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灭茬和旋耕是两种不同的整地方式,近些年来被广泛使用,尤其是以种植玉米、大豆等根茬类作物为主的地区。另外,随着播种机械的广泛使用,对整地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灭茬或旋耕作业对农作物根茬的切碎和对土壤的碎土效果并不理想,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播种质量。针对这种现象,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研制出了SGTN-160型单体双驱动整地机。该机一次性作业可同时完成灭茬和旋耕两项作业,可对农作物根茬和土壤进行两次性粉碎,获得了较好的整地效果,达到了农艺要求,现将该整地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盘刀式切碎器参数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盘刀式切碎器参数传统数学解析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1.0型切碎器的工作性能要求,确定了影响其功率消耗的主要参数及其变化范围。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分析了所选择的4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进而建立了描述试验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定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以切碎器的比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确定的切碎器参数变化范围和工作指标限制为约束条件,对盘刀式切碎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对优化设计得到的切碎器参数组合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切碎器实际比能耗与优化预测值间的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4.
4QZ-5.0型自走式青贮饲料收割机整机结构合理,动力强劲,操作简单,维修方便,性能可靠,适用于玉米、高梁、苜蓿及其他高秆作物的收割,切碎和人车作业。该机为方便收割时的操作,特设有可任意液压调节方向的出料口,随时调整方向,使切碎的作物顺利喷到接料车上。  相似文献   

5.
产品说明:1JH-120/J50型系列秸秆切碎还田机.是在吸收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和优点的基础上新近开发研制的一种多节直、弯刀组合式秸秆切碎还田机械.该机既可用于切碎玉米类硬制茎秆,也可用于切碎麦灯软质茎秆。  相似文献   

6.
《农村百事通》2011,(5):123-123
实用的厨房工具.Z字形的刀头设计新颖好用。上下按动就可以将姜蒜或其它的食材切碎.按的次数越多就切得越碎!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村》2004,(6):38-38
乌骨鸡雏鸡的消化机能弱,所以一定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如半熟的小米拌熟蛋黄(18只雏鸡每天拌1个蛋黄);10日龄后可以在饲料中加入10%-20%玉米面,8%-10%切碎的青饲料,1%-1.5%的骨粉,1%-1.5%的鱼粉和0.5%用清水洗净的细沙粒;30日龄后可以改喂粉料混合切碎的青菜,并加入骨粉、鱼粉、贝壳粉等,同时每天还要喂1-2次粒料(如大麦、粟等)。  相似文献   

8.
李强 《农家顾问》2013,(12):47-47
东方红1JH—180秸秆还田机由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其性能和可靠性居于国内先进水平.该机的主要特点:①采用双向调心滚子轴承,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②工作部件采用弯刀结构.刀端线速度高,切割力大,切碎质量好。  相似文献   

9.
一、灭茬机的工作原理 灭茬机主要是利用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技术,机具工作时旋转刀片切削作物割去秸秆后的剩余根茬(地上及地下10厘米内部分)及土壤,并把切削下来的根及土壤向后抛掷与挡泥罩相撞击,使根茬及土块进一步破碎再落到地面,一次完成刨茬、切碎及垄上耕耙作业,如采用综合作业机具,还可以完成深松,起垄等作业.  相似文献   

10.
青饲机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碎滚筒是青饲机切碎器的主要工作部件,它直接影响着机器的切碎性能、抛送性能及功率消耗。因此对切碎滚筒及动刀片的合理设计,是青饲机设计的关键。本文设计研究了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经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茬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阐述了作物根茬处理的特别是玉米根茬处理的意义,介绍了秸秆,根茬粉碎技术的发展概况,对几种不同类型根茬处理复合作业机具的结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北方旱作地区普遍采用的旋耕机具碎茬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将灭茬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和图像处理,利用高新技术实现精确对行灭茬,及将农机与农艺结合等作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秸秆粉碎灭茬还田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优化设计与试验确定相结合的方法,将秸秆粉碎与灭茬2种单一功能作业机械集为一体,研制出了4FX-1.2型秸秆粉碎灭复式作业机。通过田间性能试验,秸秆粉碎合格率达95%,灭茬率达90%,掩埋合格率92%,使用可靠性达96%。  相似文献   

13.
为南方小面积田块棉秆切碎还田机设计了棉秆切碎还田装置。该装置由切割装置、扶秆装置、除茬装置组成,棉秆由扶秆装置喂入,从上至下依次被切断、除茬。将该装置挂接在土槽试验机上,对影响棉秆切割长度合格率、功耗和除茬率的主要因素,即机具前进速度、锯盘转速和导向槽口宽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合格率与除茬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机具前进速度、锯盘转速、导向槽口宽度;影响功耗的因素大小依次是锯盘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导向槽口宽度。利用规划求解进行参数优化,在棉杆长度合格率与除茬率分别不低于85%和90%的情况下,锯盘转速为860 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0.65 m/s,导向槽口宽度为60 mm时,功耗为5.91 k W。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作物秸秆这一生物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目前秸秆粉碎机具按功能可分为秸秆还田和秸秆回收两种,功能单一,为了使秸秆粉碎能满足还田及回收的要求,新疆农科院农机所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秸秆粉碎还田回收机,结构简单,功耗小,可完成多种作物秸秆的粉碎还田及回收,通过简单的转换装置就既可以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在不需要风机的情况下,凭借甩刀的击打力及其产生的风力又可以完成秸秆粉碎回收,试验证明此种机具基本能够满足秸秆粉碎还田及回收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饲用苎麻收获机工作中纤维缠绕切碎系统以及喂料不均匀导致标准草长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喂料间隙自适应的饲用苎麻收获机切碎系统,由喂入压辊部件和切碎部件组成。该切碎系统的喂入压辊部件采用浮动压辊实现喂料间隙随喂入量变化自适应调节,饲用苎麻在喂入压辊部件的夹持推送作用下,由高速旋转的平板型滚刀式切碎器(动刀)切碎。分析得到了影响标准草长率的主要因素有喂入压辊转速、切碎器转速、动定刀间隙。试制了切碎系统性能考核试验台并进行了多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切碎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喂入压辊转速 159.16 r·min-1、切碎器转速 848.11 r·min-1、动定刀间隙 0.65 mm。优化模型与验证试验所得的标准草长率分别为 93.18%、92.96%,二者的相对偏差为 0.24%,满足饲用苎麻收获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饲用苎麻收获机工作中纤维缠绕切碎系统以及喂料不均匀导致标准草长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喂料间隙自适应的饲用苎麻收获机切碎系统,由喂入压辊部件和切碎部件组成。该切碎系统的喂入压辊部件采用浮动压辊实现喂料间隙随喂入量变化自适应调节,饲用苎麻在喂入压辊部件的夹持推送作用下,由高速旋转的平板型滚刀式切碎器(动刀)切碎。分析得到了影响标准草长率的主要因素有喂入压辊转速、切碎器转速、动定刀间隙。试制了切碎系统性能考核试验台并进行了多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切碎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喂入压辊转速 159.16 r·min-1、切碎器转速 848.11 r·min-1、动定刀间隙 0.65 mm。优化模型与验证试验所得的标准草长率分别为 93.18%、92.96%,二者的相对偏差为 0.24%,满足饲用苎麻收获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硬茎秆切碎机的设计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棉秆、桑枝等农作物硬茎秆为对象,研究了农作物硬茎秆切碎机的主要结构和设计参数,设计了能自动调节喂入高度的喂入机构和直刃刀切碎器等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有切碎性能良好,产量高,能耗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干旱地区深松灭茬镇压联合整地机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干旱地区现有保护型整地机功能单一、进地次数、镇压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一种深松、灭茬、镇压联合作业机。对深松铲与土壤的接触力学分析,设计弹簧缓冲装置,并对圆盘灭茬刀进行力学分析与试验。运用ANSYS模拟镇压辊与土壤接触过程,设计防粘土装置,对整机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深松深度为(489.3±8.6)mm,深松稳定性94.6%,能完全打破犁底层;当机车前进速度为1.4m/s时,圆盘转速为500r/min,根茬粉碎率90.3%,碎土率89.3%,土地平整度30.8mm,整地效果较好。该机各项指标能够较好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抛送式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三维建模,应用CFD技术对其风场进行模拟研究。采用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对速度分布场分析,初步得出甩刀刀柄迎风面积、留茬高度、刀尖间隙、前(后)风口高度、侧面间隙等因素对风场影响的基本规律,为机具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