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麦轮作区潮土及水稻土施用硅肥的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稻麦轮作条件下,潮土、水稻土上的硅肥试验表明,施硅水稻增产9.59%,小麦增产13.9%。稻季施硅在小麦上后效明显,增产8.2%;硅肥对水稻的氮麦吸收有促进作用,亩吸氮量增加2.95kg氮素吸收率提高14.8个百分点水稻植株必主得到改善,基部节间缩短,剑叶、倒二叶叶面积增加;硅肥对水稻具有增穗、增粒作用,抽穗后灌浆速率提高,千粒重也有明显增加;小麦表现为增穗、增加千粒重。硅肥适宜作水稻基肥或返青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4种施氮水平(0、162.5、325和487.5 mg/kg)对不同生育期小麦硅含量、硅累积量和累积速率、硅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显著提高了抽穗期和成熟期小麦叶片、茎中硅含量和小麦地上部植株硅的累积量。与单作相比,间作小麦平均硅累积量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了33%、41%、51%和18%,说明间作对硅的吸收累积具有显著优势。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间作小麦硅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单作。施氮会减少小麦叶片、茎和穗中硅的含量,但间作能明显缓解由于施氮引起的小麦叶、茎硅含量的下降趋势。施氮对小麦硅累积量和硅的吸收速率也有显著影响,单作和间作小麦硅累积量和吸收速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蚕豆间作显著提高了硅在小麦叶、茎中的分配比例,施氮水平对小麦穗中分配比例的影响与叶和茎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硅肥施用最佳时期并揭示超级稻硅素高效吸收、利用机理。【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粳型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号和淮稻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施硅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生育期硅素积累量、硅素阶段积累量、硅素阶段吸收速率、硅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硅素吸收、利用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施硅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生育期硅素积累量、硅素阶段积累量、硅素阶段吸收速率和硅肥偏生产力,降低硅素稻谷生产效率,不仅增加了硅素供应量,还能改善土壤的供硅能力,提高土壤有效硅水平,促进水稻对硅素的吸收。随着硅肥施用时期的推迟,产量、穗数、每穗粒数、硅素吸收总量、百公斤籽粒吸硅量、硅素吸收利用率、硅素农学利用率和硅肥偏生产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硅素稻谷生产效率则先降后升,穗数于有效分蘖期追硅表现最高,其它均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追硅达到最高(低)水平;结实率和千粒重则随着施硅时期的推迟而不断增加,其中抽穗期追硅千粒重达到显著水平;而硅素生理利用率对施硅时期的响应不明显。水稻在各个生育阶段的硅素积累比例,移栽-幼穗分化期为20.69%—29.02%,幼穗分化-抽穗期为47.46%—59.65%,抽穗-成熟期为17.99%—25.52%,幼穗分化-抽穗期>移栽-幼穗分化期>抽穗-成熟期,差异极显著。硅素阶段吸收速率表现的趋势与之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与硅素吸收呈现良好的协同增长性,产量与硅素吸收总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硅提高幼穗分化-抽穗期硅素阶段吸收速率和硅素阶段积累量是大穗增产的生理基础。【结论】提高硅素阶段吸收速率和硅素阶段积累量,尤其是幼穗分化-抽穗期,能有效提高抽穗期和成熟期硅素积累量及硅素利用效率,进而在稳定提高穗数的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并促进库容的充实,进而达到施硅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硅施用水平下单作、间作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显著的生物学产量优势,间作提高小麦生物学产量25.7%~27.1%,施硅有提高单作小麦生物量的趋势.间作系统中,根际土有效氮含量高于士体土,不同氮、硅施用水平对土壤有效氮含量没有影响.间作没有提高小麦氮含量的趋势,但平均提高小麦氮吸收量、吸收速率16%.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施硅降低小麦氮吸收量和吸收速率13.1% ~22.9%.  相似文献   

5.
在小麦分蘖期、返青期与始花期分别施烟嘧磺隆与莠去津两种除草剂,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对烟嘧磺隆非常敏感,分蘖期施可造成植株死亡;返青期施小麦不能正常拔节、抽穗;始花期造成籽粒空秕、干枯; 3个时期都可造成小麦千粒质量减少96%以上。小麦分蘖期与返青期施莠去津,植株生长基本正常,始花期施千粒质量减少65%。返青期喷施烟嘧磺隆+莠去津千粒质量减少100%,始花期减少70%。  相似文献   

6.
施硅量对甜荞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硅肥对甜荞倒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筛选甜荞栽培最适施硅量,为其实现高产、稳产、抗倒伏提供参考。【方法】以宁荞1号(中抗倒伏)为试验材料,2015-2016年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基施0(CK)、100 kg·hm-2(S1)、200 kg·hm-2(S2)、300 kg·hm-2(S3)和400 kg·hm-2(S4)5种施硅量梯度(SiO2≥25%),研究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硅含量及倒伏和产量相关指标。【结果】(1)根中硅含量高于茎,从盛花期到成熟期先增后减,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茎中硅含量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随着施硅量增加先增后减。(2)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和根尖数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根表面积随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根直径和根尖数随着施硅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S2处理达到最大值。(3)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直径、鲜重和抗折力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直径随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鲜重和抗折力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均在S3处理达到最大值。(4)木质素含量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4CL、PAL和CAD活性从盛花期到成熟期先升后降,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木质素含量,4CL、PAL和CAD活性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在S3处理达到最大值。(5)硅肥降低甜荞倒伏级别,显著减小倒伏率;当施硅量在300-400 kg·hm-2时,甜荞倒伏时期推迟到成熟期。(6)产量、单株粒重和千粒重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单株粒数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硅肥基施300 kg·hm-2效果最佳,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施用硅、钾肥能明显提高小麦根系活力,比对照增产7.3%~23.2%,纯增效益196~742元/hm~2。棉花施肥以氮磷钾配施效果最好,氮磷配施加硅钾肥次之,只施氮磷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在小麦上进行了颗粒硅肥的用量及颗粒硅肥与粉状硅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增施硅肥能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泰兴市大面积小麦生产上以施用颗粒硅肥为宜 ,其最佳用量为 189.0kg/hm2 。  相似文献   

9.
精播高产小麦吸氮和土壤供氮特点及施肥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公顷产7635kg小麦籽粒,全生育期植株吸氮量为247.5kg/hm2,其中冬前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18.8%,越冬期占10.8%,返青至拔节期占21.7%,拔节至孕穗期占29.5%,孕穗至开花期占9.5%,开花至成熟期占9.7%。各生育期的吸氮强度(每日每公顷吸氮量)以拔节至孕穗期最高,其次为返青至拔节期,但是氮素的相对积累速率则以分蘖至越冬始期最高,其次为拔节至孕穗期。文中还讨论了施氮对叶片衰老、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氮肥的生产效率及适宜的施氮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以德抗961(强耐盐品种)、连麦7号(常规耐盐品种)和济南17(盐敏感品种)为材料,对其实施不同程度的NaCl胁迫和硅(Si)处理,研究硅对NaCl胁迫下小麦生长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NaCl浓度增加降低了小麦出苗率、干物质积累、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灌浆期,NaCl浓度增加降低了小麦干物质积累、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基施硅肥可以促进NaCl胁迫下小麦出苗,提高幼苗期根干重、苗干重、苗长、幼苗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施拔节肥同时施用适量硅可以增加NaCl胁迫下小麦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延缓旗叶衰老。与0.10% NaCl胁迫相比,硅处理在0.45% NaCl胁迫下影响更显著。说明合理施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Cl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年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低温冻害年型条件下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底施纯氮量>播种密度或播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底施钾(K2O)量>灌浆期灌水量或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正互作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序列为播种密度与播前灌水量>底施纯氮量与起身期追施纯氮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与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与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对产量存在负互作效应的为底施纯氮量与底施钾(K2O)量;研究还明确了该年型小麦的最高产量(3692.34 kg/hm2)的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该项研究为春季低温冻害年型小麦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2008—2010年2个年度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晋南雨养区小麦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小麦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返青期后,占最大积累量的80%以上;苗期和返青至抽穗期是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的2个高峰期,分别占最大累积量的20%~38%和44%~56%;在施氮0~180 kg/hm2范围内,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成熟期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则不再显著增加;施氮量对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贡献率影响不明显;籽粒氮素累积主要来自于茎叶向籽粒的转移(占到籽粒氮素累积量的82%~98%),只有少部分氮素来自土壤吸收。  相似文献   

13.
控释尿素追施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农业科学》2019,(7):55-59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控释尿素追施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控释尿素在小麦生产中的合理施用量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CK(追施普通尿素,施氮量180 kg/hm~2)、T1(不追肥)、T2、T3、T4、T5(追施控释尿素,施氮量分别为45、90、135、180 kg/hm~2)。结果表明:与返青期追施普通尿素相比较,追施控释尿素可以减少小麦拔节期无效分蘖,提高成熟期的成穗率,其中T4和T5处理成熟期总茎数分别提高20.04%和10.30%。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控释尿素施用量的增加,成熟期干物质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产量和效益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控释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T4处理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追施普通尿素处理。综上所述,返青期追施控释尿素,施氮量135 kg/hm~2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4.
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硅素营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粳稻宁粳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硅素营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田基施硅肥0~262.5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低氮肥水平下水稻植株含硅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中氮肥水平下硅素含量在拔节期显著增加,而抽穗、成熟期增加不显著。植株硅素积累量变化的趋势和硅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硅肥配施条件下,植株硅素积累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预防豫南地区小麦湿害、渍害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瑞星1号为材料,采取人工连续浇水创造过湿条件,研究在冬前、越冬期、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冬前、返青期浇水,小麦叶龄、分蘖及次生根的数目减少;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单位面积干物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11.2%、7.3%、14.7%、22.0%和13.4%;各处理的群体总茎数在起身期达到高峰,随后总茎数下降,孕穗至成熟期群体总茎数基本稳定。冬前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低12.2%,差异显著。返青期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高14.7%,差异显著。越冬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小麦群体最高总茎数较对照差异不显著,返青期浇水成穗率最低。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产量分别比对照低8.1%、3.3%、10.9%、8.6%和9.0%,差异显著。越冬期浇水,产量和未浇水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结合滨州市2012-2013年气候条件,分析小麦生长冬前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至孕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受气象条件影响状况,并提出在类似气候条件下的对策建议。为小麦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稻麦轮作区硅钾肥田间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鱼台稻区土壤硅含量166.77mg/kg,低于北方地区土壤有效硅临界值250mg/kg。每666.7m^2用硅钾肥(含SiO2、K2O各15%,N3%)50kg的地块,稻谷增产14.2%-15.1%,大米增产19%左右;每666.7m^2施硅钾肥(SiO217%,K2O9%,N4%,ZnSO42%)75kg的地块,稻谷增产29.7%。大米增产37.1%。硅钾肥后效:后作小麦低硅区增产16.1%~25.8%,高硅区增产55.5%。抗虫、抗倒能力增加,大米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灌水量对覆膜冬小麦生长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小偃22号"为供试材料,通过2010年和2011年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750m3/hm2(冬前灌),1 500(冬前和返青期各灌750m3/hm2),2 250(冬前、返青期和拔节期各灌750m3/hm2),3 000m3/hm2(冬前、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各灌750m3/hm2))和施氮量(75,150,225和300kg/hm2,70%基肥,30%追肥)处理对拔节期-成熟期覆膜冬小麦生长、产量及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拔节期-成熟期,冬小麦的株高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越冬期-拔节期,0~20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高氮处理能提高表层0~60cm土壤硝态氮含量,高灌水会降低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并增加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小麦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在氮肥高于150kg/hm2、灌水量高于2250m3/hm2时,产量增加不显著。【结论】灌水量和施氮量对小麦株高、地上部干质量、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灌水量和施氮量超过一定值后,小麦的生长指标则不会显著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量2 250m3/hm2(冬前、返青和拔节期各750m3/hm2)和施氮量150kg/hm2(70%基肥,30%追肥)处理水氮利用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西农979和周麦1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小麦白粉病防控效果及籽粒淀粉含量和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硅肥能显著降低白粉病感病植株的病情指数,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底施硅肥+挑旗期喷施硅肥处理的防控效果为最佳,灌浆中后期效果最为明显。硅肥不同施用方式均能提高籽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其中底施硅肥+挑旗期喷施硅肥处理增幅分别达到10.4%和24.7%,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同时可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提高面粉吸水率,降低弱化度。  相似文献   

20.
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的处理株高明显高于不施硅处理,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低于施硅处理,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茎秆含硅量提高,子粒二氧化硅含量降低。成熟期每公顷水稻吸收二氧化硅的量1240.5~1254.0kg,平均1248kg/hm2;硅肥利用率为12.6%~17.9%,平均15.7%;生产100kg稻谷需要吸收二氧化硅13.2~13.8kg,平均13.5kg。硅肥施用量和产量之间相关系数R2=0.902P0.05(2,4)=0.8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