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干象是杨树幼龄林一大毁灭性害虫,在吉林省一年一代,以卵和初孵幼虫在树干韧皮部越冬。幼虫四月下旬活动,5月上旬沿树干韧皮横向为害,6月下旬7月上旬钻入木质部化蛹,7月上中旬羽化成虫。本文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检疫和除害处理方法,对今后控制该虫为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松梢螟Dioryctria abietella Schiff,为吉林省森林针叶树主要蛀梢害虫。该虫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伤口皮下越冬,5月上旬为害,7月上旬化蛹,7月中旬羽化成虫。松梢螟为害隐蔽,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海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63-4564
对承德柳九星叶甲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九星叶甲在河北承德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内、土缝或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上树为害,至6月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并在树上为害到10月下旬下树越冬;每年7月上中旬为该虫为害盛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二突异翅长蠹对安徽省储藏期柳编原材料——杞柳枝条的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控该虫,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熏蒸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室饲养观测与仓库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柳条内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大量出现,并于5月下旬产卵.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8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9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并继续为害柳条,一直持续到11月新柳条收获后.用56%磷化铝片剂和80%敌敌畏乳油在密封袋中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磷化铝的熏杀效果更好,12 g·m-3剂量熏蒸72 h后各虫态的死亡率可达到100%,以幼虫对磷化氢最敏感.因此,熏蒸防治要抓住越冬代幼虫活动期,即在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用56%磷化铝片剂12 g·m-3熏蒸72 h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5.
苗圃地下害虫为害刚发芽的种子,咬断幼根幼茎,严重时使幼苗或植株死亡,影响苗木的生长. 1危害特点 1.1地老虎.地老虎又名切根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危害为主,老熟幼虫体长37~48毫米,体灰褐色至深褐色,背部有两条黑褐色纵条纹.该虫在晋州市一年发生3~4代,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为严重.4月上旬开始出现被害症状.此虫夜间出来为害,白天钻入土中,有假死性,常将咬断的幼苗拖至洞口,易于发现.  相似文献   

6.
龙眼角颊木虱是龙眼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龙眼新梢嫩叶.在厦门市同安区年发生十二万亩次,笔者于1988-2000年对该害虫进行专题研究,确定该虫在本地区年发生6代,主害代为第一代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第五代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报道了该虫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现各个世代若虫都有滞育的现象,研究分析了若虫滞育对越冬虫源、主害代虫源等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探讨了龙眼角颊木虱的药剂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7.
一、烟粉虱发生为害特性烟粉虱又叫棉粉虱、甘薯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该虫在鲁西南地区每年发生11~15代,以卵、若虫、成虫在保护地内越冬,发育适宜温度24~28℃,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在棉田内出现为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该虫繁殖速度快,18~20天即可完成一代,繁殖系数高,一头雌虫可产卵209~331粒,且世代重叠。其为害虫态主要为若虫、成虫,若虫为害期10~15日,成虫为害期10~20日,成虫寿命可达1个月以上,卵期5~7日。成虫具随风飘移性,人在棉田活动,成虫遇惊动起飞像一层白雾。该虫以刺…  相似文献   

8.
黄芪根瘤象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发生于甘肃省黄芪种植区域的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halmicus Desbrocher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通过室内观测详细描述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该虫的越冬虫态、生活习性、产卵和为害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1年发生1代,产卵盛期出现在5月、幼虫为害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化蛹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后开始越冬。并且产卵成虫为越冬成虫,越冬虫态为成虫和幼虫。  相似文献   

9.
疣纹蝙蝠蛾是森林幼龄林一大钻蛀性害虫,是吉林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在吉林省二年一代,以卵在土面腐殖质里和幼虫在树干内越冬。地面上卵5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上树。越冬幼虫7月末化蛹,8月中下旬羽化成虫。文章介绍该虫生物学特性,提出防治方法,对今后治理该虫为害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二突异翅长蠹对安徽省储藏期柳编原材料——杞柳枝条的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控该虫,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熏蒸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室饲养观测与仓库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柳条内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大量出现,并于5月下旬产卵。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8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9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并继续为害柳条,一直持续到11月新柳条收获后。用56%磷化铝片剂和80%敌敌畏乳油在密封袋中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磷化铝的熏杀效果更好,12 g.m-3剂量熏蒸72 h后各虫态的死亡率可达到100%,以幼虫对磷化氢最敏感。因此,熏蒸防治要抓住越冬代幼虫活动期,即在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用56%磷化铝片剂12 g.m-3熏蒸72 h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红脂大小蠹在北京地区的发生与扩散规律,有效控制其在该地区的扩散蔓延,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引诱剂监测等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红脂大小蠹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多年监测。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在门头沟地区仅为害油松且主要为害健康木,成虫发生期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扬飞盛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其发生和扩散与该虫自身极强的飞翔能力及疫区和该地区频繁的运输往来关系极大。该研究结果为科学防控红脂大小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美洲斑潜蝇为害主要是幼虫在作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间蛀食叶肉,形成虫道,从而影响作物光合作用,致使产量、品质降低.该虫为害一般减产20~30%,重的可达50%,甚至绝收.为了解美洲斑潜蝇幼虫为害对我市主要作物产量的影响,1999年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对该虫的为害与损失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枸杞负泥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枸杞负泥虫在吉林市1年发生5代,以蛹和成虫在被害株树冠下土中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翌年5月上旬成虫出蜇,出蜇后的成虫开始取食为害,各虫态在不同世代的历期不同。10月下旬入土越冬,越冬代有些出现滞育现象。该虫食性单一,仅危害枸杞。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生产上草履蚧的防控难题,本文对草履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越过夏、秋和冬天。卵于12月下旬开始孵化,1月下旬若虫开始上树。雄虫蜕皮3次,雌虫蜕皮4次,第1、2次蜕皮在树上进行,分别在3月上旬和4月下旬;第3、4次蜕皮在树下,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5月中下旬。3次蜕皮后分为雌雄虫,雄虫即行化蛹、羽化、交尾后死亡;雌虫继续上树为害至5月中下旬下树蜕完第4次皮后再次上树为害至6月上中旬下树产卵。1龄若虫抗低温、水淹、耐饥饿,并选择偏好在树冠上中部1~2年生枝阴面群栖为害。  相似文献   

15.
球果角胫象系首次在云南发现,它为害云南油杉的球果。球果受害率为60~90%,其中有球果角胫象的球果占30~71%。球果角胫象占害虫总数的40%左右。该虫在昆明温泉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受害果内越冬。越冬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开始出现幼虫,7~8月为幼虫取食为害的高峰期。8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羽化后留在球果内越冬。建议采用建立云南油杉种子园和母树林、保护天敌及采摘受害果集中处理等方法来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16.
宜丰山区枫杨扁叶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丰山区枫杨扁叶甲为害枫杨甚烈,此虫一年2代,部分3代,4月上旬~6月是为害盛期.文中对其生物学、种群增长趋势和天敌均作了记述和分析。在种群增长趋势中,应用了自然种群生命表、种群繁殖生命表及实验种群稳定龄期组配表等方式,加以表达。  相似文献   

17.
木毒蛾是厦门同安地区龙眼树的最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3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主要为害期,以卵越夏和越冬.在厦门同安,幼虫期31天,预蛹期1天,蛹期9.5天,成虫寿命5天,卵期300多天.木毒蛾的防治适期为2龄幼虫阶段,毒死蜱、马拉硫磷、三唑磷、高效氯氰菊酯对该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泰山红蚧各发育虫期作了详细的外形和显微形态描述,研究了该蚧的生活史和习性,该蚧1年1代,12月上旬以二龄若虫雌雄分群在芽革或枝干裂缝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为害,雌若虫在芽基不动,脱皮2次进入成虫期,雄若虫则转移到枝干或地面杂物上作茧,经预蛹和蛹期,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则继续为害至6月中下旬产卵于体下腹腔内,平均卵量3114粒,孵化后若虫在枝干为为害并越夏,当秋季寄主叶片变时,一部分奖来发育为雌虫的若虫爬到芽基,然后脱皮,表现出性分化并越冬,该蚧不能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调查了冀东地区梨园和桃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并人为制造越冬场所,调查了梨小食心虫在梨树和桃树上的越冬虫态及数量。结果表明:在冀东地区梨小食心虫每年发生有5~6个高峰期,以蛹越冬。该害虫在梨树整个生长季节均有发生,其中4月下旬~9月上旬大量发生,世代有增加的趋势;对梨果实的为害程度有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而加重的趋势,虫果率为10.8%~45.6%。在桃园前期发生量大,后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尤以6~7月发生较多;梨小食心虫有转梢为害的习性,对桃梢的为害程度随时间的推进而逐渐严重,桃梢为害率达11.78%~85.2%,桃虫果率高达69%,为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20.
1.初步观察稻苞虫在武汉地区一年发生6代,第1代于4月中旬前后出现,为害野菱白及游草;第2代于5月间转入早稻为害,但数量少,为害轻;第3代于6月间为害中稻,数量较多,为害较重;第4代为害一季晚稻,数量最多,为害最重;第5代为害二季晚稻,数量显著减少,为害较轻;因之在防治上应以一季晚稻为主要防治对象。 2.生活史不整齐,各代重叠,但根据各种虫态和幼虫各龄虫的集中情况,可作短期的虫情测报,特别是7月中旬充分掌握虫情,及时防治是保证产量不使成灾的关键。 3.稻苞虫的天敌是种类多,形体小与其发生数量呈现了密切关系。当年稻苞虫能否是大发生,是在当年具体环境条件下所引起的死亡率与生存率的高低所决定。 4.凡1~3月份平均温度高,相对湿度大,当年有大发生的可能性,反之可能性小;6~7月份的雨水分布和大发生有密切联系,在一般雨量年份,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水频度和强度均大,7月下旬即有大发生的可能性,仅7月中旬降水频度和强度均大的情况下,有中等发生的可能,在特殊雨量年份,6月下旬或7月上旬,降水频度和强度特大,可以引起大发生。 5.在早中稻时期,特别是中稻时期,结合中耕薅草,彻底摘毁虫苞,可以压低第4代虫数的来源,消灭为害,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