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丹 《现代农业科技》2013,(6):212-213,219
从人工解译到半自动解译,再到智能化解译,遥感影像解译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需要进行影像解译以识别各种土地类型,虽然采用了土地利用信息的智能化解译方法,但土地利用分类的精度有限,仍需人为参与解译工作,并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资料辅助解译,形成土地利用协同式解译,以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的精度。利用2005年武汉市南湖地区的SPOT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土地利用协同式解译,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协同式解译能很好地提高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  相似文献   

2.
以望奎县通江镇正兰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QuickBird 0.61m)为数据源,采用人工目视解译与实地调绘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并进行村屯总体规划设计,及其QuickBird卫星数据在村屯规划应用中的精度验证.该研究方法可应用于城市规划、地形图更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SPOT5影像正射纠正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3S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应用实践,以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为研究区,探讨了高分辨率SPOT5卫星影像正射纠正的应用方法,对影像纠正精度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表明,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定要求对SPOT5 2.5m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其精度可以满足1∶1万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TM遥感数据和林业二调数据,对云南省宜良县北古城镇进行土地监测和土地利用分类,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裁剪,运用支持向量机(SVM)监督分类方法,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地、建筑用地、水域、针叶林、裸地6个类别,并且达到一定的分类精度,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研究区的土地覆盖类型,并以林业二调数据为ROI(感兴趣区域)来验证分类精度。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结构的变化,并提出了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2005年ETM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3S"技术,借助于ERDAS 9.2和ArcGIS 10.5软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对研究区的森林覆盖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该地区地貌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ETM遥感影像应用于巴宜区森林覆盖统计监测的最佳波段组合和融合处理技术,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森林覆盖信息,并对分类结果与相应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相比较。结果表明,监督分类校正结果显示2005年巴宜区的森林覆盖率约为42.61%,监督分类对林地统计结果与土地利用类型图统计结果相比较,两者仅相差3.83百分点,分类精度达89.27%。利用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技术对森林资源的统计分析,可为森林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近期黑白航摄像片,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通过室内判读和外业调绘,对各个类型单元进行解译,提出了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单元航片上的主要影像特征,建立了解译标志.为土地资源详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法:主成分变换法和乘积运算法,并从影像的光谱质量、纹理信息和目视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变换法为较理想的融合方法。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实验样区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的类别分类正确率提高达到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明显减少,分类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此研究对于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评价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6年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方法对公主岭市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并进行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法,可以最大程度识别出土地利用类型,总体分类精度达79.36%;具有速度快、技术操作简单、可识别类型多的特点。对河流和水库坑塘的分类识别精度可达90%以上,但对草地、旱田、水田难以准确提取,必须借助人工解译方法,并参考其他辅助资料才能获取。本文针对研究区特点,进行实地样点调查并确定分类系统,结合对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特点,选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分类方法,对公主岭市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实证法,以诸城市为试验区,提出了基于SPOT5卫星影像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路线、方法和流程,并对试验区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切实可行的,能够较大提高调查工作效率、保证调查成果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胡显伟  汪彪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0):1807-1813
【目的】基于3期2015年获取的资源一号04星(CBERS-04)多光谱遥感数据,探讨CBERS-04多光谱数据在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结合光谱和物候信息,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和决策树分类方法对海南西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基于单景的最大似然法可获得相对理想的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为85.8%~88.8%,卡帕系数为0.80~0.84;同时使用3期影像作为输入,运用最大似然法和决策树分类方法,其分类精度均有明显提升,总体分类精度达91.61%~92.61%,卡帕系数为0.88~0.89,其中最大似然法略优于决策树分类算法。【结论】联合多期CBERS-04多光谱数据能够准确提取热带地区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通河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S"技术具有快速、准时地采集、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可在较短时间内利用较少的人力、财力掌握资源的基本情况."3S"技术的集成系统构成了动态的对地观测体系,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GIS的快速发展,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保持县级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实性,本文以通河县为例,研究了在"3S"技术支持下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申丽琼 《北京农业》2012,(3):196-197
以两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用3S技术对新疆焉耆盆地土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采用GIS的叠加技术和提取功能建立了焉耆盆地1990-2005年阶段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转移矩阵,并计算出景观特征指数。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分析了3S技术在提供土地利用规划所需准确现状数据、集成多源信息、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管理规划成果和监测规划方案执行情况中的作用,探讨了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模型和统计数据空间化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改进。提出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首先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并在该系统支持下编制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3S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并分析了其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土地整理和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信息等相关概念,概述了目前在影像信息计算机提取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模糊逻辑分类,基于知识库的专家系统,基于"3S"集成系统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以2014年界首泉河及周边5个乡镇的遥感影像及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确定流域用地敏感因子,利用RS技术和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敏感性分析,对界首市泉河区域的土地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部分区域属于中敏感区,面积占62.6%,高敏感区与低敏感区各占6.7%和18.4%,不敏感区面积占12.3%。  相似文献   

17.
基于"3S"技术建立退耕还林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3S”技术建立退耕还林监测系统,可实现对退耕还林面积和效果的时实监测。它借助遥感的多传感器、多时相的特点,利用同一地区退耕还林前和退耕还林后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通过绝对配准和图像差值增强获得时间比值图像(即变化信息),然后用GIS中的空间分析技术定期获得该地区已经退耕还林的面积,同时对退耕还林的效果做出评价。用GIS的管理功能将每一期的分析成果管理起来可用于决策和相关部门的查询。  相似文献   

18.
吴威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35-8037
介绍数字城市与数字城市规划的概念、关系,论述以3S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城市规划及应用,指出3S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3S技术在数字城市规划领域推广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为核心的精准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3S"技术的发展以及与精准农业的关系,简述了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及应用,并对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3S"技术,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近50年的坡耕地覆盖与变化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在具有鲜明区域特征下的喀斯特坡耕地资源利用历史与耕作方式在不同时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以及产生这种特征的驱动因素,为喀斯特山区坡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贵州省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