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庐江县四川白鹅副粘病毒病流行病学与防治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庐江县四川白鹅中流行的鹅副粘病毒病从流行病学方面作了系统的调查与归纳,对该病的治疗、免疫预防作了积极探索,得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统一集中免疫可有效地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2.
对庐江县四川白鹅中流行的鹅副粘病毒病从流行病学方面作了系统的调查与归纳,对该病的治疗、免疫预防作了积极探索,得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统一集中免疫可有效地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养鹅以其生长快、周期短、抗病力强、养殖效益高、市场价格稳定,颇受广大养殖户欢迎.2000年本县养鹅数量明显增加,预计可达250万只.但近一段时间以来,鹅的一种新的传染病(副粘病毒病)严重困扰着养鹅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据调查,6月份鹅副粘病毒病在圩区流行,致使60%左右的鹅不同程度发病,死亡近6万只,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对养鹅业危害极大,文章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几个方面对鹅副粘病毒病作出诊断,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鹅副粘病毒病(GMP)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对养鹅业危害极大。该文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几个方面对鹅副粘病毒病(GMP)作出诊断,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余汪杰 《现代农业科技》2007,(18):169-169,171
皖西白鹅副粘病毒病是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鹅病,在认真分析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上,进行血清调查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可对其进行确诊;使用油乳剂灭活苗肌注可进行有效防制,在诊断时,要与小鹅瘟、鹅巴氏杆菌病、鹅大肠杆菌病等病区分开来,严防误诊。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的病原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鹅副粘病毒,各个品种的鹅都具有易感性。发病最小日龄3日龄,最大日龄可达300日龄,  相似文献   

8.
李进昌 《新农村》2001,(7):20-20
种草养鹅在不少地区已普遍推广,出现了不少规模化养殖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搞好鹅病防疫,特推荐以下免疫程序。1.肉鹅1日龄预防小鹅瘟:应用小鹅瘟活疫苗(即弱毒疫苗)1头份,用0.2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注射后7天能产生免疫力。如无此疫苗,可用抗小鹅瘟血清0.5毫升或抗小鹅瘟高免蛋黄液0.5毫升,4日龄时肌注。如果种鹅在产蛋前已注射过小鹅瘟活疫苗2次,所产蛋孵出的雏鹅就有抗小鹅瘟抗体存在,不需要注射疫苗。3日龄预防鹅副粘病毒病:应用鹅副粘病毒活疫苗1头份,用0.3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也可用鹅副粘病毒油乳疫苗0.5毫升肌注。如无上述疫苗,可用小鹅瘟、副粘病毒病二联血清或小鹅瘟、副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杂交后代雏鹅的生产性能和外貌特征变化。[方法]利用莱茵公鹅与四川白鹅母鹅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后代雏鹅的外貌特征变化,并研究其生长速度和产蛋性能。[结果]从杂交后代的外貌特征看,绝大多数雏鹅的绒毛颜色、额瘤大小、体形特征与四川白鹅相似,仅有20%左右与莱茵鹅相似。少数后代雏鹅的绒毛颜色为灰色,可能与莱茵鹅的固有特征有关。后代雏鹅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4周龄杂交鹅平均体重比四川白鹅高8.37%,而7和10周龄杂交鹅平均体重比四川白鹅分别高16.49%和15.22%。成年杂交鹅的平均产蛋量为42.35个,远低于四川白鹅。[结论]利用莱茵鹅作父本、四川白鹅作母本是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肠道粘膜溃疡或痂块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流行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临诊工作中,作者应用鸡新城疫卵黄抗体成功治疗了一例鹅疑似副粘病毒病。本文对其治疗过程及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鹅的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病,属烈性传染病,对鹅具有极强的致病力。1.流行情况。从14日龄至13月龄均可发病,发病率一般为10%~80%,死亡率为10%~50%,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越高。2.临床症状。仔鹅发病初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起朗德鹅注射疫苗后暴发副粘病毒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概述了其剖检变化及诊断方法,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太湖鹅、四川白鹅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MSTN基因与鹅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太湖鹅剪切力低于四川白鹅,肌肉脂肪含量高于四川白鹅,差异显著,说明太湖鹅脂肪沉积能力较强,肌肉嫩度较好。MSTN基因P11引物检测到2种基因型AA、AB,且AB基因型个体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说明B基因与脂肪沉积有正相关关系。MSTN基因P4引物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且BB基因型个体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AB基因型个体,说明B基因与脂肪沉积有正相关关系。四川白鹅较太湖鹅生长速度快,90日龄四川白鹅平均体重3 154 g、太湖鹅平均体重2 925 g;但四川白鹅脂肪沉积能力与太湖鹅比相对较弱,四川白鹅肌肉脂肪含量为1.79%,太湖鹅肌肉脂肪含量为2.20%。说明MSTN基因对鹅肌肉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STN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以及将该分子标记应用于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洋 《当代农业》2011,(15):43-43
一、症状鹅副粘病毒病是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以拉稀、腺胃粘膜肿胀、糜烂为特征。雏鹅死亡率可达95%以上,而且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鹅副黏病毒病属于一种烈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鹅都可发生本病,尤以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养殖风险。但是鹅副黏病毒抵抗力不强,容易被日光、干燥及腐败所杀死,只要及时预防就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及前人文献参考,总结了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后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的一种新的禽腺病毒,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病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焦旭  毕玉海 《河南农业》2007,(20):18-19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我国新发生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中流行,给鹅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60日龄以下雏鹅,尤以15日龄以下雏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流行于春季和夏季,各个品种的鹅均具有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有所下降,为了研究鹅副粘病毒病的致病机理、免疫机理以及特异性的诊断和防治,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在病原的分离与鉴定、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的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豁眼鹅作为父本的杂交利用效果。[方法]以豁眼鹅为父本,以四川白鹅为母本,测定其杂交后代1~10周龄增重、10周龄体尺及屠宰性能。[结果]在日增重方面,豁眼鹅公鹅、豁眼鹅母鹅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公鹅和四川白鹅母鹅(P0.05),杂交公鹅的日增重明显高于豁眼鹅公鹅和四川白鹅公鹅。在屠宰性能方面,杂交鹅公、母鹅均优于各纯系。在体尺指标方面,豁眼鹅、四川白鹅和杂交鹅的体尺指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杂交鹅的平均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胫长、半潜水长等均高于豁眼鹅和四川白鹅(P0.05);杂交鹅与豁眼鹅、四川白鹅的胸宽差异不显著(P0.05);豁眼鹅的胫围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杂交鹅(P0.05)。[结论]豁眼鹅可作为杂交利用的父本。  相似文献   

19.
对豁眼鹅纯系、豁眼鹅♂×四川白鹅♀F1代和四川白鹅纯系3个群体鹅的产蛋数、高峰期产蛋率、季节性休产率、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等指标比较分析,评估豁眼鹅改良短日照品种鹅季节性繁殖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辽宁地区豁眼鹅群体产蛋性能优良,280 d产蛋数为95.4±22.7枚,高峰期产蛋率为46.3%,无就巢和季节性休产。豁眼鹅纯系、豁眼鹅♂×四川白鹅♀F1代两组的平均产蛋数、高峰期产蛋率高于四川白鹅纯系(P <0.05);四川白鹅季节性休产率为90%,豁眼鹅♂×四川白鹅♀F1代休产率为50%。结果表明:豁眼鹅可以杂交改良其他品种鹅的季节性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一、精选良种 重点选择四川白鹅、皖西白鹅等优良品种开展经济杂交,推广皖西白鹅×小白鹅和四川白鹅×小白鹅2个杂交组合,改善本地鹅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在引种时要看种鹅场是否正规,使品种数量、质量有保证;购入苗鹅时,要求选绒毛光滑、健康活泼有力、眼睛明亮的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