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宁夏农田防护林网关键技术参数缺乏相应的基础研究与技术支撑等现状,通过分析国内外农田防护林网主要技术参数和研究现状,结合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生产现状,以及有害风向、季节性发生规律等,总结提出了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网最佳布设角度、林带宽度、理想横断面形状、网格大小、有效防护面积等。结果表明:适宜防护林主林带间距应为360 m±90 m,副林带间距以600~700 m为宜,网格面积16.67~33.33 hm2。该研究可为科学指导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网建立与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国内农田防护林更新研究进展,结合宁夏引黄灌区20世纪末建设的"窄林带、小网格"型农田防护林日趋成熟和衰老的现状,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耕作与田间管理、防护林维护等机械化作业需要,在确保防护效益稳定的前提下,提出了大网格林带更新技术和主要参数,以及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对策,为科学指导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防护林更新提供参考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马彬  王帅  吴依衍  姜艳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9):2232-2239
【目的】 研究干旱区农田防护林胁地的效应。【方法】 选取新疆150团一处南北走向的农田防护林以及西侧的棉田为研究对象,针对农田防护林对棉田的各个胁地因子,对比分析距离农田防护林不同树高(H为农田防护林平均树高15 m)倍数处棉田的气象、土壤及棉花生长状况等因素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研究防护林对棉田的胁迫规律、胁迫程度,筛选出农田防护林胁地的主导因子。【结果】 150团农田防护林杨树树种发达的根系是构成林带胁地的主要原因;引起农田防护林对棉田胁地的气象因素是光照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可达0.972与0.995;造成农田防护林对棉田胁地的主要肥力因素是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系数可达0.980与0.992;农田防护林对棉花前期生长发育状况影响较大,后期胁地症状有所缓解。【结论】 农田防护林对棉田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影响较大,在前期通过降低光照强度及土壤含水量影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4.
阜新地区农田防护林胁地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阜新地区农田防护林胁地影响调查,分析不同胁地类型对占地的影响、保护沟对林带胁地影响、林带方向对胁地程度的差异等问题,提出阜新地区林带净胁地率在2%;林带方向对于胁地程度影响显著,林带为西、南侧的胁地距离比较东、北侧的胁地距离比下降17%;林带两侧需挖侧沟断根,沟深要超过80 cm。  相似文献   

5.
新疆林果基地防护林防护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新疆林果基地的防护林配置结构和防护效应进行研究,为提高新疆林果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及保证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林果基地的防护林带3~21 H范围有效防护距离、结构以及林网防护效应进行调查研究,观测林果防护林不同林龄、林网带宽、林带配置结构及林带距离对果园的防护效应.[结果]林果防护林对果园的防护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宽带的防护作用强于窄带;随着网格的两条主林带间隔距离减少,林果防护林防护效率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果树靠林带越近,受害越轻,但当超过防护林最大防护距离时,果枝数便会下降,冻害大面积发生.[结论]合理确定防护林最大防护距离,优化林果防护林配置结构,改造原有农田防护林“窄林带,小网格”防护林结构体系,进一步缩减网格面积,加强防护力度,并利用林带胁地种植苜蓿等饲草,建立新型的林果基地防护林林网,有利于降低果树灾害率及增加经济效盖.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新疆林果基地的防护林配置结构和防护效应进行研究,为提高新疆林果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及保证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林果基地的防护林带3~21 H范围有效防护距离、结构以及林网防护效应进行调查研究,观测林果防护林不同林龄、林网带宽、林带配置结构及林带距离对果园的防护效应.[结果]林果防护林对果园的防护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宽带的防护作用强于窄带;随着网格的两条主林带间隔距离减少,林果防护林防护效率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果树靠林带越近,受害越轻,但当超过防护林最大防护距离时,果枝数便会下降,冻害大面积发生.[结论]合理确定防护林最大防护距离,优化林果防护林配置结构,改造原有农田防护林“窄林带,小网格”防护林结构体系,进一步缩减网格面积,加强防护力度,并利用林带胁地种植苜蓿等饲草,建立新型的林果基地防护林林网,有利于降低果树灾害率及增加经济效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内蒙古化德县农田防护林现状的调查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分析,指出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气候、水土条件、生态环境、树种的生态适应性与当地多年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实践,得出适宜的农田防护林配置方式:1农田防护林宜选用灌木柠条和乔木白榆、小叶杨为主要造林树种。2北部丘陵防风固沙牧林区农田防护林宜采取窄林带小网格、灌木防护林带模式,南部丘陵滩川农牧林区农田防护林宜采取窄林带小网格、灌乔木带状混交防护林带配置方式。3林带结构宜为疏透型,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最适疏透度为0.25~0.35。在网格南侧副林带留出风缺口,以减轻农田风蚀。4防护林配置时,其主林带方向应尽量与主风向垂直,主林带方向为近南北方向,副林带为近东西方向,充分考虑地貌条件,其配置走向应尽量与田块走向一致,与农田道路、渠系相结合,灵活配置。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省农安地区成熟防护林的农田林网的防风效应、水热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4条林带构成的林网,平均降低风速30.4%,最低风速出现在观测区背风面的3 H~10 H处,降低60%。林网内背风面1 H~10 H处和迎风面3~5 H处为增温区,日平均增温0.4~1.0℃。而林网内背风面15 H~35 H处和迎风面6 H处为低温区,日平均增温在0.3~0.5℃。2行林带在有效防风距离以内,相对湿度的提高最低,平均提高6.3个百分点。12行林带次之,平均提高10.1个百分点。6行林带最好,平均提高20.4个百分点。林网内玉米平均产量9 211.9 kg/hm2,比对照区增加14.1%。3~10 H增产幅度为17%~25%,属于增产率最高区。可见,农田防护林具有非常明显的防风效应、水热效应和经济效益,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吴依衍  马彬  姜艳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6):1012-1020
【目的】研究典型荒漠农田防护林对棉田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石河子150团棉田-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测定0.1H、0.25H、0.5H、1H、2H、3H地段与林地的水盐含量及蒸发量,分析防护林对周围棉田土壤的水盐变化特征。【结果】(1)防护林的浅根系在其0.25H范围内同棉株争夺水分。(2)棉田防护林下的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低于无防护林棉田,0~20 cm的浅层土壤含盐量普遍较低,距离防护林0.5H范围的棉田没有盐渍化现象,该团场棉田地基本维持在无盐渍化或轻度盐渍化的范围;(3)农田防护林的脱盐效果明显,尤其在0.1H处平均脱盐率达到14.38%以上,即距离农田防护林越近,脱盐效果越明显。【结论】林带边缘防护林争水严重,可增加林带的灌溉频率;防护林对林带边缘土壤有着明显的脱盐降盐效果,可防止土壤此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的反映农田防护林网格内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以许昌县250 m×400 m的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林网内不同时段不同方位的光照强度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林带对林网东侧区域光照强度影响范围在(0.3~2.0H)(H为树高);林带对林网西侧区域光照强度最大能影响到(0.3~1.5)H;林带对林网南侧区域光照强度影响范围最大能达到(1.0~1.7)H;林带对林网北侧区域光照强度影响范围在0.5H内。  相似文献   

11.
对吉林省农安地区成熟防护林的农田林网的防风敢应、水热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4条林带构成的林网.平均降低风速30.4%,最低风速出现在观测区背风面的3H-10H处。降低60%。林网内背风面1H—10H处和迎风面3~5H处为增温区.日平均增温0.4~1.0℃。而林网内背风面15H~35H处和迎风面6H处为低温区,日平均增温在0.3~0.5℃。2行林带在有效防风距离以内.相对湿度的提高最低,平均提高6-3个百分点。12行林带次之,平均提高10.1个百分点。6行林带最好,平均提高20.4个百分点。林网内玉米平均产量9211.9kg/hm2.比对照区增加14.1%。3~10H增产幅度为17%~25%,属于增产率最高区。可见,农田防护林具有非常明显的防风效应、水热效应和经济效益.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农田防护林工程主要营建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我国在农田防护林营建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林带结构与配置、林带空间配置与优化及林带成熟龄和更新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我国农田防护林的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田防护林在西北多风沙地区发挥了重要防护作用,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为了解农田防护林的空间分布特征,需要对防护林进行有效提取,采用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农田防护林提取成为重要途径。以宁夏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影像中选取7期可以代表4个季度地物特征的Landsat8 OLI影像数据,在影像预处理基础上,融入水体指数、植被特征和植被指数,提取植被的物候特征,掩膜去除研究区内其他地物,从而实现农田防护林的提取。同时利用野外调查结果和土地利用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防护林提取的总体精度为85.16%,野外调查的50个采样点中有44个点被准确提取,精度达到88.00%。青铜峡市农田防护林多以林带的形式呈现,林带主要沿排水沟分布。  相似文献   

14.
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等重要作用,通过探 讨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的科学规划等提供参考和指 导。【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疆杨农田防护林,测定防护林不同距离处的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 壤含水率及玉米产量,分析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结果】随着与防护林距离的增加,风速呈现先升高、 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距林带 1 H(防护林树高)处风速最大,5 H 处风速最低,整体上风速比对照点降低 38%;0.5 H 处空气温度最低,5 H 处空气温度最高,3~10 H 处的空气温度变幅度较小;空气湿度呈现先降低、 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0.5 H 和 5 H 处空气湿度较高,空气湿度比对照点增加 5.1%;林网内的土壤含水率 先增加后减小,0.5 H 和 1 H 处土壤含水率最低,5 H 处土壤含水率最高;0.5 H 处玉米平均株高比对照点降低 102 cm,产量比对照点减少 26.3%,整体上林网内产量提高 8.8%。【结论】宁夏平原新疆杨防护林对小气候因 子的影响随防护距离的不同存在变化,整体上具有降低风速和空气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率、提高玉 米产量的作用,建议提高农田林网化率,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结古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农田基本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农田林网化,已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农田林网普通存在的“林带胁地问题,提出了减轻林带胁地的方法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田防护林是由许多护田林带、林网组成的防护林体系。主要防治对象是害风及平流霜冻,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农田高产稳产,同时生产各种林产品和美化环境。在防护林保护下的农田,在管理措施和土壤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一般可增产粮食30%以上。但在靠近林缘一定范围内,林带树木根系向两侧农田延伸,夺取了一部分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养分,以及林带树冠遮荫,减少了林带附近作物的光照时间和受光量,进而影响了作物的产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林带胁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不同带距林网和林网内植被对防护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林带、3种不同植被和裸地(对照)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最低风速基本都出现在5.5~7.5 H(树高),3种带距林网平均防护效能排序为200 m带距林网(70.9%)>300 m带距林网(64.1%)>150 m带距林网(60.7%);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分别为150 m带距林网4 H至第2道林带,200 m带距和300 m带距林网3 H至第2道林带。3组试验风速下,300 m带距林网1 cm高度处平均防风效能排序为果树模式>小麦模式>对照;种植果树模式整个林网受到有效防护,小麦模式有效防护距离为2 H至第2道林带。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农业推进,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林网所处地理位置,绿洲内部采用300 m带距防护林,绿洲外围考虑带距较小的防护林。如对高大果树类作物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可适当调整林网大小,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增加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林带用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农田防护林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农田防护林的农业效应,并从作物增产与减产的关系、作物增产与占地、胁地减产的平衡与补偿的关系、林带的平均高度和农田庇护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 以农田林网为中心的农田防护林是我国华北地区平原绿化的一项主体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农田防护林形成了初步规模,改善了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发展华北平原的农业产生了巨大作用。但是我们仍可看到,在许多地区林带内的农田并没有得到最充分的保护,沙打、沙割、风蚀、庄稼倒伏、大风掀起大棚,以及果园内落花落果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在确定林带的走向、选择林带结构、设计带间距离等几个主要方面,都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在华北地区如何进行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本人认为应从以  相似文献   

20.
黄泛沙地小网格农田防护林网防风固沙和增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夏津县黄泛沙地130×260 m2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对林网内不同区域处的风速、土壤湿度、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风蚀深度及小麦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速、增加土壤湿度、改善土壤机械组成、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减少土壤风蚀量、增加小麦产量的效应,林网内3 H~5 H处的防风固沙和增产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