及其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关中西部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呈显著提早趋势,终日呈波动推迟趋势。初终日之间间隔日数显著增加。≥10℃期间的积温以56.568℃.a/10 d 的幅度显著增加。积温年代际波动增加,冷暖交替频繁。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省8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er-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连续小波分析和Arc GIS空间插值的方法,采用分区的方式对江西省近55年来≥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5年江西省日平均气温≥10℃积温和持续日数呈现增加趋势,初日呈现提前趋势,终日呈现推迟趋势,且变化速率赣北大于赣中,赣中大于赣南;(2)近55年赣北≥10℃积温、初日和持续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1、2004、2000年;赣中≥10℃积温、初日和持续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4、2004、2000年;赣南≥10℃积温和初日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5年和2000年,赣北和赣中终日及赣南的终日和持续日数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未发生突变;(3)≥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存在18年和30年的周期,且不存在区域性的差异;(4)江西省≥10℃积温、初日、持续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分布相似,高值区大部分集中在北部,低值区大部分集中在南部,江西省≥10℃终日的气候倾向率的高值区在西部、低值区在东部。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近55年≥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江西省8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er-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连续小波分析和Arc GIS空间插值的方法,采用分区的方式对江西省近55年来≥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5年江西省日平均气温≥10℃积温和持续日数呈现增加趋势,初日呈现提前趋势,终日呈现推迟趋势,且变化速率赣北大于赣中,赣中大于赣南;(2)近55年赣北≥10℃积温、初日和持续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1、2004、2000年;赣中≥10℃积温、初日和持续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4、2004、2000年;赣南≥10℃积温和初日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5年和2000年,赣北和赣中终日及赣南的终日和持续日数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未发生突变;(3)≥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保持一致,存在18年和30年的周期,且不存在区域性的差异;(4)江西省≥10℃积温、初日、持续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分布相似,高值区大部分集中在北部,低值区大部分集中在南部,江西省≥10℃终日的气候倾向率的高值区在西部、低值区在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