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为探讨芒果加工副产物的营养价值,以3种芒果品种为试材,研究芒果加工副产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3种芒果果皮中果糖含量最高,种胚中葡萄糖含量最高;果皮中,热农2号的总糖含量最高,果胚中,粤西1号的总糖含量最高,芒果果皮的糖含量高于种胚;芒果果皮和种胚均富含酚类物质,总酚含量分别为103~119、90~113 mg/g,酚类物质中的酚酸和单宁含量较高;芒果果皮总酚含量高于种胚,果皮的抗氧化能力也高于种胚。  相似文献   

2.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红富士’苹果果皮色泽、色素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红富士’苹果的贮藏保鲜提供技术依据及理论参考。设定2种贮藏温度,为0℃与20℃,研究2种贮藏温度下‘红富士’苹果果皮色素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素含量的变化及色泽指标(L、a/b)的变化,以及不同贮藏温度下花青苷合成相关酶(PAL、CHI、DFR、UFGT)活性及花青苷降解相关酶(PPO、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与20℃贮藏相比,0℃贮藏促进果皮花青苷的采后再合成并延缓花青苷采后降解;延缓果皮叶绿素的降解;抑制果皮类胡萝素的积累;延缓色泽指标(L、a/b)的下降。②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果皮的PAL和UFGT活性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CHI和DFR的活性都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花青苷的合成与果皮PAL和UFGT活性密切相关,而与果皮CHI和DFR的活性变化关系不大。③贮藏期间,‘红富士’苹果果皮PPO和POD活性都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低温推迟酶活性峰的时间;0℃下POD活性高峰显著高于20℃的,而两温度间PPO活性高峰差异不显著。在采后贮藏过程中,0℃低温贮藏延缓果皮色泽、色素含量的变化,可较好地保持‘红富士’苹果果皮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3.
金秋梨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及多酚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秋梨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贮藏过程中外观色泽、褐变度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金秋梨褐变度变大。室温下贮藏比5℃条件下贮藏变化明显,果皮的变化最大,果心次之,果肉的变化最小;总酚含量均有所提高,5℃条件下梨的总酚含量变化较乎缓.室温下金秋梨的总酚含量变化大。  相似文献   

4.
伏令夏橙自然贮藏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分析了自然贮藏下的伏令夏橙(CitrussinensisOsbeck)果实的营养物质含量,果肉与果皮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伏令夏橙贮藏过程中的内在品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酸含量显著下降;贮藏过程中果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果肉,两部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增加;SOD活性呈单峰曲线型,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大值出现在贮藏的第28d;果皮和果肉的POD活性表现不同,果皮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果肉的POD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果肉CAT活性整体水平较低,果皮CAT活性在贮藏后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气调对凯特杏冷藏及货架后品质及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贮藏环境中不同CO2和O2成分对凯特杏冷藏(0℃,5周)及货架(20℃,3 d)后果实贮藏品质及色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冷藏对照相比,适宜的气调贮藏参数可延缓果肉的软化及果实色泽的转黄;减缓了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及减少酚类物质的氧化,减轻果肉的褐变。货架后,果实可正常软化、转黄,并保持了一定的风味。5%O2,10%CO2的气体参数适宜凯特杏5周的冷藏,1%~3%的低氧对果实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6.
以欧李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欧李果实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钙和酚类物质的变化,以期为欧李果实贮藏及品质变化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欧李果实可保鲜贮藏10 d,低温条件下可保鲜贮藏30 d,低温贮藏能显著延长欧李果实的保鲜贮藏时间。常温条件下欧李果实在10 d的贮藏期内,水溶钙、醇溶钙、有效钙和总钙含量持续增加,比贮藏前分别增加60.40%、255.09%、75.69%和23.24%;果胶钙、草酸钙、磷酸钙和剩余钙含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各酚类物质含量均持续增加。低温条件下欧李果实在30 d的贮藏期内,水溶钙和有效钙含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果胶钙含量持续下降,比贮藏前减少47.60%;总钙、草酸钙、磷酸钙和剩余钙的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各酚类物质含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贮藏期内,常温条件下各类钙素的变化幅度较大,低温条件下各类钙素的变化幅度较为平缓;不同温度条件下酚类物质变化幅度相似。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黄花梨及其绿皮芽变绿黄花梨在盛花后6~10周(WAFB)果皮色泽差异的原因,本研究测定了黄花梨和绿黄花梨果皮果肉的木质素、总酚类含量及其POD、PPO、PAL、4CL和CAD活性。结果表明:黄花梨和绿黄花梨在8 WAFB时果皮色泽出现差异,且褐色逐渐加深;在6~10 WAFB时黄花梨和绿黄花梨果皮果肉的木质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不断上升,且黄花梨高于绿黄花梨;黄花梨和绿黄花梨果皮果肉的总酚类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特点,且黄花梨总体上高于绿黄花梨;黄花梨果皮POD、PAL、4CL和CAD活性均高于绿黄花梨,而PPO活性与绿黄花梨接近。黄花梨和绿黄花梨果皮的木质素和总酚类含量变化趋势,与出现色泽差异的步调基本一致,推测木质素等酚类参与了褐色果皮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拟茎点霉侵染对龙眼果实采后果皮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后龙眼果实用拟茎点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4个孢子/mL)浸泡接种5 min,以无菌水处理的龙眼果实为对照。经过处理的果实在(28?1)℃、相对湿度90%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病害指数、果皮褐变指数、MDA含量、 产生速率、活性氧清除酶(SOD、CAT、APX)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AsA、GSH)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果实相比,拟茎点霉侵染提高了龙眼果实病害指数和果皮褐变指数。同时,拟茎点霉侵染促进龙眼果皮 产生速率增加,且在整个侵染过程维持较高水平;拟茎点霉侵染0—2 d内的果皮GSH含量和APX活性明显下降而SOD和CAT活性快速上升,侵染2—5 d内的果皮APX活性快速上升而SOD和CAT活性快速下降,侵染5 d后的果皮SOD和APX活性快速下降;在整个侵染过程的果皮AsA含量快速下降,而MDA含量增加。【结论】拟茎点霉侵染导致龙眼果皮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而积累大量活性氧,大量的活性氧对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会引起细胞区室化功能的丧失,使多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其结果引起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和黑褐色高聚物的形成而导致龙眼果皮褐变。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一特早熟柑橘品种日南1号贮藏期间物性与理化品质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对该品种采取冷藏和货架贮藏2种方式,定期测定贮藏期间橘瓣的硬度、内聚性、可溶性固形物、果肉水分、总酸含量、Vc、类黄酮物质和果胶的含量及果皮中的水分、类黄酮与果胶含量。结果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主要的物性指标与理化品质均呈下降趋势,且货架期的下降幅度比冷藏的明显。货架期间橘瓣硬度变化比冷藏期间的大。冷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大,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4.0 Brix降低到10.5 Brix,降低幅度为25%。货架期总酸变化比冷藏期的变化明显,变化幅度达25.76%,冷藏期变化幅度为13.64%。货架期Vc变化比冷藏期的变化明显。贮藏期间果皮失水比果肉的严重;果肉中果胶趋于稳定,果皮中果胶逐渐下降;果肉中类黄酮含量很低,且相对稳定;果皮中类黄酮主要是橙皮苷,且呈现下降趋势。物性与理化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与果胶、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内聚性与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果胶、Vc和总酸呈负相关。结果说明冷藏比货架贮藏更有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及类黄酮,防止柑橘枯水,从而保持较好的品质。物性与理化品质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简单的物性指标的测定结果来推断出贮藏期间理化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芙蓉李为研究对象,研究乙烯利、脱落酸处理对采后芙蓉李果实质地、色差值、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花色苷含量及出汁率的影响,综合分析加工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明显降低了芙蓉李果肉硬度、果皮强度、果皮破裂深度、果皮脆性、果皮韧性和果肉黏性,加速果实转红,促进花色苷含量积累,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出汁率,加速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而脱落酸处理对芙蓉李果实质地指标影响不明显,可加速贮藏后期果实转红和花色苷含量积累,提高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加速贮藏后期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由此说明,乙烯利处理可在短期内明显提高芙蓉李果实加工适应性和加工品质,而脱落酸处理无法短期内提高加工适应性,可提高贮藏后期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1.
毛叶枣贮藏保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如何在不影响毛叶枣果实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毛叶枣鲜果的贮藏期,降低采后病害发生程度。[方法]分别使用植酸、柠檬酸2、0%井冈霉素、氯化钙、50%多菌灵、鲜枣专用保鲜剂处理毛叶枣鲜果,研究在室温和4℃冷库保存(鲜枣贮藏保鲜剂除外)的效果。[结果]在室温下贮藏期10 d,果皮皱缩,果肉变软,且部分水果已腐烂。在4℃的条件下,贮藏10 d后,毛叶枣的好果率达100%,贮藏15 d后,好果率仍达70%;当4℃低温与2%氯化钙、0.2%植酸+微量柠檬酸、0.5%植酸+0.2 g/L井冈霉素0、.25 g/L多菌灵等试剂结合应用时,与不加试剂的处理相比,这种综合技术可提高防效50%~250%,延长保鲜期5~7 d。[结论]低温与植酸等试剂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毛叶枣的健果率及延长保鲜期、保持果表色泽和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实外观品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糖组分和有机酸成分。【结果】6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差异明显。红螺脆枣的果个最大,果实纵径45.15mm,横径29.55mm,单果重最高,单果重18.94g。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差异明显,蜂蜜罐枣的含糖量最高,总糖含量37.15%,糖酸比最高,糖酸比值464.38。鸡心脆枣和郎家园枣每100g果肉中Vc含量分别为618.43mg和604.36mg。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有机酸组分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枣果皮细胞壁代谢酶活性,研究果皮细胞壁代谢酶活性与抗裂果的关系。【方法】以抗裂枣品种扁核酸与易裂枣品种京枣39为研究对象,测定生长过程中枣果皮不同部位细胞壁代谢酶活性,比较抗裂和易裂枣品种果皮细胞壁代谢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抗裂枣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果皮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易裂枣品种,而在绿熟期不同部位抗裂品种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低于易裂品种。【结论】易裂品种果皮果肩阴面POD活性和PPO活性在白熟期显著高于抗裂品种,而其余时期其余部位则是抗裂品种的POD活性和PPO活性显著高于易裂品种,易裂品种果皮的梗洼、果顶、果肩阳面和果肩阴面CAT活性在绿熟期极显著高于抗裂品种,而其余时期则是抗裂品种高于易裂品种。  相似文献   

14.
枣果实裂果的组织结构及水势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阐明壶瓶枣发育过程中果皮组织结构和水势变化,完善枣裂果机理研究。【方法】以易裂品种——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 cv. Huping)为试材,跟踪果实发育进程,分别采用石蜡切片、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及常规生理生化技术,探讨果皮中细胞壁组成成分和解剖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与裂果的关系。【结果】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至全红期,而幼果期和膨大期不发生裂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原果胶、纤维素含量降低,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石蜡切片结果表明,果皮解剖结构随果实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半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明显皱缩。TUNEL检测表明,半红期和全红期果皮细胞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壶瓶枣果肉吸水能力明显强于果皮,且在不同部位果肉之间存在水势梯度,形成了“外界—果皮—果肉”水分渗透系统。【结论】半红期壶瓶枣果皮细胞发生凋亡甚至死亡,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果皮外部自由水分在水势梯度的驱动下,大量进入果肉中,引起果肉细胞膨胀而导致裂果。  相似文献   

15.
红枣中果胶类物质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咔唑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枣中果胶含量。通过实验获得了较佳的测定条件:浓硫酸用量12 mL,水解温度为85~90℃,水解时间为20 m in,1.5 g/mL咔唑乙醇溶液用量为1 mL,显色温度为25℃左右,显色时间为30 m in。其相应测定波长为530 nm,平均回收率为98.4%~102.15%,相对标准偏差为0.0432%,测定红枣果胶含量为2.76%。本方法简单准确,显色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红枣果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黄金梨、大香水、新梨七号为试材,研究了贮藏后梨褐变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和种类、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梨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以绿原酸为主,果实褐变与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特别是二者在果实中不同部位的分布特性有关。黄金梨果心与其他部位比较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性。由果皮至果心CAT活性依次降低,而果皮中POD活性极大地高于其他部位。SOD的活性与褐变的直接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采用直接发酵工艺和蒸煮后发酵工艺进行酿酒。对直接发酵工艺过程中微生物的菌相变化进行研究,比较2种发酵工艺对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次裂枣原料中有害微生物主要包括霉菌和大肠杆菌。在发酵过程中,第3天时大肠杆菌的存活量降至0.03MPN/mL以下,第6天时检测不到霉菌。发酵后期酒液中的微生物主要为酵母菌,还有少量乳酸菌和醋酸菌。直接发酵工艺得到的枣酒酒精体积分数、Vc质量分数、多酚质量浓度分别为8.9%、45.8μg/g、1.184g/L;蒸煮后发酵工艺所得的枣酒酒精体积分数、Vc质量分数、多酚质量浓度分别为7.8%、47.7μg/g、1.153g/L。与蒸煮后发酵工艺相比,直接发酵工艺得到的枣酒中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质量浓度较高,杂醇油质量浓度较低,甲醇质量浓度符合国家标准(<0.4g/L)。因此,直接发酵工艺得到的枣酒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干制方式对红枣Vc、还原糖和总酸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枣中Vc、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自然方式干制红枣,Vc损失很大,干制2d,损失率达90%以上,还原糖含量随自然干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酸含量下降;用远红外辐射或热风干制红枣,其Vc、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均下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干制方式对Vc和总酸影响显著,对还原糖影响不显著,干制温度和时间,尤其是时间对Vc、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用真空冷冻干制红枣,其Vc、还原糖和总酸的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气体成分贮藏对狗头枣生理变化与品质的影响,为狗头枣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以陕西延安狗头枣为试材,研究了狗头枣的呼吸类型,探索了不同气体配比对狗头枣贮藏期间糖、酸、维生素C(VC)含量和主要酶活性的影响,并在贮后进行了感官鉴评。结果表明:狗头枣为非呼吸跃变型果实, 10%O2+90%N2气体配比能减缓枣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率,较好地保持还原糖和VC含量,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得到较好的维持。狗头枣鲜果在温度-1~0 ℃、相对湿度90%~95%、气体配比10%O2+90%N2的条件下贮藏80 d,好果率88.6%,鲜度指数0.59,贮后感官鉴评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3%的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了冷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及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保鲜剂浸果极显著降低了霉烂果率,显著减缓了贮藏中后期果肉硬度下降和维生素C氧化分解,明显抑制了果肉蔗糖水解,显著提高了贮藏中后期脆好果率。但保鲜剂浸果对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和果胶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脆好果率与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和蔗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6、0.9937和0.9971。果肉抗坏血酸含量和果肉硬度均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4和0.93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