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苏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高地,其项目类型齐全、等级和品位较高,如何合理开发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江苏省非遗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形成了苏锡常和宁镇扬两个高密度圈;从类型上看,传统技艺集中于苏州,民间文学集中于淮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主要分布在徐州;从级别上看,国家级和市级非遗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而省级相对均衡。江苏省非遗分布与河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河流等级越高非遗数量越多;与地方文脉有密切关系;有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集聚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强调现代科技赋能对非遗转化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非遗“双创”内涵进行解读、非遗“双创”重要贡献分析以及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分类别场景分析,探讨科技赋能非遗“双创”的6类共性关键技术和3层框架体系。结合非遗传统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具体实例,展示现代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促进作用和对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要深入思考和防范现代科技对非遗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标准,已被列入滁州市级以上的非物质遗产名录的项目共计49项。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手段、范围与力度,也已不能适应皖东地区人文旅游发展的客观现实。目前皖东地区在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受众性不强、原真性缺失等问题。根据皖东地区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的各自不同特点,提出民间美术观赏类,民间音乐、歌舞、曲艺、戏曲、杂技等表演类,传统手工技艺类,民俗类非遗项目因类而宜的保护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社会文明,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恭城油茶"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老百姓饮食、养生、生活息息相关。就中职学校观光农业经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打造传承非遗文化标志,提出顺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基地建设项目,通过职业教育体系融合非遗文化,培养标准化非遗技艺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榆林市定边县为例,结合新发展理念,实证研究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着非遗传承队伍青黄不接、非遗文化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非遗文化普及深度广度不够以及经济效益低的困境。要通过开展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激活内生资源,协调运用多方平台助力传播,贴近生活盘活非遗,推进非遗开放共享等措施,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是极其重要的文化事件。这项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得到世界各国支持和参与的,用"波澜壮阔、影响深远"来形容并不过分。(1)自从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公布首批《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中国已有3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到这份名录。在中国本身,也已经形成了县、市、省和全国的四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特别是省级和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省级和全国的代表性项目,才能进入这种级别的名录,带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让非遗在生活中延续 当代贵州:对于非遗,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却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含义,如何完整准确的把握这个概念? 陈平:要想了解非遗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先认识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部分.前者有形,后者无形,所以也分别叫做有形文化资产和无形文化资产.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比如故宫、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长城及其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  相似文献   

8.
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讨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剖析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并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基于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打造"非遗+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立商洛花鼓旅游生态园区、开展文化实景演出、开发非遗文创旅游产品等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非遗进入大众视野,主要工作着眼于对非遗传承的宣扬和保护,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本文简要分析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义及现状,对非遗传承和保护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从文化经济方面来传承与保护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推动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之一。但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剥离与侵蚀,又给众多非遗的保护传承造成了诸多难点,是新时期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跨越的鸿沟。因此保护传承非遗需要多管齐下、兼容并包,走一条既坚持传统又适度创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介绍了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探讨其发展对策,并建议该市:(1)收集与整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2)着重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领衔申报砖茶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实现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5)重点建设通城县麦市镇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7)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8)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业;(9)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  相似文献   

12.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进行讨论。首先阐述了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形体艺术;其次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进而说明了其保护的价值;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建设性对策,从而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湖北武陵山区地理标志产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今后的发展对策,并建议:申报"芭蕉侗族恩施玉露茶叶文化系统"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完善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实施传统特产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的多重保护;领街申报绿茶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传统特产的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与繁荣传统特产相关的文化产业;加强药材传统炮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4.
广西隆安县是壮族地区稻作文化集中展示的最大亮点,现已成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该遗产项目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在:那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稻作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那文化的民俗节庆众多且富有壮族特色;传统水稻栽培技术是那文化的重要体现;大米食品多样是鲜活的那文化素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那文化的多元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方面,介绍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域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信阳市位于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含5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市具有丰富的特产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有2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3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信阳市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国家质量标准、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姚玲玲  于小俸  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75-10576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以湘西风凰县为例,具体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构想,建议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方面着手。并具体阐述了相关策略.以期增加农民收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从而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朱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80-4082
拟通过对主题公园起源及其在国内外发展历程的回顾,依据主题公园的类型分析,探讨主题公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并且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回顾和保护必要性的申述,以"大唐芙蓉园"和民间艺术的结合为例,探讨主题公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双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谷秋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518-13520
通过对西安市典型性的民间传统老字号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对其所在空间环境提出具体保护措施,并确立了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更好地将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保护并延续下去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