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初步观察稻苞虫在武汉地区一年发生6代,第1代于4月中旬前后出现,为害野菱白及游草;第2代于5月间转入早稻为害,但数量少,为害轻;第3代于6月间为害中稻,数量较多,为害较重;第4代为害一季晚稻,数量最多,为害最重;第5代为害二季晚稻,数量显著减少,为害较轻;因之在防治上应以一季晚稻为主要防治对象。 2.生活史不整齐,各代重叠,但根据各种虫态和幼虫各龄虫的集中情况,可作短期的虫情测报,特别是7月中旬充分掌握虫情,及时防治是保证产量不使成灾的关键。 3.稻苞虫的天敌是种类多,形体小与其发生数量呈现了密切关系。当年稻苞虫能否是大发生,是在当年具体环境条件下所引起的死亡率与生存率的高低所决定。 4.凡1~3月份平均温度高,相对湿度大,当年有大发生的可能性,反之可能性小;6~7月份的雨水分布和大发生有密切联系,在一般雨量年份,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水频度和强度均大,7月下旬即有大发生的可能性,仅7月中旬降水频度和强度均大的情况下,有中等发生的可能,在特殊雨量年份,6月下旬或7月上旬,降水频度和强度特大,可以引起大发生。 5.在早中稻时期,特别是中稻时期,结合中耕薅草,彻底摘毁虫苞,可以压低第4代虫数的来源,消灭为害,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