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汪煜  朱振宇  刘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09-8013
以安徽省枞阳县为研究区,对县域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并结合DEM进一步分析了该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显著集聚特征的地形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都表现出空间正自相关特性,所表现的空间聚集或异常的位置及范围也各有不同,并且聚集特征的发生具备一定的地形条件,地形特征影响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和空间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2.
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空间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影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过程.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强,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将地理信息系统与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相结合,运用ArcGIS、Fragstats软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研究了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空间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对土地利用分布结构的影响明显,导致土地利用在局部空间聚集特征的形成.人为干扰较少的其他用地主要分布在Ⅲ1和Ⅲ2,裸露地主要在Ⅰ1分布,草地主要分布在Ⅰ1和Ⅰ2,林地主要分布在Ⅰ1和Ⅲ1,人文景观如居民点与特殊用地以Ⅱ2、Ⅱ4和Ⅱ1分布最多,耕地主要分布在Ⅱ3和Ⅱ4.土壤以草甸土面积最大,分布在Ⅰ1和Ⅲ2,其次是风沙土,分布在Ⅲ2和Ⅲ1,盐土分布在Ⅲ3和Ⅱ2,棕钙土分布在Ⅰ2,栗钙土分布在Ⅰ2和Ⅰ1.耕地主要分布在栗钙土和灰漠土,林地主要分布在灰漠土和草甸土,草地主要分布在草甸土和棕钙土.草甸土以居民点与特殊用地所占比例最多,风沙土和盐土以其他用地的面积最大,棕钙土的草地面积占98.09%,灌淤土分布的土地利用类型最复杂.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平均斑块面积与其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而区总面积与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但土壤的多样性指数与区总面积的相关性要比土地利用类型的好.在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之间,类型面积与平均斑块面积、多样性指数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鄱阳湖地区21个县市1985和2000年的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分析该地区15年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逐渐由分散变为聚集,主导地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日益突出,并逐渐向规则、连片方向发展.转移矩阵和流向分析表明,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主要向草地和耕地转移,草地主要向林地转移,水域主要向草地转移,建设用地则没有向其他类型转移,未利用地则主要向水域转移.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8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垂直尺度上都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在15个海拔梯度内分布不均匀,基本都是随着海拔的上升,数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在15个海拔梯度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存在差异。8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垂直方向上呈现空间相关性,其中其他用地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大,其次分别为园地、林地、工矿仓储用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草地空间自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岩性分区的北京市密云县土地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北京市密云县各岩性区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岩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约束状况,通过实际调查,并借助GIS软件,将北京市密云县1∶5万地质图进行矢量化,形成岩性分区图,并结合密云县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以7个岩性区为研究单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云县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中林地占绝对优势,其与岩石的分布密切相关;第四系沉积物类型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齐全程度最高,优势度很低.岩性差异影响着土地利用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方面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常德市1997~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手段与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常德市所辖9个县(市、区)地区的建设用地的空间变化,力求准确测算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并对研究地区建设用地类型结构变化程度、变化速度进行分析,探讨其与耕地变化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垣曲县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DEM数据,利用ArcGIS 10.3对研究区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提取,将地形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叠置分析,得到该地区不同高程、坡度、坡向上的土地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低海拔、小坡度的无坡向和阳坡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多分布于这一地区;高海拔、大坡度的地形对林地、草地的变化影响较大;水域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势平缓地区,受坡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DEM和GRID模型研究了重庆开县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坡度带的土地利用格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随坡度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坡度带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耕地在各坡度带上的主导地位逐渐减弱,林地和草地的地位逐渐增强,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针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现状,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规划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9.
渝西北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深入认识重庆西北部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机质空间变异和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修正的空间插值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26 g/kg,属中等偏下水平;变异系数为33.8%,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合川区整体偏低。【结论】土壤有机质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性受结构因素(地形坡度、土壤类型)和随机因素(土地利用类型、耕作措施等)影响,土地利用类型是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POI数据,收集新疆3463家农家乐信息,并将其分为经济型农家乐和星级农家乐,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探究各类型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各类型农家乐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① 新疆经济型农家乐、星级农家乐以及农家乐总体在空间上均表现为聚集的分布态势,且聚集分布特征的显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耕地产能评价对于耕地资源保护及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耕地产能评价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及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常州市钟楼区的耕地产能进行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气候、自然因素和技术水平综合指标的耕地产能评价体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钟楼区耕地产能等别分为6等和7等,其中6等地占比达到97.55%,等别空间分布呈现出城区内部街道低、外围地区较高的格局;耕地产能整体空间集聚性显著,各街道(乡镇)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呈现组团式,负相关类型(LH型和HL型)则分布零散;耕地自然质量和技术水平是影响钟楼区耕地产能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耕作层厚度、有机质含量、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和土壤养分元素为主导因素,pH值、灌溉保证程度和排水条件为次要因素。因此,应从增强耕地自然质量、提高耕地技术水平等方面制定提高耕地产能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云凤  刘启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45-22650
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分析集美区人口、经济、产业、用地景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半城市化现象基本特征。并基于研究区1987~2007年5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其2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集美区具有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的特征,20年间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最快,其扩展主要是通过侵占耕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的转化。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林地。淡水水域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耕地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侵占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半城市化地区的耕地、湿地(包括滩涂和近海海域)面积明显减少,致使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必将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重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钰蓉  吴浩  周荣  李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39-8040,8164
选取1998、2002年武汉市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以武汉市汉口区轻轨1号线为研究对象,利用Erdas软件进行分类,将土地利用类型分成五大类:水域、绿地、建筑用地、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然后通过ArcGIS软件分别统计1998、2002年以轻轨为中心,不同半径内的各类用地的面积。最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拟合分析,得到不同时期各类用地的半径维数。结果表明,轨道建设对其沿线的土地利用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水域、绿地、未利用地的影响更为厉害。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M的浏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解译卫星遥感影像,利用DEM数据,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高程、坡度和坡向对浏阳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主导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同,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级别下的数量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分析,将有助于实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研究目的,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园地等7种类型,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1~2007年各类用地转换特征及其经济效益,采用空间叠加法分析2005、2008年2个时段城区与重点镇用地类型转换的趋同性。结果表明,7年间新泰市林地面积增加最多,生态用地得到有效保护;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多,后备资源开发成效显著;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等指标表明新泰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08年城区与重点镇用地类型转换具有趋同性,转入最多是林地,转出最多是耕地;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各类用地之间转换促进了内部用地结构优化,有利于用地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正国  任大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76-12178,12214
根据南宁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基础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方法和模型,全面分析南宁市过去11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化过程,揭示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时间演变特征表现为交通改善、人口集聚、产业成长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驱动下的部分地类演变剧烈,总体相对平缓的变化过程;空间布局变化体现为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分布向少数区(县)集中,林地分布走向相对均匀,其他地类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以湖南省保靖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保靖县为研究区域,结合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利用分形理论的多种维数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果表明:保靖县林地、耕地的盒维数最大,且均大于2,该区域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要特征;水域的分维数最小,为1.963,体现了保靖县的水系比较集中.斑块形态分维数中维数最大为水域,1.674,园地最小,为1.177 6,总体上体现该区域的景观破碎度不大,自然保护较好.以保靖县的行政区域为半径维数的测算中心,计算出未利用地分维数为2.208 1,其他土地利用分维数均小于2但接近于2,说明未利用地从中心向外密度递增、其他用地从测算中心向周边用地均匀变化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8.
采用RS和GIS技术,以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东江源为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运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及状态指数等模型,研究了1986~2005年东江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红壤丘陵区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土地利用发展平缓,总体相比而言,1995~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大于1986~1995年的变化幅度;就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模式来讲,研究区的林地转为耕地分布最为广泛;状态指数结果表明未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呈现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余地类面积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组分贡献率入手,剖析景观组分对局地景观格局变化的贡献程度,实现对土地利用突变情景识别,其结果表明:农业景观与城市等人为景观竞相作用、农业比较效益差异与农业市场竞争、农户宜人和宜居的生存空间土地利用意识逐步成熟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突变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李春云  杨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88-11089,11107
基于太原市西山地区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太原市西山地区土地资源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多样性方面,西山地区尖草坪区域的GM指数最大,达到了0.76,其次是晋源区域,GM指数达到了0.70,万柏林区域的GM指数最低,仅0.57;在土地结构集中度上,万柏林区的土地集中化程度高于西山地区的总体水平,晋源区和尖草坪区的土地集中化程度低于西山地区的总体水平;在土地结构数量组合上,整个西山地区土地利用齐全程度较高,集中化程度较低,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分为3种,从其所辖区域上看,尖草坪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最多,土地利用程度较为齐全,万柏林区域和晋源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类型相对较少,土地利用的整体功能也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