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丹 《现代农业科技》2013,(6):212-213,219
从人工解译到半自动解译,再到智能化解译,遥感影像解译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需要进行影像解译以识别各种土地类型,虽然采用了土地利用信息的智能化解译方法,但土地利用分类的精度有限,仍需人为参与解译工作,并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资料辅助解译,形成土地利用协同式解译,以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的精度。利用2005年武汉市南湖地区的SPOT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土地利用协同式解译,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协同式解译能很好地提高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地了解毛乌素沙漠的土地利用类型,掌握沙化土地的发展动态,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在ERDAS IMAGINE软件支持下对TM影像进行处理,建立榆阳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依据此系统对处理后的图像建立解译标志,并应用人机目视解译的方法进行区划,经现地验证,其结果判正率大于95,可以满足解译精度的要求,说明此方法建立的解译标志是可行的,可对毛鸟素沙漠土地利用类型作准确的解译,并为在微机平台上全数字化解译整个沙漠土地利用类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荥阳市各个乡镇的土地为评价单元,从土地产出率、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可持续度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荥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荥阳市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梯度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今后的土地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葛亭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土地利用决策和复垦方案编制的基础。以山东省济宁市葛亭煤矿为例,根据项目区现状,结合评价原则和评价单元划分方法,共确定10个评价单元,并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最终确定土地复垦方向。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为葛亭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选择我国西南三类典型岩溶地区(裸露型高原盆地区、覆盖型岩溶平原区和埋藏型垄脊槽谷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它们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有工业城镇、旅游城市、城郊农业、乡村农业等),分析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以地貌类型为基础,把自然水土环境和土地利用类型有机结合起来,详尽划分出各个生态型的土地利用单元,提出相应的改善和保护策略,以期获得岩溶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选择我国西南三类典型岩溶地区(裸露型高原盆地区、覆盖型岩溶平原区和埋藏型垄脊槽谷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它们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有工业城镇、旅游城市、城郊农业、乡村农业等),分析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以地貌类型为基础,把自然水土环境和土地利用类型有机结合起来,详尽划分出各个生态型的土地利用单元,提出相应的改善和保护策略,以期获得岩溶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预测其变化趋势,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对策是进行土地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采用遥感和GIS技术研究了虎林市1993-2003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将研究区Landsat5遥感卫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的方法,选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指数,对研究区10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分析。具体表现为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减少。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依据系统和相应的四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确定了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的含义,探讨了有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卫星遥感对曲麻莱县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收集资料,建立解译标志,人解译、野外校核、转绘成图、面积量算最后得出曲麻莱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林地230.0km^2,牧草地37554.3km^2,居民点与工矿用地8.4km^2,交通用地9.4km^2,水域11182.2km^2。未利用土地13465.7km。  相似文献   

10.
运用遥感技术制定水土流失防治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卫星影像多信息特征,目视解译调查地质、地貌、植被、土地利用现状、土壤侵蚀等水土保持规划相关因了,建立数据库;运用传统方法调查水土流失治理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定额与产出效益;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制定改梯、发展经济林、营造水土保持林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11.
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彩红外航片判读与制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目视判读为主,并辅以立体镜分析与地面踏查收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1∶1万彩红外航片进行了判读,根据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和坡度分级的分类原则,获得了影像的判读标志与专题系列图,同时对1∶1万彩红外航片的影像利用效果进行了讨论。实践证明,利用该手段制图比常规调查方法提高效率5~6倍,不同土地类型的判读精度在95%以上,林地类型影像判读精度可达90%,农地与人工草地判读精度达80%,不同地类的侵蚀程度的判读精度也达85%以上。1∶1万彩红外航片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效果,是小流域动态监测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牧区特定的地理环境,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TM图像的解译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一套完整的解泽标志、解译方法,提高了卫片的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乾县枣子沟流域不同时期的航空遥感影像,经过分析解译、专题制图,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试验研究。提出了小流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遥感分析方法和工作程序,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解译标志。同时,对监测区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和监测精度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王文科  杨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21-12824,12831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的地域概况,指出其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表生生态环境脆弱的特征。以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依据,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对准噶尔盆地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划分,探讨了1990、2000和2009年3个时期准噶尔盆地生态环境时空演化过程;结合准噶尔盆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分析了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集中论述了以下几点:①山地生态系统中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减少,河流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山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涵养能力下降;②地下水位下降,溢出带北移;③湖面萎缩;④天然植被退化;⑤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展;⑥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加,盐渍化总面积在1990~2000年呈增加趋势,而在2000~2009年间基本不变,说明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对水资源的利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了盐渍化面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新疆荒漠化土地TM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在荒漠化土地监测中建立TM影像目视解译标志的目的、意义、方法及依据,并建立了新疆主要荒漠化土地类型的解译标志,提出了建标工作中的问题与建议,以便为3S技术在新疆土地资源调查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艳  张捷  冉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27-5129
对水乡古镇通道型景观要素进行了二级和三级分类,建立了通道型景观意象要素河道、沿河街道(街市)、普通街道、陆上巷弄、水巷(水弄)5种二级指标体系,并采用公众媒介古镇照片判读的方式,收集统计了10本水乡古镇的书籍以及6个水乡古镇旅游网站中关于水乡古镇的照片共993张,对景观意象要素沿河街道(街市)这一指标体系中露天式、廊棚式、骑楼式、过街楼式、披檐式、混合式6种三级景观要素的被感知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游客感知率最高的是河道和沿河街市;在沿河街市中,尤以廊棚式和露天式被感知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7.
山西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十八年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西农业大学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课题组创建于1986年。18年来,课题组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家联手攻关、课题研究与矿区生产紧密结合的方式,先后跨院、跨校、跨省、跨国,同国内外15家科研院所、100多名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7项,并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应用于25项有关工矿企业土地复垦标准的制定和科技开发中。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鉴定成果4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50余篇,编制规划设计报告书25部,积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图片3580余张、图书800余册。培养研究生30名。相关研究内容也新增到4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全国"十五"规划教材中。研制的采矿废弃地未来空间生态景观安全格局的规划设计、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环境灾害控制、生产力快速提高等综合集成技术体系,为整体推进山西省及黄土高原采矿废弃地的生态经济系统重建和可持续利用作了较充足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微观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实现土地利用过程的用途管制,提高乡镇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以思南、三穗、关岭和晴隆4县63个乡镇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贵州省土地用途分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然条件下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含水率与热导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露天状态下农耕地、裸地、草地、灌木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作为供试地块,在0~15 cm深度土层取样,通过烘干法测量土壤含水率,利用非稳态探针热脉冲技术测量土壤热导率。[结果]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含水率变化范围为12.79%~25.08%,土壤热导率的变化范围为0.481~1.291 W/(m·K);农耕地和裸地采样带相邻点间数据的波动性较大,灌木地和草地采样带相邻点间数据的连续性较好。[结论]农耕地、裸地、草地、灌木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自然状态下的土壤含水率与热导率表现为正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获取的1990、2000、2006年的遥感图像,调查南沙的土地利用状况及1990-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构成,并以此作为开展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的基础,建立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分析用地组成结构的动态变化,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南沙土地覆被类型以耕田、水体为主。在研究期内,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急剧增加,农用地、林地、水体面积相应迅速减少,林地和水体在研究期间有明显的变化波动,更突出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