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通过对2010年陕西省180个返乡农民T的调查建立了Logit模型,对陕西地区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生活担忧度和外出务工收入变化对外出务工意愿有显著影响,性别、外出务工形式和技能培训对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802份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体特征、就业能力和择业预期3个维度对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个体特征维度来看,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对外出务工态度越支持,家庭承包土地数量越少,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外出务工意愿越强烈;从就业能力维度来看,身体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语言能力强的劳动力,也倾向于外出务工就业;从择业预期维度来看,预期收入、预期务工最长时间对其外出务工意愿也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引导其就业预期,正确对待个体特征,对于提高外出务工意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个1亿人"提倡的就近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否可行取决于农民工是否具备就近城镇化意愿。本文基于务工距离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并以欠发达地区贵州省贵阳市1 026份农民工调查数据为依据,使用Oprobit模型和PSM模型,分析了务工距离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务工距离显著影响个体的留城意愿,当务工距离越远时,农民工的留城意愿相应越低,这一结论在克服选择性偏差后依然成立。务工距离也对农民工的家庭迁移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务工距离越远农民工越不大可能实现家庭式迁移和城市稳定定居。研究阐明了支持就近城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尊重农民工主观留城意愿、重点关注原户籍地与打工城市较近的农民工和吸引劳动力就近务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浙江省回流农民工调查的微观数据,描述了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特征,构建计量模型估计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对其回流地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务工期间人力资本的提升对其回流地点选择有显著影响,是否接受培训和职业流动次数对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前者与回流地点选择呈正向关,后者呈负相关,而累计外出务工年限对回流地点选择影响不显著。农民工的年龄、居住偏好和家中土地数对回流地点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提出要通过提高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加强县城和乡镇宜业、宜居环境建设,吸引外出农民工回流就地就近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徐家鹏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205-211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务农意愿对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被抽样调查的陕西389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被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73.78%的人表示将一直留在城镇务工,不愿意返乡务农;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农业收入、家乡的社会风气、家乡政府农业支持力度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态度、家乡消费观念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有着显著负向影响;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后体质变化、对务农技能掌握情况、家庭中农业劳动力人数、老人医药费负担情况、回家频率、所学技能对回乡务农帮助等因素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无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并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对象,于2016年3—9月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采用Ordered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禀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民族文化习惯、家乡经济条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家乡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男性外出务工的意愿强于女性,婚姻状态对外出务工意愿影响不显著,民族文化习惯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有效引导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河北省48个村414个调研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投资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变量中,是否为村干部(X_(03))、是否外出打工(X_(04))、受教育程度(X_(05))分别在0.01、0.1和0.0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投资意愿,即农民外出务工时间越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村环境改善投资的积极性越高;解释变量中,和谐因子(f_3)、信任因子(f_2)和交往因子(f_4)分别在0.01、0.01、0.0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投资意愿,社会互惠因子(f_1)在0.05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农民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投资意愿,即农户间交往越密切、相互信任程度越高、社会风气越好,农村环境改善投资的积极性越高,绿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改善投资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8.
户籍制度、就业风险、就业环境都是影响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城镇务工维吾尔族青壮年的调查,获得了605份有效问卷,运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发现,外出务工的维吾尔族青壮年劳动力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比较有信心,对外出务工就业环境比较满意,但缺乏就业风险控制和劳动保护意识,务工技能相对缺乏,以简单体力劳动为主。降低维吾尔族农民工就业风险,提升务工环境,提高维吾尔族农民工的技能素质,是稳步推进维吾尔族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农民就业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在人多地少等多种因素下,农业自身无法吸纳我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才能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利用福建省三明市的12个村84户农民的样本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林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占76.2%。随着林农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林农对身份转变的认识显著提高,非农就业意愿明显增强。家庭人数越多,小孩越少,劳动力流动率就越高。人均林地面积越丰富,林业对劳动力的粘性就越强,林农外出务工的意愿下降。务农收入和农村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户决定其成员是否流动所参考的重要依据。重视微观层次的户主禀赋、家庭特征、林地禀赋和收入差异,对于促进林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改革使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得以消除,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外地务工反映了农民工务工地决策中的地点选择,对其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了解农民工流动的倾向及其内在原因。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回归方法,分析子女性别差异对农民工外地务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地务工的农民工收入相对更高,同时家中拥有儿子的农民工更可能选择外地务工。第一胎为男孩将显著提高农民工外地务工的概率,从子女所处成长阶段看,当子女处于婴幼儿和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时,子女性别对农民工外地务工影响较小;而当子女处于婚配阶段时,生养儿子将显著提高农民工外地务工的可能性;当子女家庭趋于稳定之后,子女性别的影响不再显著。研究表明,男孩偏好观念对子女性别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当子女处于婚配阶段时,助儿购/建房是农民工外地务工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积极落实与二胎政策相关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农民工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并研究农民工个人特征、社会资本、工作状况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统计分析2 314份农民工调查问卷。结果表明:1)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变量、工作状况变量,个人特征变得不显著;2)在社会资本方面,家庭型社会资本重要性降低,生活型和工作型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升高;3)在工作状况因素方面,农民工重视工作状况的劳动强度、福利水平和保障状况,而同时对工资的重视程度降低;4)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在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更加重视工作型社会资本。工作状况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工资比较重要;而老一代农民工认为养老保险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2.
选取陕西省3市6县825名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质量和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多元支持网络的角度探讨各因素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并对求职行为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身支持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质量和工作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社会支持中的服务支持影响最大,货币支持和周围人支持影响较大,政策支持影响较小;求职意向分别在自身支持与再就业质量、工作满意度和求职强度之间起到部分和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农牧民工市民化已成为政府及社会的共识,新生代农牧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因素分析对促进市民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资源禀赋、制度环境和认知视角,利用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新生代农牧民工市民化意愿因素,探究新生代农牧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新生代农牧民工有进城务工意愿的占82.32%,其市民化意愿强烈;资源禀赋和市民化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是0.721,资源禀赋明显影响新生代农牧民工市民化意愿;资源禀赋对新生代农牧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制度环境和认知对新生代农牧民工市民化意愿虽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与资源禀赋相比,其影响程度较低,且新生代农牧民工市民化进程并未显著影响市民化意愿。最后,提出了促进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切实转变劳动力转移模式、树立靶向思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绝对收入、务工成本、社会保障权益3个方面探究维吾尔族农民工有序进城就业问题,以实地调研的605份问卷资料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新疆农村维族外出务工者进城非农就业的意愿强烈,对务工收入非常看重,尽管进城务工成本费用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并不会改变他们进城长期务工的意愿,他们最担忧的是进城务工面临的"劳动保险"和"人身安全保障冶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农村交通设施改善、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民工归乡创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和2018年数据及2018年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调节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交通设施改善对农民工归乡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地形异质性;数字乡村发展在农村交通设施改善与农民工归乡创业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强化了农村交通设施改善对农民工归乡创业的促进作用;农村交通设施改善还会显著提升农民工归乡创业的创业绩效,且数字乡村发展在农村交通设施改善与农民工归乡创业绩效之间也存在调节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交通设施,强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农民工归乡创业,提高农民工归乡创业绩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就业问题而严重受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助于他们退出农村、进入和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意愿和能力也影响着他们就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的市场供需不平衡、制度不公平、渠道不完善、地域不平衡问题,从调整供需结构、构建公平环境、完善信息渠道、统筹城乡区域4个方面,提出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职业焦虑、组织支持感与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建筑工地和民营企业的农民工,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组织支持感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焦虑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组织支持感在职业焦虑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一般,职业焦虑以组织支持感为中介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农民工组织支持感的提高及职业焦虑水平的降低,可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80.73%的农户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技术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具体而言,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和技术学习容易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影响及技术学习容易程度限定下,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种植规模对高收益预期农户采纳意愿影响更强;受乡邻行为影响越大的农户对技术学习容易度要求越高;对认为技术学习较难的农户而言,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帮助是影响其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制定差异化的技术采纳鼓励政策,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78年来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我国农民工数量与我国农村家庭主要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民工与我国农村家庭生活水平存在紧密的正向关系,农民工的增多促进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的增多并不会导致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的减少;农民工数量增多的原因与农村居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之间的差额存在显著关系;农村边际劳动力要素机会成本是影响农民工数量增多的比较重要原因;家庭经营收入和进城务工收入的总和是影响农民工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对现有关于农民工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农民工的输出输入地、个人和家庭特征因素,农民工的流动既有经济效应又有社会效应。对农民工流动的后续研究,应该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一般理论、提高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同时对于目前存在争议的研究议题进行持续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