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西省森林资源调查和生态定位监测数据,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布式方法测算了反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11项因子16个指标,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分层确定各个效益的权重,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2016年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产生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山西省天保工程综合效益总价值为1193.02亿元·a^-1,是当年全省GDP的1.9倍,其中生态效益占78.83%,经济效益占19.30%,社会效益占1.87%。山西省天保工程综合评价指数为80.30,在生态效益中,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和固碳释氧的价值占比最高(75%),而且阔叶林的总价值>针叶林。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以甘肃省民勤县夹河乡及蔡旗乡为例,通过理想值推算法确定土地整理效益各指标实现度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进而建立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合理,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可行,可为该区域内多个项目的对比和其它区域开展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关键因素入手,借鉴已有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方法(AHP),构建了三个层次共17个具体指标的区域性现代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常州市2011-2013年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情况,通过数据获取、确定不同年份评定系数、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综合效益评定系数等科学方法,对常州地区现代农业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鲁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构建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并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方面对其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借鉴。结果显示: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占比重依次减小。鲁家村土地利用效益在田园综合体规划实施后有较大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2016—2017年增幅较大,2017—2018年增幅较小;生态效益在2016—2018年总体呈现稳定小幅增长。总的来看,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对当地社会发展、经济提升、生态保护等均有正向影响,且在短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而生态效应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杨艳芳  罗剑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22-3023
通过对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以及各评价指标基本内涵的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立,参照层次分析法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列出了能够反映各效益的评价指标,并简要介绍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中常用的综合评分法.  相似文献   

7.
以鲁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构建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并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方面对其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借鉴。结果显示: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占比重依次减小。鲁家村土地利用效益在田园综合体规划实施后有较大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2016—2017年增幅较大,2017—2018年增幅较小;生态效益在2016—2018年总体呈现稳定小幅增长。总的来看,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对当地社会发展、经济提升、生态保护等均有正向影响,且在短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而生态效应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评估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官麦地小流域为例,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在连续开展3年水土保持监测评估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3方面,进一步优化遴选1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构建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体系准确可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权重分别为0.571 4、0.285 7和0.142 9;生态效益指标中贡献率较大的是植被覆盖率(0.236 7)和土壤肥力(0.137 7),经济效益指标贡献率较突出的是农业总产值(0.137 0);社会效益指标中土地利用率(0.076 5)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中国土地整理效益分析研究薄弱的状况及应用需要,从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对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进行系统的论证,根据实际调研,收集资料以及用特尔斐咨询法逐次确定建立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数学的原理最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丽江市拉市乡土地整理为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建体系科学合理。该研究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建立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对比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项目区经过土地整理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说明此评价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1.
袁欢  郑钦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06-15808,15811
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运用“能值一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重庆市2004~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协调系数,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2004~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持续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呈快速增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存在小幅波动,现有的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曹辰  杨国林      锁旭宏  刘涛      安旭伟  胡栋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200-207
以阜新市为研究区域,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选取阜新市2007、2013年和2019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对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个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提取,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将多重影响因素耦合为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而对阜新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9年,阜新市RSEI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0.671增加到2019年的0.687,生态环境指数上升2.32%;研究区域内大部分RSEI等级为中和良的地区,面积占比提高到90.58%;总体来看,生态环境整体向好发展。对于阜新市与RSEI指数相关度最高的是干度分量,因此应重点关注干度分量中建筑指数和土壤指数协同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京市朝阳区的生态安全现状和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择15个特征性专项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基础上,结合综合评价法评价朝阳区2007—2010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7—2008年生态安全指数分别是0.531 5和0.547 0,生态安全都为较差状态;2009—2010年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是0.554 7和0.555 6,其生态安全都属于一般状态。整体来看,朝阳区生态安全指数较低,生态安全状态较差,但总体生态安全状况在逐年变好。依据所得到的结果和朝阳区的生态现状,为朝阳区的生态建设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毛竹林分结构与毛竹枯梢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福建省 2 32块毛竹枯梢病 ( 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林分病情样地调查分析 ,表明病害发生发展与林分结构关系密切 .并由 96块有代表性的样地推导出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与林分结构中的林龄、胸径、整齐度、均匀度、林分组成以及当年新竹占各度竹比例等因子的数学模型为 :Y=43.5 2 64- 1 6.3338C11- 1 1 .6346C12 - 8.1 5 4 6C2 1- 3.8438C2 2 - 8.40 96C3 1-3.7837C3 2 - 5 .5 81 5 C41- 3.774C42 - 0 .1 1 1 1 C51+ 1 .432 8C52 - 2 .1 5 1 9C61- 2 .6970 C62 ,其偏相关系数为 :0 .75 97、 0 .4668、 0 .5 4 78、 0 .2 780、 0 .1 5 2 9、 0 .2 2 4 2 ,复相关系数为 0 .91 66.用此模型对福建省 1 989~ 1 997年设置的 5 6块样地的应用判别准确率为 70 .3% .提出该病害林分病情辅助测报技术和以改善林分结构为主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及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肖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17-6719
[目的]构建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评价体系,评价其生态农业效益及协调发展水平。[方法]在借鉴已有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了河南省各地级市的生态农业效益及其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郑州市,协调水平最高的是安阳市,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郑州市,三门峡市最低。[结论]该研究为我国生态农业效益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小飞  丁伟  施玉  于龙  柏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14-11816,11826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了楚雄州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楚雄州2005~2009年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分别由-3.748、-2.073、-2.362增长至3.492、1.988、3.745,生态安全综合指标从-4.648提高至5.190。各年的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可见楚雄州生态安全总体状况较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现有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景观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其识别与构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土地利用和类型,利用能值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临泉县现有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结合水文分析法提取生态节点,用以得出生态廊道中较为脆弱的关键性节点,最后通过地理图论法计算网络连通度,用以评价临泉县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为临泉县生态网络的进一步构建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临泉县共提取出一级生态斑块9块,生态廊道8条,生态节点8个;二级生态斑块45块,生态廊道43条,生态节点25个;三级生态斑块89条,生态廊道87条,生态节点44个。(2)临泉县一级生态网络间物质流通存在一定阻碍;二级三级生态网络连通性和完整度较好,次级生态范围内物质流通顺畅,生态循环较为完整。针对临泉县景观格局特点构建了层级生态网络,其结论能够对安徽省北部平原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并对其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平潭岛合理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别选取平潭岛快速城镇化开发初期2005—2011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进行生态安全评价与分析,并选取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的2001年作为生态状态基础年份进行对比。根据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与平潭岛实际情况,筛选了海岸带与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70个因子组成指标体系,建立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平潭岛的生态安全状况,发现平潭岛的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良好级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通径分析法探讨可能影响平潭岛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的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驱动力因子、响应因子以及状态因子决定了平潭岛生态安全状况;通过趋势预测发现平潭岛未来10 a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从良好状态进入生态安全程度较高的理想状态。重点研究平潭岛未进入实验区之前的生态安全状况,进入实验区建设之后的生态状况由于时间较短,数据并未实时准确获取。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71-15474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因子36项,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综合经济发展因素、工业发展因素、土地利用因素、环境质量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人口因素6个方面,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2.808%;通过Q型聚类分析,将甘肃省14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划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落后区4种地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进而优化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牧民生计,本研究基于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分析框架、影响过程和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的生计资本、转化结构与过程、生计策略及生计结果,特别是草原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制度架构等制度因素会对牧民的可持续生计产生广泛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构建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分析指标体系,并指出理论界应更多聚焦于关于草原生态补偿后牧民生计转型模式、生计研究范围以及牧民生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