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塔里木兔(Lepus yarkandensis)不同地理种群头骨形态差异.[方法]研究对沙雅、库车、尉犁、皮山和且末等5个塔里木兔种群的24项头骨形态指标进行测量,使用SPSS统计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塔里木兔头骨测量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沙雅种群与库车、尉犁和且末3个种群都有重叠现象,其中沙雅和尉犁种群的相似性最高;皮山种群与其他4个种群的头骨完全可以分开,表明皮山种群与其他4个种群的头骨差别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亦与上述结论相符.[结论]塔里木兔5个种群间具有头骨形态差异,特别是皮山种群与其它种群差异很明显.皮山种群有种群分化的趋势,这可能主要与种群地理隔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陕西豌豆种质(含省内及来自省外的资源)的形态特点,揭示其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为陕西豌豆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生育期、花色、粒色和粒形的不同选取100份种质,分析陕西豌豆及省外豌豆资源生育期、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花色、粒形、粒色9个形态性状的分布特点,计算各性状在不同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并对选取的100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品种分布的三维散点图。【结果】陕西豌豆以紫花、麻粒和白粒、圆粒为主,从陕北到陕南皱粒比例增加,粒色类型更加丰富。省外豌豆以白花、白粒、圆粒为主,但皱粒豌豆的比例明显高于陕西豌豆。与陕西豌豆相比,省外资源生育期短,株高低,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株产量高。陕西以及陕南豌豆的平均遗传多样性高于省外群体,省内不同地区间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以陕南为高,其次是陕北、关中。省外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大于省内群体。省内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以陕南为最大,然后依次是关中、陕北;省内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以陕南-关中为最大,然后依次是陕南-陕北、关中-陕北。聚类分析将供试100份种质分成2类,第Ⅰ类主要由陕南、省外品种组成,第Ⅱ类主要由关中、陕北组成。聚类和三维散点图结果显示,陕南品种分布最为广泛,其次分别是省外、关中、陕北的品种,不同地区的品种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而是相互穿插,界限模糊。【结论】省外资源的农艺性状优于省内资源,是陕西豌豆资源的重要补充。陕西豌豆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遗传距离与品种的地理来源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石璐璐  赵敏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836-5840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得到了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3个地区的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将自然资源投入、劳动力、资本作为投入变量,以GDP和污染物作为产出变量,分别测算并对比了不考虑环境影响和考虑环境影响情形下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不考虑环境影响时(情形1),陕北的TFP指数最高:考虑环境影响时,陕北和关中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情形1出现了下降,而陕南则出现上升.不考虑环境影响的TFP指数可能高估或低估了一个地区真实的生产率水平,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能更准确地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不同湖泊湖鲚种群形态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文殿  谢佳燕  林佳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445-4447,4453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太湖、洪泽湖及南四湖3个湖泊湖鲚(Coilia ectenes)种群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南四湖种群与洪泽湖种群形态最为接近,聚为一支,太湖种群变异最大,成为相对独立的一支;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湖泊湖鲚种群形态度量参数有重叠,但太湖种群比其他种群形态趋异程度大,已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分析筛选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52.5%;判别分析采用8个形态变量,分别构建了3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其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0.6%。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陕西菜田烟粉虱和白粉虱的数量结构,为粉虱风险评估和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定点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关中、陕南和陕北不同生态区、不同季节、不同蔬菜作物以及不同菜田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种群分布和组成进行研究,并结合mtDNA-CO1标记基因实现对陕西菜田烟粉虱的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分布和种群组成因地区、季节、作物种植模式不同而异。其中烟粉虱均呈现优势分布,并占到种群数量的67.2%~100%。采用标记基因技术、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研究,明确了陕西菜田烟粉虱生物型为Q型烟粉虱。  相似文献   

6.
共选取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190个中缅树鼩头骨和32颗臼齿(第二、第三下臼齿),运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其头骨侧面、腹面、背面及下颌侧面的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薄片样条分析,同时运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头骨和臼齿进行多维尺度分析,以探讨头骨及臼齿形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头骨侧面在研究多种群头骨形态时更适宜,更有参考价值;经过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形变多集中在鼻骨和臼齿,这可能与中缅树鼩生存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相适应;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中缅树鼩头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同时,对臼齿的分析显示,臼齿形态具有地区差异,这种变化可能与中缅树鼩生活环境的经度和纬度有关.综上,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中缅树鼩的头骨具有形态变异,并且差异仅仅发生在种群水平,这可能反映了其对特定生态环境的形态适应.  相似文献   

7.
陕北与关中林区草兔危害及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对陕北及关中林区的草兔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陕北和关中林区遭受草兔危害的面积约为12.61万hm2,平均被害株率6.71%,危害的主要树种有山杏、沙棘、刺槐、侧柏、油松等;同一树种在不同地区的受害程度不同,同一地区不同树种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应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调查地区的兔害分成4类,即麟游、耀县、富县为1类,旬邑和千阳为1类,吴旗、安塞和延安为1类,永寿、韩城和潼关为1类;在同一类内,草兔对林木的危害率近似;同时用聚类分析法将调查的9个树种分为3类,即苹果、油松和沙棘为1类,刺槐和仁用杏为1类,侧柏、豆科等为1类。在陕北和关中地区,草兔对林木的危害季节一般均以冬季和早春为主。同时,根据草兔对林木的危害特征,可将其分为剪株型、食苗型、食株型和啃皮型4种。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20日至3月20日,本文作者随同“百名博士访三农“调研组,就关中、陕北和陕南农村基层地区的农村基层民主、退耕还林还草、农村专业组织、农民增收培训、陕西苹果产业、农村医疗教育、水资源与农村金融等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组撰写调研论文百余篇,本文乃这些调研报告的观点综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陕西省7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四季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采用正交函数分解、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各季节极端无降水日数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极端无雨日数最多出现在冬季,为16~45 d,最少是夏季,为8~14 d;冬、春季节的高值中心出现在陕北北部、关中的东部,冬季陕北北部达43 d以上,夏季高值中心出现在关中的东部,为11~13 d;冬、春旱陕北最多,关中次之,陕南较少,夏、秋旱关中最多,陕北次之,陕南较少;在大尺度天气系统控制下,四季极端无降水日数事件的步调基本一致,不同季节的天气系统对陕西各区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阶段性;近50 a来夏季和秋季表现为持续增多趋势,冬季和春季有部分站点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其中夏季和秋季陕北局部、陕南局部干期日数增多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
PRECIS模式模拟陕西未来干旱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娟  赵奎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73-9076
[目的]预测陕西未来干旱变化趋势。[方法]利用英国Hadley气候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为评价指标,模拟了气候基准时段(1971~1990年)陕西干旱变化趋势,并预测了陕西2071~2100年的干旱变化趋势。[结果]气候基准时段陕西干旱频次模拟值很好地模拟出了干旱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未来陕西全省2级以上干旱年均发生频次自北向南逐渐减少,陕北北部最多(大于4次),陕南南部最少(小于2.5次);陕北榆林南部以南到延安全市、关中东部(含渭北)以及陕南西部未来干旱频次有所减少,而陕北北部、关中西部秦岭地区和商洛地区有所增加。[结论]该研究为陕西未来干旱变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可量性状和框架测定数据,对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进行了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可量性状及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湛江与北部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而阳江群体则单独形成一个聚类分支。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群体在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上的分化较显著,但仍有部分重叠交错现象;在主成分1分布上,3个群体中湛江和北部湾群体相对较接近,而与阳江群体稍微分离,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头部和尾部纵向长短对多鳞鱚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贡献率最大。同时,通过对8个贡献率较大的形态比例参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P2以及综合判别率均为100%。综合以上3种多元分析的结果表明,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而3种多元分析方法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2.
蛾翅翅脉特征在夜蛾昆虫数学分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夜蛾翅脉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以6种夜蛾右前翅的翅脉为研究对象,利用tpsDig2软件在夜蛾翅室周围翅脉交叉点处提取标记点,利用普氏叠加分析消除标记点数据中的非形状因素信息,计算出相邻翅脉交点间的距离作为特征参数,利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论证各项特征参数对6种夜蛾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7个特征参数可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dis67、dis71)dis34(dis23、dis12)(dis45、dis56),原始判别和交叉判别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99.4%和99.4%。这充分证明了蛾翅翅脉的特征变量可用于蛾类昆虫的分类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主产烟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为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烤烟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研究结果表明:总植物碱、总糖、淀粉、钾、氯和石油醚提取物6个主要化学成分进入判别函数,并建立判别模型。采用交互验证的方法对判别模型进行回判,对原样品判对率为79.7%,对预测样品判对率为86.7%。基于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判别分析模型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用于烤烟产地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蜡梅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蜡梅全分布区的10个群体为试材,对10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方差分析表明: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10个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0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9.40,群体内变异(55.13%)大于群体间变异(38.18%),说明群体内变异是蜡梅的主要变异来源。蜡梅表型性状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除纬度、年降雨量和部分性状有相关性外,其它性状和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野生群体可以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吐鲁番、和田,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葡萄干的产地溯源,建立基于矿物元素含量的产地识别方法,为在中国新疆特色果品产地溯源及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保护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3个产区69份葡萄干样品中的50种矿物元素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Li、Sc、Co、Y、Mo、Mn、Cu、Na和K共9种矿物元素指标建立葡萄干产地判别模型。使用筛选出的9个元素含量作为变量,对模型外3个产区的9个样品进行验证,判别准确率达到了100%。使用从9种矿物元素含量中提取的3个主成分对3个产地葡萄干样品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效果明显。【结论】利用矿物元素可对来源于3个产区的葡萄干进行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区对比与大田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将西藏目前生产上主要的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山南河谷农区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各品种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山油2号、山油4号、藏油5号、大地95和京华165在山南河谷农区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适宜在山南河谷农区种植,且大地95作为引进优质油菜代表,对提升我区油菜品质有积极作用。年河18号作为早熟甘蓝型品种建议向更高海拔区开展小面积引种试验,并结合综合表现替代当地白菜型农家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地理生境对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形态变异的影响,为今后研究罗非鱼种群入侵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玉林、南宁、钦州、贵港、防城港和北海6个主要养殖区域采集一龄左右的雄性逃逸尼罗罗非鱼自然群体,以形态测量、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形态特征和多变量形态度量分析.[结果]在尼罗罗非鱼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和体质量方面,均以玉林地区的最高、钦州地区的最低,且两地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31%、9.23%和6.21%,累积贡献率达89.75%,能较好地概括不同养殖区域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长、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等7项体表性状建立的判别函数能有效区分不同养殖区域的尼罗罗非鱼,其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11%.经聚类分析发现,钦州地区的尼罗罗非鱼与其他地区的相似性最低,变异程度最大,单独聚为一支.不同养殖区域尼罗罗非鱼样本体质量与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间的相关性均极显著(P<0.01),其中与全长、体长和体高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9375、0.9359和0.8327,而与眼径的相关性最低(0.5947).[结论]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是辨别逃逸罗非鱼来源的可行手段,而分析逃逸尼罗罗非鱼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有助于了解其生存状态,并为控制其入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烤烟中性香气物质含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不同地区403个烤烟样品为供试材料,采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烤烟中性香气物质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物质、苯丙氨酸类物质、类西柏烷类物质、棕色化产物类及香气物质总量在地区间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香气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河南烟区分为3类:洛阳、商丘、济源、郑州、南阳五地区,其烟叶香气物质总量平均在169.48~189.44μg/g,与其它两类相比含量最低;平顶山、三门峡、许昌、漯河四地区,总含量平均在237.66~251.73μg/g,居于中间水平;驻马店、信阳、周口三地区,其香气物质总量在三类中最高。  相似文献   

19.
四个尼罗罗非鱼引进种群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4个尼罗罗非鱼引进种群的7项比例形态性状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地为菲律宾的群体C和群体D的形态最接近,与埃及群体B、泰国群体A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7.838%,主成分2为18.773%,主成分3为14.917%,累计贡献率为61.529%。采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建立了4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50.0%~80.0%,判别准确率P2为61.5%~78.6%,综合判别率达66.7%。3种多元分析结果说明,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尾柄高这5个形态性状上。分析结果显示4个尼罗罗非鱼引进种群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西藏山南市干旱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山南市所辖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日降水量、2013年山南市12区县灾情数据以及山南市1∶25万河网、植被、高程等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山南市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风险因子,探讨山南市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山南市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沿雅鲁藏布江中游的贡嘎、扎朗、乃东、隆子西南部;次高风险区位于山南西部浪卡子大部、加查大部以及南部隆子主体;中等风险区主要落区在沿江一线的桑日、曲松、琼结、措美大部、洛扎西部、错那县北部;次低或低风险区位于琼结与浪卡子交界处、洛扎县东南部、错那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