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小区比常规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1.8℃,日平均湿度低4%。通过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最适用于描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灰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出现较晚,而Logistic增长期(盛发期)常规模式长于双株定向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考察二比空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24小时定点监测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二比空栽培模式小区比常规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0.8℃,比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小区日平均温度低1.5℃,日平均湿度分别低3.4%和8.2%。二比空栽培模式病情指数比常规栽培模式低11.4,比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低16.0。整个病害流行过程中3种栽培模式温湿度依次为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比空栽培模式,且不同栽培模式的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差异显著。整个病害流行过程中病情严重程度依次为: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比空栽培模式。应用SPSS11.5软件对通过计算机所调查的3种栽培模式的病情指数进行曲线回归分析,拟合出最适Logistic模型,该模型最适用于描述二比空栽培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该时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治时间)可知大垄双行栽培模式的始发期出现较晚,而Logistic增长期(盛发期)常规模式长于二比空栽培模式和大垄双行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菌肥是微生物肥的通俗叫法,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肥料制品。应用菌肥有利于促进土壤环境的良性循环,且可增加土壤营养元素的供应能力。测土配方施肥加菌肥的施肥思路就是充分发挥菌肥的作用。其用法分基施、冲施和叶面施。基施基本不增加成本,冲施和叶面施代价稍偏大,但收益更高。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加菌肥对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施加微生物菌肥对不同连作年限植烟土壤的影响,选择连作2年和连作4年的植烟土壤,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析微生物菌肥对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烟草农艺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植烟土壤中施加微生物菌肥,与常规施肥相比,菌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提升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升了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显著改善了烟草根长、茎长、叶长等农艺性状,且均为高剂量组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低剂量组。综上,不同连作年限植烟土壤在土壤酶活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烟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施加微生物菌肥能够显著提升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烟草农艺性状;高剂量菌肥组提升效应优于低剂量组;菌肥对连作4年植烟土壤的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连作2年植烟土壤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改善设施农业条件下土壤肥力状况,提高设施农业产量。[方法]在银川市贺兰地区开展田间试验,分析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灭菌沼液肥、常规施肥对设施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对照处理,在番茄初花期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使得株高、茎粗、叶片数的增幅为32.2%~50.7%,在初果期增幅则为23.3%~46.1%;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了56.9%,全氮和全磷含量也稳步增加;而常规施肥相对于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203.0%和50.0%),容易造成土壤养分的淋失。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条件下,番茄生长指标与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而常规施肥条件下番茄生长指标与土壤养分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设施种植条件下,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相对于其他肥料类型更有助于番茄植株生长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物肥料对谷田土壤环境及谷子产量的影响。[方法]设6个处理,分别为CF(N 187.5 kg/hm~2、P_2O_5105 kg/hm~2、K_2O 45 kg/hm~2);CY(常规有机肥2 250 kg/hm~2);CK(不施肥);WF(N 187.5 kg/hm~2、P_2O_5105 kg/hm~2、K2O 45 kg/hm~2+微生物肥75 kg/hm~2);WY(有机肥2 250 kg/hm~2+微生物肥75 kg/hm~2);WB(不施肥+微生物肥75 kg/hm~2)。通过研究土壤温度、近地层CO_2浓度、土壤紧实度、谷子农艺性状等,探讨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结果]添加微生物菌肥后的WY、WF、WB 3个处理较未添加的处理,0~20 cm土层平均地温增加了0.10~0.23℃,0~10 cm土层平均地温增加了0.14~0.27℃;近地层CO_2浓度增加了10~22 mg/L,增幅3.8%~7.6%;0~6 cm土层土壤紧实度降低了2.6%~7.9%,6~12 cm土层降低了2.0%~5.8%;产量增加了125~600 kg/hm~2,增幅3.1%~14.4%。[结论]该研究为谷子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肥料减施及微生物肥料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农民常规施肥(FP)作对照,研究养分专家系统(NE)推荐施肥技术及添加不同微生物肥料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E推荐施肥技术化肥减量20%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变化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农民施肥中肥料用量偏高。添加的3种微生物菌剂(肥)虽然并没有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E推荐施肥及NE推荐施肥结合微生物菌肥的4个处理,氮磷肥利用率均显著增加;水稻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5.93、5.82、6.83和9.73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3.46、3.79、4.33和4.96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提高12.92、9.11、14.05和17.69百分点,达到减肥不减产,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探究施用微生物菌肥对大豆生长、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寻找解决区域连作障碍科学有效的施肥模式,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显著影响大豆干物质累积量、叶片SPAD值、大豆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产量,以上指标在处理2常规施肥同时配施微生物菌肥与处理3常规施肥减量10%同时配施微生物菌肥上表现较好,且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大豆结荚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发现,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提升细菌丰富度,不影响细菌多样性,但是降低了真菌的多样性,却并未影响真菌的丰富度。在莘县大豆种植中常规施肥减量10%同时配施微生物菌肥效果较好,本试验可为当地大豆种植区域连作障碍提供科学有效的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在草甸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甸黑土作为供试土壤,对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应用效果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型肥料有效的提高水稻植株的生物量,抽穗期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植株干重比等养分化肥处理高13.36%~23.28%。生物菌肥的施入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菌肥和减量化肥增施生物菌肥两个处理分别比常规施肥产量提高5.5%和7.9%。  相似文献   

10.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2017~2018年铁岭地区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2017年和2018年,试验小区日平均温度为25℃和26.3℃,平均湿度分别为74.9%和60.5%,病情指数为53.1和44.5。2017年相比2018年病情指数高8.6,根据玉米大斑流行特点,这说明气候对玉米大斑病的扩展起到一定作用。应用SPSS 20.0中回归分析的曲线估计程序将两年的病情指数进行拟合,Logistic模型最适用于描述铁岭地区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同时推导了病害流行阶段:始发期(0~0.05),这一时期7月7日至7月15日持续8 d,该时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治理论时间。盛发期(0.05~0.95)为7月15日至9月4日,持续天数为51 d。衰退期(0.95~)为9月4日至玉米生育后期。该病的指数生长期也是为最佳药剂防治时间。2017年和2018年生长季流行阶段天数以及季节最大病情指数虽然各有差异,但与Logistic模型推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肥料对山药土壤生态特征及病情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平遥山药产地进行了2种微生物肥料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料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其中0681微生物肥料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有一定减少,而且相对于常规施肥,该肥料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均有一定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土壤的持水、缓冲、保肥能力增强;通过对山药病情指数的调查比较发现,施用微生物肥料有利于减轻山药的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生产出一种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菌肥.[方法]通过在辣椒炭疽病高发病率土壤中筛选出具有拮抗炭疽病的益生菌,将益生菌发酵扩繁后进行肥料堆沤,生产出既能提供植物营养又能拮抗炭疽病菌的菌肥.[结果]小区试验表明,该微生物菌肥能减少炭疽病害的发生,具有较强的抑制病害发生能力.[结论]针对炭疽病进行微生物筛选且生产出专用菌肥的效果很好,是一种具有炭疽病防病功能的新型菌肥.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肥料对枸杞土壤生态特征及病情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靖  赵栋 《甘肃农业》2013,(19):29-31
在甘肃景泰枸杞产地进行了2种微生物肥料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料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微生物茵群结构,其中根菌宝微生物肥料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有一定减少,而且相对于常规施肥,该肥料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均有一定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土壤的持水、缓冲、保肥能力增强;通过对枸杞病情指数的调查比较发现,施用微生物肥料有利于减轻枸杞的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探究有机肥配施生物菌肥对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不合理施肥等所导致的连作障碍、蔬菜生长状况不良和土壤养分失衡等问题的改善情况。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传统施肥、单施生物菌肥、有机肥与生物菌肥配施和液态有机碳与生物菌肥配施5个处理,重点对比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设施蔬菜的生长状况和蔬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有机肥配施生物菌肥处理的叶绿素相比空白对照和传统施肥处理分别提升了6.04%和8.74%,且明显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和酶活性,最大增幅分别达22.80%和43.88%,单施生物菌肥的处理相比传统施肥增加了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11.96%、9.39%)、降低了真菌数量(21.54%),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结构,丰富了细菌多样性,有助于降低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发生。有机肥配施生物菌肥更有助于达到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优化效果,相比其他处理更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质量、促进设施黄瓜田间生长、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而单施生物菌肥在提升土壤微生物数量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地区多种植双季水稻,冬闲田较多,马铃薯可种植面积大。农民在长期种植马铃薯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土壤问题日益严峻,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持续降低,严重影响南方马铃薯产业发展。为此,本文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肥料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广东森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较常规施肥增产30.86%,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施肥方式在采煤塌陷复垦初期土壤质量改良中的应用效果,以塌陷区复垦1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绿肥、绿肥+化肥、绿肥+菌肥、绿肥+化肥+菌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不同施肥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绿肥+化肥+菌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增加最多,黑麦草+化肥+菌肥处理和苜蓿+化肥+菌肥处理的微生物总数量比对照分别提高430.1%和387.9%;微生物各类群在不同施肥处理下数量变化幅度的顺序为:放线菌 细菌 真菌,其中,各处理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增加2.4~5.8倍、细菌数量比对照增加2.0~4.2倍、真菌数量比对照增加1.5~3.5倍。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微生物均有促进作用,以绿肥+化肥+菌肥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微生物菌肥在氮肥减量施用过程中的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沧州盐渍化土壤施入微生物菌肥对夏玉米减施氮肥的效应,以及土壤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施用微生物菌肥15 kg/hm~2的前提下,氮肥施用量降至常规施氮量的80%(120 kg/hm~2)时,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以及玉米产量均最高,且土壤全盐量较低。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夏玉米生产上科学减施氮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菌肥对酱用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微生物菌肥,经过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结果表明:小区试验增产12.9%~14.9%;大田示范平均增产9.26%,同时改善了作物品质,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明确等量养分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配施对重茬大蒜土壤质量和大蒜生长的影响,可为生产中通过合理施肥有效缓解大蒜重茬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在大蒜重茬现象普遍的金乡县,以金乡白皮蒜为试验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00%化肥N、80%化肥N+20%有机肥N、100%化肥N+微生物菌剂300 kg/hm~2、80%化肥N+20%有机肥N+微生物菌剂300 kg/hm~2计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等量养分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配施对大蒜重茬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学特征,以及大蒜病情指数、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养分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大蒜产量;100%化肥处理会加重重茬大蒜病情指数,80%化肥N+20%有机肥N处理、100%化肥N+微生物菌剂300 kg/hm~2处理、80%化肥N+20%有机肥N+微生物菌剂300 kg/hm~2处理均可提高土壤各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有效缓解大蒜重茬性病害;80%化肥N+20%有机肥N+微生物菌剂300 kg/hm~2处理较其他处理可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比例,有效降低大蒜病情指数,缓解重茬障碍,提高大蒜产量。微生物菌剂同时与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改良重茬大蒜根际土壤和缓解大蒜重茬障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菌肥作为绿色肥料,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等提供重要保障。综述了微生物菌肥的种类和作用机理,重点分析介绍了微生物菌肥应用的生态效应,表明微生物菌肥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改善土壤环境,保持土壤健康,提高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指出微生物菌肥推广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